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066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唐乌拉特后旗20MWp光伏电站示范工程1 .光伏组件选型1.1光伏电池组件发展概况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开发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电池。世界上,1941年出现有关硅太阳电 池报道,1954年研制成效率达6%的单晶硅太阳电池,1958年太阳电池应用于卫星供电。 在70年代以前,由于太阳电池效率低,售价昂贵,主要应用在空间。70年代以后,对太 阳电池材料、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地 面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但从大规模利用太阳能而言,与常规发电相比,成本仍然很高。目前,世界上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效率最高水平为:单晶硅电池24%(4cm2),多晶硅 电池 18.6% (4cm2

2、),InGaP / GaAs 双结电池 30.28% (AM1),非晶硅电池 14.5% (初始)、 12.8% (稳定),碲化镉电池15.8%,硅带电池14.6%,二氧化钛有机纳米电池10.96%。我国于1958年开始太阳电池的研究,40多年来取得不少成果。目前,我国太阳电池 的实验室效率最高水平为:单晶硅电池20.4%(2cmX2cm),多晶硅电池14.5%(2cmX2cm)、 12% (10cmX 10cm),GaAs 电池 20.1% (lcmXcm),GaAs / Ge 电池 19.5% (AM0),CulnSe 电池9% (lcmX 1cm),多晶硅薄膜电池13.6% (lcmX

3、1cm,非活性硅衬底),非晶硅电池 8.6% (10cmX10cm)、7.9% (20cmX20cm)、6.2%(30cmX30cm),二氧化钛纳米有机电 池 10% (1cmX1cm)。世界光伏组件在过去15年平均年增长率约15%。90年代后期,发展更加迅速,最近 3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自2004年后,中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100%。2010 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在产业方面,各国一直通过扩大规模、提 高自动化程度、改进技术水平、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商品化电 池组件效率从10%13%提高到12%16%。国内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

4、2009年 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 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 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但是国际上最大的并网应用光伏市场在国内仍然处于零星示范论证阶段,这与我国的 光伏技术水平和具体国情都有关系。中国光伏组件生产规模的大部分用于出口市场,造成 我国的光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的市场 发生急剧变化,使得这些企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随着能源形势和我国产业政策的变化, 推动我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这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国家所拥有的 巨大潜力,可以让自己的光伏企业、相关产品、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到我国,从而形成比较

5、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随着国内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不断提高,国内光伏产品性价比上的优势越发明显,本 工程为国内第一个采用特许权招标方式开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为达到充分示范和展示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成果的目的,根据要求本工程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必须以国内自主化 生产为主。1.2几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1) 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是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且国内的光伏组件生产也 主要是以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商业化的多晶硅电池片效率一般在12-16%左 右,单晶硅电池片电池效率在13-18%左右。品体硅电池片如图1-1, 1-2所小,图1-1单晶硅硅片图1-2多晶硅硅片

6、由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组件的外形结构如图1-3所示。自从太阳能电池诞生以来,品体 硅作为基本的电池材料一直保持着统治地位,而且可以确信这种状况在今后20年中不会 发生根本的转变。但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较高,通过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和降低硅 材料的生产成本,以提高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的效益,成为世界光伏技术的主流,世界各国 也在此取得诸多新的进展。2004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完成P型品体硅技术,使 得品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24.7%; 2007年日本也成功试制的HIT太阳 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高到22.3%。提高转换效率的技术不断进步,进一步 推动了品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光

7、伏技术中的领先地位。1-3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组件外形图5-4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LnTnTTF%-= &=詹=胃冒冒=_冒4-WEI JgBB-T I kEIE-v-=_=亘-ST-B-nr -=-_= s=lmlsltLIVTrllmmTL =_=_ =_=_ -Sv JH-l-H-V -3r=_=_=_一=_=_=uwlffiBMB_=ml_二 rmrn M=二smll rnlsmEs=-三l=-r 4.SL J= h-k-Bla-F k-B-sr I-=-3nm = nn-3illlllill5-a_=is= =i = H = E - = - =-B- = 3_E,g-E=SEEEti -

