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156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分值变化,历年题型分析,历年知识点分析,第一章 导 论,1、心理学研究的3个特殊性与5个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见P174)收集数据的方法3、具体研究方法 分析数据的方法4、历史与新趋势,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和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和数据5、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 返回,第二章 真题分布情况,第二章 研 究 设 计,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1、内容与标准(信度与效度)研究的设计 2、取样的设计 3、变量的确定与选择 下一章,

2、1、研究设计的内容与标准,1.1研究设计的概念及方法1.2内容(04,05/简答)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真题1)(真题2)1.3标准(信度&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是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研究设计的概念,研究设计:就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返回,研究设计的方法,实验设计相关设计横断设计与追踪设计其他研究设计,实验设计: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

3、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控制或操纵某个变量,同时观察另一个变量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定量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 返回,实验设计,相关设计:根据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对象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研究。用相关系数表示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学生学习成绩与兴趣的关系”适用范围很广 返回,相关设计,横断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比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满意度人口普查、

4、民意测验“当前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返回,横断设计(1/08,名词解释),追踪设计: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研究”是在五十年间三次实地考察一个农村。历史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发展心理学中,也经常用到,比如,超常儿童的研究。举例:一项教育制度改革措施实行的效果如何。返回,追踪设计,其他研究设计: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抽样调查,观察。返回,1.2.1信度,定义: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影响因素:被试因素:身体状态、注意力、态度主试因素:操作错误、制造紧张气氛、评判主观研究设计:取样不当、题目过少、陈述不清研究施测:实验环境判断方法 重复法、相似法、独立评

5、判法,信度判断方法,重复法: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他们能否取得相同结果。(做实验)相似法:通过比较同质或类似研究工作,或同类研究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研究工具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比较文章结果)独立评判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同时对一组被试的行为、操作水平各种表现进行判断或评价,然后比较他们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者的重复)目前在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等中日益重视这种方法的运用。,信度举例,儿童推理能力的研究,如果第一次发现儿童具有某种推理能力,结果第二次(相隔较短时间)运用同一方法发现不具有。结果不可靠,无关因素的干扰。返回,1.

6、2.2效度(2/00,02),定义: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Eg,阅读速度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分类 构思效度&统计结论效度 下一节,内部效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变量所引起的。是在评价一个研究时最重要的考察指标之一!影响因素1成熟: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变成熟、疲劳、饥饿等)2历史:在实验过程中,与自变量同时发生并影响了因变量的特定事件。3抽样:由于没有采取随机化原则取样,而导致实验处理前组间被试的差异很大4测验:为获得初始值而对被试进行前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不同8交互作用,提高内部效度的方法,历史因素

7、解决方法:控制好无关变量成熟因素 解决方法:设立未进行实验处理的控制组进行比较被试选择上的差异解决方法:随机化 返回,外部效度(1/02,论述),概念: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即可推广程度。Eg,有些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只适用于城市教学条件,这样的就外部效度低。影响因素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有前测的实验结果就不能推广到没有前测的实验中)2取样偏差(结果就只限于这一类被试)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在实验前了解了实验目的或受到了暗示;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返回,构思效度与统计结论效度,构思效度(1/00,论述)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操作定义的准确

8、性。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返回,取样中的基本概念,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2、取样设计(5/00,01,03,05),2.1 意义、原则与程序2.2 随机取样基本方法2.3 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取样的意义、原则与程序,意义 有效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准确性和研究深度。原则:代表性、随机性(1/01,论述)程序:4个 规定总体;确定样本容量;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统计推论。返回 真题,2.2取样的基本方法(2/05,00,选择),2.2.1 简单随机取样法 编号-抽取样本

