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929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各位朋友:大家好!健康,是人类美好愿望与共同的追求;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和幸福。每个人都在追求健康,每个人都在珍惜健康,在健康中感受人生况味。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加健康呢?我们说,健康来源于科学的生活方式. 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不是疾病、瘟疫、核武器扩散、也不是艾滋病,而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选择,首先要有利于健康,但现在人们为了舒服、享受、取乐或财富、官运等,却往往背离了健康的原则,在生活方式上缺乏正当防卫,所以关键是选择生活方式的健康意识。维多利亚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16个字可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

2、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所以健康的钥匙永远握在你自己手中!二十年前,中国人几乎没有肥胖和糖尿病,何以今天迅速泛滥成灾?难道我们的基因变了?一个种的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发生根本变化是生活方式变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肉类、油类、方便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过多。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居世界第二。已经诊断的糖尿病约4000万人,而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约六千万左右,当中每年有10%,即六百万人转换为糖尿病,所以,中国大约有一亿人血糖不正常。每天新增糖尿病人超过一万六千人,况且中国糖尿病人

3、群中知道自己已患糖尿病的不足三分之一,更谈不上正确的治疗。据统计,我国糖尿病病友中,仅有30%左右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70%的病人缺乏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有比较正确、全面了解的不足5%,与目前迅速增高的发病率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在我国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糖尿病,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呢?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它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许多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尿糖增高,甚至有人把尿糖阳性即诊断为糖尿病

4、,开始降糖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以血糖为依据。糖尿病分为4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它们的病因及治疗措施不尽相同,也不能仅靠所谓的胰岛功能确定,要综合分析判断。对于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大家相对都比较熟悉。但这种典型症状常仅见于1型糖尿病和一小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常没有上述典型表现或仅表现其中某一症状,即使有一些症状,因无太大的痛苦,也不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常被误诊和延误治疗。对一些不典型症状应予以重视,如手脚麻木、疼痛、视力下降、外阴或皮肤瘙痒、反复尿路感染、皮肤疖肿或创

5、口长期不愈合等应及时查血糖。有一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我们称他们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及时检测血糖。1、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2、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3、高血压患者;4、血脂异常者;5、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婴儿或曾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妇女;6、高尿酸、高血粘者;7、曾经有过血糖偏高或尿糖阳性者。值得提出的是,诊断时空腹血糖固然重要,但餐后2小时血糖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许多病人在空腹血糖还正常时,餐后2h的血糖已开始升高,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已悄悄来临。若不及时发现将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所以,当怀疑有糖尿病时,

6、不但要查空腹空糖,还要查餐后2h血糖,但是注意诊断时的餐后2h血糖,必须是2两淡馒头或75g葡萄糖后2h血糖,而治疗过程中所测餐后2h血糖为平时餐,且不能停药(针)治疗时的餐后2h血糖。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时排除其它原因即可诊断糖尿病。当空腹血糖5.6mmol/L时要及时做糖耐量试验检查餐后2h血糖。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呢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等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能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遍及全身各个部

7、位,常见的有心脏、脑、下肢等大血管病变,肾脏、眼等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很容易造成心肌梗死、偏瘫、下肢坏死、截肢、尿毒症(肾衰)、双眼失明等。而且这些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一旦发生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者是不可逆转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脑梗塞、偏瘫、心肌梗死或视力下降甚至昏迷的病人,检查血糖才发现是患了糖尿病。人们称糖尿病是温柔杀手,它最大的危害是早期无痛苦,一旦发现症状,则大多已有并发症。所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是减少糖尿病危害的最有力的措施。糖尿病能不能预防呢?预防糖尿病主要是避免糖

8、尿病的危险因素,我把糖尿病的预防总结为“四个点儿”,也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多学点儿是指要多看看有关健康保健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指减少每日的热能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避免吸烟、喝酒;勤动点儿就是指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健美体魄,避免肥胖发生;放松点儿就是指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紧。做到这四点儿,糖尿病的发生将减少一半以上。糖尿病能遗传吗?怎样遗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已被公认,但糖尿病的遗传不是遗传了疾病本身,而是遗传了对糖尿病的易感性。我们可以这样比喻