8、 -L=e,-E_ E=e,e,=Ee,=-=- - =_=_= ,=_= _=i_=i _=_=-Kla= i=_=i= =_ 三= =-i:;, -=-=-= = = =-=-=-= = -=s-= = 9s=-s-=-= =-= =lsiEsl= =e=e_ =e,fe-=eE! 1111 -eEiE;M E-=-=_-rBl一=_=_=_二一 = IT = =M一 . r=三_=_=(左为多晶硅组件,右为单晶硅组件) (2)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发太阳能电池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由于非晶硅薄膜太 阳能电池的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

9、非晶硅作为 太阳能材料尽管是一种很好的电池材料,但由于其光学带隙为1.7eV,使得材料本身对太 阳辐射光谱的长波区域不敏感,这样一来就限制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电 池转化效率一般在5%-9%。此外,其光电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即所谓的光 致衰退S一W效应,使得电池性能不稳定,衰减较快。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较 低的成本、重量轻、高温性能好、弱光响应好,充电效率高(非晶硅材料的吸收系数在整 个可见光范围内,在实际使用中对低光强光有较好的适应等特点),有着极大的潜力,在未 来5-10年后,有望逐渐扩大其市场份额。但同时由于它的稳定性不高,使用寿命短(10-15 年),直

10、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数倍聚光太阳能电池数倍聚光太阳能电池片本身与其它常规平板光伏电池并无本质区别,它是利用反射或 折射聚光原理将太阳光会聚后,以高倍光强照射在光伏电池板上达到提高光伏电池的发电 功率。国外已经有过一些工业化尝试。比如利用菲涅尔透镜实现37倍的聚光,但由于 透射聚光的光强均匀性较差、且特制透镜成本降低的速度赶不上高反射率的平面镜,国外 开始尝试通过反射实现聚光,比如德国ZSW公司发明了 V型聚光器实现了 2倍聚光,美国 的Falbel发明了四面体的聚光器实现了 2.36倍聚光。尽管实现2倍聚光也可以节省50% 的光伏电池,但是相对于聚光器所增加的成本,总体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目

11、前国内聚光太阳能电池研究尚处于示范运行阶段,聚光装置采用有多种形式,有: 高聚光镜面菲涅尔透镜、槽面聚光器、八面体聚光器等。由于聚光装置需要配套复杂的机 械跟踪设备、光学仪器、冷却设施,且产品尚处于开发研究期,其实际的使用性能及使用 效果尚难确定。根据国外的应用经验,尽管实现多倍聚光可以节省光伏电池,但是随着电 池价格的不断下降,相对于聚光器所增加的成本,总体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1.3几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性能比较几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性能比较见表5-1。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1. 晶体硅光伏组件技术成熟,且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2. 商业用化使用的光伏组件中,单晶硅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多

12、晶硅其次,但两者相差不大。3. 晶体硅电池组件故障率极低,运行维护最为简单。4. 在开阔场地上使用品体硅光伏组件安装简单方便,布置紧凑,可节约场地。5. 尽管非晶硅薄膜电池在价格、弱光响应,高温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使用寿命期较短,只有10-15年。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工程拟选用品体硅太阳能电池一一225Wp多晶硅电池组件 和180Wp单晶硅电池组件。表5-1太阳能电池技术性能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多晶硅单晶硅非晶硅薄膜数倍聚1技术成熟性目前常用的是铸锭多晶硅 技术,70年代末研制成功O商业化单晶硅电池经50多 年的发展,技术已达成熟 阶段。70年代末研制成功,经过 30多年的发展,

