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5233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七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七年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教学对象:7年级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设计思路:通过学习与聆听乐曲,能了解并喜欢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教学目标:(一)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二) 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感受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一、 聆听十送红军1、作品介绍: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

2、根据地的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2、完整地聆听全曲,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3.在聆听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曲的演唱形式及音色上的变化状况,歌曲不同段落的旋律及其基本情绪等。4、曲式分析: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

3、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 ,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 如:“ ” 和等),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5、跟随录音演唱歌曲。二、 聆听龙船调1、作品介绍: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2、

4、完整地聆听全曲,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及适合劳动、适合舞蹈律动的音乐特点。此外,要引导学生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4、分析讨论: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5、在聆听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如:由一个男生扮艄公,一个女生扮过河的女孩。二人要依据歌曲内容,边聆听音乐、边做哑剧表演。再推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