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5297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MW建设环评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编号:SSHPB-201407-010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项目名称: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期49.5MW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06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

2、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二期49.5MW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忠联系人黄部长通讯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镇欣苑小区B2号楼1单元202室联系电话1383209254

3、0传真邮政编码015500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附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D4419 其他能源发电占地面积(hm2)0.8899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289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制定出“开发与节约并存,重视环境保护,合理配置资源,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方针。内蒙古作为一次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富集地区,在有序、按步骤开发一次能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建设利用清洁可再

4、生能源,对改善当地的微观生态环境和整个内蒙古地区的宏观区域生态环境将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拟建设国电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风电场工程,规划建设400MW的风电场,分八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已建设49.5MW风电场和220kV升压站1座。一期工程于2010年委托内蒙古新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0年11月8日取得了批复,批文号为内环表 2010257号,20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年12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6月11日通过了竣工验收,批文号为巴环验201430号。本期扩建49.5MW风电场,装机容量拟定为33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采用3回35kV集

5、电线路接入一期已建220kV升压站100MVA主变后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委托内蒙古森盛环保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分析工程项目特点及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建设地点该风电场规划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附近,一期风电场中心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音德尔镇西侧约46km 处,浩斯台村以南。区域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平坦,有一定沟壑,为荒漠化草原,海拔在1470m1550m 之间。本次49.5MW风场永久占地面积约0.8899hm,区域

6、内包括道路、草地。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项目规划区域地貌图见图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见图3。项目规划区域拐点坐标见表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建风电场位置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图2 项目规划区域地貌示意图一期风电场现状升压站 二期区域地形图3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1 本次风电厂规划区域拐点坐标编号1954年北京坐标系经纬度坐标X(m)Y(m)NEA461400018656500413842.201075242.47B461400018663000413837.521075723.19C461050018663000413644.141075719.76D46

7、1050018658000413647.751075343.92E460950018658000413615.361075342.98F460950018656500413616.421075238.24注:以上1954 北京坐标值及经纬度坐标值由1980 西安北京坐标值转化而得,仅作参考。3、建设规模及内容风电场规划总容量400MW,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建设,风电场总规划图如图4。本期为二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9.5MW,主要建设内容单机容量拟定为33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采用3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一期已建220kV升压站100MVA主变后送出,本次工程永久占地面积0.889

8、9hm2,临时占地26.914 hm2。项目投资32892万元。项目建成营运后预计年上网发电量约119160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407h,容量系数为0.27。本项目组成建设见表2。图4 风电场规划及分期开发示意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2 工程基本组成工程类别单项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发电机安装发电机组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总装机容量为49.5MW配套工程电气工程风电场二期机组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一期主变35kV侧线路工程装机容量拟定为33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采用3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一期已建220kV升压站100MVA主变后送出道路工程进站道路依托一期工程,新

9、建风机检修道路18.0km,路面宽4m,为四级泥结碎石路;其中新建检修道路13.0km,改建(原有乡村道路)检修道路5.0km公用工程供水系统依托一期工程,在升压站旁已打一眼深水井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制,站内雨水收集后通过雨水管道外排;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场区绿化、道路洒水等,均不外排依托一期工程供电系统一期工程已规划建设站用电系统,本期工程所需负荷均从已建设的380/220V开关柜上相应备用回路引接依托一期工程采暖系统升压站内采暖采用壁挂辐射式电暖气采暖,电源电压为220V依托一期工程辅助工程通风系统电气建筑物采用轴流风机、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消防系统升压站按规范配置火灾自动报警

10、系统、常规消火栓给水系统、移动式灭火器及其它消防设施,其中消防水系统由蓄水池(300m3)、消防水泵及管网组成依托一期工程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升压站内已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依托一期工程事故油池升压站建设1个事故油池依托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4、本期工程特性本期工程由风力发电机组、箱变基础、吊装场平工程、交通工程、施工辅助工程等组成。本期工程新建33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本期工程特性详见表3。表3 风电场工程特性表名 称单位(或型号)数 量备注风电场场址海拔高度m14701550m经度 (东 经)1075210757纬度 (北 纬)41364138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65m)