13、技术日趋 成熟。发展起步较晚, 性相对不高。2光电转换效率商业用电池片一般12% 16%商业用电池片一般13% 18%o商业用电池一般5%9%。能实现2倍以上,3价格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 耗,总的生产成本比单晶 硅低材料价格及繁琐的电池制 造工艺,使单晶硅成本价 格居高不下。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使用 原材料少,总的生产成本 较低。需要配套复杂的 设备、光学仪器 施等,未实现 产,总的生产成4对光照、温度等 外部环境适应性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成正 比,在高温条件下效率发 挥不充分同左弱光响应好,充电效率高 。高温性能好,受温度的 影响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要小。为保证聚光倍数 追踪精度要求高 组件温升

14、大,影 率和使用寿命。5组件运行维护组件故障率极低,自身免 维护同左柔性组件表面较易积灰, 且难于清理。机械跟踪设备、冷却设施需要O6组件使用寿命经实践证明寿命期长,可 保证25年使用期同左衰减较快,使用寿命只有 10-15 年。机械跟踪设备、 、冷却等设施使 难保证7外观不规则深蓝色,可作表面 弱光着色处理。黑色、蓝黑色深蓝色。/8安装方式倾斜或平铺于建筑屋顶或 开阔场地,安装简单,布 置紧凑,节约场地。同左柔性组件重量轻,对屋顶 强度要求低,可附着于屋 顶表面。刚性组件安装方 式同左。带机械跟踪设备抗风强度要求高大,占用场地大9国内自主化生产 情况产业链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同左200

15、7年底2008年初国内开 始生产线建设,起步晚, 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尚处于研究论证目前,晶硅类高效太阳电池和各类薄膜太阳电池是全球新型太阳电池研究开发的两大热点和重点。已进行商业化应用的单晶硅 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北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铜钢 镓硒薄膜太阳电池主要特性如表5-1所示奏5-1主星商用太阳能电沌组件特性表电池和类晶硅类薄源类单晶硅多 iSiIl彬晶硅磷化镉制钢俩商-用效率弹-爵实臆室效率24%20. 3%12. 8%16.4%19. 3%使用寿命割年U5年25年25年25年组件层厚度厚层厚层薄层薄层薄层规模生产已形成己形成巳形成匚形成巳证明可行环境问遮中性中性

16、中性有(梗用镉)除使用镉外为中性能量住还时间小3年M年12年心年1-2年二要原材料中中丰富镉丽化物部是稀有金届他是昂贵的稀有金属生产成本高较高较低相对较低相对较低主要优点致率高技术成熟效率较高技术成熟弱光效成好成本较低弱光效成好成本相对彼低弱光效应好成本相对较低根据上表可知,晶硅类太阳能电池由于制造技术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尽管转化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但其成本亦较晶硅电 池低,且在弱光条件下性能好于晶硅类太阳能电池。因此,其在MW级太阳能 光伏电站的应用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两种晶硅电池最大的差别是

17、单晶硅的光电转化效率略高于多晶硅电池,也就 是相同功率的电池组件,单晶硅电池组件的面积小于多晶硅电池组件的面积。两 种电池组件的电性能、寿命等重要指标相差不大,若仅考虑技术性能,在工程实 际应用过程中,无论单晶硅还是多晶硅电池都可以选用。北晶硅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相比,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高温 过程、能源消耗少、单片面积大、组装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其所占的 市场份额组件增加。但目前相对效率较低、稳定性不佳,考虑到工程场址区的气 候特点,同时由于北晶硅薄膜电池自身封装特点,其顶电极与背电极距离较近, 在电池互联处容易发生电池短路情况;另外针孔及电池材料的腐蚀或损坏的区域 也可能

18、会导致短路概率更大。在技术性能上考虑,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一定的优势, 但产品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目前缺点相对明显,需要更多实际工程的检验。(3)太阳能电池类型的确定晶硅类电池与北晶硅类电池板相比,晶硅电池板效率高,技术成熟。本项目考虑到多晶硅电池板技术发展较快,国内外尚有较大规模应用的实例,发展前景 看好,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场地条件及太阳辐射条件,经综合分析,本工程拟全 部选用多晶硅电池组件。综上所述,本工程暂选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4) 太阳能电池组件规格的选择通过市场调查,国内主流厂商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应用于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其目前主流规格大多为240Wp、250Wp。综合考虑组

