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092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总说明1.1设计依据1.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建设部、计委建标(1996)547号通知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 0333-200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21-2005(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1.1.2国家管理局国计 号关于某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1.3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管字号某医院规划条件通知单。1.1.4市规划管理局对某医院总体规划的批复

2、。1.1.5医院筹建处年月编制的“医院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1.1.6市城市勘测处年月编绘的“院区地形图”(1:2000)。1.1.7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1.1.8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1.1.9部勘察设计总院编制“某医院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10某医院与我院年月签订的设计合同设第号。1.2院区工程概况1.2.1院区位置某医院为一新建医院。院区位于市某区一号小区的西南。院区东侧与某中心南院相邻,西侧为某研究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北侧为小区道路。1.2.2院区范围与现状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呈长方形院区内东北角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

3、,以于保留。整个院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1.48m,最高标高62.72m。1.2.3院区建设场地地质、气候条件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6,最热月平均温度25.8;全年主导风向北西北,夏季平均风速19m/s,冬季平均风速28m/s;日最大降雨量2442mm,平均年总降雨量6276mm;最大积雪深度24mm,最大冻土深度850mm。 依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地为中硬II类场地土。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为0.22s0.24s。地貌属某河冲、洪积扇。可不考虑地下水的侵蚀性及地基土的液化问题。但场地位于某山前断层的上盘断层位,为每年毫米级的活动范围。断层处于蠕动状态,对场地稳定性不利。1.2

4、.4市政条件 院区处于新发展区,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 院区北边小区道路设有DN600和DN400市政供水管,南边城市规划路设有DN400供水干管。 院区北边设有D500600污水干管,南边设有D600污水干管。院内污水将排入拟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院区设雨水管网,雨水通过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 城市热力管道由院内东侧引入,管径DNl50。 院区周围均有电力、电信管缆,其中电力管网由院区南侧引入医疗综合楼东侧变电所;电信管网由院区北侧引入。1.3医院建设规模与任务 依据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本期建设规模为150病床,日门诊量为500人次,职工总

5、人数250人。 医院用地2.22hm2,总建筑面积17837。包括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研究所等。 本设计是在原初步设计基础上按批文调整修改,重新编制的第二版初步设计。修改内容主要是本期规模由250床改为150床,相对应的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以及后勤保障用房等均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布置。 本次设计包括医院总体规划、院区设计以及本期各建筑物的单体设计。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4.1总体布局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并预留发展用地。1.4.2在医院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备选用方面尽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体现现代化综合医疗设施的特点。1.4.3医院建筑平面布局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

6、生学要求,又注意运行路线便捷,管线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总体布局:医疗与后勤区南北布置,分别设有出入口;病人活动区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划分开,各科室分区明确互不穿插,以挂号大厅中庭为联系空间;水平、垂直交通便捷、安全。1.4.4在医院建筑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氛围,同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各科采用厅式候诊,设有较大的候诊空间;挂号、取药大厅结合有采光天窗的中庭布局,并设有各种服务用房,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环境。1.4.5本工程属寒冷地区,按照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建筑专业和给排水、采暖空调、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在平面布置上

7、注意各专业机房位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计量方式尽量考虑节约能源,并设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满足节能要求。1.4.6医疗综合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为二级。采用独立柱基。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墙,钢筋混凝土底板。地上框架填充墙为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医疗用房楼板采用大板结构,办公门诊等普通用房楼板采用井字梁结构。在高层病房楼与门诊楼之间,设沉降缝分开。结构超长的处理措施:采用中间不设伸缩缝而设后浇带,同时增设楼板纵向通长钢筋,加强纵向框架梁的纵向通长钢筋的措施。1.4.7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水,室外设环形管网。消防给水设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楼内走廊设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生活用水系统四层及四层以下由城市管网直供,四层以上由变频调速泵供水。热水系统由锅炉房提供蒸汽通过换热器分区供应。本工程设有空调循环水系统。排水为雨污分流,设有污水处理站,满足卫生防疫要求。1.4.8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电至配电所,设两台800kVA干式变压器,采用下进线下出线方式,设电缆夹层,10kV供电系统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单母线分段运行,容量大负荷集中的用电设备采用低压配电屏放射式配电,一般设备采用树干式配电。消防用电和重要部门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照明光源以荧光灯为主,特殊场合采用白炽灯,尽量采用节能灯具。照明方式分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公共场所由楼宇自控系统控制。

