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4825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G系列培训教材3G R4网络技术体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团公司研发中心,3G系列培训教材之,3G R4网络技术体制,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网络管理组网安全要求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总则 版本的选择,网络演进分析R99 R4版本选择分析R4和R99的比较结论其它运营商的选择R99和 R4分析结论,3G标准的版本演进,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电路域、核心网分组域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分别选择技术路线,各自演进,无线网,核心网,GPRS,IMS多媒体子系统,业务能力,基本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Rel99,Rel4,R5/6/7IMS,GSM,C

2、S域,PS域,IMS,?,WLAN/LAN/xDSL/Wimax/.,IMS,网络演进小结,R4与R99的关系:R4实现核心网络IP化网络发展目标:R4只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不是网络演进的最终目标;网络演进的目标是以IMS为控制核心的全IP网络,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IMS和R4/R99将长期共存现阶段IMS还不适于解决移动网内基础话音业务,存在效率问题IMS将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引入移动业务方面如POC,IM等基于VoIP的固定业务或VoWLAN业务,R99 vs.R4?,中国移动在相当长时间内,话音业务仍将持续大量增长在相当长时期内,IMS不能在移动网内高效地提供基础话音业务,问题:,R99

3、vs.R4?,R4 IP 软交换,R99 RANR99 终端,VS,R4核心网络能后向兼容R99的RAN和终端,3G核心网电路域,R99 电路交换,MSC,SCP,HLR,MSC,RAN,RAN,RAN,TDM,MSC Server,SCP,HLR,RAN,RAN,RAN,TDM/ATM/IP,CS-MGW,CS-MGW,MSC Server,TUP/ISUP/BICC,TUP/ISUP,H.248,H.248,MAP Over TDM,MAP Over TDM/IP,CAP Over TDM,CAP Over TDM/IP,R99 vs R4,R4的特点,承载和控制分离启用IP承载网元功能相

4、对单纯,集中化程度高TrFo 语音质量提高节省编解码设备(R4不需,与2G互通用)节省IP传输带宽,R99 vs R4 的比较,业务业务能力一样(基本话音可视电话)R4优势体现在业务部署能力强成本R4初期成本优势不明显R4具规模成本优势,建设成本优势明显;质量在网络正常负荷下,R4质量有差距,但不明显;在网络过载情况下,R4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远大于R99;技术成熟性带来的质量不确定因素,国外运营商R4网络情况,结论:在建网初期就引入R4,统一思想,迎接全新挑战三新:新的无线技术WCDMA/HSDPA 新的核心网络 R4 新的IP承载专网应对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推动IP承载网技术的革新(如接纳控

5、制)加大测试力度,推动厂家成熟新建2G就采用R4架构的研究人员加大培训,培养队伍其它加快IP专网的建设尽可能减少厂家数量网络规划和优化维护力量的加强,总则,3G体制以3GPP R4版本 HSDPA为基础,对于IMS等其它功能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引入3G/2G网络共用用户号码资源3G/2G的关系:长期共存,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共用现有网络通信资源业务连续性保证业务继承和发展业务量的合理分配及吸收3G网络的组成终端和卡无线网络核心网:统一由IP专网进行承载电路域分组域,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3G业务总则3G业务分类3G网络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

6、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网络管理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组网安全要求,3G业务-总则,3G网络提供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增值业务3G网络原则上与GSM/GPRS网络共用各类业务网及业务平台,包括智能网、WAP网关、短信网关、短信中心、彩信中心、JAVA、LCS、USSD业务平台、移动支付平台等3G网络承载的业务是对2G业务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更高质量、高速化、多媒体化业务特征,3G业务-业务分类,基本业务基本电信业务基本承载业务:BS20、BS30、BS70其他基本业务:ODB、USSD、长途无权业务、区域签约限制业务补充业务增值业务,基本业务基本电信业务,话音业务要求支持AMR2紧急呼叫业务 号码增加1

7、19、110,基本业务基本承载业务,可视电话业务面向所有3G用户开放,其他基本业务,运营者定义的闭锁业务(ODB)2G已经定义的ODB业务3G网络仍然要求3G新增的ODB业务定义为可选ODB闭锁登记呼叫前转ODB闭锁PS业务以下业务定义与2G相同区域签约限制业务USSD业务长途无权业务,补充业务,增值业务,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3G业务3G网络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3G网络功能要求,3G系统内移动性管理功能2G-3G互操作功能特殊需求支持3G业务的功能呼叫/会话处理相关功能可视电话回落