11、m/s8.1=1.04 kg/m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65m)W/m602.7盛行风向157.5270(SSEW)主要设备风电场主要机电设备风电机组台数台33额定功率kW1500叶片数片3风轮直径m77.36风轮扫掠面积4700.3切入风速m/s3额定风速m/s11.1切出风速m/s25安全风速m/s59.5轮毂高度m65叶轮转速范围r/min9.719.5发电机额定功率kW1500发电机功率因数0.98 电感(欠激励)到0.98电容(过激励)额定电压V690箱式变电站台33升压变电站主变压器(一期已设置,本期无需单独设置)型号台数台1容量MVA100额定电压kV220/35一期已有出线回路数及

12、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1电压等级220 kV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续表3 风电场工程特性表土建风电机组基础台数个3型式圆形地基特天然持力层箱式变电站基础台数台33施工工程数量土石方开挖m354568土石方回填m371391.2混凝土m314176.8风电机组设备基础钢筋t1247.4检修道路km18进站道路km2.5施限工期总工期月7经济指标工程总投资万元32892装机容量MW49.5年上网发电量亿kWh119160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小时24075、项目用地(1)本项目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性质主要为草地。拟占地27.8039hm2(永久占地0.8899hm2,临时用地26.914hm2)。工

13、程永久占地包括风电机组、箱变基础等(升压站占地及、进站道路用地一期已建)。风机基础永久占地按机组实际占地面积征地,永久道路按照路基宽度4.5m 征地,永久占地面积统计见表4;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中临时堆放建筑材料及加工厂用地、施工人员临时居住及办公用地、场内临时施工道路、设备临时储存场地、风电机组吊装场地和其他施工过程中所需临时用地,地埋线路占地等。其中,临时道路宽按4.5m 征地。升压站主要指标见表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4 风电场用地指标永久占地风力发电机基础占地hm20.839718m/台33台地类箱式变压器基础占地hm20.05024.03.8m/台33台草地升压站征地面积hm2一期已征草地

14、进站道路占地hm2一期已建草地临时占地风电场电缆埋设占地hm20.252.5km1m草地风场检修道路占地hm27.218km4.0m草地施工临时建筑占地hm21.30草地施工吊装场地hm27.364(5050-18.0m-4.03.5)m/台33台草地施工道路临时占地hm210.818km(10-4.0)m草地 表5 升压站主要技术指标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站区新增征地面积hm02围墙内新增占地面积hm03站内道路广场面积hm5000一期已建4进站道路长度m一期已建5进站道路宽度m4.5一期已建6站区主电缆沟长度m170一期已建截面1.0m1.0m7站区电缆隧道长度m50一期已建截面1.

15、4m2.0m8站区新增围墙(栅)长度m09站区土方 (挖方)m3010站区土方 (填方)m30(2)土地利用情况该项目在选址过程中本着节约用地原则,在道路及风机占地时均按照设计规程要求,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特别是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如需占用耕地,则补充耕地采用先补后占方式,再由建设单位按相关标准投资补充占用耕地。达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据现场踏勘,项目占地为草地,不涉及耕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6、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布置及发电量估算(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根据目前国内外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本风电场拟选择4种不通风电机组类型方案,即WTGS2000A24、WTGS2000B24、WTGS15

16、00A33和WTGS1500B33型风电机组。已建一期风电场采用了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此机组运行出力较好,故障率低。因此考虑到相应配套装置的一致性,本工程采用WTGS1500A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本次的设计。具体的风电机组设备选择需根据下阶段项目进展和变化情况确定。(2)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方案本期工程65m轮毂高度的WTGS1500A33采用最小间距4D布置方案,布置方案见图5。图5 49.5MW风力机组布置方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3)发电量估算经估算,本期工程的年理论发电量为201.746GW.h,尾流损失为4.15%,尾流影响后发电量为193.364GW.h,年上网发电量为1

17、19160 亿KW.h,年等效满负荷数为2407h,容量系数为0.27。7、线路走向风电场规划装机400MW,已建设49.5MW。本期建设49.5MW,装设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出口电压为0.69kV,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置1台箱式变电站。按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及线路走向划分,风电场本期49.5MW共设3 回 35kV 集电线路,每回集电线路均接至220kV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集电线路采用架空方案。风力发电机组通过箱式变电站升压至35kV,经35kV电缆引出后与架空集电线路“T”接后送至升压站,风电场升压站出单回220kV升压站100MVA主变后送出。8、工作制度与劳动

