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382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记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治未病”内涵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治未

2、病”理论的酝酿、积累、领悟至诞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医家在历史长河中实践与理论的总结与升华,是中医治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长期以来,在其理论指导下,治未病理论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确卵巢早衰病机和发病特点的基础上,据“治未病”理论提出具体防治思路和方法。1 “治未病”应用于卵巢早衰防治的必要性卵巢早衰( premature orarian failure, POF) 是指女性在40 岁以前,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与性器官萎缩, 同时合并FSH、LH 水平升高, E2

3、 水平下降,并出现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不孕、阴道干涩、头晕、情绪波动、失眠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发病人数约占妇女总人群的1%3.0%1。本病的病因复杂,病证深重,是妇科疑难病证,未老先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稳定。如何减缓卵巢功能衰退的速度以恢复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内涵与国家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的战略前移的方针:“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即医学的研究对象从防治疾病向保证健康逐渐转变,有着理想的契

4、合。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人点也将逐渐前移。因此,开展“治未病”理论在卵巢早衰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必要。2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2.1 西医对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病因有以下一些认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可引起卵巢早衰;研究发现Atmc—kit 基因突变及基因产物可引起始基卵泡凋亡和数量减少;半乳糖血症与粘多糖疾病均与卵巢早衰有关;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因素;放疗和化疗对卵巢有严重损害,卵巢周围组织手术可能损伤卵巢血液供

5、应从而致POF。2.2 中医认为(1)肾虚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肾气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肾气不足,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通达冲任,温养胞宫,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功能低下,月水难生。肾精不足,

6、精亏血少,冲任血虚,冲脉经血亏虚,任脉之气衰竭,胞宫胞脉失养,经水渐断。肾中精气的衰少致天癸的充养、行经、孕胞功能减退、衰竭,冲任失健,胞宫胞脉失养,从根本上导致本病的发生。后天将息失养,房劳多产,或因卵巢手术、放疗化疗、盆腔感染、接触环境毒物等原因导致肾虚,或他病及肾,耗伤肾精肾气使天癸不能正常充盈而过早耗竭,引起闭经。(2)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与卵巢早衰。现代社会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常引发精神紧张及情志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处于生育期的妇女提早闭经,无疑在心理上产生重大包袱,加之长期患病给予就医,故易出现抑郁、焦虑、人际交往困难、敌对、恐怖的情绪和社会方面的心理问题。长期强烈的情

7、志变化会干扰,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功能。万氏妇人科云:“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郁久化火,暗耗气血气血不足,无以化精施泄于肾,肾精必虚,天癸无源,冲任空虚,胞官胞脉失养,肾一天癸冲任一胞官轴不能维系正常功能,经血无主,血海空虚,渐致该病。(3)肝肾同源,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脏腑功能之协调,气机之升降,七情之变化,经血不藏泻,冲任之通盛,与肝密切相关。肝气郁结,不得宣达,疏泄失调,以血行不畅,经血不得下,亦致本病。肾虚肝旺,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出现心肾不交之症;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

8、虚肝木乘脾,致肝脾不调,生化之源不足,使肝藏血不足,故经水早断,由此可见卵巢早衰与心脾亦有一定关系。3 “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卵巢早衰防治的思路3.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渭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即指顺从自然之道,可使&ldquo

9、;苛疾不起”。“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可见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与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未病先防旨在强调养护人体正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防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效法自然,顺应四时规律;锻炼体魄;劳逸适度;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养身摄生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抗御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3.2 “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内经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邪风之至

10、,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医学界把这种中间状态定义为“亚健康”。“亚健康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有两种可能:向健康态转化或向疾病态转化。中医学“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积极调治亚健康状态,将疾病消灭在功能状态下、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之前。此乃“治其未成”、“刺其未生”、“救其萌芽”。卵巢功能衰退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较长的隐伏阶段,会有出现月经的改变如:月经量少、间断性闭经等或是其它不适,但临床上尚无定性的依据可以明确诊断。对这种“亚疾病”状态,应引起重视,审视机体异常改变微侯,审微知著,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适时干预、早治疗,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这就为病从浅治乃至扭转病势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