19、件效率、技 术成熟性、市场占有率,以及采购订货时的可选择余地,本工程初选多晶硅为 250Wp的电池组件。表5迓太阳能电池组件参数表项目单位一数量峰值功率附)250开路电压(ISC)V37. i短路电流(VOC)A& 63工作电压(VHP)30. 7工作电流(IMP)AS. 15安装尺寸Ml1640 X 992 X 10KG19. D1.4光伏组件主要技术参数本工程拟选用品体硅太阳能电池225Wp多晶硅电池组件和180Wp单晶硅电池组件。表5-2电池组件详细技术参数见表5-2。光伏组件技术参数表序号太阳电池种类单硅电池多晶硅电池1太阳电池组件型号STP275-24/VbSTP275-24/Vb2

20、峰值参数2.1峰值功率Wp2251802.2开路电压V37.044.82.3短路电流A8.155.362.4工作电压V29.536.52.5工作电流A7.634.933组件尺寸mm1636X994X401580X808X504重量kg27.027.05峰值功率温度系数%/K-0.53-0.536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0.36-0.367短路电流温度系数%/K0.030.03810年功率衰降1010925年功率衰降20205.2光伏组件布置5.2.1光伏组件布置方式选择对普通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常用的布置方式是按当地的最佳倾角,采用固定式安装,这 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支架系统简单,安装方便,布置紧凑

21、,节约场地;缺点是不能对太阳 能资源充分利用,当光伏发电系统整体造价较高时,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针对组件 固定式布置方式存在的缺点,开发研制出逐日跟踪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组件阵列 面旋转轴的数量又分为单轴和双轴跟踪。逐日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虽然能提高组件对太阳 能资源利用效率,但是需要增加机械跟踪设备、感光仪器等,会增加单位工程造价,随着 品体硅电池板价格的不断下降,相对于机械跟踪等设备所增加的成本,总体的经济效益并 不划算,因此限制了逐日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利用。光伏阵列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单轴跟踪、全跟踪三种。要使太阳能 阵列接收到最多的太阳能辐射,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太阳光

22、与太阳能阵列表面垂直 照射,这就是“全跟踪”的安装方式,也称为“双轴跟踪”。对于倾角固定式安装的光伏阵列,所接收的太阳能辐射能量和倾斜的角度有关。其中计算太阳能日辐射量的公式如下:Rp =SXsin( a - p )/sin a +D式中:RP 一倾斜方阵面的太阳总辐射量D一散射辐射量S一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P 一方阵倾角a 中午时分太阳辐射角西宁地处北纬36 34 13,经计算倾斜面的倾角为3038。时全年所接收到的 太阳辐射能最大,但差别很小,实际倾角可选取36。固定式安装与逐日跟踪式布置方式的详细比较见表5-3。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在本项目中应用固定式布置从技术经济上要优于逐日跟踪式系

23、 统;另外逐日跟踪式系统的发电量增加值还与太阳辐射中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比例密 切相关,太阳辐射中散射辐射比例越高,逐日跟踪效果越差。因此,本工程组件布置全部 采用固定式安装。序号比较项目固定式单轴跟踪式双轴仰角跟踪式极轴跟踪式1增加的太阳能转换率按当地最佳倾角40度 安装,比水平面安装 增加25%左右的发电 量。比按最佳倾角固定安 装增加510%左右的 发电量。比按最佳倾角固定安 装增加1320%左右 的发电量。比按最佳倾装增加2( 的发电量。2抗风能力、 土建基础根据IEC标准要求, 固定安装支架按抗风 能力需满足42m/s;但 由于采用固定安装, 东西方向风载较小, 对土建基础的承载要

