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6516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伦理学 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管理者的德性,张康之著,第9章,2,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德性的个体性德性的价值德性的生成过程德性与自由,重点问题,3,9.1 德性与德行,德性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构成部分,是道德存在的表现形式,从人的道德存在到人的道德行为的转化,是通过德性而发挥作用的。对于人的一切有道德的行为来说,德性是最直接、最根本的道德动力。,4,9.2 德性的根据,德性的主体是个人,即生活在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拥有德性的个人把德性作为他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5,9.3 德性的具体性和个体性,德性是具体的,一个具体的领域总是突出了这一领域中活动主体的某些德性。德性又具有个体性,是个人把一般性的伦理文化和观念、

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属于个人的那种恒定的和能够长期保有的道德品质。,6,9.3 德性的具体性和个体性,公共管理的特殊性会使它明显地突出某些德性,通过这种突出某些德性的做法反映着这个领域和这个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自身的特殊要求。,7,9.4 德性与情欲,从对情欲的态度来看,在近代伦理学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功利主义的主张义务论的主张在职业活动中,人的唯一合理的行为就是充分实现了人的德性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共管理这样一类职业活动中,情欲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出现,都是有害无益的。,8,9.5 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定,德性的价值包含在人的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的生

3、活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也就会在同等程度上突出人的德性的价值。同样,人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交往的范畴,也就会在同等程度上渴求德性的介入。,9,9.5 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定,公共管理活动既是公共的又是交往的,它在社会治理中的合作互动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德性的支持。没有公共管理者的德性,公共管理就无法建立起社会治理的合作互动机制,就不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而登上人类公共生活的舞台。所以,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公共管理者的德性是它得以确立的必要支柱。,10,9.6 德性对个人的本质规定,个人的德性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个人越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越是乐意通过

4、学习、修养等途径去获得德性和拥有德性,他的个人利益和要求也就越能够得到持续的和长久的实现。德性之于人,最大的直接利益实现在于荣誉。社会的道德机制是一个强有力的社会运行机制,正是这个机制的存在,为个人的德性修养提供了客观保障。,11,9.7 德性的生成,在公共管理者德性生成的过程中,存在着自我选择,但这种自我选择是与对公共管理这一职业的选择一致的,而对公共管理这一职业的选择本身又是与历史选择相一致的。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选择是建立在历史选择的前提下的,历史选择了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者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一方面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他选择这一职业必备德性的起点。,12,9.8

5、 德性与责任义务,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其基本意蕴就在于自觉地实现了把行政的、法律的责任义务转化为道德的责任义务的历史运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道德的责任义务提升为德性。这是一个自觉意识的过程,但却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客观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质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的。,13,9.9 德性与自由,德性使人成为自觉的能动的主体,在公共管理系统中,公共管理者是否拥有德性以及他拥有德性的状况,决定了他能否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做到自觉自为,即成为公共管理系统中具有主体性的存在。这就是说,当公共管理者拥有了职业活动所必要的德性时,

6、他个人固有的主观性、自主性就会成为自觉的和能动的主观性、自主性。有了这种主观性和自主性,公共管理者就获得了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充分动力。,14,9.10 诚实守信的德性,在人的一切德性中,诚实守信可能是最为直接地根源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德性,因而也是最为普遍的德性。其他一切德性都只有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德性,才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德性。,15,9.10 诚实守信的德性,其他德性如果不满足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人的德行中,就会以人在道德上的瑕疵出现。人需要拥有诚实守信的德性,即在与道德原则一致的基础上拥有这种德性。诚实守信作为人的德性是人的内在标准在行为上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占有德性的人,必

7、然是有着相对恒定的内在标准的,这个内在标准会保证他言行一致。,16,9.11 诚实守信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意义,诚信的美德在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有着极高的价值,是各种各样人际关系赖以确立的基础,在社会治理体系内,君主对臣子要讲信,以求臣子还以忠的回报。同样,上司与属僚之间,都要求在信的基础上确立互信的关系,以求得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合作互动。在社会治理体系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建立在信而不欺的基础上。,17,9.11 诚实守信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意义,管理型社会治理体系以严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的命令服从模式而把诚信排挤到了社会治理体系之外。这个时候,如果还需要倡导诚信的话,那

8、也是针对私人领域的经济活动和人际关系而言的。,18,9.11 诚实守信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意义,公共管理活动完全是在人际交往中展开的,与任何一项职业活动相比,公共管理都更突出了其主体的诚实德性的价值。对于公共管理活动来说,一个人拥有诚实守信的德性,是他获取公共管理者资格的基本条件之一。公共管理者的诚实守信是换取社会普遍信任的必要德性,对于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以诚实守信为基础,实际上是为信任的增强而作出的努力。,19,9.12 德制是德性的客观保障,在制度的层面上,我们所应当思考的是如何为人的德性提供保障。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权力,权力是评价一切的最后的标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9、我们说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都无法确立德制,没有德制的德治只能是偶然的,甚至是虚假的。,20,9.12 德制是德性的客观保障,公共管理者让德性成为权力寄居的寓所,让权力的行使从德性出发,以德性为本。有了这种独立自为的德性,作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就有了确立德制的基础,进而,在德制的充分保障下,德治也就成为持续的、稳定的社会治理方式。德制建设是人的德性之普遍获得的关键。,21,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德性?什么是德行?德性与德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德性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什么样的意义?,3德性与人的道德责任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4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德性之一?,5为什么说德制是德性的客观保障?,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