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515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要求,考纲解读,1.识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脆弱性。3应用:根据不同区域分析森林破坏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一)、森林的作用:,1、自然资源 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燃料、木料、药材和其它生存物质。,环保功效: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分、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3

2、、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旅游资源,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如下:,考点森林的生态效益和 环境效应,图说考点,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2011北京文综,40(2)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解析本题要求根据表格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结合表格,不难作答。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2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在当前背景下,雨林正面临“灭顶之灾”。完成(1)(3)题。(

3、1)图中曲线反映城市绿化带所具有的功能是()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C,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3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3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改善生态环

4、境、维护生态平衡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提神醒脑、减少事故A、B、C、D、,C,A,A,特别提醒: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地区森林分布较少?,(二)分布:,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

5、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主要分布见图所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地区森林分布较少?,(二)分布:,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三)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1、现状:,2、危害:,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

6、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淹没沿海低地,海平面上升,把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填入上图中并加以说明。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分析说明产生下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正确的是()A生物物种资源减少B水土流失加重 C全球变暖D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D,总结,(四)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b、作为地球上

7、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1、现状:,2、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二、案例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一)热带雨林简介,纬度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_。,赤道,1525,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也分布有热带雨林。,(一)热带雨林简介,地区分布:热带雨林主要集中分布于南美洲_流域,非洲_流域,_地区,刚果河,亚马孙河,东南亚,1

8、、分布,1、分布,亚马孙地区,(一)热带雨林简介,最大分布: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赤道低压,陆地轮廓、气压带、洋流,赤道,地形、信风,从大陆轮廓看,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亚马孙平原位于最宽处,成为世界最大的平原。从纬度位置看,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从大气环流看,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从大西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从地形看,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长驱直入,向西遇安第斯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从

9、洋流看,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亚马孙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除东南亚、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外,雨林的分布还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的向风地带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请同学们分析上述三个地区存在热带雨林的原因?,【我们来探究】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分布,成因:1、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 升,形成大量降水。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光合作用,(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净化空气,碳氧平衡),、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二)雨林

10、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使当地气候变_,年温差和日温差变_,气候恶化,甚至旱涝无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中的_和_的平衡被打破,会导致全球气候变_;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_,全球气候恶化,气象灾害_。,干,大,二氧化碳,氧气,暖,下降,频繁,“地球之肺”(净化空气,碳氧平衡),、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蓄水海绵”(涵养水源,水循环和水平衡),雨

11、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资源宝库(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地球之肺”(净化空气,碳氧平衡),、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蓄水海绵”(涵养水源,水循环和水平衡),3、雨林的物种(生物)资源丰富,“基因宝库”(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王国),(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特别提醒: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灾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 想。(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

12、,水汽蒸 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 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 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 基因锐减。,“地球之肺”(净化空气,碳氧平衡),、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蓄水海绵”(涵养水源,水循环和水平衡),3、雨林的物种(生物)资源丰富,“基因宝库”(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王国),4、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循环旺盛

13、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B、C、D、,A,(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光和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哪里?为什么?,假如说圆圈大小反应养分储量的大小,那么在图中_圈最大。说明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体内,_次之,_最小。,“生物循环”过程,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生物,植物体,土壤,枯枝落叶,假如说箭头粗细反应物流量的大小,那么在图中_释放的养分最多。反映出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岩石风化速度较_;土壤淋溶作用流失的养分_。,“生物循环”过程,雨林

14、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岩石风化,快,多,土壤养分有3个来源:一是_释放的养分;二是_分解释放的养分;三是_带来的可溶性养分。土壤供给植物养分与淋失养分基本 这说明土壤很。生物供给养分的箭头_,脱离植物的养分_,二者是_,反映出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的储存在地上的_体内。,“生物循环”过程,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岩石风化,枯枝落叶,雨水,粗,少,不平衡,植物,相当,贫瘠,枯枝落叶所提供的养分有两个去向:一是进入_;二是被_带走。在雨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有机质分解和_再循环旺盛,_很少积累。,“生物循环”过程,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土壤,地表径流,养分,枯枝落叶,综上所述,雨林生

15、态系统中,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内,所以地上_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_的部位,而这又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生物循环”过程,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植物体,植被,关键,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_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生物循环”过程,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淋洗,(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表现:,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原因:,有机质的迅速分解和强烈的淋洗使雨林下的土壤很贫瘠,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物成为

16、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判断下题。,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A B C D,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亚马孙横贯,根本原因,1.雨林被毁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直接原

17、因,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过度的焚耕开垦,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巴西迁都:,里约热内卢,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巴西政府公布亚马孙开发计划:,发展政策:,人口均衡,3、亚马孙开发,巴西利亚,例2(2010浙江高考)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问题。,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会造成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等。答案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

18、泥沙增加等。,由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位于巴西的 地区。,热带雨林,(七)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应该怎么做?,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看,应该 怎么做?,如何保护热带雨林?,(七)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看,保护,开发,雨林正在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保护应放在第一位!,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

19、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三保: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 自然保护区二设: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建设一结合: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三保二设一结合,3.具体措施,考查目标: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例】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20,考查目标: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例】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

20、被砍伐,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水土流失,流水侵蚀,考查目标: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例】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5)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答案: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 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答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

21、机会。,探究一:为什么巴西的一种热带资源倍受全球关注?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材料和 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西有一种自然资源受到全球的关注,这种资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关注?,答案:热带雨林(或雨林)。受到关注的原因:热带雨林能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探究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的应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和。,增