9、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按二级防雷建筑设计。1.4.9本工程设计有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示教系统、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1.4.10空气调节系统主要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手术部设计低速单风道净化空调全空气系统,洁净度为1万级和10万级。空调系统按温度调节水量,控制新风。按功能要求分别设机械排风、自然通风系统。前室、合用前室设加压送风系统,地下室、大堂中庭设机械排烟系统。1.4.11锅炉房设一台3t/h、一台1t/h(原有)全自动燃气蒸汽锅炉,提供后勤用蒸汽和生活热水热源。本工程设供氧中心供医疗用氧气,设真空

10、泵房供医疗用真空吸引。1.4.12本工程楼宇自控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对医院中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控制。1.5 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 2.22hm2 总建筑面积 17837 包括: 医疗综合楼 17506 其中 地上 16230 地下 1276 后勤辅助用房 (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门卫) 331 建筑面积指标 110/床 门、急诊量 500人次/日 病床数 150床 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kw 日用水量 -m3/d 空调计算冷负荷 -kw 空调计算热负荷 -kw 总用钢量 -t 总投资 -万元1.6存在问题及建议1.6.1院区市政条件要求在施工图进行之前及早向市各有关主

11、管部门联系落实,包括申请二路供电、明确各类管网进出口、管道埋深、增加容量等。1.6.2院区西南边有一电缆井,需向主管部门了解电缆走向、埋深等,以便分析其对院区建设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迁移。1.6.3后勤保障部分内部面积分配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之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落实。2 总平面2.1设计依据2.1.1勘测处年月勘测的地形图(1:2000)。2.1.2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2.1.3市设计院年设计的原医院有关图纸。2.1.4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2.2院区概况2.2.1院区位置 医院位于区一号小区的西南,本工程北侧与某中心北院相对,东侧为某中心南院,西侧为某研究

12、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红线宽45m,北侧小区道路路面宽6m。2.2.2自然条件 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西北角保留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西南边有一电缆井,是通信电缆的增强室。 院区地势略有缓坡,其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48m,最高标高62.72m。全年主导风向为正北及西北。2.2.3建筑坐标及高程系统 院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与地形图中所采用的一致。2.3总平面2.3.1总平面布置根据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规划局的要求,主要人流及汽车出入口设在院区南侧,可方便进出医疗综合楼的门诊、急诊、住院部等,避免医疗区人流间的交叉感染。后勤物资、药品等货运入

13、口设在院区北侧,减少了货流与人流的相互干扰。另在院区西北部设内部职工出入口。为方便自行车及汽车的停放,在医疗综合楼的南侧及东侧设小型停车场,可停放82辆汽车,并设有2个无障碍车位,在院区东南侧设自行车棚,可停放300辆自行车,符合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标准规定的医院汽车及自行车停车位标准。南、北两个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红线交点均大于70m。由于院区用地紧张,将医疗区的门诊、医技、病房楼、研究所组合成医疗综合楼,集中布置在院区南偏东侧,职工食堂规划在医疗区的西北侧后勤综合楼内和锅炉房等后勤服务用房形成后勤保障区,靠近货流出入口,运输方便。院区各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同时预留了病房楼二期发展用地。2.3

14、.2竖向布置及道路院区道路采用城市型双坡立道牙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医疗综合楼及后勤服务用房间设有环形通道,并与消防车道相结合。贯通南北出入口的主干道路面宽度为6m。根据院区地形,医疗综合楼室内0.00地坪标高暂定为62.80m,需待周围城市规划路控制标高进一步落实后,在施工图中确定。院区场地雨水拟采用有组织排水,利用雨水管排向市政雨水管道,但与市政接驳点的位置、标高尚需落实。2.3.3环境绿化布置 医院的绿化、美化环境对愉悦病人心情有较大的作用。本设计在院区西部预留地上做了大面积的绿化,布置成开放式的庭园,适当种植观赏性的树木、草皮、花卉供病人观赏、疗养、歇息及活动。 研究所及门诊的南侧入口

