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956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血管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门诊患者。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lO 1 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2010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 肾气亏虚证 痰瘀互结证 肝火亢盛证 阴虚阳亢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门诊患者。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门诊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门诊治疗期间不

3、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 (2)静息18导联心电图;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4)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 (5)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

4、目 (1)眼底检查; (2)尿常规+酮体; (3)胸部正侧位片; (4)甲状腺功能; (5)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 (6)超声心动图; (7)颈动脉超声; (8)大动脉硬度检查:脉搏波传导速度、中心动脉压、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等; (9)选择磁共振、CT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了解肾脏肾动脉解剖; (10)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有条件时优先选择检测多导睡眠监测图、卧立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水平,可考虑选择肾同位素检查了解肾功能,必要时做卡托普利激发试验。 3必须的复查项目 (1)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 (2)静息18导联心电图; (3

5、)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4)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肾气亏虚证: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痰瘀互结证: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肝火亢盛证: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阴虚阳亢证: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3外治法。 包括穴位埋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和中药足浴。 4其他疗法 包括修体态、节饮食、适劳逸、畅情志、忌烟酒等养生调摄法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医诊疗设备等。 5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lO年修订版),合理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

6、因素。 6中医护理 包括辨证施护和因时施护。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症状明显缓解。 2血压控制达标。 3动态血压负荷值和昼夜节律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退出本路 2治疗期间出现心血管、脑、肾脏等严重并发症或严重不良事件,需进一步明确诊i,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4治疗过程中发现其他合并疾病,需进一步检查治疗,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径。二、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中医诊断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TCD:ICD

7、-10:I15 1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首次就诊日期:年月日时间年 月 日(第一天)年 月 日(第2-7天)年 月 日(第8-28天)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询问病史和之来哦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预约24小时动态血压等检查,交代注意事项完成首日门诊病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完成预约检查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给予中医调摄法处方辩证处方重要、中成药院内制剂或给予外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完成当日门诊随访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贱货擦回报,调整诊断及用药方案 辩证知道,天正重要处方 调整外治疗法(必要时) 随访病情和治疗再评估 完成当日门诊随访记

8、录重点医嘱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测量坐立为双上肢动脉血压静息18导联心电图尿常规+沉渣+酮体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系列尿微量白蛋白(定位)尿常规+酮体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眼底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必要时)大动脉硬度检查;脉搏波传导速度、中心动脉压、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等(有条件时)中药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辩证选择中成药外治法知道多导睡眠测图(必要时)卧、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必要时)选择磁共振、CT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了解肾脏和/活肾动脉解剖(必要时)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必要时)中药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辩证选择中成药外治法知道护理工作健康宣教患

9、者心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先骨干预约检查指导观察病情变化交代预约检查流程、按票陪护,提醒当晚8时后禁食水辩证施护及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辩证施护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1.2. 无 有,原因:1.2. 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门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世纪治疗日天时间年月日(第29天42天)年月日(第43天55天)年月日(第56天84天)诊疗工作如患者可以完成路径病情评估,明确是否短期继续随诊或停诊确定长期随诊带药及服法交代注意事项及查复项目确定随诊时间及方式如患者不能完成路径在病历中记录原因和继续诊疗方案如患者可以完成路径病情评估,明确是否短期继续随诊或停诊确定长期随诊带药及服

10、法交代注意事项及查复项目确定随诊时间及方式如患者不能完成路径在病历中记录原因和继续诊疗方案如患者可以完成路径病情评估,明确是否短期继续随诊或停诊确定长期随诊带药及服法交代注意事项及查复项目确定随诊时间及方式如患者不能完成路径在病历中记录原因和继续诊疗方案重点医嘱辩证指导,调整中药处方确定长期随访带药调整外治法(必要时)24小时动态血压(必要时)超声心动图(必要时)颈动脉超声(必要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系列(必要时)辩证指导,调整中药处方确定长期随访带药调整外治法(必要时)24小时动态血压(必要时)超声心动图(必要时)颈动脉超声(必要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系列(必