8、特殊需求TrFO功能DTMF信号的传送双网双号特殊需求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功能(略)3G 网络Qos功能特殊需求用户分级服务功能特殊需求安全功能要求移动智能网功能,3G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小区选择/重选位置登记重定位切换(软/硬切换)话音业务分组业务并发业务漫游,2G-3G互操作功能要求,基本要求:网络选择策略:优先3G网络开机网络选择顺序(终端控制)小区重选(网络控制):优选3G网络2G3G漫游3G-2G话音切换2G3G PS双向切换PSCS并发业务3G-2G的切换,执行CS切换;,2G-3G互操作功能要求,中后期特殊要求保持2G/3G负荷均衡支持3G对2G用户的接入控制功能在

9、HLR中设置用户3G属性,对于非3G属性用户拒绝用户登录该功能可用于某一品牌用户,并可视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支持3G网络控制的系统间切换按负荷考虑执行切换按业务考虑执行切换,3G业务功能-呼叫/会话管理,可视电话产生回落的原因网内双网并存,网外多网互通终端支持能力多样化被叫用户签约情况及意愿对于3G网络提供的可视电话业务,对于呼叫不通的情况,应支持对用户友好的提示,并尽量实现由可视业务向普通话音业务的回落目前仅针对起呼过程中的可视电话回落,呼叫过程中的可视电话回落暂不考虑呼叫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是否征求用户意见?是否征求主叫/被叫/双方意见?若双方意见不一致,以谁为准?无线环境变化较快,有

10、可能征求意见尚未完毕/网络实施改变尚未完毕时已经掉话,可视电话回落,在3G网络内启用TrFo功能在通话建立阶段,可以实现编码类型协商从而关闭TC功能节省TC板卡资源每路呼叫的带宽降低到20Kbps提高语音质量 通话期间的编解码协商功能暂不要求在3G网络边缘支持编解码协商功能3G网络边缘侧配备TC板卡,便于互通GSM互通PSTN互通,3G业务功能-呼叫/会话管理,TrFo功能启用,从移动台至网络方向,当话音通路已建立,移动用户按下键盘,系统应支持DTMF信号的传送3G系统内的带内传送能力与其它系统互通时带外传送能力,3G业务功能 DTMF信号的传送,双网双号,3G UTRAN与2G BSS共PL

11、MN设置,仍然广播460 00网号在不共PLMN设置情况下,02网号 2G用户手持双模终端时将有大量周期性尝试登陆3G网络的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信令浪费在2G/3G互操作方面,对于终端带来更大的难度相关要求核心网支持多归属PLMN能力终端支持EHPLMN,3G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在R97/98基础的QoS定义基础上引入了服务质量等级的概念,根据业务的时延、时延抖动与分组丢失率的敏感程度,QoS级别分为会话级别;流级别;交互级别;后台级别。2G时QoS机制基本上无法实现,但R99以后版本中QoS的定义更为明确,在无线和核心网方面都定义了相关机制来保证,3G网络的服务质量(QoS),针对业务:

12、针对业务特性的不同,为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资源以保证业务质量,同时使网络具有合理的资源利用率;针对用户:每个用户可签约不同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获得不同的服务质量。实现机制HLR中对每个用户所能够获得的业务类型应设置相应的QoS参数终端需要上报必要的业务Qos需求;网络侧需要能够根据HLR中签约数据和业务的Qos需求来分配资源,保证业务质量;,3G网络的服务质量(QoS),3GPP WCDMA QoS级别,用户分级服务功能,用户分级服务的目的满足不同级别用户,不同的业务质量的需求数据业务用户分级服务能够给予不同级别用户在使用相同业务时,使用不同的业务速率在资源紧张时,高级别用户在接入时能够抢占低

