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136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泾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25)·文本.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国家和地方其他有关法规、规范编制。本规划是泾源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法定文件。第2条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泾源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起沙南峡水库,西至野荷谷风景区,南北两翼以自然山体的山脊线为界,总面积为40.5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建设区7.85平方公里,环境控制区4.4平方公里。第3条 凡在泾源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4条 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5

2、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生态建设带动,区域统筹,强化中心,跨越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6条 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以城带乡、以商补农,通过城镇和商贸流通的集聚发展带动乡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和乡村地区的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规划集中布局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延伸,辐射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以乡促城,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资源整合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协调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7条 城镇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城镇发展协调,以泾源及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带动,强化泾源中心城镇功能、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发展六盘山

3、、泾源河城镇,构筑县域综合性中心;积极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越的重点乡镇,集聚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功能;完善一般镇配套设施,服务周边农村。构建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开放式的城镇组织体系。 第8条 乡村发展战略:认真贯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的方针,加强生态建设的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合乡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工农业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村庄。 第9条 农业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向高质化、高效化转移,大幅度提高产出效益

4、。并围绕产业链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10条 工业发展策略:坚持以建材工业、矿产资源、新型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为牵引,全面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建设蒿店工业园区,发展以水泥、缸瓦、琉璃瓦、石棉瓦、装饰材料等为主要产品的建材工业。加快香水轻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平台。拓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精心扶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品牌、绿色、订单、标准化为主题,推进肉牛、中药材、马铃薯、桑蚕等产业链的壮大。第11条 第三产业发展策略:突出生态城市建设,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整合市场

5、资源,形成地区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促进服务业发展,培育城市新形象和加速城镇化进程创造前提条件。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第12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和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5.7亿元、5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600元、35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分别为7000万元和2.3亿元。2015年达到5300元(年均增长12%),2025年达到21000元(年均增长15%)。第13条 县域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13.5万人,2025年控制在15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为20-22%,2025年为45-50%。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14条 本规划所

6、称县域是指泾源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第15条 城镇等级结构:县域中心城镇1个,县城(香水镇);地区中心镇2个,泾河源、六盘山;一般集镇4个,黄花、兴盛、新民、大湾。第16条 城镇规模结构:县城(香水镇)人口规模为7万;泾河源、六盘山人口规模在0.51.0万;黄花、兴盛、新民、大湾人口规模在0.30.5万。第17条 城镇职能结构:县城(香水镇)职能为泾源县政治经济、科教文化、旅游、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泾河源镇职能为旅游、商贸;六盘山镇职能为工业、旅游、商贸;黄花职能为旅游、农贸;新民职能为商贸;兴盛、大湾职能为农贸。第18条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六盘山镇、泾河源镇为

7、副中心,沿101省道、银武高速为发展轴的一核、两心、点轴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第19条 发展战略:按照“旅游强县、旅游兴县”战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塑造“生态六盘、清凉世界”的旅游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泾源县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第20条 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完善产业体系,全方位打造“生态六盘、清凉世界”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形象,使泾源县成为国内著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第21条 旅游景区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一线三区五点”。一心:泾源县城;一线:三关口瓦亭丝路旅游风景线;三区:六盘山游览区、泾河源游览区、胭脂峡游览区;五点:野荷谷、沙南峡

8、、花崖子、秋千架、延龄寺。第22条 交通设施:随着固原民用机场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泾源的交通条件。规划提高中宝铁路六盘山站的等级规模,增加其货运能力。着力于县域内公路等级的提高和成网建设,对银武高速公路子项目及支线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一个高低等级比例均衡,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系统。电力设施: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力度,县城新建区域尽量采用埋地电缆沟敷设线路,在养殖园区、工业园区新建中低压供电线路。水资源利用:新建头道河、龙潭二坝、沙南峡、太阳洼、暖水河水库,加快病险水库改造;加强对地表水体的监测,完成县域泾河流域、沙塘河流域、颉河流域等主要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龙潭、和尚铺、绿塬库灌区