24、 求一般。根据IEC标准要求,单 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 阵列支架按抗风能力 满足27m/s;由于采用 仰角跟踪式安装,东西 方向风载较大,对土建 基础的承载要求较高。根据IEC标准要求,单 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 阵列支架按抗风能力 满足27m/s;由于采用 单轴跟踪式安装,东西 方向风载更大,对土建 基础的承载要求更高。根据IEC标 轴跟踪式太 阵列支架按 满足27m/s 双轴跟踪式 方向风载有 基础的承载 高。3安装要求固定式支架因没有转 动部件,安装相对简 单,安装精度要求相 对较低。单轴跟踪式支架因有 部分转动部件,为保证 跟踪精度,安装相对复 杂,安装精度要求较 高。极轴跟踪式支架转动 部

25、件增多,为保证跟踪 精度,安装更加复杂, 安装精度要求也更高。双轴跟踪式动机构最为精度要求很求也最高。4经济性支架系统价格可以控 制0.8元/Wp以内。支架系统价格2.8元 /Wp,整个工程价格比 固定式增加10%左右。支架系统价格3.5元 /Wp,整个工程价格比 固定式增加20%左右。支架系统价/Wp,整个固定式增力5技术成熟性组件安装最通用的一 种方式,支架系统简 单,应用广泛。机械跟踪系统相对复 杂,使用不广泛,应用 经验缺乏,技术不够成 熟。机械跟踪系统更复杂, 使用不广泛,缺乏相应 的应用经验,技术不够 成熟。机械跟踪系 使用不广泛 的应用经验 成熟。7可靠性简单可靠跟踪机械、光学仪

26、器可 靠性相对较低,维护要 求高,使用成本高。跟踪机械、光学仪器可 靠性相对较低,维护要 求更高,使用成本更跟踪机械、靠性相对较求最高,使表5-3电池组件布置方式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固定式单轴跟踪式双轴仰角跟踪式极轴跟踪式高。高。8使用寿命及 运行维护可保证25年使用期, 基本免维护。机械设备使用期有限, 运行维护要求高,运行 成本大。机械设备使用期有限, 运行维护要求更高,运 行成本更大。机械设备使 运行维护要 行成本最大序号组串组件构成组串 功率 kWp/ 串峰值工作 电压 Vmp极端高温(70C)工作电压Vmp最大开路 电压 Voc组件安装 方式配置组件名称组件型 号组 件 功 率 Wp数

27、量型号逆变器号1多晶硅光伏组件CRM225S156P-60225204.50664494740固定安装500N01 N1单晶硅光伏组件CRM180S125M-72180162.88584489716固定安装500N17 N2表5-4光伏阵列组串配置表5.2.2光伏阵列组串配置及安装总容量逆变器选型以大功率逆变器为主,根据逆变器的设备参数(详见节电气部分 说明),光伏阵列的串、并联数见表5-4,225Wp组件安装35840块,180Wp组件 安装11200块,合计安装数量为47040块,总容量为10080MWp。5.2.3电池组件阵列布置阵列布置分225Wp和180Wp组件两种方式布置。5.2.

28、3.1多晶硅225Wp组件阵列布置(1)光伏组件阵列模块单列排布8MWp多晶硅组件定安装光伏阵列均采用1MW容量的模块化布置。单列阵 列由双排组件组成,每排组件数量为40块,单列组件可就地组成4并组串,以 减少汇流接线的长度。组件安装方位角采用正南方向,安装倾角按当地最佳倾角 30度设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单列组件每隔30米左右预留1个2米宽 的通道,以便于将来组件运行时表面清洁维护。单列组件前后间距为3.2米,保证全年915点(真太阳时)时段内前后组 件不遮挡。(2)光伏组件阵列布置以典型1MW光伏阵列模块为例,整个模块与2个500型逆变器配对。根据阵 列配对的逆变器及直流汇流监测箱的