13、级别用户资源接入网络在资源紧张时,处于连接状态的用户能够降低正在使用的业务速率以保证网络稳定性。在降速的顺序上,要优先考虑用户级别,再考虑业务的重要程度。话音业务用户分级服务要求有给予不同级别的用户,不同的话音编码速率的功能。且能够根据网络资源紧张情况灵活打开/关闭。,网络安全功能,用户鉴权识别新的鉴权算法及鉴权参数鉴权时机信令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信令的机密性要求完整性保护要求用户的身份安全和信息加密,网络安全功能,新的鉴权算法及鉴权参数 3G系统引入新的鉴权算法五元组鉴权参数代替三元组鉴权参数,双向鉴权启用3G系统可以实现五元组鉴权参数和三元组鉴权参数之间的转换,以向下兼容2G系统鉴权时机鉴

14、权发起时机可以灵活设置,网络安全功能,信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要求对信令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根据分析算法应采取国际算法用户数据信息的加密暂不实施,移动智能网功能,移动智能网网络功能CAMEL2完全满足智能业务需求,CAMEL3不必随3G引入按中国移动智能网策略,CAMEL3视业务需求部分引入,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3G基本系统结构核心网子系统构成方式无线子系统构成方式(略)终端和卡移动区域结构(略)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3G基本系统结构,核心网子系统构成方式,3G核心网系统构成方式3G M

15、SC server/SGSN与2G MSC/SGSN独立设置模式3G MSC server/SGSN与2G MSC/SGSN混合设置模式,核心网子系统构成方式,设备引入原则MSCserver/VLR/SSP、MGW设备以新建为主与TDM网络互通的GMSC server、GMGW建议与MSC server、MGW设备合设,初期不单独设置与GSM共用GMSC实现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通,现网GMSC不需升级即可支持HLR设备以升级为主SGSN设备以新建为主GGSN设备以升级为主,终端和卡,终端显示终端界面统一显示“中国移动”标识,区分显示“GSM网络”与“3G网络“用户卡USIM/SIM复合卡(主流

16、)USIM卡(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采用)SIM,终端和卡,终端手机GSM/GPRS/WCDMAGSM/GPRS/WCDMA/HSDPA 数据卡GSM/GPRS/WCDMA/HSDPAGSM/GPRS/WCDMA/HSDPA/WLAN,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无线网的组织核心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无线网的组织,3G无线网组网总体原则RNC的设置原则NodeB设置原则HSDPA引入原则,无线网络组织总则,3G网络的引入应保证在城市地区有良好的连续覆盖,并适时引入HSDPA功能。2G网络对3G的

17、支撑应以漫游为主,切换为辅.3G网络引入后,为确保系统稳定,原则上其上行负载不超过50%,且在3G无线网络规划时,应重点考虑以下环节连续覆盖的目标业务类型系统目标负荷穿透损耗余量边缘覆盖率注意根据不同地域/业务量预测/无线环境分别考虑以上各个环节的取值,无线网络组织-RNC设置原则,每个RNC控制基站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尽量减少与其它RNC所辖基站在地理上多次交叉,以减少不必要的同一交换机内RNC间以及不同交换机RNC间的切换尽量使各个RNC控制的基站的总话务量比较均匀,以便各RNC负荷比较均衡尽量将RNC间切换区域避开用户密集区,无线网络组织-NodeB设置原则,尽可能充分利用原有的二代站址

18、资源,与GSM1800基站共站时应满足相应的隔离度要求,并关注CDMA2000、PHS系统对NodeB的干扰基站布局尽可能满足蜂窝结构,且尽可能靠近话务热点地区一定区域内基站高度基本保持一致,尽量避免高站现象严格控制单站覆盖范围,避免覆盖空洞以及导频污染,无线网络组织-HSDPA的引入原则,HSDPA分两阶段引入由于目前厂家设备不能满足我公司全部要求,在积极推动其加快成熟的同时,出于竞争需要,建议分两阶段引入HSDPA第一阶段:05年底网络设备具备主要功能,满足初期部署要求第二阶段:06年底网络设备具备全部功能,满足长期发展需要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只需要软件升级引入范围首先在城市热点地区,如商业

19、区、写字楼等预期数据业务量较高的地区;然后根据市场需要,逐步推广到重点城市全覆盖。覆盖原则 HSDPA与R99的覆盖相同室外:分配给HSDPA的功率资源和码资源可以相对较低。室内:根据应用情况,分配给HSDPA相对较多的功率资源和码资源。,无线网络组织-HSDPA引入原则(续),载波配置 初期采用与R99共用载波形式。随着业务量提升,考虑单独采用一个载波用于HSDPA。HSDPA的功率配置采用动态功率配置在初期设备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暂时采用下行HSDPA功率动态调整。在第二阶段实现完全的动态分配。HSDPA与R99网络协同规划能够与R99网络同覆盖;HSDPA要占用下行功率资源,在网络规划阶