9、和东峡河、颉河、沙塘河等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环保:加强工业区的环境管理,改善市政设施,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防洪:规划新建垭口、上秦、杨庄等11座塘坝,做好泾河源、县城防洪工程,采取泄、导、徐及植被和水土保持等多种防洪措施。第23条 县域生态保护和绿化六盘山地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尽快实现山体绿化,恢复植被,逐步建成生态防护林天然屏障,并成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部分。除从事生态保护建设、旅游服务的人口外,逐步引导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人口实现有序转移。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用地功能转变。河谷川道地区:这部分是泾源县重点建设地区,是全县的农业生态建

10、设区,包括农业生产建设、城镇村庄建设、河道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应建设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东部土石山地区: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对宜林荒山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措施,加快恢复植被,防风固沙、防洪减灾,治理水土流失; 第24条 区域综合防灾1、洪水灾害做好境内八大河流河道治理,提高标准;加大除险水库加固力度,提高水库库容和拦蓄洪水能力。2、地震灾害对位于断裂带区域的村镇建设,尽量避开在此处进行房屋建设;在进行房屋建筑时,应重视房屋抗震设计,并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平时要做好地震的观察和防震救灾的演练,好防震抗震的

11、宣传工作,并以中心村为单位组成抗震救灾小组,积极做好抗震预防工作。3、地质灾害泾源县地质条件复杂,预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中的防护重点。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25条 城市性质为:宁夏富有回族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生态型小城市。第26条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2.7万人;远期(2025年)7.0万人。第27条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3.03平方公里,人均112.

12、2平方米;远期(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7.85平方公里,人均112.1平方米。第六章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第28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西向发展为主,南北向主要是整合城区的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为主,东向控制用地的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可以概括为“西拓展、南北限制、东控制优化”。第29条 城市空间管制范围已建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开发建设程度较高的区域内,城市建设要与卧龙山等城市景观要素相适应;适建区:主要位于县城的西部、南部,地势平坦,开发潜力、余地较大,城市建设应服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的要求;限建区:主要分布在对县城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如卧龙山及西峡水库的周边,严格控制对该

13、区域乃至县城构成污染的建设项目;禁建区:主要指县城南北、东部山体及水域,严禁建设各类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第30条 布局原则: 强调规模集聚,强调动态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布局结构及功能:城市总体布局为“一城三区、两园”。 “一城”即泾源县城,它所蕴含着双层含义。其一,泾源县城是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二,泾源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独一无二的。“三区”即老城区,以现状旧城区为基础发展商贸娱乐、金融、旅游服务,是城市旅游服务的后勤基地。工业区以新建轻工业园区发展商贸物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是城市主要的经济产业区;新区,以发展行政办公、文体科技及居住、公共服务等

14、功能为主,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中心。老城区:范围西至泾源大道,东至圆柏路,北至北环路,南至香水河南岸的南环路。规划面积约3.15平方公里。新城区:范围西至迎春路,东至泾源大道,南至南环路,北至北环路。规划面积约2.7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范围西至圆柏路,东、北以科技路为界,南侧至卧龙山山脚。规划用地面积约1.95平方公里。两园:分别是指位于城市北侧的龙吉山植物园和南侧的龙福山植物园。两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是泾源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点管理区域,是泾源城市景观建设的核心地段,承载着泾源城市景观形象的未来。是城市特色主要的功能性区域。第七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 居住用

15、地规划第31条 布局原则: 住宅建筑应以多层、低层为主,建设不同档次、不同类型、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住宅区;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相协调,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有序发展,集中紧凑;农村住宅逐步改造成城市住宅;居住区建设应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依据,建筑风格体现回族风情。第32条 居住用地布局老城区:以改造、补缺为主,将年代久远的低层住宅区开发、置换等的措施,改造成多层居住区。将规划的商贸用地内的住宅逐步搬迁到龙潭东街与东平路交叉口的东南部及香水街北部、百泉街两侧,建设以地方民居为特色的住宅区,做到统一规划,分期改造;补齐不完整的地块,提高建筑密度,使土地效

16、率得到充分发挥。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香水街以北,东平路以东及龙潭路以南香水河两岸的区域内。老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41.47公顷。新区:新区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龙潭街以南香水河两岸,龙潭街和荷谷路交叉口以西的区域,规划居住用地92.21公顷。新建住宅应统一规划,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集中成片建设,走房地产综合开发的路子,建设小康型、示范性的住宅小区。中、小学配置:结合居住用地规划,新建1所中学、4所小学,至远期中小学总数分别达到3所、6所。县城居住用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建筑层数4-6层,居住用地的控制指标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建筑密度30%,容积率1.5,绿地率35%。根