15、处设置花坛,种植花卉,在门诊、病房楼、研究所围成的庭院中设置花坛、建筑小品美化环境,花坛四周设长凳,供病人休息。 6m宽主干道两侧种植常绿乔木,其他道路两侧种植阔叶乔木,其余绿化面积种植草皮,点缀种植观赏性树木。 院区绿化总面积达1.00hm2,约占院区总用地面积45.5,符合规划要求。本工程设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煤气管、采暖管线,除采暖管线采用地沟敷设外,其它均采用直埋方式,各种管线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1 总用地面积 h 2.24 2 总建筑面积 地上 地下 17837 16320 1276 3 建筑基底总面积 h

16、0.48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h 0.74 5 绿她总面积 h 1.00 6 容积率 O73 7 建筑密度 21.8 8 绿地率 45.5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82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3002.5附图建总初1 总平面图3建筑3.1设计依据3.1.1依据医院筹建处年月编制的医院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该医院建筑设计要求先进、合理、实用、超前,并能体现现代化医疗建筑的水平。3.1.2本设计遵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除遵照第一章设计总说明列举的内容外还应补充以下内容: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以及其他有

17、关设计规范。3.2设计概况3.2.1本工程为以口口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三级甲等医院。医疗综合楼防火类别:一类;建筑耐火等级:地下、地上均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17506m2,地上37层,地下l层,总高度3225m。3.2.2本工程本版次初步设计是在原初步设计基础上按批文要求进行的修改,平面保留了满足医疗功能特殊要求的特点,又使建筑群体组合变化灵活适于未来的发展,建筑形体上满足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要求。3.2.3总体布局根据医疗建筑设计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平面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原则。本

18、设计医疗区布置于院区的南侧,临城市干道,后勤保障区集中在院区北部,职工食堂规划在医疗区的西北侧后勤综合楼内,便于与医疗综合楼及将来扩建的病房楼的联系。 医疗综合楼建筑由门诊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及行政办公、研究所组成医疗综合楼,以两层中庭为核心围合布置。半围合式布局,各功能分区入口分别设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门诊、急诊部为3层,总高度1505m;医技和住院部为7层,总高度3205m,由二层高的挂号大厅和回廊相连。3.2.4医疗综合楼(门诊、急诊、办公、医技、病房、研究所)设计 1门诊部:门诊部以两层回廊围绕中庭为核心,两侧布置各个诊室,并通过回廊与后面住院部、医技部联系,垂直方向设4部封

19、闭楼梯和一部开敞楼梯,满足人流垂直交通需要,各个科室均各居一端,避免穿越交叉现象。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等候空间。挂号、取药厅设于入口大厅附近,留有较大面积空间,并在大厅入口处设置小卖部、电话、饮水、问询台等服务用房。 门诊部与医技、住院部围合成中庭,上部为采光天窗,不仅解决了自然通风采光的问题,也为病人创造舒适宽敞的候诊环境,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 2急诊部:急诊部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入口处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以直达入口处。抢救室靠近门厅布置,配有观察室、多间诊室,并单独设置挂号、药房及治疗

20、、化验室。 3医技部:医技部设计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1)放射科:布置在病房楼的底层,内部包括CT及x光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需要做影像检查的病人通过病人使用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工作人员工作区完全分开,改变了病人与医务人员使用同一通道的传统布局,避免了传统布局存在的相互干扰的弊病。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候诊和就诊环境,也改善了放射医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放射科与急诊科同在首层的西侧,满足这两个科室联系较频繁的要求。 2)检验科:布置在病房楼的二层,采用灵活式实验室设计概念,运用铝合金玻璃隔断,布置架空管线,采用模数

21、化、系列化的化验台、通风柜等化验室设备,以满足化验室中设备、化验项目更新变动的需要。 3)手术部:手术部在病房楼三层。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分开的多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与本层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4)中心供应部:中心供应部布置在病房楼三层,严格遵守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污染物品接受与清洁消毒品发放分设不同出入口,污物直送中心供应接收,污物接收后经清洗、分类、打包送入高压蒸釜,消毒后取出验收,存放直至发送均为单向流程,不回流交叉,以保证供应物品的消毒洁净要求,清洁品直接送至手术部。 5)病房楼(住院部):病房楼在门诊楼

22、的北侧,以中庭两层回廊与门诊联系,其一三层为医技部,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一层东北角为营养食堂,四一七层为病房,设有带卫生问的两床间。每层设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约36床。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中心。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布置形式,南向均为病房,柱网为7.2m7.2m;北向为辅助用房,柱网为7.2m7.2m(含2.4m走廊)。所有病房内设墙上综合医疗槽,内含医疗气体管道接口、电气插座、传呼讯号按钮、床头灯等。护理单元走廊内设防撞扶手。 各护理单元设备餐、餐厅、活动室(供康复病人与探视病人休息、探视活动之用)。此外设医务人员值班室,护理单元内为医务人员设有专用厕所,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交叉感染机会。 6)