20、段设定目标负载时要考虑HSDPA的引入会提高下行功率,在规划中要提前考虑(可能会导致密集城区的基站数目增加)。HSDPA会对R99 WCDMA网络容量会产生影响,HSDPA与R99共用下行码资源,在第一阶段,分配给HSDPA使用的码资源要提前规划(第二阶段是功率及码字联合管理动态分配)。HSDPA的引入会提高对Iub、Iur接口传输资源的需求,需要规划时提前考虑,核心网的组织,总则中国移动3G核心网络统一由IP专用承载网承载核心网的组织-电路域3G电路域核心网网络组织组网原则组网结构 3G电路域核心网与其它网络的互通核心网的组织-分组域IP专用承载网,电路域核心网网络组织,原则以省为单位进行网

21、络建设,省内3G电路域核心网络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行政区域的划分以及2G移动业务本地网的划分模式。电路域按软交换承载与控制相分离的模式引入MSC Server/VLR/SSP以及MGW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切换质量以及高质量业务的提供,确保网络的平滑演进。3G电路域核心网整体划分为多个层面进行组织承载层MGW、GMGW控制层MSC server、GMSC server、CMNBICC信令采用IP承载目标网引入CMN节点,根据建设情况,分阶段实施信令网3G初期,与2G共用7号信令网,进行CAP、MAP信令的传递,承载层的网络组织,采用全网扁平化一级组网模式主要物理功能实体为各省所属的媒体网关MG

22、W设备3G网络内省内以及省际之间的媒体流,均由底层IP专用承载网直接在主叫所归属的媒体网关和被叫所归属的媒体网关之间直接疏通,不再进行转接。媒体网关MGW的设置应从3G业务量、2G/3G互通业务量、传输条件、维护及设备成本的角度综合考虑。,MGW的设置原则,MGW的设置应综合考虑:3G业务量2/3互通业务量传输条件维护成本设备成本,MGW,MGW,MGW,MS,MS,控制层网络组织,负责呼叫控制处理,完成BICC信令的传送。控制层网络省内部分采用平面组网方式,不再设CMN节点进行转接。控制层网络省际部分,在目标网方案下,引入CMN节点进行省际BICC信令的转接。3G网络初期,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

23、分阶段实施MSC server的设置组网方式与网络发展阶段以及规模相关无CMN节点方式有CMN节点方式CMN节点的设置方式,MSC server设置原则,MSC server以省为单位集中建设,集中在省会,考虑冗灾可设置在第二中心城市相互之间负荷分担(推进N+1网络冗灾),MS,MS,CMN节点设置方式,方式1:利用汇接网兼做;优势:成本和管理缺点:跨区呼叫两次转接,方式2:全国集中新建CMN;优势:跨区呼叫只需要一次转接缺点:需要新建网元,结论:可以兼作,也可以根据容量等确定单独设置;,R4组网结构-(系统结构),网元控制层(MSC server)承载层:话路(MGW)信息流媒体流信令互通媒

24、体信令,IP专网,R4组网结构-(网络总体架构),3G网络与其它网络互通,引入互通软交换机GMSC Server、互通媒体网关GMGW实现3G电路域网络与2G网络(含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通。互通GMSC Server控制互通GMGW,并完成3G与TDM网络互通时信令的转换。互通媒体网关GMGW负责3G网络至所辖区内的互通话务落地,完成本地网到2G网络的汇聚,实现3G的IP承载与2G TDM承载情况下互通话务的媒体流转换。3G电路域网络和2G网共用现网互连互通关口局实现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联互通。3G初期,与其它运营商互连互通部分的网络结构保持不变,后期可视信息产业部相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互通网