17、据城市的发展,结合龙福山植物园景观形象的需要沿香水河南岸规划部分一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233.6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9.77%,人均居住用地33.45平方米。第二节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第33条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04.4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3.3%,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9平方米。第34条 公共中心:西苑路与富强路之间建设城市公共中心,集行政办公、商贸旅游为一体,是多功能、综合性的县级中心区。第35条 行政办公用地:在泾河路以西布置5处行政办公用地,形成县级行政管理中心。第36条 商业金融业用地:完善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形成县级、片区级、组团级三级

18、配置,逐渐形成网络。结合现状,建设集商贸、旅游接待等职能为一体的城市商业中心。以泾河路、龙潭路交叉口为中心,由周围的商贸、广场、宾馆串联在一起,构成民族特色浓郁的现代化商业空间。结合住宅区的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第37条 文化娱乐、体育用地:沿规划的城市南北中轴线,布置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在泾河路与百泉路交叉口东南角规划一处体育用地。第38条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香水街和泾河路交叉口处的县级医院,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环境,适当扩大规模。远期在城市新区规划医院1所,占地面积约1.7公顷。第39条 教育科研用地:强化县城的文化中心职能,加强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建议增设提供旅游服务、阿

19、拉伯语培训的职业教育院校。第40条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保留现有2座清真寺,结合住宅区的建设规划清真寺2座。第三节 工业用地规划第41条 规划工业用地115.29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4.69%,人均工业用地16.47平方米。第42条 规划工业园区主要以建材工业、旅游工艺品、草畜、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无污染的加工工业为主。第四节 仓储用地规划第43条 规划仓储用地9.62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23%,人均仓储用地1.37平方米。第44条 将城市中心占地规模较大仓库统一搬迁至城市外围西苑路与北环路交叉口处,方便货物的流通运输。工业企业内部设少量仓库,便于转运。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

20、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45条 改造泾平公路等县乡公路及通往大雪山、胭脂峡、凉殿峡等旅游公路。第46条 将现状长途汽车站搬迁至北环路与兴盛路交叉口处,用地规模0.71公顷。第47条 将穿越县城的泾隆公路改为城市道路,过境车辆改由北环路绕行。第48条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30.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7%,人均对外交通用地4.3平方米。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49条 分流过境交通,减少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冲突,科学确定县城道路结构,近、远期结合,完善道路网络,明确道路功能,逐步形成现代化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停车场建设和交通管理。第50条 以现状路网为基础,结合地形和自然环境,规划采

21、用以方格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结构。规划形成“三横六纵加一环”的道路系统格局。三横,从北至南依次是:香水街、龙潭路、滨河大道;六纵,从西至东依次是:太平路、汇鑫路、西峡路、富强路、西苑路和泾河路;一环,是指城市外围的公路环。第51条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规划主干路8条。道路红线宽度主干路32-40米、次干路20、24米,支路12、16米。第52条 规划建设以绿化生态和群众游憩的多功能广场5处,每处用地面积2公顷以内。第53条 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17处,服务半径0.91.2公里。大中型公共建筑的配建停车场执行公安部、建设部制定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各小区按照自治区有关

22、规定,根据用地和人口规模设置停车场。第54条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126.8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16%,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8.12平方米。第九章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第55条 规划布局原则:生态原则、网络原则、匀布原则、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的原则、地方性原则。第56条 绿地系统强调“三带、一片、多点”的布局结构。“三带”指沿景观水道、香水河、干沟河规划绿化带,“一片”即卧龙山植物园,龙吉山、龙福山植物园构成的绿面,“多点” 即以局部点状的街头绿化、居住小区绿化和城市入口空间绿地为主,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绿化休憩场所。第57条 公共绿地卧龙山植物园:围绕香水河、卧龙水库、卧龙山规

23、划为卧龙山植物园。香水河风光带:采用亲水平台和生态堤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态林、生态草皮、树田等形式创造自由、有机的景观效果。景观水道绿地:沿龙潭街、富强路、香水街、泾河路布置景观水道,规划滨水绿地与之结合,形成长约3公里的滨水风光带。绿地宽度(包括景观水道)分别为100米和20米,其中龙潭街以北宽为100米,沿富强路、香水街、泾河路规划宽度为20米。城市入口空间绿地:在城市的东、西、北入口处分别结合道路布置三角形绿地,既可分流交通,又可在其间设置标志性雕塑,美化城市形象。沿主要干道泾河路、西峡路设置开敞带状街旁绿地,将变电所绿地、新区公共绿地串连起来,沿路的绿带可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生活需要开