22、加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探究三:森林的功能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什么?答案:森林破坏(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答案:整体性,(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CD,试题:(2010启东)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双选),(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b地区以

23、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B,试题:(2010启东)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双选),(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BC,试题:(2010启东)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双选),(2009广东高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解析】绿地可以通过光合

24、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绿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城市温度、增加城市大气湿度的作用。影响城市日照时间的主要是天气状况,而非绿地。绿地可以吸收部分废气,但不会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A,一、选择题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 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13题。1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 是()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解析:亚马孙地区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

25、因其巨大的生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热带雨林迁移 农业的发展,造成该地区的雨林正快速减少。答案:B,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解析:亚马孙雨林的减少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 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和岛屿等地势较低的地区。答案:B,一、选择题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

26、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 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1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45题。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 B C D 答案:A,5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开发是

27、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 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答案:A,二、综合题6.读世界森林面积正在逐渐消失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快的是洲,最慢的是洲。(2)使森林面积锐减的原因主要是 和。,亚,北美,农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3)森林面积的急剧下降,将使生物面临毁灭性威胁,还会使许多地区造成严重的和。(4)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实现资源的利用,如在森林采伐时应不超过其。,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永续,生长量(更新量)

28、,(5)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含了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请思考搭配: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涵养水源,保护农田,减弱噪声,美化环境,(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在雨林中有机物在地表很快分解,这对雨林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迅速;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二、综合题5(2013南昌一模)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

29、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世界某区域图(图)”。材料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材料3:“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1)简述材料1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结合材料2,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材料3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2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解析:第(1)题,依据两地位置,结合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即可。第(2)题,热带雨林

30、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光合作用强而生物量大;而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而生物量小。第(3)题,由图可知,土壤通过地表径流、淋溶、供给三条途径丧失肥力。答案:(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3)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

31、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课下作业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一、湿地含义及类型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1)简明定义:,(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湿地的分类,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

32、之间的过渡地带,二、“地球之肾”湿地的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提供多种资源如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具有航运、旅游、科研价值,生态环境效益:提供水资源 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生息繁衍的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防止海岸侵蚀,防御台风和风暴潮,,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4、湿地的分布,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云贵高原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沿海湿地,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5、我国的湿地,四、保护湿地 1、我国湿地现状

33、:湿地资源丰富,但是正在大面积减少,遭受威胁的种类和程度不断增加。人为活动: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用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四、保护湿地的措施,1、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2、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3、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4、防止水污染,5、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 生动物,,思考:洞庭湖面积变小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全球

34、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围垦,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思考:洞庭湖是怎样变大的?,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道,平垸行洪就是主动挖开阻水的岸堤,让洪水流进地势较低的堤垸,以淹没庄稼和家园为代价,来降低湖水的危险水位,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2)题。(1)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主题 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该主题反映出 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保护

35、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为人类提供水源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 B C D,针对训练,(2)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0年的世界森林日主题为“森林:我们的骄傲”,而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A B C D,解析(1)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提供水源和水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2)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会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不属于善待森林的行为。答

36、案(1)A(2)A,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特征: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答题技巧: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2011天津文综,67)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1)(2)题。,【典例2】,(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37、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 Ce Df,解析(1)d、g分别位于小兴安岭与南岭,是我国林区,且都为湿润地区,故D项正确。a位于塔里木盆地,以沙漠为主,草原仅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f南端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c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差大,植被破坏严重,风沙较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e位于青藏高原,该区域是我国众多河流发源地,而且湖泊广布、沼泽较多,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目的,故C正确。c、d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故A、B错误,f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持水土,保护林草,故D错。答案(1)

38、D(2)C,答案:(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2)大热量(或:太阳辐射)(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易错点不能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010浙江文综卷)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2)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9、。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典例3】,错因分析(1)没有注意等高线而忽视地势低。(2)只想到热带雨林生态功能,漏答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1)湿地的形成跟当地的地势、气候等因素相关。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多。由图示等高线分布特点看出,地位于沿河地带,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滩涂较多。(2)地位于巴西热带雨林区,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加剧气候变暖,并引起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多等问题。,答案(1)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0、读右图,回答第1题。与图中地相符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图中地位于北纬60以北,纬度较高,主要的植被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D,1,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变化图,回答第3题。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则()A年降水量增加 B降水量年际变化增大C蒸腾作用增强D降水后下渗作用增强,3,解析读图可知,非林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林区,因此,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年降水量将减小;非林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于林区,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将增大;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蒸腾作用将减弱;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将

41、减弱,地表径流的流速将加快,导致下渗作用减弱。答案B,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中国日前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四点主张和四项措施,并承诺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要增加森林面积4 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赏,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结合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4,(1)这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些问题?(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说明热带雨林地区受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3)请你为森林保护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由两幅漫画可以看出由滥伐森林导致鸟类无处安

42、家,破坏了生态平衡,甚至造成物种灭绝;人们砍伐森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威胁到人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2)题,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大,森林一旦破坏就会受到严重的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第(3)题,森林的保护不仅要加强教育,健全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答案(1)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将失去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失衡,甚至物种灭绝;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们将自食恶果。(2)水土流失流水侵蚀(3)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使之免受病虫害的侵袭;结合森林破坏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3、2009全国卷)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 700 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1)(3)题。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1)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答案】A,(2009全国卷)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 700 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1)(3)题。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答案】B,(2009全国卷)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 700 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1)(3)题。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3)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