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3754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四合院改造,菊儿胡同地区位于北京市二环路以内东城区西北部,鼓楼正东侧600-1100米处,整个街坊面积8.28公顷菊儿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菊儿胡同的历史,从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菊儿胡同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色彩的地方.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来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在这里,这里的每个胡同都有着历史的故事。比如说,东城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整个荣府占了菊儿胡同的一半,中间有花园,西边立着洋楼,东边则

2、是四合院.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3号、5号于1986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7号院 菊儿胡同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明称局儿胡同。清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清末又谐音作菊儿胡同。菊儿胡同,1965年改称交道口南大街,“文革”中一度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今名。,菊儿小区,原7号院,5号院,41号院,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这座欧式别墅,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菊儿胡同中“最破的地方”,是原来的41号院。这个门牌号码现在依然保留在原处,是菊儿小区西侧的一个院落的第一进院子。菊儿小区建成之前,那里是一座寺

3、庙衍生出来的大杂院。41号院在明朝时是一个朝廷大员的家庙,叫弘德禅林 清末民初,这座寺庙逐渐衰败。日本占领北京期间曾在此驻军。日本投降后,不断有人搬进去居住,李福增家就是1945年住进41号院的第一批。大殿、佛堂、厢房都被改成了住宅。后来,这里总共住进了24户,80多口人。地方只有那么大,人却越来越多,住户们只好在院子里不断加盖着房子,小厨房、小房间、小棚子,逐渐把一座院子挤占得转不开身菊儿小区建成至今已有20年。当年41号院的居民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他们有的在1989年改建时就迁出,后来入住菊儿小区的住户,这些年中或是已经将房子出售,或是在别处另购了新房、把菊儿小区内的房子出租,都已经搬离了此

4、处。,旧城改造计划,发展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这条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危旧房集中的街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步入了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北京作为有12亿 人口的中国的首都,城市发展更加迅猛。发展需求未能通过城市规划得到合理的疏解与安排,大多“聚焦”在城市建成区的中心旧城区,在客观上形成了要求改造旧城的巨大冲击力。历史原因-旧城居住区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口拥挤、住房困难;住房严重老化;生活设施落后与不足,居民存在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心情与强烈愿望。,因此,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担负起旧城改造和改善住房条件两方面的重担,也是北京市旧城改造的试点之一。,特点,北

5、京首例新四合院-新四合院建筑面积不过两千多平方 设计者-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地位与评价高-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通过有机更新和新四合院创新的保持了原有的街区风貌并且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探索了一种历史城市中住宅建设集资和规划的新途径,赢得国内外的众多荣誉和认可,是一次成功的旧城改造的试验。这组建筑群的设计,得到过“联合国人居奖”等奖项和赞誉。菊儿胡同与北京旧城中阡陌交织的那些胡同并无二致。真正让菊儿胡同闻名于世的是那里隐藏着一片北京旧城中少见的新四合院菊儿小区。上世纪90年代初,它曾以旧城改造试点的身份引起过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重视。继承传统的文脉,体现建筑的时代性 菊

6、儿胡同在北京城内,大环境是中国古老的都城,历史悠久,文化背景丰富;建筑方面是富有特色的四合院民居。两者的协调,嵌在北京城的一道肌理,吴良镛先生提出了“有机更新”思想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适应旧城环境及其机理的原则。“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有机更新,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体系有机更新 非生硬替换-

7、维护古城整体风格与肌理-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是街道、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在宏观上的表象 肌理图案是由许多支路、小路和填其间的建筑物产生的,形态构成的角度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规律两个方面(1)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城市肌理可 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2)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 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文的角度 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理解(1)城市肌理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2)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包括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北京旧城鱼骨式体系,作为北京人世代居住的建筑形式,布局严整连片成章的四合院

8、,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胡同,由此产生的胡同文化,构建了老北京的城市文脉,北京城市机理分析,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院子、太和殿的广场,公共广场都是一种方形的空间组织。在北京旧城区里,它是一个很严谨体形之序,是一个严整的结构体系,空间的体系。所以对这样一个形态,应该在新的建筑里面保留它的秩序,在新的建设里面要有它的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我们就叫它为城市的肌理。,保存无论建筑的解决方式多么出色,都无法克服它们所在的城市肌理限制”(Charly Jenks)。保留城市肌理个性化的价值形态,是激发城市建筑创活力的源泉。为了不打破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菊儿胡同的改造是采取“肌理插入法”,这是当年吴良镛所提出的理论,