25、元设置原则,互通MSC server不单独建设负责:相应互通MGW互通MGW职责R4 网络到本互通MGW负责区域的互通话务的落地本地网到2G等的汇聚原则上不单独建设,互通MGWR4 网络到本互通MGW负责区域的互通话务的落地本地网到2G等的汇聚原则上不单独建设,互通MS server不单独建设负责相应互通MGW,在本地网范围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设置直达中继:MGW与MSC(或者G/TMSC)之间的话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MGW与2G MSC切换关系密切;MGW与2G MSC同局所;2G/3G互通MGW应至少与一对GMSC/TMSC相连,转接2G/3G互通话务量,当本地网内有多对GMSC时,遵循

26、现有本地网GMSC/TMSC组网原则,互通话路设置,核心网的组织分组域,3G分组域核心网网络结构与2G GPRS相同3G 分组域与2G GPRS应由IP专网来承载具有较高的封闭性要求,Gn接口是基本封闭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要求,对3G分组域尤其重要,普通省(市)的3G分组域省网,3G分组域网络结构示意图,分组域网络组织原则,目标网情况下,中国移动3G、2G分组域网络均承载在IP专网上。骨干网设备(骨干GGSN、根DNS、NTP服务器等)与国际出口路由器BG在同一地点设置,设置在该地点分组域局域网内。与GRX互联的国际出口路由器BG(两个)可以互为备份,接入到IP专网的

27、汇聚层。省内各分组域节点(分布在若干地市)的局域网络分别通过IP专网的接入层统一接入IP专网。为提高2/3G网络互操作性的成功率和性能,省内3G分组域设备、2G分组域设备应尽可能共局域网设置,也可作为独立的分组域节点局域网接入IP专网。,IP专用承载网(目标),总则IP专网采取双平面混合组网,组网结构采取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全网保持一个自治域IP专网是一级三层结构的网络,分为核心、汇聚和接入三层3G核心网络采用MPLS VPN方式在IP专网上进行承载 对于3G核心网电路域的媒体流,由于全封闭不和外界有任何连接,也可以考虑不通过VPN方式承载3G分组域和GPRS网络在同一个VPN中进行承载IP专网

28、技术体制另行进行,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3G用户的个人识别号码RNC IDMSC ID 及MSRNIP地址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3G用户个人识别号码,MSISDN号码 3G用户与GSM用户MSISDN号码结构相同,但号段混编13401348、135139按3G业务发展需要,移动用户号码资源不足时,可申请启用新的NDC号码(15X或18X)IMSI号码 3G用户与GSM用户的IMSI号码结构相同,共用MNC资源00023G不必再申请新的MNC网号资源目前已保留9个NDC号段所对应的IMSI号段资

29、源,3G用户的的个人识别号码,3G用户IMSI与MSISDN的对应关系用户MSISDN号码为+86 1N1N2H0H1H2H3 ABCD 对应的IMSI号码为N1N2为3539 与GSM IMSI与MSISDN对应关系相同N1N2为34时 460 MM S H0 H1H2H3 XXXXX 其中:MM=02S=0H0H1H2H3与MSISDN中相同XXXXX为MSISDN号码中ABCD扰码得到,扰码方法由各省自定义N2N3(?)保留S=19可以对应9个NDC号段,RNC ID,全球RNC ID号码组成为:MCC+MNC+RNC_ID其中MCC 为460MNC 02RNC-ID为12比特编码取值范

30、围(14095)取值为0000的编码不用,MSC ID及用户MSRN号码,3G的MSCID、MSRN号码结构与2G相同为3G保留新的MSCID及MSRN号段路由计划中区分2G/3G用户设置并要求MSC server具有分配多个MSRN千号段的能力MSRN号段和MSCID号段可以相互独立设置,IP地址,需为电路域核心网网元MSC server及MGW保留IP地址采用IPV4 IP地址类型在启用IP专网进行承载时,启用IP私有地址IP地址的分配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其它号码,如下号码可与原GSM/GPRS系统共用,不必再保留或启用新的号码资源,HLR ID TMSI IMEI切换号码 短信中心号码U

31、SSD中心号码LAI号码,RSZI号码P-TMSI SGSN号码GGSN号码 RAI号码NSAPI标识APNIP地址统一分配,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电路域路由原则分组域路由原则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路由计划,电路域路由计划总体路由原则国内就近入R4就远出R4国际来话 通过长途汇接网,就远入R4去话 通过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疏通到国际局在中详细讲解,路由计划,分组域路由原则与GPRS网络路由原则一致,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