9、遗传来的糖尿病易感性就像“种子”,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才能发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病人的子女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作好以上四点很关键。如果真正得了糖尿病也不可怕,它是可以治疗的。那么应该怎样治疗呢?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控制好糖尿病病情,使之不受各种并发症的损害。不因糖尿病的并发症造成残废或早亡。也就是说,糖尿病治疗早期是预防并发症,有了并发症要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及脏器的功能衰竭。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并不是单一地降血糖治疗。千万别听信所谓的“祖传秘方”“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所谓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千万别跟着广告吃药,治糖尿病的药品广告比比皆是,就难免鱼龙混杂

10、,即使广告宣传完全真实的药品也并不是对每一个糖尿病人都是适用。糖尿病是血糖升高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其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糖尿病类型,况且糖尿病发展到不同阶段,肝、肾功能情况的不同、体型不同、年龄不同、血糖升高的时间不同等,虽然血糖都高,但治疗方法却不完全一样。所以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做到个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具体治疗方法,我们通常比喻为“五驾马车”:1、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2、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3、糖尿病的运动治疗;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5、糖尿病的监测只要认真掌握这5条原则,或者说驾驭好这5匹马,就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

11、生和发展。这五匹马必须齐头并进,而且要坚持不懈,缺一不可。每个糖尿病患者本人才是糖尿病治疗的第一个医生,也是这驾马车的真正驾驭者,医务人员在您与糖尿病的斗争中,只作为您的顾问,与您共同抗敌。1、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首先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掌握有关糖尿病知识,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正确对待糖尿病。2、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这架马车的驾辕之马,也就是说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治疗最为重要,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时间都要进行糖尿病饮食治疗,可以说,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理想控制。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就是要注

12、意饮食,维持正常的体重。医生会根据您的身高、体重,给您提供饮食总量及营养物质的分配方案,你可以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来选择食物种类,定时定量进食,要营养全面,合理搭配,少吃多餐,适量摄入食物纤维素,注意补充无机盐、维生素,少吃油类、多吃蔬菜,戒烟戒酒。我在这里重点介绍糖尿病人怎样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病情:有人担心可能长期限制饮食会影响健康,导致营养不良,这是多余的顾虑。因为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要量进行合理计划的,有益于健康与长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许多糖尿病患者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后,首先被告知的就是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加上社会上的误传,糖尿病成为“不能吃

13、不能喝”的代名词,很多患者在饭桌前愁眉苦脸,认为人生中的最大乐趣被无情剥夺了,结果又干脆将疾病放在一旁,继续大吃大喝,不管不顾,导致疾病迅速发展,也有些患者反其道而行之,接受了片面的糖尿病知识,在餐桌上谨小慎微,几乎什么都不吃,宁可挨饿,最终也导致糖尿病控制不佳,甚至造成营养不良。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其实糖尿病饮食是科学的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充分享受饮食的乐趣,同时将糖尿病控制好。食物是保证机体正常功能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所有食物的成份中,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只有3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酒精也会提供高能量,但是它通常不被算为营养素的一种,而且也并非生活中所必不可缺少的。糖尿病饮食

14、治疗的黄金法则:一、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理想的体重:上下浮动于标准体重的10%,超重:标准体重的10%较瘦:标准体重的10%肥胖:标准体重的20%消瘦:标准体重的20%糖尿病的每日饮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饮食习惯、身高、体重、年龄、劳动强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计算出每日所需的食物总热量。再按食物交换份法,根据自己习惯和嗜好选择食物,同类食物可以任意互换。谷薯类25g,蔬菜类500g,水果类200g,大豆类25g,奶制品160g,肉蛋类50g,硬果类15g,油脂类10g,均为一份,提供热量是相同的,但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不同。同类食品可

15、互换:50g大米可以和50g面粉互换,35g饼干和25g燕麦片互换,50g瘦肉可以和100g豆腐互换。不同食品营养素结构相似时,也可以互换,25g燕麦片换200g桔子,25g馒头换500g西瓜(带皮)。只要熟悉应用食品交换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就比较自由了,在不增加总热量、总脂肪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多种食品,包括水果、土豆、粉丝、红薯、胡罗卜等,但应记住:一天内凡是吃进的食物都是计算在总热量内,比如零食、花生米、瓜子都要计在热量内,20粒花生,30粒瓜子,两个核桃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10g油或50g瘦肉或25g馒头的热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的零食也要计入总热量内,最好做到不吃零食。如果按