9、即对四合院的改造并不是将它全部拆除,而是根据其肌理局部地以旧代新,用“新四合院”代替原有的传统四合院。,城市肌理控制的重要性,“从建筑到城市,从人居环境到自然环境,都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爱护与珍视。我们要重视城市的固有文化,要追求每座城市的文化特色,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尤其要保护与发展既有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肌理(Urban Texture)。”主要遵循的原则-1建筑高度和密度控制 2探索新的建筑类型 3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场所,菊儿胡同,城市设计在较宏观尺度上的有力工具 控制引导城市空间一形体秩序、视觉秩序、场所文脉、城市形态、城市形象特色等等

10、,因为城市肌理是上述这些方面特征的物质投射和积累,是一个可资观察和分析的参照系。,有文化特色的传统肌理的保护和延续,传统肌理的破坏-大体量建筑阻断视线联系环境上侵蚀古城肌理有活力的传统场所消退地方文化特色逐渐埋没城市肌理延续断裂,北京菊儿胡同(1)成片整治、成片建设,保持这一片的完整性。(2)严格限制住宅建筑的高度(三层为主)(3)住宅建筑采用淡雅灰白色调。(4)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架和街道胡同体系,继承和发展合院住宅,有机更新、类四合院。,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所谓的“类四合院”模式,即抽取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一些目前面临的问

11、题。,菊儿胡同的总平面,菊儿胡同规划的一个要点是整个街区向城市开放,沿街没有任何形式的围墙,区内部通过鱼骨式的小巷相通,可以自由的到达每个院落单元内部。这种开放街坊体系给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带来的便利,交通,菊儿胡同开放的街坊体系。使得住区中的街坊路和步行道与城市道路体系贯通在起,形成了密集的路网系统。密集的路网系统有效减少了街区外围的交通拥挤现象,是一种可行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途径。,密集拥挤,分析:在改建中,吴良镛先生采取了更多的进深数来强调庭院中“进”的概念,而且在院的形态上又不断出新。胡同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信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

12、”,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有的在传统厢房的位置用过街楼联系两个庭院,使整个建筑群交通方便,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两条南北信道搴东西开口,显得更四通八达,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院落作为建筑群体,新四合院通过灰瓦白墙、大屋顶、十字地面、基座处理和细部处理等手法取得和周边四舍院和谐、统一的风格。同时,新四合院建筑则根据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巧妙的组织,形成灵活丰富的建筑形态:,建筑形式:巧妙的运用退台作为屋顶的休息平台和阁楼,不但可以弱化建筑体量感,而且形成了凹凸变化的建筑空间,成为居住者非常喜欢的空中花园;楼梯问和过廊等连接构建都是开放式的,建筑形态虚实相间,人的游走成了建筑

13、灵动的要素;院落入口、楼梯间的门厅以及院落之间的节点这些灰空间,缓和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使建筑空间的节奏疏密有致。这些灵活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新四合院以传统四台院为原型,每一个院落组团由三个院落单元组成,每一个院落单元的中心是一个10m x 10m的院子,高度2-3层,41号院 建筑特色,建筑特色,(1)向心性 中心的院子是回家必经的空间-出口的唯一性-积极地交往空间。(2)封闭性 院落空间的封闭性一方面容易让人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产生“聚合”的心理取向,在这一点上,四合院和传统院落有着同样的限定作用-安全感。(3)开敞性 与自然界交流的开敞空间院落空间的开敞性

14、使进入其中的人产生开朗、旷达的心理感受,并实现了院落的生态功能。,新四合院的尺度的确和传统四合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却有着相似的空间特性,传统四合院,新四合院,菊儿胡同住宅楼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公寓式住宅楼的私密性的优点,整个布局错落有致。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基本院落”,是新四合院体系的要素。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利用连接体和小跨院,与传统四合院形成群体,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情谊的精神内核。用二、三层的单元楼来围绕原有树木作为庭院,形成“类四合院”。胡同中的树木尽量保留,原有的每一棵老树,不但受到精心呵护,而且在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再结合新增的绿化、小品,新