29、技术参数,光伏阵列单元由48排单列构成, 每个单列有4并组串;逆变器前后的光伏阵列单元由10排单列构成,每5个单 列构成16并组串;整个模块单元通过14个汇流箱(16进1出)共计224并组 串。5.2.3.2单晶硅180Wp组件阵列布置(1)光伏组件阵列模块单列排布2MWp多晶硅光伏组件安装光伏阵列均采用1MW容量的模块化布置。单列 阵列由双排组件组成,每排组件数量为40块,每2个单列组件可就地组成5并 组串,以减少汇流接线的长度。组件安装方位角采用正南方向,安装倾角按当地 最佳倾角30度设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单列组件每隔30米左右预留1 个2米宽的通道,以便于将来组件运行时表面清洁维

30、护。单列组件前后间距为2.8米,保证全年915点(真太阳时)时段内前后组 件不遮挡。(2)光伏组件阵列布置以典型1MW光伏阵列模块为例,整个模块与2个500型逆变器配对。根据阵 列配对的逆变器及直流汇流监测箱的技术参数,光伏阵列单元由70排单列构成, 每2个单列有5并组串;整个模块单元通过22个汇流箱(16进1出)共计350 并组串。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模块以直流汇流监测箱为中心划分单元有以下优点:(a) 优化了组串与汇流箱之间的接线长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线路损耗;(b)光伏 组件阵列划分清晰,有利于将来的运行管理。太阳能电池方阵设计一个200kW的光伏方阵,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经过串并联组得到并

31、网逆变器的所要求的电压,再将串联组件并联达到逆变 由并网逆变器的技术参数知其最高输入电压为900V,输入 820V,而组件的开路电压为44.2V,峰值功率电压为35.2V,串 件数为S,最多为SMAX,则有:SMAX=UDCMAX /Voc =900/44.2 20,这里选取 S = 18 块。验算:a. 组件串联的最高输出电压(开路电压)=18X44.2 = 795.6V ;b. 组件串连的最大功率点电压= 18X35.2=633.6;c. 当组件结温比标准状态升高70C时,最大功率点电压为456.2V (取电压 温度系数为一0.4%)并网逆变器MPPT输入电压范围450800V,最大输入电

32、压880V,因此,18 块组件串联完全满足并网逆变器要求。单个发电单元的容量为200kWp,组件串并联接线:%18块组件串联为1路,每一路组件串联容量=5.04kWp;为组件并联数= 200/5.04=39.7,可确定并联数为40;%40路并联组成一个发电单元,其总容量= 5.04X40=201.6kWp;% 10MWp并网系统由50个发电单元组成。总容量=50X201.6=10,080kWp ; %太阳能电池组件总数量M=50X40X 18 = 36,000 (块)5)光电场太阳能电池方阵布置纵向两排并列排列,每排18块组件,每个支架上安装36块组件,即含有两路 串连组件,考虑组件之间的间隙

33、,每一支架的尺寸大约(18mX4m )见图3-4。19800平方米;% 10MWp系统由10个1MWp子方阵组成。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6)太阳能电池方阵支撑结构设计方阵支承结构设计包括安装方式设计、方位角设计、支架倾角设计、阵列间距设计,以及支承结构的基础、结构、零件的设计等内容。需根据总体技术要求、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太阳辐射能资源、场地条件等具体情况来进行。A. 安装方式设计大型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安装主要有固定式和跟踪式两种。固定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都很方便。跟踪式可增加发电量2030%,但 须配备自动跟踪机构,系统投资成本增加,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都较复杂,可靠 性