18、定员全年工作天数365天,实行两班制,每十天轮一班。本期工程新增劳动定员10人。9、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为:在取得环评批复后开始施工,施工期拟定为7个月。10、公用工程1)供电由于一期工程已规划建设用电系统,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用电从已建设的380/220V开关柜上相应备用回路引接。2)供水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期已在升压站旁打一眼深水井,施工期及运营期依托一期工程。本期工程无新增建筑物,一期水井满足本项目需求。本项目施工期用水量为2737.5m3/a;运营期用水为生活用水和机修用水,年总用水量为371.75m/a。生活用水项目新增劳动定员10人,职工的生活用水按100L/d人计算,日用

19、水量约为1 m,年用水量约为365m。机修用水机修车间工人在维修、擦洗设备结束后,需对设备进行清洁,场地也需要定期清洁,根据1期风力发电厂运行情况类比,年机修用水量约6.75m3。3) 排水排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期及运营期职工产生,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190m3/a ;运营期污水产生量为292m/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已建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排放标准后,夏季用于绿化,冬季用于道路抑尘等。污水处理设备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流程为:格栅井调节池初沉池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杂用水池。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指变压器

20、事故油池废水及机修废水。生产废水排入事故油池后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4)采暖本期工程办公生活依托一期工程,选用壁挂辐射式电暖器采暖,不设锅炉房。5)通风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电气建筑物通风:35kV配电装置室设3台玻璃钢T35-11 No.4型轴流风机排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排除室内余热。6)消防本期工程无新增建筑物,依托一期消防设计。11、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在本项目南侧10km 处,立有测风塔一座,编号6631#,塔高80m,设备采用美国NRG测风设备,是距离风电场最近的测风塔。该塔具有一年以上的完整风速、风向数据,且测风塔附近地形地貌与风电场区域内相似。故本报告采用6631#测

21、风塔的测风数据对风电场区域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6631#测风塔基本信息见表6,测风塔位置示意图见图6。表6 6631#测风塔情况表编号海拔经纬度安装高度主要观测项目测风时段6631#1632mN4131.745E10654.54980m、65m、55m、40m、10m、7m风速(m/s)风向(度)2007.1.12007.12.31通过对风电场6631#测风塔插补后的2007 年1 月1 日2007年12 月31 日连续完整年数据及订正过的代表年测风数据的处理分析,月平均风速统计见表7,月平均风功率密度见表8。表7 不同高度测风年逐月平均风速(m/s)时间(月)12345678910112平均

22、风速(m/s)80m9.310.08.28.211.17.66.66.66.97.58.38.18.265m9.19.7818.111.17.66.6.77.17.48.17.98.140m8.38.97.57.710.67.36.46.46.86.97.56.17.510m6.87.36.46.79.56.65.65.66.05.96.35.26.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8 不同高度测风年逐月平均风功率密度(W/m2)时间(月)123456789101112平均风功率密度(W/m2)80m869.1063.6716.748861230.6390.9252.6328.3352.8473.6681.

23、5777.8635.665m795.4992.4669.6469.11197.8380.9248.7339.6360.9447.6613.1717.602.740m607.1793.9536.8391.21038.1340.1212.8291.4316.7366.5472.0360.1477.210m381.3535.7373.9271.0801.6254.0153.3221.6232.6253.8304.7238.8335.210km图6 测风塔位置示意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产业政策符合性及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风力发电属于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

24、3年修正本中鼓励类第五款中的第2条“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风电站建设符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风电场所在地位于高原上的荒漠草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冬夏温差悬殊。风电场场址海拔高程约1450m1494m,场址自然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大,没有建筑物阻挡,地表树木稀少为荒漠草原。场址均处于相对稳定地段,从区域稳定性来讲,均避开了活动断裂足够远距离,是适宜建设的场地。场址地层无软弱土层存在,可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项目拟选址用地范围内未压覆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的函(内国土资函2014273号),场址不压覆已查明