9、2.2.2 系统随机取样法 编号-总单位数样本单位数=取样间隔-等距取样2.2.3 分层随机取样法 分类-类别数量总单位数-取个体为样本 2.2.4 整群随机取样法 分类-抽子群作为样本2.2.5 多段随机取样法 分大类-分小类-在各级单位中取样 返回 真题1 真题2,2.3 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取样误差:概念、公式、减小误差的方法(1/03,简答)确定样本量:考虑因素(1/01,选择)返回,取样误差的概念、公式,概念: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差异。误差越小越好!公式:SX=S/根号n 返回,减小取样误差的方法(1/03,简答),增加样本容量但记住样本容量与取样误差之间并不存在直线关系。随

10、着样本容量的增大,取样误差减小的速度越来越慢。返回 真题,确定样本量(1/01,选择),考虑以下因素:1、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总体的大小及其分布的离散程度是决定样本大小的首要条件。2、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主观条件。3、研究允许的最大误差和推论犯错误的概率。返回 真题,3、变量的选择与确定,3.1 自变量(1/08,名词解释)因变量 无关变量控制方法(3/00,02,07)3.2 操作定义,自变量,概念(1/08,名词解释)有意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分类1刺激特点,词频2环境特点,白天或夜晚3被试特点,年龄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通常是主试引起的 目录 真题,因变量,概念随自变量变化而

11、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好的因变量标准1敏感性2有效性(效度)3可信性(信度)返回,无关变量影响信效度的罪魁祸首,类型1被试(参与实验的动机、当时的状态)2主试(年龄、外表、举止)3研究设计(指导语不清晰、测量仪器不当)4研究环境(温度、噪音)5数据处理影响: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造成研究结果不准确降低了信效度,两种误差,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也影响一致性消除方法样本量足够多、重复测量次数足够多系统误差:不易察觉,只影响准确性消除方法有的可用平衡措施加以抵消,有的则必须消除,1“实验者效应”“双盲程序”(1/00,选择)2被试的紧张、焦虑 建立良好的关系3主试方面的加强训练4设计方面的完善 另外,

12、指导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真题,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消除法,有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消除的,比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和特征等。1恒定法:实验室温度2平衡法(1/02,选择题)Eg,对比组法(离异家庭和正常家庭);循环法(平衡顺序效应、拉丁方设计)真题,恒定法与平衡法,统计控制法最无奈的选择(1/07,选择)无法消除或未能加以控制时,但已经影响测定和已知时,可用统计方法。(如:协方差、偏相关)返回,3.2、操作定义,概念:可感知/度量方法-变量-具体说明如:心理健康原则:对称性与独特性方法:程序;动态;静态 返回,误差总结,取样误差:样本统计

13、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差异。(与取样有关)消除方法增加样本容量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也影响一致性。(与无关变量有关)消除方法样本量足够多、重复测量次数足够多系统误差不易察觉,只影响准确性(与无关变量有关)消除方法有的可用平衡措施加以抵消,有的则必须消除,历年真题分析,2008年名词解释:自变量(定义+分类)2007年选择题17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当无关变量的影响已经测定而又未能加以控制时,为了排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平衡法 D 统计法,历年真题分析,2005年选择11: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个体中抽取m个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称为:A 整体随机取样法 B

14、分层随机取样法C 系统随机取样法 D 简单随机取样法简答题4: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历年真题分析,2004年简答题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2003年简答题3:简述样本容量对取样误差的影响2002年选择14:实验设计时设立对照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A 操作自变量 B 测量因变量C 控制无关变量 D 增加实验被试论述题2:什么事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都有哪些?,历年真题分析,2001年选择10:在采取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实验设计中,对样本容量的确定与()无关。A 总体的同质性 B 研究成本C 预定的研究精度 D 测试设备的误差论述题5:试验设计中取样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