24、发成为形式各异的小型公共绿地。第58条 生产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北环路南侧,宽度为20米。第59条 远期规划绿地123.02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67%,人均绿地17.57平方米。远期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10.69公顷,人均面积达到15.8平方米。第60条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第61条 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第62条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河、湖、库、和沟渠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

25、的地域界线。第63条 按照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禁止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禁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及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第二节 景观系统规划第64条 景观规划的目标:“山水相映、民风浓郁、古今交融、环境优雅”。第65条 景观核心区由北环路、富强路、西苑路及南环路围合而成的城市景观核心区内规划布置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生态绿地及广场等,主要反映泾源县城新世纪城市建设的新形象。老城区东平路、荣盛路围合地段,由商贸、旅游服务构成的景观核心区,是

26、泾源县城最热闹的地段,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第66条 景观轴线城市人文景观轴线是泾河路、龙潭街。城市生态景观轴线是香水河、景观水道。第67条 景观节点:行政中心、滨河广场等节点是创造城市景观的重点区域,应做好城市设计。第十章 专项工程规划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第68条 预测2025年城市最大日总用水量2.81万吨/日。第69条 规划以西峡水库为水源。水源地范围应制定保护措施,特别是西峡水库的上游流域应重点保护,确保城市未来用水的需求。提倡使用再生水。第70条 水厂位置保持不变,近期扩大水厂规模,达到2万吨/日。远期继续扩大水厂规模至4万吨/日。城市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树枝状相结合的混合管网布置形

27、式,输水管径采用600mm,配水管径采用400mm,300mm,200mm不等。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第71条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污水排放量为2.25万吨/日。第72条 规划采用雨污合流制的排水体制。第73条 目前已建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日。远期需扩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以满足城市的需要。排入水体的污水水质应严格按排水水质标准进行控制。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第74条 预测2025年城市用电负荷约为93.0MW。第75条 城区现状供电电源主要为泾源变电所,规划期内需在东部工业园建设一座变电站以满足工业园区用电需要。第76条 10KV配电网主干线沿规划道路东、南侧架空敷设,

28、杆高15米。在主要路口和繁华路段应采用埋地电缆沟敷设。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第77条 预测到2015年市话普及率为50部百人,远期2025年为90部百人,则近期市话交换总量为1.2万门,远期将达到4.5万门。第78条 近期将由固原市电信局引来12芯多模光缆做为支局接入, 县城内信息网络近期与电信电缆共用以满足非对称ADSL及双向对称VDSL宽带网的传输,远期将全部采用光缆直埋地下方式。第五节 供热工程规划第79条 预测远期(2025年)城市总采暖热负荷为137.84MW。第80条 规划范围内集中供热热源分别为1、2、3号集中供热锅炉房。1号供热站位于东平路和泾河路交叉口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29、主要负责老城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供热。2号供热站位于富强路和南环路交叉口西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负责新城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供热。3号供热站位于康民路和南环路交叉口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负责新城区兴泾路西侧居住建筑供热。第81条 一次管网沿道路西、南直埋敷设。第六节 燃气工程规划第82条 规划到2025年重点发展天然气用户,液化石油气为辅。贯彻城市燃气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大力推广公共建筑和工业用气,努力拓展用气领域。第83条 预测远期(2025年)总用气量为691万标准立方米/年。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第84条 环境保护目标近期

30、规划通过综合整治措施,控制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县城环境质量;实行局部集中连片供热,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减轻水体污染;治理交通噪声污染,优化生态环境。远期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出发,科学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污染问题,建设生态型城市。第85条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新区及香水河沿岸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旧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交通性主干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四级标准。第86条 水环境质量: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