15、的院落构成了良好的“户外公共客厅”,很有趣味。,在建筑形式上,屋顶处理上以一种精确的“度”分配了平坡屋顶各自所占的量,使人觉得这是现代建筑,又有传统四合院的坡屋顶味。在建筑用色上,则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土地开发:低层低密度,根据菲涅尔(Frcsncl)的正方形原理,每一个环的面积都和中心正方形的面积相等。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据此进行了一项对住宅形式

16、和居住密度关系的比较,得出在建筑进深和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庭院式住宅的容积率可以达到塔式住宅的5倍和行列式住宅的167倍,提出了庭院式、内天井式和周边式等更能有效利用土地的住宅形式H。,新四合院的布置方式也采用了周边布置的庭院式,一期容积率为1.32,166ha,二期容积率为156196套ha,因此能比层数相同的的、采用其他布置方的低层高密度住宅获得更高的容积率。(在我国。低层高密度住宅定义为;建筑容积率不太于0.9,或者套密度不大于3 5套1000 m2,且层数在四层以下檐口高低于15米的住宅换而言之,与目前以多层为主的居住小区相比新四合院模式可以在层数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达到l 0l 5的容积率

17、,并且还为居民营造了低层住宅的便利和切尺度。通过建筑四面围合的布置方式,不但可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更能创造宜尺度的生活空间。由此可见,低层住宅并非一定是是低密度。,建筑细部,在新四合院里,可以见到非常精美的中式石鼓、西方铁艺,虽然都是古典风格和灰色调,却打破了建筑的沉闷,使每一座建筑都有了自己的性格。,菊儿小区,7号院,5号院,41号院,菊儿小区 前后对比,菊儿小区在菊儿胡同北侧,17号至49号几处院落。从外面看去,二至三层的小楼,青瓦白墙,看上去有些徽派建筑风格,恍如到了江南。但那青色小瓦砌成的房脊屋檐,又与两旁的老房子连成了一体,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北京胡同的“天际线”,以至于从远处眺望时,

18、丝毫觉察不出这片建筑比周边明显高出一截。信步走进菊儿小区,一进套一进的小院,给人以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层层进深之感。这座两进的院子,格局上就是“长高了的四合院”,三层高的建筑四面围拢着一个小院子。楼不高,院子虽小却不压抑,像极了老北京的四合院,那么严整密实。菊儿胡同改造前,这里是一座破旧拥挤的大杂院,有44户138人,人均住房面积仅5.3平方米。在营造胡同之初,吴良镛先生确定了几个原则:第一,采用普通材料,造价不能贵。第二,面积不能太大,每家使用面积分别为45、70、90平方米,让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能买得起,住得起。改造后,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10多平方米。如今这里不仅有设计典雅的四合院楼房,还有一流

19、的社区服务。据悉,如今已有万余人次的各国友人来此参观访问,并有20多户外国人干脆租下房子,成为这里的新居民。,“菊儿胡同住区模式:住区价值的挖掘,特点:1强调和城市有机协调发展;2提高密度、科学用地;3保持传统的邻里街坊的骨架;4增加路网密度,完善步行体系;5从传统中寻找空间原型,创新的继承;6通过城市设计,使住区形态统一中有变化;7通过混合满足需求,对经济活力予以肯定;8完善街道空间,引导户外交往生活;9为邻里交往营造合理的认知规模、交流距离和半 公共空间;10对居住文化的承续与整合。,菊儿胡同与现代居住比较,现代居住区所奉行的“邻里单位”,片面强调了城市中的交通给住区带来的问题,而忽略了城市资源和相互交往给住区带来积极影响,这种精华和糟粕一同摒弃的作法是十分消极的,是对城市的逃避。“菊儿胡同模式”:一种以人文本、布局紧凑、功能混合的开放性街区住宅模式。“菊儿胡同模式”从根本上反对这种“反城市”的住区理念,提倡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构成,必须与城市共享社会资源与人流资源,这是对现代主义居住区规划理念的一场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