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可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对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情形进行分析并找到一定的解决途径。供广大同仁商榷。一、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问诊研究影响学生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在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实践领域的思品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教师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方法,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模式正
2、异军突起,并以其主动活泼、轻松愉快而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改革是艰难的,与此同时,日常形态的课堂往往存在着“实而不活”或“活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经过自身的实践和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有效性的提高。1、引用素材或话题远离学生实际,无法引起共鸣思品课教师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和原有的习惯,平时给学生上课常常喜欢引用一些伟大、名人或者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的故事,感觉这些故事很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充满自信,渴望被承认、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的特殊阶段,此时的他们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觉,有着自己的主见,做事不
3、再盲信权威,即使是名人,甚至伟人,他们也不愿意盲目学习和效仿,所以他们对那些名人,乃至伟人的故事感觉就像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传说一般,听听而已,并非能从心灵深处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动力。没有共鸣,也就无法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参与教学活动。2、设计课堂活动过于讲究形式而忽视针对性教师有时在设计活动时,过分注意学生的参与热情,过于关注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把课堂活动设计的丰富多彩,如表演小品、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竞赛、辩论等,而忽视了所学新知识的真正落实,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而实效不足。如有位教师上“交友要讲原则”一课,原想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为此整节
4、课穿插两个游戏:一是脑筋急转弯,一是集体游戏“团结就是力量”。可是课堂弄得乱哄哄,像个“自由市场”。这实际上是教师本人对活动的目的性不明确,直接导致课堂效果差。其实,课堂设计不是表演,不是做秀,一堂课中形式并不非要很多,也并非要很花哨,才算学生有效参与了,而是为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你的用意了,感悟到你的期望了,这就成功了,哪怕是最简单的形式只要能达到你期望得到的效果,你的课就是成功的。3、讨论话题单一或深奥,缺乏让学生思维延伸的空间有些教师出示的问题缺乏讨论价值,一个学生就能完成。没有提供许多学生参与的机会。如一位教师在对“我们身边的规则”进行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以“我的一天”为
5、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此活动的局限在于没有把学生的一天生活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来分别提问。有些教师提出很多的或较难的问题与要求,但留给小组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就那么一两分钟,学生刚读懂材料,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顾及并自主感情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因而发表的见解都比较肤浅,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想与趋势的情感体验,更不可能使思维迟缓的学生参与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出现教学活动缺乏挑战性或曲高和寡的局面,进而使学生的参与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更影响了课堂效果。4、教师情绪低落,缺乏亲和力心理学上讲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
6、染会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从而在教师精神充沛、强烈激情的情绪感召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得一节课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试想,如果一名思品课教师在教学中,精神委靡不振,表情单一,一潭死水,毫无激情的话,那么,学生们必然表现出比教师更糟糕的情况,谈得上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吗?另一方面,教师平时缺少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也很难换得学生的真诚与对本学科的热爱。二、思品课堂学生参与有效性缺失矫治探求提高学生参与有效性的要素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
7、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学生参与有效教学有一系列策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借鉴当代优秀思品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列举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教学有新启示。1、尊重信任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对学生的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点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教师温和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讲解,春风满面、师爱荡漾的面容都会给学生一种 “心理安全”。“请教,对不起,谢谢,
8、商量商量,你同意吗?”等用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慈祥和真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足够的信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各环节,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性见解,张扬个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曾指出:教学活动应该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在“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气氛、炽热的创造性气氛中进行”,“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因而,作为教师,必须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与宽容学生,做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一味地用师道尊严的面孔来对待学生,用最不中听的语言来训斥学生,容易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从而
9、延伸到厌恶听你的课,更谈不上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思品课堂仅仅依靠以理服人是不够的,还要注重以情感人。2、构建好一个可供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环境马克思认为: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没有独特性就不存在个性,要相信每个孩子,承认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教育就在于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充分发展其个性。既然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特点,有不同基础,那么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方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需求,即设计活动时要有梯度,才能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可以探索的空间。另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编组,开
10、展小组学习和讨论。如将不同性别、不同特长、不同水平程度、不同个性的同学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由小组长组织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这样指定的编组可以提高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优势互补,各尽其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效率。3、明确教学目标,促进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和谐统一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是解决愿不愿意学的问题,而有效参与是解决认知问题,侧重于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既不可以偏废,又不可替代。要把握好二者间
11、的度。一节课光有热热闹闹是不行的,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创新能力是否得以培养和发展。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必须明确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活动,既要让学生有探索欲望能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如笔者曾听过一堂体验幸福心理课,其中有一个以“击鼓传花”形式让学生进行“给幸福找一万个理由”活动(教师以同学们非常熟悉的音乐代替鼓声),学生确实热情高涨,人人参与,然而由于花到谁手,谁就得站起来回答,造成情绪紧张及熟悉音乐的干扰根本听不到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样学生是积极参与了,却没有达到有效参与的目
12、的,失去了两者的和谐统一。4、展示人文性素材,研讨学生生活实际话题,激活学生参与热情真实有效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己的课堂是生活的,生活是具体生动充满情意色彩的。那么教师出示的素材一要有真实性,能说明白的,不是为完成任务而自己捏造虚假的材料;二要有实用性,能充分说明问题,防止材料与内容脱离;三要有典型性,能强有力的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讨论的话题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情流露、言为心声的话题。如对学生进行“环境问题”教学时,我展示的是象山自然风光图片和严重的海水污染图片,讨论的是“(1)象山县人民政府举办“中国开渔节”的目的是什么?(2)利用所学知
13、识分析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3)身为象山人,你能够为“善待海洋”作些什么?”的话题。课堂教学由于结合人文文化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乐于说,敢于说,有话可说,参与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又是一次很好的“爱我家乡”教育,实现了思品课堂的德育功能。 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就具体、充实和说服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关注知识的应用,更好地链接生活,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达到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轰轰烈烈开展,教师不仅要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努力,更要探索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我们不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走向纯粹的活动教学。我们的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更多的还要关注学生的认识问题;不能只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效,应该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相统一,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