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6762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更重要的,以真理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le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哈佛大学校训,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人生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 理(truth),“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真

2、理”。“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的”。亚里斯多德,真 理(truth),“真理乃知识与对象一致”康德,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如毕达哥拉斯定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如经验、表象、概念、判断、知识、理论。,主 体,客 体,真理的价值性 1.真理价值性的含义:真理具有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2.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真理的一元性,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的唯物论

3、;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每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或者说,每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绝对性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a2+b2=c2,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包括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内容是客观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基本粒子,核酸,DNA,太阳系,奥德林,探路者,、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2、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a2+b2=c2,a2+b2c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真理的相对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

5、限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从广度看)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近似的。(从深度看),3.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是辩证统一的,(1)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2)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二是,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性走向绝对性,不断接近绝对性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人的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

6、统一;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真理是从相对性不断走向绝对性、无限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互相渗透互相包含,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

7、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三)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的发展规律。,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谬 误,谬误的含义指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谬误的不可避免性。,a2+b2=c2,a2+b2=c2,a2+b2c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2)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A: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

8、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D: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认识,真理和谬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互相转化,a2+b2=c2,a2+b2=c2,a2+b2=c2,真理,谬误,真理,坚持真理,排除谬误,达尔文,赫胥黎,孔子,亚里斯多德,权威标准,我国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欧洲中世纪以亚里斯多德的见解作为判断真伪的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众人意见标准,实用标准,杜威,胡适,真理

9、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如果观念能够改造环境和排除纷扰,它们就是真实的;否则便是虚妄的。,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宣称:“有用即真理”,实用标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宣称:“有用即真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

10、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就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对照,以判明两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特点,一是普遍性的品格,同样的条件下,实践活动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实践能从个别性中揭示和证明其中的普遍性;,二是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能把理论转化为现实。实践是主客观的“交错点”。,实践具有两个伟大的品格:,(二)实

11、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最终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包括两层含义:,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一是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

12、实践标准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二是指实践标准的权威性,即实践最终能检验出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两层含义:,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一是实践标准的局限性,即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个别的。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证明和驳倒当时的所有认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二实践标准的过程性,认识和实践都是发展的,任何实践都难以充分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是一

13、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人类活动的两种追求:求真求解世界和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求好、求善关于事物的好坏、利弊;“事情应该怎么样”;“人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实然”与“应然”,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表现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际目标。,(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指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

14、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分为两类:正价值:是指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能促进主体自身的发展。如优美的音乐。负价值:是指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妨碍主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毒品。,(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的特性,(1)价值的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客观的根据和基础,不是随意的。就客体来说,价值关系的基础是客体的属性;就主体

15、来说,价值关系的基础是主体自身的需要。(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三、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价值的特性,(2)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人是价值关系的建立者和推进者。在价值关系中,主体具有“为我”和“自为”的性质。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连,价值的特点表现和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三、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3)价值的社会历史性:,首先,价值的社会性表现在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其次,价值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其三,价值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主体需要的满足形式具有社会性。,价值的特性,三、价值与真理的辩证

16、统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尊/尊重需求(受肯定、尊重),社会/归属需求(被他人接納),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保障),生理需求(吃飽、保暖),价值的特性,(4)价值的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个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三、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主体,客体,价值关系,客体2,主体2,评价关系,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价值意识活动。,(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三、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的特点:1.评价是以主

17、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到激励、制约和指导作用。首先,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激励)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制约

18、)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指导),什么是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培育和践行社

19、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的。,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

20、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去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人类活动所特有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方法论意义,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尊重人、爱护人,时刻关注人类利益和人类发展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爱因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