25、重要矿产资源,且选定范围内无文物古迹、军事设施。项目营运期影响主要为风机噪声影响与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距风电机组250m为噪声卫生防护距离,该区域内无居民居住,不存在噪声扰民现象;项目永久占地面积0.8899hm2,虽然此部分植被的破坏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减少草地生物量。但由于拟建场区原有植被十分稀疏,均为耐旱、耐恶劣环境的杂草类,故原有生物量较小,且本项目将按永久占地面积采取异地植草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因此本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可接受的。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概况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是

26、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5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电资产和华北区域电力、热力及相关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目前,公司下属12个单位,主要从事电源、热源、水资源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及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产能与规模,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号召,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内蒙古能源大省的优势,于2009年投资风电项目,注册资本43039.66万元。风电公司2009年获得自治区发改委同意开展前

27、期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签订风资源开发协议。国电乌拉特后旗潮格风电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东30km,永久占地为11.9929hm,总规划建设400MW。一期国电乌拉特后旗潮格风电场(49.5MW)于2010年9月委托内蒙古新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0年11月8日取得了批复,批文号为内环表 2010257号,2011年12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6月11日通过了竣工验收,批文号为巴环验201430号。2、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现有项目污染源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已于2014年投入生产;场内污染物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报告可

28、知。(1)风力发电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一期工程冬季采暖选用壁挂辐射式电暖器采暖,职工的生活所使用能源均为电能,食堂油烟排放量为0.0019t/a。(2)废水主要来源于变压器事故、检修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为COD 、BOD5、SS,排水量为1.5m3/d。直接排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的污水夏季用于厂区绿化,冬季用于道路抑尘。由监测结果可知,水质可达标排放。具体见表9。表9 监测结果及执行标准 单位:mg/L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PH7.8869COD92100氨氮10.315动植物油0.94320悬浮物68.070备注:执行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

29、96)一级标准(3)一期工程风机采用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轮毂距离地面约65m,由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噪声可达标排放。具体见表10、表11。表10 场界最外侧风机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风机编号距风机距离(m)24风机下50100150200噪声值52.345.144.738.037.7执行标准55表11 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测点位置测量值执行标准距22号风机500m处居民户外1m44.455备注:场界最外侧风机噪声所附标准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类标准;敏感点噪声所附标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类标准

30、(4)一期工程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项目共有职工15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d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48t/a。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收集装置,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3、现有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根据现场踏勘,一期工程目前主要环境问题:部分风电机组的基础周边植被没有恢复植被。本次评价要求对没有恢复植被区域采取种草方式进行补偿。建设项目基本情况4、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现有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汇总见表12。表12 现有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要素排放源名称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t/a)处理措施及排放去向废气油烟废气油烟0.00375 mg/m30.001971经抽油烟机

31、处理排放废水生活污水CODBOD5SS100mg/L0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后回用于绿化、道路抑尘,不外排机修废水20 mg/L0事故排油70 mg/L0固废生活垃圾5.48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地处北纬40404222,东经1051410736。阴山东西横跨旗境。东与乌拉特后旗、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磴口县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95.25km。全旗东西长210km,南北宽130km,总面积2

32、4925km2,是巴彦淖尔市国土面积最大的旗县。全旗总人口55121人,有蒙古族16490人,其他少数民族27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6。2、地形地貌乌拉特后旗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全旗地形可分为山地占15.1%,低山丘陵占10.3%,砂砾石戈壁高原占52.9%,沙丘戈壁沙地占20.4%,山前冲积平原占1.3%,境内较大的河沟有6条,雨大则山洪泄溢,天旱则干涸见底。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500m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365m,是本旗的高寒地带。3、气候气象乌拉特后旗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高空

33、西风环流控制;各种天气系统多自西向东移动。因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地貌三因素的影响,这里具有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大的特点。乌拉特后旗降水量一般为100180mm,多雨的1977年中部263.2mm,东部248.3mm,西部237.8mm。少雨的1982年东部81.2mm,西部78.5mm,中部最少73.6mm。80%的降雨量集中的植物生长期,夏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春季占11%,秋季占17%,冬季仅占2%,全旗年平均蒸发量2650mm,相当于降水量的17倍。4、水文地质乌拉特后旗地处内蒙古内流区和黄河流域两大水系。内流区面积17641km2,黄建设项目所