23、研究所:研究所单独设出入口,布置在门诊楼东侧的三层。 7)营养食堂:设在病房楼东北角,由食梯运送餐食至各层,并设有餐车存放处。3.2.5特殊功能部门的设计要求 1放射科:机房及控制室按射线防护要求。 2检验科:应满足各种检测、化验的技术防疫方面的要求。 3手术部:手术室墙面,地面转角选用圆弧面,选用悬吊式医疗气体电气插座综合医疗柱。墙面设计嵌入式器械柜、观片灯。天棚合理布置嵌入式一般照明光带、无影手术灯、送风口、紫外线灯等。走廊设防撞扶手。 4中心供应部:注意洁污分区,采用单向流程式,高压蒸釜选用隧道式产品,一端在灭菌前半污区,另一端在灭菌后清洁区,严格分区。 5耳鼻喉科:耳科听力室设浮筑结构

24、,设前室及声闸式门斗,吸声顶棚墙面等隔声措施,保证听力室室内允许噪声级25dB(A),围护结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50dB(A);听力室楼板撞击声压级65dB。 6口腔科:口腔治疗椅采用低柜分隔大空间布局,地面设带盖板暗沟布置上下水、电气以及压缩空气管道。技工室、铸造、气泵间远离主要治疗室。尽量减少噪声、粉尘对主要用房的影响。3.2.6立面设计本工程位于近郊区,周围在建、已建建筑有市级行政单位,建筑物造型要求新颖。本工程立面造型着重运用建筑本身反映内部功能的需要而形成的高低变化,形体组合。外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采用乳白色面砖墙面、浅蓝色横向线条划分,反映现代医疗建筑特征。正面采用三层高玻璃幕墙

25、和屋顶金属标志突出医院入口。整个设计追求创造宁静典雅的医疗建筑性格。3.2.7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1剖面设计。门诊、急诊部及研究所为三层,医技、病房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另有技术夹层)。各功能科室的竖向布置考虑有关功能科室相邻布置方便联系与管理的原则。此外为避免机房等对医疗功能科室的干扰,将有噪声的机房置于地下室。各层层高:地下一层为4.50m,底层为4.80m,门诊楼二、三层为4.20m。病房楼二层为4.20m,病房楼三层为4.50m,四六层为3.60m,七层为3.90m。其中病房楼三、四层之间设2.20m技术夹层。电梯机房高3.90m,水箱间高4.50m。病房楼部分总高度为:32.2

26、5m。门诊、研究所部分高度为:15.05m。2垂直交通设计病房楼: 电梯:病床梯 3部(其中一部兼消防电梯和污物梯) 客梯: 2部(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 食梯: 1部 楼梯: 3部(为防烟楼梯间)门诊、研究所(含急诊部)电梯:病床梯 2部(其中一部为无障碍电梯)楼梯: 4部(为封闭楼梯间)表3.2.7电梯选型表编号名称额定载重量(kg)额定速度(m/s)停层站数提升高度(m)台数备注1#病床梯16001.513392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2#病床梯16001.5地下178311兼消防电梯兼污物梯3#(3A#)病床梯16001.5地下178(7)31(26.5)2其中3A#不到地下室4#客梯10

27、001.O17726.52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5#食梯6301.O17626.513.2.8无障碍设计 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出入口均设宽度为1200m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门诊、住院部各设一部适合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钮无障碍电梯。主要通道设双层扶手,上层0.9m高,下层0.65m高。门诊公用卫生间,每层分别设一间无障碍专用厕所。各种无障碍设施,包括停车位、电梯、卫生间、电话间等设有国际通用无障碍标识。3.2.9灯光标志工程以及色彩分区 本医院是以眼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为方便病人和探视等外来人员及本院职工识别方向,医院统一设计图案

28、文字加色彩诱导标志。门诊部入12大厅、电梯候梯厅,各科室入口、医技部入口、住院处入口厅,及各交通枢纽布置导向标志(包括安全疏散标志)。 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病房各护理单元以不同颜色的扶手色带区分不同部门,各科室入口处,以及护理单元护士站以灯光色彩标志区分不同部门。 各类工程管网均按国家有关标准涂刷不同颜色油漆便于维修管理。3.2.10建筑消防设计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要求,本工程医疗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全楼(除地下室)设自动喷水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走廊、中庭考虑机械排烟。在高层部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2000m2。标准层面积为12