34、降低。本案例采用固定式安装。B. 固定式支架倾角设计方阵安装倾角的最佳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全年太阳辐射分布、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比例、负载供电要求和特定的场地条件等。并网光伏发 电系统方阵的最佳安装倾角可采用专业系统设计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来确定,它 应是系统全年发电量最大时的倾角。根据前面年发电量的分析计算结果,确定 太阳能电池方阵支架倾角36。C. 方阵支架方位角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方阵应面向正南安装,可考虑在10。内调整。D. 太阳能电池阵列间距的设计计算光伏方阵阵列间距应不小于D:D O707Htanaic$in( 0.648cos -0399 sin )式中佥为纬度(

35、在北半球为K 南半球为负),H为阵列前排最高点勺后排组 件最低位的高度差图3-6方阵之间前后布局图如图3-4所示,支架宽度为3200mm。当倾角=36时,H = 2057 mm。西宁 地处北纬 36 34 13,求得:D = 6087mm。根据以上计算数值,太阳能电池方阵阵列的间距可设计为6.5米。E. 10MWp太阳能光伏阵列布置总图%10个1MWp的子阵列组成一个10MWp的光伏阵列,子阵列之间有通道;为总占地面积=(558 X 552) = 308,016 平方米;%光伏阵列支架及间距、以及阵列支架排列布置示意图分别参见附件图4-8。5.2.1安装方式的确定太阳电池方阵的发电量与阳光入射

36、强度有关,当光线与太阳电池方阵平面垂 直时发电量最大,随着入射角的改变,发电量会明显下降。太阳能跟踪装置可以 将太阳能板在可用的8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方阵平面与太阳入射光垂直, 将太阳能最大程度的转化为电能。目前国内外一些太阳跟踪装置生产厂的产品大致 可以分两种,一种为单轴跟踪,即东西方向转动跟踪太阳;另一种为双轴跟踪, 即既有东西向跟踪,同时太阳能板倾角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来说,采用 自动跟踪装置可提高发电量20%40%左右,从而相对降低投资10%20%。 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系统普遍采用的是非聚焦平板固定倾角阵列发电方式。因增加自动跟踪装置后,将增加占地面积,所以适合于荒漠区大型并网

37、光伏电站 和聚焦型光伏电站,而国内的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大型高压并网光伏电站项 目较少,因此国内跟踪装置生产商的研发投入较少,目前还未实现产业化生产, 造成跟踪装置价格相对较贵,反过来又制约了跟踪装置在大型高压并网光伏电站 上的使用。根据已建工程调研数据,若采用斜单轴跟踪方式,系统实际发电量可提高约 18%,若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系统实际发电量可提高约25%。在此条件下,以固定安装式为基准,对1MWp光伏阵列采用三种运行方式比较如表5-3。表w mi wp阵列各种活行方式比较表项目固定安装式水平单.辑跟踪斜单.轴职踪双轴即踪发电量增加百分比使)100115125占地面积(万也勺2. 4344.

38、85.0且接投资增如百分比偶)100111114122运行维护【:作量小有旋转机构,作量较大有旋转机构,工作量大有旋转机构,.作量更大支撑点名点支撑多疽支撑多点支撑单点支撑抗大风能力迎风面积固定,抗风较差.风大时可将板面调平,抗风较好,昆大时可将板面调平,抗风校好v风大时可将板 面调平,抗风 较好.由表中数据可见,固定式与自动跟踪式各有优缺点:固定式初始投资较低、且支架系统基本免维护;自动跟踪式初始投资较高、需要一定的维护,但发电量 较倾角最优固定式相比有较大的提高,假如能很好的控制后期维护工作增加的成 本,采用自动跟踪式运行的光伏电站单位电度发电成本将有所降低。若自动跟踪 式支架单价能进一步

39、降低,同时又较好解决阵列同步性及减少维护工作量,则自 动跟踪式系统相较固定安装式系统将更有竞争力。经对固定式和跟踪式两种运行方式的初步比较,考虑到本工程规模较大,固 定式初始投资较低、且支架系统基本免维护;自动跟踪式虽然能增加一定的发电 量,但目前初始投资相对较高、而且后期运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维护,运行费用 相对较高,另外电池阵列的同步性对机电控制和机械传动构件要求较高,自动跟 踪式缺乏在场址区或相似特殊的气候环境下的实际应用的可靠性验证,在我国气 候环境较复杂的荒漠区大规模应用的工程也相对较少,同时国内技术成熟可靠稳 定的跟踪系统生产厂家相对较少。因此,本工程推荐选用固定式运行方式。5.2.