31、市地下水水质达到类地下水质量标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100%。第87条 固体无害化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第88条 噪声环境质量:交通干道噪声昼间小于70分贝,夜间小于55分贝,外围发展区达到一类标准,其它地区达到二类标准。第89条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加强集中供热建设,城市热化率达到95%,城市气化率达到100%,城市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第90条 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32、第91条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三同时” 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第92条 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发放限额排污许可证,控制污染物排放。第93条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热化率和型煤普及率,采用集中供热以减少大气污染。第94条 建设垃圾转运站,新建垃圾处理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第95条 综合整治城市交通系统,限期治理固定噪声声源,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减轻噪声污染。第二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96条 预测近期(2015年)日产生活废弃物总量27吨,远期(2025年)日产生活废弃物总量70吨。第97条 规划按服务范围增设垃圾转运站,推广垃圾袋装化。规划按每平方公里设置1座垃圾转运

33、站的要求,近期需设2个,远期需设5个。第98条 规划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设置公共厕所,县城近期需设公厕9座,远期需24座。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第99条 规划至远期香水河和干沟河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50年一遇洪水校核。第100条 设防措施香水河北岸,采取滨河路、防洪堤、生态景观绿化相结合的方式,修路、建堤、种树稳定河岸,运用工程和生物的方法,对香水河岸进行综合整治,使之发挥交通、景观、防洪、生态的综合作用。对县城北部的干沟河进行整治,裁弯取直,做好堤岸砌护,加大过水能力,增加堤脚、堤身的防冲保护措施。沿岸植树造林,提高堤防的整体防洪能力,同时有效补充城市绿化

34、用地,改善环境。加强山体植树造林,缓冲山洪威胁。第二节 抗震防灾工程规划第101条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整体出发,立足于有震、早震、大震,以预防为主,根据“平震结合”的原则和抗御烈度为8度地震的要求,以工程抗震为主,坚持抗、防、避、救相结合;群众性抗震防灾和专业性抗震相结合。第102条 对城内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考虑地震时道路多方向出口,能迅速清除路旁障碍,确保道路畅通,强化交通指挥和管理,保证指挥和救灾用车快速抵达现场。第103条 供水干管连接成环状供水系统,地下管道全部设置柔性接头,增强抗震能力。第104条 要害部门要增设备用线路,将主要道路两侧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电缆。第105条 城区生命

35、线工程部分用户,如:电台、电视台、党、政、军指挥机构;水厂、油库、粮库、医院、通讯等应有两路电源(或自备发电机),以保证正常供电。第106条 电信部门要有计划地更新陈旧设备,确保地震时抢险救灾的通信车辆。在震灾发生时,确保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及要害部门的电话畅通。第107条 保证血库对抢险救灾和平时血液的供给,卫生防疫部门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水源、食品进行检疫和控制。第108条 避震疏散场地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平方米,疏散半径在500米范围内,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中小学操场、体育场、房屋间的空地等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第109条 规划确定城市干路做为疏散救援通道,必须保证震后仍有7米

36、以上的宽度,建筑物高度不得大于道路中心线至建筑红线距离的1/2。第三节 消防工程规划第110条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站的布局,以接警后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依据。第111条 县城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的选址定点、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加强消防审核工作。第112条 规划在龙潭西街与五号路交叉口西南侧建一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0.7公顷,并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相应的消防人员和消防车。 消防站建筑应按城市的基本抗震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第113条 市政给水管道成环状管网供水。市政消火栓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并靠近道路交叉口。

37、第114条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应严格执行消防规范,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第115条 消防设施建设应纳入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的重要内容,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116条 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第117条 建设规模2015年泾源城市人口规模为2.7万,建设用地的规模达到3.03平方公里。第118条 近期建设重点实施城市主干路建设工程,并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实施工业区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工业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的序幕;实施新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及行政办公机构西移,推动新城区建设;实施文化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在新城区及

38、香水街以北建2个高标准的示范性居住区;抓紧实施香水河两岸环境整治及规划公共绿地的建设工程,塑造新城区核心景观区,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建设中高档住宅区。龙福山、龙吉山作为近期县城景观绿化的重点,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将龙福山、龙吉山植物园打造成为城市新的景观区。第119条 近期建设用地规划1、居住用地近期城市的居住中心仍在老城区,在改造和完善现状居住区的同时,带动周边新的住宅小区开发。新城区内建设两个居住示范区,逐步实现新区南扩的战略。近期居住用地面积约为79.07公顷。2、公共服务设施近期通过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构建新区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框架,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向新城区转移,为远期发展成为城市