16、时进餐仍感到饥饿难怎么办?很多患者经常因为控制进食后,感到饥饿难忍,无法忍受而放弃饮食治疗。*1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饥饿感本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经过治疗后病情改善了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2刚开始饮食治疗时,食量比原来明显减少,胃肠道可能会不适应,但是适应几天后饥饿感就会慢慢减轻。*3如果仍感饥饿,采取以下措施会有帮助: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等。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选用粗杂粮 代替粗细粮,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将口味变清淡,吃饭速度放慢,真正做到细嚼慢咽

17、,也可能降低过于旺盛的食欲。二、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糖尿病人比正常人更加需要营养全面,四大类食品(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油脂类),每天都保证摄入,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三、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1、多选择瘦肉,吃禽肉时将外皮和脂肪层去除。2、烹调时力求用油到最少量,而以植物油为主,少用或不用油炸、油煎方法。3、尽量用低脂奶制品。4、坚果类食品含油脂量较多,作为零食尽量不用或少用。5、虽然蛋黄含有较高的胆固醇,禽蛋仍属于低脂食物,除非有高胆固醇血症,每日可选1个禽蛋。6、豆类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被称为“植物肉”,同时它更大的益处是含脂肪

18、很少并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鼓励患者经常食用。四、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类食物有很多患者将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视为增高血糖的“罪魁祸首”,而一味地强迫自己限制粮食,每天摄入极少甚至不吃,又因为饥饿而吃大量的高脂肪肉类、油脂或零食,结果糖尿病没控制好,反而容易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对病情极为不利。因此,在总热量固定的范围内,限制脂肪摄入,适量放宽碳水化合物的限制,包括谷类、大米、白面、豆类、蔬菜、水果等。有些患者不敢吃糖,就吃一些蜂蜜来代替甜味,还听说蜂蜜有助于通大便治疗便秘。其实蜂蜜、蜂王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单糖,吃多了会使血糖升高而影响糖尿病控制,因此您可以用甜味剂代替

19、蔗糖。有人认为山楂(红果)或流传的降糖食疗方法都可以降糖,毋须限制。山楂对普通老年人有软化血管、抗凝的作用,但是同时含有较多量的果糖,不加限制就可以影响到糖控制。食疗偏方中的食品如果属于热量过高工脂肪量过高的仍会升高血糖,一切饮食都要控制在总热量范围内。糖尿病的无糖或代糖食品包括糖尿病专用主食、糖果、饮料、营养冲剂等五花八门,争奇斗艳,极大丰富了患者的生活;但是有时又由于宣传不确实的广告或采用不正当的促销手段,使许多患者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甚至认为吃无糖食品就不需控制饮食了,这反而引起血糖波动而产生不良影响。应清楚地认识到绝大多数无糖或代糖食品都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糖尿病辅助食品,不具备降糖药

20、物的效果。切不可听信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认为只吃某种保健食品就完全达到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的目的,而放弃了使用医药治疗。这是完全错误甚至极其危险的。五、高纤维饮食可在饮食中多选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片、荞麦面等粗杂粮,海带、魔芋、新鲜蔬菜等,但吃太多的粗粮就可以增大胃肠的负担而影响营养吸收,长期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六、减少食盐摄入WHO推荐正常人每日摄入食盐应小于6g,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两倍,因此限盐更必要。七、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坚持少量多餐,既可避免增加胰岛负担出现血糖升高,又可避免进食间隔时间过长出现低血糖,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则要确保

21、准确时间进餐,符合药物的作用曲线,达到全面控制血糖。必须随着用药的种类、时间、剂量进行调整饮食,而不应根据进食习惯来改变用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八、多饮水,限制饮酒糖尿病人血糖升高,高渗尿利,尿量排出增多,身体水份丢失,少喝水可能造成血液浓缩,使血糖和其他含氮废物无法排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平时多饮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应每天保证6-8杯水(约1500-2000ml)。酒精对糖尿病患者端多利少,必须喝时应将量计算在主食范围内,每日饮酒量不超过半两或1两主食产生的热量,也就是说大约1罐啤酒或2两红酒或半两二锅头都相当于半两主食的热量,饮用时减少相应主食,不要空腹喝酒,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

