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837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医疗费用  医疗  品价格  收费  卫生消耗  补偿机制  医德医风  社区服务【论文摘要】目前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的增长,但药品费用、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乱收费等现象也导致“看病贵”。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控制乱检查、乱收费是当前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卫生体制、机制还不完全适应我国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

2、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2004年12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医疗服务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综合医院业务收入比1998年增加664,每个门诊病人医疗费用增加了575,住院病人平均医疗费增加了761。19932003年1O年间居民每年支付的医疗费用上升2868亿元。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看一次病平均花费1635元,群众看一次病花费977元,这个价格比1998年的第二次调查时分别上涨38O和750,平均上涨55。1导致看病难问题的原因1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医疗资源80O集中在城市,2OO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

3、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12投入严重不足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0,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O。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乡镇以上医院投入不足,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即使在大型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流程不优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13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身处农村基层的群众有了多余的钱,便有边远的农村向集中的县级及其以上的医

4、疗机构集中,导致了求大于供的暂时局面,医疗机构便顺势把医疗服务、药物价格上扬。据统计,部分三甲医院都有相当大的就医比例来自外地,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非危重疑难病例。从某种角度讲,它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2导致看病贵问题的原因21医药费用价格昂贵在经济条件下,药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政府限价、市场调节的方式,对合资药、进口药全面放开,不少药品医院可以得到折扣。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普遍使用的药品技术含量高,治疗效果好,但价格昂贵,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22高、精、尖仪器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医疗技术及诊疗手段发生了更大变革,医疗单位为了提升档次,

5、大量重复购置大型诊疗设备,如CT、MRI、CR等检查设备,增加了就医的成本。据统计,影像科从2004年后人均费用大幅上升,主要是先进的CR设备广泛投入使用,普通的摄片由原来的每人次1535元的价格上升为60150元不等。23一次性卫生的使用近年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广泛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直接致使医疗费用提高。如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缝合线、一次性胶带、一次性止血纱布等;如血液科做“骨穿”治疗,原收费5O元人次(含材料费),但现改用一次性骨穿包后成本增加286O元人次,这些费用全部转嫁给患者,加重了患者负担。24违规收费行为医院的核算模式,部分指标与经济效益挂钩,所以科室完全受经济效益的驱使,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项目、重复计费的问题,屡见不鲜。25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有些医生受利益驱动,一味迎合患者“高价药、高疗效”的消费,有些检查为取得高经济效益,利用开单回扣、提成等方式,导致药品虚高定价,病人经济负担加重。26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医院重收入轻管理,是导致患者医疗费用上涨的一个重要方面。医院为了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核算责任制,刺激了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