32、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服务质量,覆盖区无线可接入率(连续覆盖的指标)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 可以接入无线网络(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业务)接续时延电路域提供业务时延移动用户从开机至用户具有发出或接收呼叫能力的时延应不超过10s。MS 主叫连接时延(至 PLMN 边界)从移动用户发起呼叫,至 PLMN 边界呼叫接续的时延应不超过 4 秒,MS被叫连接时延移动终端所在地的 MSC 从接到呼叫至寻呼到该终端的时延应少于 4 秒(一次寻呼)或 15 秒(多次寻呼)可视电话业务图形显示时延从被叫开始接听到主叫收到被叫第一帧图像时延应少于3s,服务质量,接续时延分组域

33、附着时延移动用户从开机至用户附着成功的时延应不超过10s。移动终端PDP激活时延移动用户发起PDP激活到激活完成提供业务时延不超过4s。,服务质量,接通率接通率指用户应答、被叫用户忙、被叫用户不应答、用户不可及(包括被叫不在服务区、被叫呼入限制、拔电池、关机)的次数与总有效呼叫次数之比。对接通率的考核在忙时统计。本地呼叫,接通率90;国内长途呼叫,接通率85;两个或多个移动网间呼叫,或移动与固定网间呼叫,接通率80。,服务质量,通话中断率(掉话率)掉话率初期,中后期。掉话率指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掉话的概率。无线信道拥塞率(无线信道呼损)无线信道拥塞率。无线信道拥塞率指由于无线信道(包括话音和

34、信令信道)出现拥塞,而导致业务失败的概率。,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对接口的要求,对接口的要求不要求的接口Gc/Gd/Gs/Mc建议技术上具备Iub接口开放的能力优点便于进一步引入竞争存在问题协议开放存在一定问题加大了网络复杂程度具体使用效果有待实际验证,对于Gd接口的说明,短信仍然承载在3G CS域中,无需Gd接口短信承载在3G CS域中可行,可规避2G网络时存在的问题核心网七号信令网的负荷2M高速信令链路可解决无线网信令信道的限制3G网络中,即使短信在核心网走PS域,无

35、线网依然在SRB中承载,可要求厂家实现时在数量配置上无限制若要求短信承载在3G PS域中,还会带来终端实现、业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对于Mc接口的说明,3G建设初期不打开Mc接口,要求厂家承诺后期打开Mc接口打开Mc接口的好处:利于促进竞争,降低网络投资 利于容灾方案实现,降低投资代价打开Mc接口存在的问题:H.248协议还有待完善,Mc接口兼容性问题将长期存在,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时钟同步时间同步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同步要求,时钟同步要求3G 核心网络的同步要求与中国移动GSM/GPRS网

36、的同步要求相一致无线子系统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时间同步要求与2G保持一致,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频率计划,工作频段 载频间隔:5Mhz双工收发间隔:190MhzPN码配置相邻小区不能使用相同PN码;尽可能采用同一主扰码组中的PN码序列,至少本基站内的小区PN码分配在同一主扰码组,以缩短小区搜索的时间。目前仍有遗留问题中国移动工作频段的确定信道号的确定,3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引入3G以

37、后BOSS的改造热计费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内容计费话单格式及内容统一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网络管理,引入3G后BOSS的改造,BOSS系统分阶段实施改造,向NGBOSS演进在NGBOSS尚未成熟时,由BOSS 1.5支撑3G业务,热计费能力为可选,原因启用热计费的业务需求尚不明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欠费风险 缩短核心网向BOSS系统提供话单的时延,对降低欠费风险有贡献降低欠费风险还需要其它环节配合需要牺牲厂家设备性能为代价厂家实现方式各不相同,标准化工作需推进结论权衡业务需求和实施代价,暂不启用热计费功能,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3G网络应可支持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根据不同的业务流量统计区分上下行流量

38、,提供相应的QOS信息。3G网络初期启用WAP网关使之具备基于内容的流量区分计费功能,条件成熟时引入专用平台完成基于内容的流量区分计费功能。,内容计费,各业务平台与网元设备共同完成根据不同接入方式、流量、时长、事件、业务质量(QOS)及各种组合进行复杂信息计费的功能 业务运营支持系统(BOSS)完成综合计费,话单格式标准化,是否需要话单格式完全标准化?3G是话单格式标准化的有利时机话单格式标准化的好处提高全网话单格式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全网业务的统一部署有利于降低BOSS系统对不同话单格式进行转换的额外开销话单格式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成本开发周期结论 要求话单格式标准化,或至少要求关键字段标准化,3