22、疗者,空腹饮酒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水果色、香、味俱全,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但是由于它含果糖,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之外,甚至到了“谈水果色变”的程度,多数患者都有“家人吃瓜我吃皮”的经历。应怎样正确地对待水果呢?可以肯定地说糖尿病患者能够吃水果,不过应当学会怎样吃。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6%20%,如西瓜、苹果、梨、橘子含量较低,香蕉、红枣、荔枝、红果等含量较高。根据水果对血糖的影响,每天吃上1-2个水果是可以的,应多选择含碳水化合物较低的水果,但仍要计算热能,例如吃200克左右的苹果或橘子就需要相应减少主食25克。

23、吃水果必须在糖尿病控制理想的前提下,也就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糖没有较大的波动时,一般将水果作为加餐用,也就是说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吃,可避免因一次性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而加重胰腺负担,导致血糖升高。每日只吃一次,每次只吃1个(200克)。我们建议由患者自己摸索规律,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和吃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是否适于吃这种水果,吃得是否过量会很有帮助。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建议暂时不吃水果,而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好转后再选用水果。3、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就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运动量和运动方法

24、,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一般选择散步、慢跑、做操、跳舞等紧张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的有氧运动,运动的强度可根据运动1小时后的心率与预期最大心率间的关系来估计,最大心率=220年龄。要注意安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及胰岛素治疗,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脂、降粘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的血糖、血压、血脂和血粘维持在全面正常的状态,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口服降糖药有五类,如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戊二酮类,列萘类,其药理作用不同,作用机理也不同,要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能所有病人发现血糖高就随便吃上降糖药,这样可能

25、会给你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甚至加重病情的发展,我们不断碰到这样的病例;要坚持正规的药物治疗,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方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糖尿病治疗的误区很多,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平时问的最多的胰岛素成瘾问题:经常有人说:“胰岛素像毒品一样,会成瘾,产生终身依赖,一旦用上就撤不下来了,其他口服药就治不好了。”这都是一些错误的认识,其实胰岛素是人体需要的唯一的降糖激素,没有它人都不能生存,绝对不是有害无益的人体完全不需要的毒品,它既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应激时应用胰岛素后仍可换用口服药,并且一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自己残存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过段时间后仍可换口

26、服药而且可能口服药更有效,用量更少,我们有许多病人都是这样治疗从中受益的,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目前胰岛素治疗 已经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延长其病程,甚至进入临床缓解期,即不用任何药物血糖正常,延缓了并发症的出现。但我国有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经反复劝导,胰岛功能呈衰竭状态时才用胰岛素,所以不少病人用上胰岛素后胰岛功能也不能恢复,确实撤不下来了。所以尽早用胰岛素尤其是口服药无效者,以保护B细胞功能。哪些病人需要用胰岛素呢?1型糖尿病病人、妊娠糖尿病病人和因严重胰岛疾病等原因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病人要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具有下列情况时也要使用胰岛素。经严格饮

27、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好者;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合并感染、外伤或有明显的肝病、肾病、心衰、肺结核等合并症;需要手术者;糖尿病消瘦者;40岁以前发病的消瘦型糖尿病;对磺胺类药过敏或碘胺类降糖药过敏者。 目前糖尿病能不能根治呢? 由于糖尿病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牵涉的基因比较多,所以目前暂时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据报道干细胞治疗、胰岛细胞移植将是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将来通过细胞治疗有可能将糖尿病根治,但现在还没有广泛运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研究。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是一个小的计算机化装置,即所谓的人工胰腺,可以通过模拟人

28、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使患者24小时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我们呼吸内分泌科几年前已购进了两台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5、糖尿病的监测最后,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定时到糖尿病门诊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全面达标,良好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目前仍是终身性疾病,其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的主要负担,但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的费用明显高于普通糖尿病病人(81%:19%),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糖尿病并不可怕,既能预防又能很好的控制,方法越来越多,根治的希望也越来越大,所以,只要通过正规的治疗把糖尿病控制在较好的状态,就可以让糖尿病病人像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健康长寿是属于我们的。健康,是生命永远的主题;长寿,是人们永远的期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养生有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