29、30m2,设一部消防电梯及三部防烟楼梯,前室及楼梯问设乙级防火门。裙房部分,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面积2500m2,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在上下连通的回廊部分设置特种防火卷帘作为防火隔断措施。两个防火分区交接的转角处一侧设乙级防火窗。地下一层分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500m2,共设三部防烟楼梯,分别布置在三个防火分区内,楼梯间及前室设乙级防火门,相邻防火分区设甲级防火门。所有管道井的隔墙及楼板均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2.00h的楼板,门为丙级防火门。各种空调机房、配变电所设甲级防火门(详见“消防设计”)。3.2.11建筑节能 1本工程位于寒冷地区。主要满足冬季保

30、温要求,根据当地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01-621-2005,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按此标准本工程属乙类建筑,应达到节能50目标。 2按当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体形系数宜小于0.4,乙类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比(包括透明幕墙)均不应大于0.7。 3本工程墙体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190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外贴60厚挤塑聚苯板,K=0.50W/(m2.K);屋面采用60厚挤塑聚苯板,K=0.50W/(m2.K);外窗(含采光天窗)选用隔热型材UPVC塑料窗,双层中空玻璃(其中一层为LOW-E玻璃),气密性4级,K=1.8W/(m2.K);断桥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其中一层为LOW-E玻

31、璃),气密性3级,K=24 W/(m2.K)。采暖与不采暖房间的楼板、墙体、女儿墙、勒脚、雨棚、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及外门窗与墙体之间的保温处理,均选用相关节能构造标准图集,能达到限值要求。主要出入口均设门斗,次要出入口有门厅或前室过渡。 4本工程体型系数0.3,各朝向窗墙比:南0.65、北0.65、东0.32、西0.30;遮阳系数均为0.60。外窗可开启面积大于外墙总面积12。 5本地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限值见表3.2.11-1、2 6由于本工程局部玻璃幕墙传热系数不满足限值要求,使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初步计算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能符合当地标准规定的节能要求,施工图时应进

32、一步核算。表3.2.11-1 乙类建筑其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2.K)维护结构部位体型系数 0.300.300.40屋面 O55 0.45 0.4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0.60 0.50 0.45地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O50 0.50 0.50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1.50 1,50 1.50表3.2.11-2 乙类建筑外窗及屋顶透明部分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 体型系数0.30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向)窗墙面积比0.203.50 不限制单一朝向外0.20窗墙面积比0.303.00 不限制窗(

33、包括透0.30窗墙面积比0.402.70 O.70明幕墙)0.40窗墙面积比0.502.30 O.600.50窗墙面积比0.702.OO O.50屋顶透明部分2.70 O.503.2.12建筑构造做法 1墙体材料: 外墙:190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外贴60厚挤塑聚苯板。 内隔墙:150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砖。 2地下室:外侧壁采用双层防水做法,P8抗渗混凝土,外贴卷材防水层两层。底板混凝土垫层上做卷材防水层,结构底板反梁上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再做60厚细石混凝土。 3屋面: 不上人屋面:满涂着色剂保护层,1.2厚高分子防水卷材两层,20厚1:3水泥浆找平层,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2坡,60厚挤

34、塑聚苯保温层,冷底子油一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上人屋面:25厚彩色水泥砖用干砂铺卧,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1.2厚高分子防水卷材二层,最薄处30厚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2坡,60厚挤塑聚苯保温层,冷底子油一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4室外装修:外墙选用面砖及部分铝合金玻璃幕墙,勒脚至首层窗台干挂35厚毛面花岗石板。 5室内装修详见表3.2.13-3。3.2.13附表表3.2.13-1后勤辅助用房建筑项目特征表项目名称 锅炉房污水处理站门卫编 号030040050耐火等级二级二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8度8度主要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建筑层数地上1地上1地上1总高(m)7.24.23