39、G技术体制结构,总则网络业务与功能要求系统结构网络组织编号路由计划服务质量与性能指标接口与信令同步要求频率计划计费设备基本进网技术要求(略)网络管理,3G网络初期与2G网管的关系3G网管建设策略OMC/OMC-RNMS3G网络后期与2G网管的关系3G网管建设策略OMCNMS,网管,3G网络初期,多专业2G网络管理系统(话务网管、数据网管等),2G/2.5G OMC,GPRS,2G 电路域,3G 网络管理系统,3G OMC,核心网电路域,无线网络,OMC 私有接口,网元接口,3G 无线网络,OMC标准接口,核心网分组域,2G/3G 无线网络优化数据集中制作和网优效果评估平台,网元接口,与2G网管

40、体系的关系,3G网络初期网管建设策略,OMCOMC-R新建3G OMC-R 管理3G无线网络与2G OMC-R 分设 要求具备后向版本兼容能力 OMC-S电路域新建3G OMC-S管理3G核心网电路域设备与2G OMC-S分设要求具备后向版本兼容能力分组域不同步引入设备厂家的OMC-P采用NMS直联网元方式实施对3G分组域子网的网元层管理功能,注:若无线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同厂家,则要求其3G OMC-R与3G OMC合设,3G网络初期网管建设策略,NMS建设方式:新建省级NMS定位:省/市公司共用的专业网生产管理支撑系统管理范围:3G承载网络和新增3G业务实体增强型功能要求2G/3G的无线网络

41、优化数据集中制作平台无线网络优化效果评估平台 话单记录分析(可选)终端管理系统(可选)可选功能待领导决策,3G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网元直联接口(分组域主要手段),对于无线RNC和核心网电路域,要求同时具备以下模式NMS通过OMC北向接口与OMC互联,实施对被管网络的管理,接口遵循中国移动OMC接口技术规范NMS通过备用直联接口与网元互联,实施对被管网元的补充/备份管理,接口遵循中国移动网元直连接口技术规范对于核心分组域和业务网络实体NMS通过主要直联接口与网元互联,实施对被管网元管理,3G OMC,标准OMC北向接口,Node B,Node B,RNC,Iub,Uu,RNC,Iur,Node B

42、,Iub,网元直联接口(备份手段),3G网络管理系统,本地操作维护终端,本地操作维护终端,3G业务网,网元直联接口,3G网络后期,多专业2G网络管理系统(话务网管、数据网管等),各类2G/2.5G OMC,电路域,2G分组域,3G网络管理系统,3G OMC,3G 电路域,无线网络,私有OMC接口,私有网元接口,无线网络,标准OMC接口,3G 分组域,合并后的2G/3G网络管理系统(跨专业、管理域综合管理平台等),业务网,业务网管理接口包括网元直联接口或OMC接口,与2G网管体系的关系,3G网络后期网管建设策略,OMC对于采用2G/3G共用的MSC 的情况,2G相关部分仍由2G NMS直接管理,

43、包括故障、配置、局数据等基本管理功能 3G网络性能数据部分由3G NMS实施管理,具体方式为3G NMS通过横向接口经由2G NMS获取相关性能数据进行管理对于OMC-R/OMC-P,沿用3G网络初期的建设/管理方式,3G网络后期网管建设策略,NMS合并建设,并向跨专业综合网管系统方向逐步演进可能的合并方式综合管理域模块的建设(告警集中监视模块、性能综合分析平台、网优效果综合评估平台等跨专业综合平台模块)将3G网络管理系统向综合网管方向演变(通过不同网管系统定义横向接口方式合并),R99和R4网管需求,R4版本相比R99版本网管需求差异点:R99和R4分组域网管需求无差异要求R99和R4 核心网电路域OMCS要求保持后向兼容性;R99和R4 OMC(包括无线和核心网电路域)的北向接口在接口功能和接口协议方面的要求相同,差异点在于网络配置资源模型和性能测量参数,有关要求在中国移动3G OMC接口技术规范中规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