11、要时)辩证指导,调整中药处方确定长期随访带药调整外治法(必要时)24小时动态血压(必要时)超声心动图(必要时)颈动脉超声(必要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系列(必要时)护理工作辩证施护及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门诊满意度调查辩证施护及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门诊满意度调查辩证施护及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门诊满意度调查变异记录无 有,具体原因:1.2.无 有,具体原因:1.2.无 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注1:病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慢性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痛风、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病史、曾患或现在合并的其他疾病。注 2:治疗史:指在就诊前1个

12、月内使用药物或其它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情况,如在就诊后开始使用的治疗现在合并的其它疾病的药物应注明为“合并用药”、注 3: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三次坐位右上肢肱动脉血压。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120805)。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中医诊

13、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门诊患者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

14、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一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患者病情平稳,适合在门诊治疗。(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级或II级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相关科室定期随诊,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15、、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ea)、血脂(TC、TG)、血糖、电解质;(3)血压、脉搏、心率;(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凝血功能检查、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甲状腺功能、B型尿钠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冠脉CTA、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活血散寒止痛。

16、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止痛。(2)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痰阻血瘀证:祛痰活血化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2如病情需要,可以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4穴位贴敷。5其他适宜疗法。6辨证施护。 (八)完成标准1病情稳定,心痛、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冠心病治疗及二级预防方案。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住院者。2合并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或者住院者。3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17、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患者及其家属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议,导致该路径无法正常实施,退出本路径。二、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表单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I20.805),心绞痛分级为级或级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 就诊日期:年月日便准随访时间21天世纪随访日 天时间年月 日(第1 此就诊,第1天)年月 日(第2此就诊,第7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中医症候诊断 危险性评估 拟定初步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病

18、史书写和病记录 开展辅助检查 进行监控宣教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完善中医四诊信息完善中医症候诊断分析检查结果复查异常检查结果完善中医中医诊疗记录完成病程记录根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重点医嘱口服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可选)口服中成药内儿科基础治疗(按照西师指南进行)必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完善中医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静脉注射液完善内科基础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3次就诊,第14天)年月日(第4次就诊,第24天)

19、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症候诊断根据复查监检查结果,完善相关诊断根据病情,考虑吸纳管专业就诊评价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评估危险性和项目进行监控宣教 完善和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证重点医嘱 病情平稳者开展针灸、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 根据病情危险分层,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完善和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辩证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医师签名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

20、为III级或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工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心绞

21、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一2008)。l.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级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

22、五)进入路径标准lI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级或级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脉搏、心率;(6)心电图;(7)胸部X线片;(8)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9)

23、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动态血压、甲状腺功能、B型尿钠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冠脉CTA、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核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活血散寒止痛。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止痛。(2)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痰阻血瘀证:祛痰活血化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热毒血瘀证:解毒活血化瘀。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穴位贴敷。5其他适宜疗

24、法。6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心痛、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绞痛分级属于I级或II级者。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冠心病治疗及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患者及其家属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议,导致该路径无法正常实施,退出本路径。二、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

25、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120.805),心绞痛分级为级或级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第1天) 年 月 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诊断危险性评估拟定初步中医诊疗方案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开展辅助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监护进行健康宣教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完善中医四诊信息完善中医证候诊断

26、完善中医诊疗方案完成病程记录完善入院检查进行健康宣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胸痹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按照西医指南进行)临时医嘱必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检查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长期医嘱口完善中医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静脉注射液口完善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口完善入院检查口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口甲状腺功能口B型尿钠肽口超敏CRP口血尿酸口同型半胱氨酸口冠脉CTA

27、口冠脉造影口腹部超声口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分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范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和危险性,实行分级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 2.无 有,原因:1. 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年 月 日(第47天) 年 月 日(第813天) 年 月 日(第14天)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分析检测结果,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根据病情,组织专业会诊评价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评估危险性和预后进行健康宣教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诊疗评估,明确是否近期可出院根据复查检查结果,完善相关诊断初步形成冠心病治疗和二

