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8866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陈向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疼 痛,什么是痛?麻醉医师怎样看待疼痛?术前是否需要镇痛?术中镇痛是否足够?术后镇痛的必要性目前的术后镇痛状况术后镇痛思考,什么是痛?,1、是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具有生 命保护功能2、大多 数疾病都具有疼痛症 状,但个体差异很大3、伴随疼 痛的行为反应:缩回、逃避、损伤部位止动、避免相同刺激等,1、疼痛诊疗学第一版 谭冠先主编2、IASP,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什么是痛?,疼痛是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倡导无痛医院,手术伤害性

2、刺激导致的疼痛,NOCICEPTIVE PAIN:Nociceptive pain is typically acute pain caused by damage to tissue including muscle,bone,skin,or organs.The pain you feel when you sprain your ankle or have a dental procedure is typically nociceptive pain,and it typically improves with healing.,手术后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surgical pai

3、n,PP):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08),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外周神经元,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疼痛,外周伤害感受器,损伤,脊髓丘脑束,1.转化有害刺激在疼痛受体被转换成神经冲动,2.传导神经冲动被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3.调节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4.感知 感觉到疼痛,手术创伤原有疾病,围术期的镇痛理念,围手术期镇痛不仅仅指手术后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

4、lgesia)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措施,以求取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整个围手术期的有效镇痛手段。(所谓“超前镇痛”是指在脊髓发生疼痛传递之前,而不是单纯在切皮之前。)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和区域阻滞 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的痛觉敏化,预防性镇痛,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术前使用镇痛药物 是否需要 增高痛阈?,术中镇痛问题,术中镇痛是否足够?麻醉的核心是镇痛吗?术中镇痛不全导致的问题,术

5、后疼痛仍未得到合理治疗(美国),尽管近十年来疼痛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2003年的调查显示39%的患者仍然经受重度或极重度的术后疼痛,而1995年只有31%。,1Warfield CA,Kahn CH.Anesthesiology.1995;83(5):1090-1094.2Apfelbaum JL,et al.Anesth Analg.2003;97(2):534-540.,19%,49%,23%,8%,47%,21%,18%,13%,术后疼痛,接受双乳切除手术的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康复不久再次进行乳房重建手术,有消息指因重建手术引致并发症,导致她

6、常感疲劳和术后疼痛。,术后疼痛调查(美国),Pain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Surgery Within the Last Year and Longer Than One Year,术后疼痛调查(美国),Presence of Pain and Most Intense Pain Experienced,术后疼痛调查(中国),中国人遭受疼痛折磨的状况:传统观念(疼痛与生俱来、疼痛不可避免)逃避就医(恐惧:诊断、治疗)经济条件(忍痛治病)医疗条件(无痛技术、人力、物力)医务人员认知度(所有疼痛均无益无论是分娩或是生命晚期,急性或是慢性、内科或外科诊疗),术后疼

7、痛调查(中国),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师怎样看待疼痛?混淆术中病人的镇静状况和疼痛认为疼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将疼痛视为短期症状,无严重后果学着对病人的疼痛和焦虑视而不见期望病人能够忍受疼痛,容易合作,我国麻醉镇痛药的临床使用现状,我国麻醉药品的临床用药,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 我国麻醉药品人均消耗只有0.13元!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美国的药房里卖镇痛药最多,非处方药很多;在中国的药房里卖抗生素的最多,术后疼痛危害,心动过速,手术后疼痛可以发展到慢性疼痛,术后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术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痛是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类型。,成人手术后疼痛

8、处理专家共识(2008),术后镇痛的需要,满足病人生活质量需要:“全程无痛”;适应日间手术“短、平、快”的节奏:适应快通道手术:65%(USA 2000)71%(USA 2001)75%(USA 2003);,10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Aug.17-22,2002,San Diego,USA,镇痛方法与选择,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给药皮肤粘膜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静脉给药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模式,给药途径:1.静脉(PCIA):通道接在静脉内给药2.硬膜外(PCEA):通道接在硬膜外腔中给药;3.皮下(PCA):通道接在皮下给药。PCA所使用的药

9、物:1.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布托啡诺等;2.局麻药: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3.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类药物混合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术(PCA),围手术期常用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立左辛以及最近的氢吗啡酮等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Butorphanol Tartrate)-诺扬:激动K-阿片肽受体,对受体则具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NSAIDs类:帕瑞昔布钠(Dynastat,Parecoxib)-特耐: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凯纷: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剂钙通道阻滞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2受