34、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河流域面积2298km2。乌拉特后旗地表水资源除山前较丰富外,其余地区都很贫乏。内流区流域年净流量2646.6万平米,由于本期降水较集中,多暴雨、雨势急,强度大,地面形成短暂的径流,汇入干河谷。这些干河谷多位潜流,局部河段因基岩裸露而流出地表,遇有堆积物的河段又呈伏流。这种枝状河谷分布很大,是牧区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5、生物资源乌拉特后旗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乌拉特后旗境内共有野生植物63科,289属、430种,有的可入药。其中有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苁蓉为珍贵药材。此外,还有锁阳、五灵脂、黄氏等。野生动物有:黄羊、石羊、野驴、狐狸、獾子、狼、野兔、田鼠等30

35、多种。禽类有:灰鹤、斑头雁、柚燕、鸽子、喜鹊、野鸡、石鸡、鹰、猫头鹰、麻雀等40多种。6、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该场地区域内地基土类型为中硬土,建筑的场地类别为类,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0.40s。场地为抗震有利地段。场址均处于相对稳定地段,场址周边无活动断裂通过,是适宜建设的场地。场址地层无软弱土层存在,下部为砾砂层,可采用天然地基。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和人口乌拉特后旗辖3个镇、2个苏木,巴音宝力

36、格镇、呼和温都尔镇、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前达门苏木、获各琦苏木。全镇辖51个嘎镇(村)19个居委会。2、经济概况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抓工业,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7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8.9%;财政收入完成15.56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182元,增长18.3%;农牧民人均收入完成7592元,增长30%。2013年乌拉特前旗再度跨入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旗县和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百强旗县。3、交通运输乌拉特后旗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以敖川边防公路

37、、临赛公路、固察公路为骨干,形成城乡交通网络。2000年,赛临县黑色路面实现全线通车,2003年,固察线黑色路面贯通,获青线黑色路面修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同时,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4、科教文化乌拉特后旗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889名,教职员工179名,高中入学率达57%;中学7所,在校学生5009名,教职员工347人,初中入学率达98%;小学25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6571名,教职员工800名,小学入学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92%。5、文物保护根据评价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

38、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附近,本项目所在地四周开阔,项目场地周围无重大工矿企业等污染源。区域内分布有少数村庄,没有大型厂矿等较大污染源,环境空气清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期风电场规划范围内无地表河流,在距离风电场升压站东侧153km处为牧仁河流域,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当地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水体标准。由于本项目的运营产生的废水进行相应措施处理后拟用作场内绿化用水和道路洒水不外排,所以本次评价未对评价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

39、3、声环境质量现状由1期工程监测报告可知,厂界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故本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拟参照1类区执行。表1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统计表 单位:dB(A)监测点位昼间夜间监测点位昼间夜间项目北侧50.341.4项目南侧51.740.9项目东侧52.042.5项目西侧50.842.7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建设区附近没有较集中人员活动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属荒漠草原,本次评价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遥感调查法。环境质量状况(1)项目区域植被类型情况见植被类型图及表14。图7 植被类型图环境质量

40、状况表14 植被类型一览表植被类型斑块数面积(平方米)面积(公顷)荒漠草原小针茅+女蒿1625222481.80522.25小针茅+多根葱547164271.37716.43草原化荒漠藏锦鸡儿+小针茅156590809.52659.08荒漠红砂+小针茅10214484220.831448.42红砂11810537224.121053.72低湿地植被盐爪爪18449336.4444.93人工植被人工杨、柳林4124706.8512.47其它裸地429209.122.92盐碱地19692860.9869.29河流102993840.36299.38工矿471902612.76190.26合计553

41、50191574.165019.16由表14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属荒漠草原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小针茅典型荒漠化草原,占总面积比例为66.67%。(2)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土地利用类型图及表15。表15 土地利用类型一览表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面积(平方米)面积(公顷)林地有林地140509.45444.05草地天然草地1022084589.80282208.46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5185380.770818.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12151972.9077151.97其他用地盐碱地13399576.565039.96合计4124229780.502422.98 由表15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属荒漠草原地带,主要土地类型为草地,占总面积比例为91.15%。环境质量状况图8 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