15、则?,历年真题分析,2000年选择7: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做等距取样,这种取样法称为()A 系统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C 多段随机取样法 D 整群随机取样法选择9:研究中,为控制因主试、被试了解实验目的引起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 平衡测查任务的顺序 B 使用单一主试C 加快测查的速度 D 双盲法,历年真题分析,2000,简答题:如何提高研究的构思效度。1、理论构思必须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比如,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进行研究时,理论上讲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16、和自我控制。2、对研究的各种变量做出明确、严格的说明。比如,传递性推理3、给变量下明确的操作定义,并制定相应的、客观的测量指标;比如,发散思维4、消除或控制影响构思效度的各种因素。,真题分布情况,第三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验法5.实验法6.其他,观察法,观察与观察法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主要观察策略及实施观察法的评价,观察与观察法,观察:是一种心理现象,有目的、有意识且长时期的一种知觉活动。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揭示该种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返回,观察法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区别于普通的看)是在客观条件

17、下发生的 区别于其他几种方法对象是正在发生地事情(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有理论支撑的借助一定观察工具 返回,观察法的类型,按观察环境: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按观察方式: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观察(局内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按程序: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按观察内容: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价观察,师生课堂交往行为的数字型观察代码系统教师行为:1 表扬或鼓励学生 2 提问 3 接受或运用学生的观点 4 讲述 5 指导 6 批评学生、维护权威学生行为:7 回答教师提问 8 主动提问其它情况:9 沉默或混乱,师生课堂交往行为的数字型观察代码系统教师行为:1 表扬或鼓励学生 2 提问 3

18、 接受或运用学生的观点 4 讲述 5 指导 6 批评学生、维护权威学生行为:7 回答教师提问 8 主动提问其它情况:9 沉默或混乱 返回,参与观察,概念: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活动中去,在自身成为活动的一员的同时所进行的观察。Eg:对工厂工人劳动的观察适用条件:探索性研究实施步骤(同心理学一般研究过程)评价 出力不讨好型(不受偏见影响、观察效果好,但费时费力、资料不全),取样观察时间取样观察,概念: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好的记录表上。EG,儿童的依赖行为,选择十五分钟。适用条件:研究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

19、或经常性水平。一般来说,被研究的行为或事件至少每十五分钟能出现一次。不适用于内隐或隐蔽性行为。实施步骤:提出问题和假设、编制记录表、记录分析资料评价省时省力高效,但是缺乏连续性、背景信息、自然性,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与时间取样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1考察的不是时间区间,而是行为事件本身;2时间取样观察只能研究每十五分钟至少发生一 次的行为,但事件取样观察不受行为发生频率 的限制;3获得的结果不同。前者是事件或行为是否存在,后者则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适用条件:研究事物本身的特征,不适用于内隐或隐蔽性强的行为使用准则评价 同时考察行为及其情景,但不易进行定量分析 返回,观察法的评价,优点1现时性当场

20、就能收资料2能够从表情看出一些资料能得到从报告上反应不出来的内容3主试最厉害不用考虑研究对象的感受,也能收资料4可避免被试拒绝或不配合研究带来的影响缺点1主试效应2费时费力3对观察设计要求较高 返回,访谈法,概念: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特点与类型设计实施与技巧(同一般研究过程)评价,访谈法特点与类型,特点 与被访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设计、实施原则类型 结构与非结构(应聘)直接与间接(直面与电面)一般与特殊(汶川地震),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封闭式:迫选易于计分、客观性高开放式:由被访者随意发挥适于收集深层次信息,访谈法的评价(1/08,简答),优点灵

21、活、有针对性、可靠性、能深入的研究缺点主观性较强、难以量化、费时费力、有些问题不适宜 返回 真题,问卷法,概念: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特点与类型设计实施评价,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特点:标准、客观 效率高类型 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与访谈法基本一样)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报刊问卷 eg,美国总统大选民意调查,问卷法的评价,优点内容客观统一;省时省力;回答真实;样本量大缺点缺乏灵活性、指导性较低、深入性不够 返回,实验法,概念: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控制,创设一定得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方法。逻辑 实验情景的不同实验法分类 实验设