10、体激动剂:可乐定,右咪托咪定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右美沙芬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其他:注射用盐酸曲马多(Tramadol Hydrochloride):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虽也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但其亲和力很弱,对受体的亲和力相当于吗啡的1/6000,对和受体的亲和力仅为受体的1/25,目前术后镇痛问题,术后镇痛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人员少镇痛方式还不是很充分没有很好地评估效果没有很好地管理没有与病房医生、护士形成团队很多静脉、硬膜外镇痛没有给予负荷量,镇痛对策:个体化麻醉镇痛势在必行,术后硬膜外镇痛,随着目前大型医院的全麻比例的提升,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例下降。但国内外的麻醉

11、医师觉得有加强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必要,主要是因为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优点有:更好解除疼痛、肠功能恢复好、减少阿片用量、更理想的呼吸状况、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日。,硬膜外镇痛机制,局麻药:阻滞感觉神经纤维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疼痛反应的恶性循环,减少创伤部位致疼物质释放;减轻神经内分泌反射;抑制疼痛反应中的中枢敏化机制和外周敏化机制其他辅助药物,机理还不是非常清楚,硬膜外、静脉术后镇痛应用情况,在总共3290篇介绍术后镇痛的文献中,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分别占约40%、14.35%,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技术,局部浸润麻醉技术(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包括切口置管

12、技术和神经周围置管技术等。,简单,安全,便宜 外科医生直视下置入(不会失败)只影响手术区域,四肢活动正常,利于早期康复 消除感觉神经阻滞导致的四肢麻木 消除运动神经阻滞导致的四肢损伤 消除穿刺针对血管、神经和胸膜(肌间沟阻滞)的损伤,切口置管技术的优势,肩部手术关节镜开放肩部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膝盖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腹部手术肋下切口剖腹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切除术,妇科手术剖腹产子宫全切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乳房和腋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廓切开术,前列腺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脊柱手术,肝脏手术,使用手术区域导管镇痛的手术操作,局部浸润麻醉所用设备,术后镇痛使用伤口置管输注技

13、术,新兴技术,国际上广泛使用询证医学证据(分级)显示以下手术有效:-骨科手术(肩部、膝关节、髋关节、髂骨取骨术)-腹部手术(直肠癌、疝气、子宫切除术、剖腹产)-乳房手术-胸骨切开术-其他手术(数据有限)已经成为众多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后常规镇痛技术尚有很多问题未解决-急需进一步研究,多模式术后镇痛技术,单一的药物并不能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由于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其镇痛机制各异,因此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镇痛效果满意的单一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相同(或更好)的镇痛效果,Curatolo and Sveticic

14、 GBest Practice Research 2002;16:507-19,联合应用:NSAIDs 和阿片类药物 大多数镇痛效果增加,副作用减少扑热息痛和阿片类药物 大多数镇痛效果增加,副作用减少氯胺酮和阿片类药物静注 可能有效(氯胺酮的治疗窗较窄)硬膜外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局麻 有效硬膜外麻醉与阿片类药物 有效可乐定与硬膜外混合物 没有明确显示有效肾上腺素与硬膜外混合物 胸段硬膜外有效,术后镇痛联合使用的药物文献回顾,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镇痛药,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扑热息痛,非甾体类抗炎药,安乃近,可乐定,氯胺酮,类固醇等)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使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皮下注射、肌注、直肠、经

15、皮、吸入),有效性增加,毒性下降不同的药物作用于疼痛传导路径的不同位点 中枢效应(阿片类药物)外周效应(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中枢效应,如阿片类药物或可乐定(2受体激动剂)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和作用范围:局麻药+肾上腺素阿片类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可以增加其有效性,降低药物耐受,防止中枢敏化和痛觉过敏)提高依从性(尤其是老年患者)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如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及其拮抗剂),多模式术后镇痛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原理,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区域镇痛技术,神经阻滞(椎管内、腰硬联合、硬膜外-胸、腰、骶尾联合)药物(包括多种阿片类药物、多种非阿片类药物、多种局麻药等临床常用药物的联合使用)单次剂量、导管连续输注(单次、持续输注、患者自控PCA、联合使用)外周神经阻滞(多区域阻滞、连续修正技术、多种药物及给药方法)切口、关节内、滴注多种给药途径,冷冻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音乐疗法生物疗法心理建议针灸疗法,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非药物疗法,优质的术后镇痛服务,需要团队合作 任重而道远此服务队伍直接受医院管理层管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