39、级公共服务中心创造条件。旧城区原有行政办公用地逐步改造成为旅游服务的宾馆、商贸、餐饮、娱乐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职能。近期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按58.69公顷控制。3、工业用地近期将以圆柏路、源拓路、科技路、百泉街向东延伸段围合的区域作为工业园区的起步区,完成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规划工业用地面积35.29公顷。4、道路交通近期道路交通建设主要新区主次干道及支路、停车场的建设。新建樱花路(北环路滨河大道),紫荆路(北环路滨河大道),源开路(科技路百泉路),源拓路(科技路百泉路),百泉路延伸段(东平路龙潭街、西苑路泾源大道),富强路、西峡路、荷谷路向南延伸段(龙潭街滨河大

40、道)。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8处,其中老城区7处,新城区1处,规划总面积2.2公顷。5、市政基础设施按照近期、远期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近期在旧城区原址扩建水厂,改造完善给排水管网,配套完善工程管网。在工业区新建1处燃气工程设施,新老城区各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6、绿化城市级绿化以龙吉山、龙福山植物园先期绿化种植为重点,力争在近期内形成良好的绿色环境基础。近期重点对香水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建设,使其成为县城绿化景观的又一亮点。第120条 近期建设项目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类型序号项目名称长度(米)用地面积(公顷)建筑面积(平方米)建设地点投资概算(万元)城市道路1樱花路(新建)6671.0

41、7北环路滨河大道1602紫荆路(新建)10411.67北环路滨河大道2503源开路(新建)6351.27科技路百泉路1904源拓路(新建)6401.92科技路百泉路2905百泉路(改造扩建)31204.68东平路龙潭街、西苑路泾源大道)7006富强路(新建)3050.73龙潭街滨河大道1107西峡路(新建)2800.9龙潭街滨河大道1408荷谷路(新建)3000.96龙潭街滨河大道150公共服务设施9文化中心1.74000荷谷路、龙潭街交汇处东北侧150010图书馆2.05000荷谷路、龙潭街交汇处东北侧180011影剧院0.94000荷谷路、龙潭街交汇处东北侧150012公共厕所(新建10座

42、)0.0815010300绿化13龙吉山植物园151.0600014龙福山植物园133.0530015香水河两岸环境整治工程44.02500市政基础设施16集中供热锅炉房2座3.0200017综合管线工程100018燃气工程设施1.84300住宅小区19老城区住宅小区整治及绿化达标建设工程约29.0290020老城区新建住宅小区13.620.0万/多层4400021新城区新建住宅小区25.238.0万/多层83600近期建设投资概算汇总152760注:城市近期建设投资需约15.3个亿。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建议和措施第121条 本规划分为近期、远期动态控制,改进原来的静态管理模式,适时掌握城市建设

43、的动态变化,及时跟踪,调控管理。第122条 城市开发建设应坚持“全面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分批建设,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原则。第123条 为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指导具体工程建设,应尽快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特别是应加强城市节点、重要轴线地段的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第124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乡镇企业、农房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活动,都应以本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加强反馈调整。第125条 加强风景区入口段、城郊结合部建设的规划管理,对规划为非建设用地中的已建设项目,不得再新建、扩建、改建,并逐步迁建到相应的规划建设用地中去。第126条 为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应以国家有关法律为

44、依据,加快制定城市规划建设地方法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第127条 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应建立城市建设信息储存和计算机管理,并协调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第128条 广泛宣传,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遵守、维护和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第十五章 附则第129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率。第130条 本规划按照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文本中字体加黑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131条 本规划由泾源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需要调整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进行。第132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生效。附表一

45、 泾源县城现状用地平衡表(2009年)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用地91.2930.8157.78C公共设施用地52.8317.8433.4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7.896.0311.32商业金融业用地21.467.2513.58文化娱乐用地2.360.791.49医疗卫生用地6.612.254.18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770.931.75其它公共设施用地1.740.591.10M工业用地13.744.648.70W仓储用地14.905.039.43T对外交通用地0.550.190.35S道路广场用地48.2816.3230.56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034.077.61G绿地59.6120.137.73D特殊用地2.971.001.88现状总用地面积296.2100.00187.48附表二 泾源县城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5年)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用地233.6829.7733.45C公共设施用地104.3813.314.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6.812.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