22、计的精确性 自变量的因素水平评价 下一章,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按实验设计的精确性,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介于前两个实验设计之间,对变量的控制严于前实验设计,松于真实验设计。(1/00,名词解释)真题,前实验设计,最不精确的一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没有控制)经常用于为正式实验积累资料单组后测设计 X O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对照组比较设计 X O1-O2 返回,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做了较好的控制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水平(1/05,选择)(1/01,名词解释)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所有水平(1/08,选择)(1/00,选择)混合设计 真题1 真题2 真题3,被试间设

23、计,1.随机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R X O2 R O3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R O1 X O2 R O3 O43.所罗门四组设计 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被试间设计配对设计,R X O2 O1 R O3,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又称相关样本设计区别 被试内设计,接受所有处理的是 一个被试;随机区组设计,一个小组的人接受 所有处理,但小组 内的每个人只接受一个,拉丁方设计,用途:抵消疲劳效应或练习效应形式:组内设计的一种 返回,混合设计,顾名思义,既有被试间设计,也有被试内设计是一种多因素的实验设计

24、返回,水平、处理与因素,因素=自变量水平=处理,是指自变量有几个分类Eg 因素=性别 水平=处理=2,(男与女),按因素分类,单因素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 混合设计,多因素设计,表达形式:因素数量X每个因素的水平数量 Eg,年龄与性别(2X2的多因素设计)(2/04,01,选择)分类 完全随机化多因素实验设计 区别 完全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同被试间与被试内)分组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 真题1 真题2,不同角度记忆这些名词,所有这些实验设计都是完全随机设计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设计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 相关样本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真题1,实用

25、统计方法,单因素/两水平被试间设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多水平被试间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相关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方差分析 返回,历年真题分析,2008年选择17:每位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属于()A 被试间 B 被试内 C 独立组设计 D 完全随机设计简答3: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历年真题,2005年选择16: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方法(A因素)分为启发式讲授法(a1)和传统讲授法(a2)两种。选取6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随机分配3个班接受前一种教法,另3个班接受后一种教法,若把班别作

26、为一个无关变量(B因素,含b1-b6),则以上试验设计应为()A 嵌套设计 B 拉丁方设计 C 随机区组设计 D 完全随机设计简答3:问卷的一般结构(见书P197),历年真题分析,2004年选择2:2X2X2因素实验设计共有()种实验处理:A 3 B 4 C 6 D82003年论述题2(见书p211)若有A、B两个变量,其中A为两个水平,a1,a2,B为四个水平,b1,b2,b3,b4。试写出:1、完全随机化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组间);2、完全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组内);3、分组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A为组内变量,B为组间变量)(混合)。,历年真题分析,2002年简答5

27、:在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中,因素A有2个水平,因素B有3个水平,且要求接受每种实验处理条件的被试人数为4人。试确定:在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和被试内设计两种条件下,各需要多少名被试。(2X3X4;4)2001年选择11:2X3析因设计表示()A 有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3个水平B 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C 有3个区组,各接受2种处理条件D 有2个区组,各接受3种处理条件,历年真题分析,2001年名词解释4:被试间设计2000年选择8:下面四种方法中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A 时间序列设计 B 被试内设计C 对照组比较设计 D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名词解释2:准实验设计,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28、,研究结果的整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的整理,资料的编码问题多见于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比如:创伤暴露对PTSD的影响研究中,资料的分析,定性分析质性研究是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处理。定量分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历年真题分析,2008年简答题:简述选择统计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2006年简答题:定性分析的含义及特点2003年选择10:因素分析中,坐标轴旋转地目的是()A 减少因素的个数 B 增加每个因素的共同性C 更清楚地解释因素的意义D 增加每个因素的负荷,历年真题分析,2002年选择题15:在因素分析中,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因素负荷的平方和称为该因素的 A 贡献率 B 共同性 C 特征值 D 公共因素方差,预祝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