28、 级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宣教制定冠心病治疗和二级预 防方案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 访方案完成出院总结预后和出院评估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病情平稳者开展针灸、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根据病情危险分层,优化治疗方案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治疗方案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 证治疗长期医嘱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医诊 疗方案继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临时医嘱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配合健康宣教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配合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 2.无 有,原因:1. 2.无 有,原因:1. 2.责

29、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III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一10编码:150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nin

30、glalll心衰诊断标准。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3疾病分期 (1)慢性稳定期: (2)急性加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住院患者临床常见证候: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2慢性稳定期。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31、(五)进入路径标准l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2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患者。3 NYHA功能分级III级。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5合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l.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检查;(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彩超:(6)B超(

32、肝、胆、脾、胰、肾等);(7)24小时动态心电图(8)6分钟,步行试验注:根据f临床和疗效判定需要出院前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其他出现异常的指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肌钙蛋白、心肌酶学、甲状腺功能、Bb,P(或NTPr。BNP)、地高辛血药浓度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补益心肺,活血化瘀。(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益气温阳,化瘀利水。(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填精化气,益阴通阳。2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

33、择各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1)心衰综合康复疗法(2)足浴疗法4基础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护理:辨证。(九)出院标准1胸闷、气喘、心慌等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心功能好转一级以上。3心电图、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好转。(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二、心衰病(慢

34、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劲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TCD:BNX030、ICD-10:I50.905)心功能分级III级的慢性稳定期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时间年 月 日(入院第一天)主要诊疗工作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洗衣诊断(病因、病理生理诊断等) 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 完成拟定住病例和首次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中医诊疗方案 辅助检查项目中医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及护理 间断吸氧 低盐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 心电监护

35、测血压、体重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中药静脉注射剂(益气类益气养阴类温阳类活血类临时医嘱必须检查医嘱 全血分析 电解质心电图 尿常规答辩常规 肝肾功能凝片功能货擦、D一二聚体 血糖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B超(肝、胆、脾、胰、肾等) 6分钟步行实验选择检查项目 血气分析肌钙蛋白 心肌酶学风湿三项 BNP或NT-PROBNP 地辛血药浓度 甲状功能非药物治疗 费药物治疗主要护理工作 如院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发放临床路径告知书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完成先关检查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年月日(第2-3天年月日

36、(住院第4-7天)目标完善检察,明确原发病及诱因给予纠正初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之治医师查房记录确认检察结果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明确原发病及诱因予纠正中医治疗完成医师查房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根据病情调整方案中医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级护理 间断吸氧 低盐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血压、体重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静脉注射剂(益气类益气养阴类温阳类活血类) 口服中成药 元基础规范治疗食物选用 心电监护 继续完善如愿检查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级或护理 间断吸氧 低盐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血压、体重 中药汤

37、剂辨证论治 中药静脉注射剂(益气类益气养阴类温阳类活血类 口服中成药 原基础规范治疗药物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指标好心电图、电解质等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护理工作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完成先关检查 避免诱因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疾病进展教育 治疗教育 指导运动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住院第7-14天)年月日(住院第14-20天年月日(住院第17-21天目标巩固治疗效果巩固治疗效果安排出院主要诊疗工作 住院医师查房,上级医师定期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

38、住院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定期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 完成查房、出院记录及出院诊断书 评估疗效 出院后门诊复诊及药物指导 主管医师拟定随访计划 如果画着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2级护理 间断吸氧 自动体拉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血压、体重 中药静脉注射(益气类益气养阴类温阳类活血类口服中成药原基础规范治疗药物 复查异常指标和心电图长期医嘱 心电衰竭常规护理 2级护理 间断饮食 低盐饮食 自动体拉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血压、体重 中药汤剂规范治疗要我临时医嘱 发差异常指标和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电解质、6分钟步行试验长期医嘱停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出院带药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护理工作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疾病进展教育 治疗教育 指导运动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疾病进展教育 治疗教育 指导运动 出院宣教 发放出院心衰健康教育手册 药物指导 指导患者门诊复诊 帮助患者或家属办理离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 原因:1. 2. 如延期出院,原因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