40、2光伏发电方阵容量的选择采用光伏发电方阵布置方式,具有电池板布局整齐美观,厂区分区明确,设 备编号和管理方便,运行和检修吹扫方便等优点。由于本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拟以每1MWp容量电池板为一个方阵,共20个方阵,每个方阵相应设置一个270V逆变器室。单个光伏方阵容量为整个光伏 电站5%容量,单个光伏方阵故障或检修对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影响较小。 如每方阵电池板容量小于1MWp,则会增加低压配电装置、低压变压器和低 压配电室数量,引起投资增加。如每方阵电池板容量按2MWp考虑,则2MWp容量固定安装电池板布置面 积将达到约430X300米,将配电室布置方阵中部,最长的低压直流电缆将达到 200350

41、余米长,接近低压输电经济长度极限。故以每1MWp容量电池板为一个方阵方案具有降低工程造价、便于运行管 理、电池板布局整齐美观等优点。5.2.3光伏方阵单元型式的确定根据建站地区纬度,并网太阳能系统的太阳能板倾角按33度考虑。电池组件串联组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其工作电压、开路电压、当地温度和瞬时辐射强度对开路电压、工作电压的影响来分析:本电站实际装机容量为20400kWp,太阳能电池组件选型为250Wp多晶硅 电池,逆变器容量选用500kW。(1) 电池组件计算参数组件及线路损耗、尘埃遮挡等电压损失为4%。冬季最低环境温度为:-33. 8C,夏季最高环境温度为:40.5Co(2) 电池组件组合计算计

42、算公式:N 忍Vdcmax /VocX96%N NVdcmin/Vmp X 96 %式中:Vdcmax逆变器绝对最大输入电压;Vdcmin逆变器绝对最小输入电压;Voc电池组件开路电压;Vmp电池组件最佳工作电压。经计算:得出串联光伏电池数量N 为:15忍N21。根据运行经验及工作环 境等因素,现分析16 组串、17组串、18组串、19组串、20组串、21组串 如下:组件申联散房倾斜面询射强度开路屯压匚作电压(V)161000598. 4191.2171000535.8521.9IK1000H73.2552.6191000710.6583.320100074H.O614.0Z11000785,

43、4644. 7在项目地区,考虑倾斜面上中午的瞬间辐射强度可能大于1000W/ m2及项目工地气候条件对光伏电池电压造成的影响,根据逆变器最佳输入电压以及电池板 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修正后,最终确定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联组数为20 (串)。 根据电池组件的串联得出单台500kW逆变器接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并联组数 为102组。固定阵列布置方式以1MWp为一个基本发电单元,共20个基本发电单元。每20块电池组件组成一串,每40块电池组件组成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串单元, 每块竖向放置,排成2行20列,布置在一个固定支架上。支架采用固定式安装, 安装倾角为37。,方位角为0。每面电池板阵输出电压614V,输出功率 10000Wp,每串功率5000Wp。1MWp基本发电单元串联组总数为:1,000,000: 5000=20串,考虑到汇流箱为12路汇流,故取204串,电池组件数量为20X204=4080块,逆变器布置在 配电室内。配电室布置在方阵的中心。全厂20MWp需要这种电池板支架数量为4080/40X20 =2040套,需要这种 电池组件40X 2040=81600块。5.2.4组件阵列支架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龙骨采用铝合金型材。支架采用碳钢构件,构件表面采 用热浸镀锌处理,热浸镀锌要求按相应国标,防腐寿命不低于25年。固定安装 支架按抗风能力满足42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