35、.6建筑基底面积()2704021建筑总面积()2704021墙体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砖煤矸石多孔砖煤矸石多孔砖地面混凝土混凝土混凝土建筑构造及装修屋面级防水级防水级防水门窗UPVC塑料门窗UPVC塑料门窗UPVC塑料门窗顶棚涂料涂料涂料内墙涂料涂料涂料外墙面砖面砖面砖表3.2.13-2医疗综合楼主要面积分配表部位房间名称面积()合计面积()地下一层水泵房热力站变配电所冷冻机房库房、值班设备用房及走廊29161232147844611276底层急诊室门诊输液药房挂号、取药、等候及大厅出入院办理病案室挂号收费骨科、外科门诊儿科门诊营养厨房放射科研究所入口设备用房、服务用房及走廊43218923991

36、0189169243135377514558954347二层高干门诊眼科门诊手术治疗室检验科计算机中心资料阅读健康教育设备用房、服务用房及走廊21783l21715066822l1661087983376三层内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科中心供应手术部研究所及院部办公设备用房、服务用房及走廊1242531242163116224378382925标准层(四七层)病房护理用房设备用房及走廊196484421124920顶层楼梯间及机房662662合计 17506表3.2.13-3 医疗综合楼建筑装修表层别项目房间名称地(楼)墙面墙裙踢脚顶棚门窗备注地下一层水泵房热力站冷冻机房水泥砂浆吸声墙面水泥砂浆吸声

37、结构吊顶隔声防火门水泵间等地面设排水沟水池混凝土混凝土水泥砂浆配电室、库房混凝土混凝土墙面喷白水泥砂浆腻子刮平喷白防火门、木门走廊耐磨环氧地面无光油漆现浇水磨石腻子刮平喷白公用部分门厅、大厅、交费、挂号、候药厅、各层回廊分科磨光花岗岩磨光花岗岩、30厚勾挂构造轻钢龙骨吸音矿棉板各层回廊分科候诊耐磨环氧地面彩色涂料现浇水磨石轻钢龙骨吸音矿棉板楼梯间候梯厅磨光花岗石磨光花岗石、涂料现浇水磨石涂料不锈钢扶手硬木扶手门诊各科诊室、治疗、更衣、办公、值班中西药房、挂号处、收费划价耐磨环氧地面涂料现浇水磨石轻钢龙骨石膏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财会、贵重药品间加防盗门病房楼病房、治疗、办公、护士站、餐厅、走廊耐磨

38、环氧地面涂料现浇水磨石轻钢龙骨石膏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走廊墙上安装硬木扶手厕浴、卫生间、配餐、污洗、污物防滑地面砖瓷砖到顶金属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楼板设防水层中心供应室防滑地面砖瓷砖到顶钢筋混凝土板底腻子刮平喷仿瓷涂料木夹板门铝合金窗楼板设防水层研究所院办公室各研究所实验室防滑地面砖瓷砖到顶轻钢龙骨石膏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资料阅览防滑地面砖无光油漆面砖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阅览、打字、复印、办公耐磨环氧地面涂料现浇水磨石轻钢龙骨石膏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电话机房计算机房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涂料木踢脚轻钢龙骨双面防水石膏板木夹板门铝合金窗续表3.2.1.3-3研究所院办公室会议室人造地毯墙裙以上

39、吸声结构1800高木墙裙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隔声门急诊医技手术室抢救室防静电聚氯乙烯地面、热焊电铜丝网缝下埋导格并接地瓷砖到顶金属板双开弹簧门带闭门器放射X射线机房耐磨环氧地面涂料1800高聚氯乙烯板轻钢龙骨矿棉板铅板防护门铅玻璃观察窗地面带盖板电缆沟铝板隔断CT防静电聚氯乙烯地面热焊缝涂料1800高聚氯乙烯板轻钢龙骨矿棉板铅板防护门钢筋混凝土墙心电、脑电防静电聚氯乙烯地面热焊缝涂料1800高聚氯乙烯板轻钢龙骨石膏板电磁波屏蔽夹板门六面体钢丝网电磁波屏蔽暗室防滑地面砖深兰色无釉瓷砖到顶轻钢龙骨石膏板刷无光兰漆3.2.14附图目录: 建初-01 地下一层平面图 建初-02 底层平面图 建初-03 二层平面图 建初-04 三层平面图 建初-05 标准层平面图 建初-06 七层平面图 建初-07 屋顶层平面图 建初-08 屋面平面图 建初-09 立面图 建初-10 立面图 建初-11 立面图 建初-12 立面图 建初-13 1-1剖面图 建初-14 病房放大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