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400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作者:蔡云朗,沈扬,任慕兰,赵维英,姚青,何杰 ,李嘉,翟卫中【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进一步 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将7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30例;5 d服药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 d-1,连服5 d后手术,共20例;90 d服药 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5 mg d-1

2、,连服90 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 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 结果 (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 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着性差异

3、( P 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 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 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 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

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证实,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增多及过度表达是肌瘤生长的主要原因1,孕激素(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in等2的研究证实P是促使子宫肌瘤发生的因素之一,这使抗孕激素治 疗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报道,PR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 症状改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3-4。卫爱民等5的研究证实,当米非司酮的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其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限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以及对血

5、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 素(E)、P、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以及适宜方案。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1.1 服药组2004年8月至2006年月在本院经妇科和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0例,平均年龄42.95岁,肝肾功能正常,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随机分为2组。5 d服药组(A组)于手术前5 d服 用米非司酮100 mgd-1 ,连服5 d后手术,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4例,肌瘤剜除术6例;90 d服药组(B组)自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5 mg d -1,连服90 d后手术,其中子宫切除术16例,

6、肌瘤剜除术4例; 2组所服米非司酮均为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均于服药前后抽血查FSH、LH、E、P和EGF。试验开始前患 者知情并同意。1.1.2 对照组与服药组同期于本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剜除术患者30例,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平均年龄43.76岁,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其中全子宫切除术27例,肌瘤剜除术3例。标本采集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得到同意。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2 方法1.2.1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测定患者于服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专人同时经 腹部和阴道超声)测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然后按公式V=abc/6(a、b、c为长、宽、高)计算子宫肌瘤体

7、积,多发性肌瘤以最大肌瘤径线计算,以肌瘤体积缩小达到或超过25%者为治疗有效。1.2.2 性激素测定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服药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空腹血FSH、LH、E、P和EGF水平。1.2.3 子宫肌瘤组织ER、PR、EGFR测定采用免疫组化IP二步法(一抗购自美国Dako公司,二抗购自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测定。所有切除子宫或肌瘤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厚4 m连续切片,分别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免疫组化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为受体阳性。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算受体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并进行强度分级。ER、PR阳性定位于细胞核,EGFR阳

8、性定位于细胞浆。阳性细胞数25%,表达强度记为1;25%75%记为2;75%记为3。1.3 统计学方法结果以 x-s 表示,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2.1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见表1。A组服药5 d后,9例肌瘤体积缩小 25%,11 例 25%或无缩小,缩小有效率45%,其中缩小50% 2例,缩小最大为89.7%,最小为0.03%,肌 瘤体积平均缩小(22.5126.23)%,用药前后肌瘤体积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20例服药90 d后,17例肌瘤体积缩小25%,3例25%或

9、无缩小,缩小有效率85%,其中缩小50%有15例,缩小最大为84.62%,最小15.8%,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1.77 14.)%,用药前后肌瘤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用药组之间比较肌瘤体积缩小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1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略)2.2 不良反应A组15例服药2 d后出现阴道流血伴下腹坠痛,发生率为75%;B组无一例出现上述反应,但均出现闭经,有4例出现潮热、出汗多的症状。 2.3 体内性激素及EGF水平变化见表2。两用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无显着性差异( P 0.05),其中FSH用药后呈下降趋 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

10、平。A组与对照组比较FS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EG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服药组间 比较,服药后EGF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各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略) 2.3 米非司酮对肌瘤组织中ER、PR和EGFR的影响见表3、图18。由表3可见,对照组30例患者 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患者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 肌瘤组织中PR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几乎为 阴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11、5)。 表3 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组织中ER、PR、EGFR的表达(略)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3 讨 论 3.1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米非司酮是P受体拮抗剂,其与P受体的亲和力 是P的5倍,与P受体结合后发生构型变化,使P受体与热休克蛋白结合增强,覆盖于P受体结构上的DNA 结合区,影响受体与P效应因子结合,不发生转录激活,不合成蛋白质,从而竞争性抑制P的作用2 -3。3.2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影响米非司酮治疗的剂量、时限不同对子宫肌瘤的影 响也不同。自1993年Murphy等3报道服用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肌瘤缩小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

12、瘤体积4,6。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生长不仅仅依赖于E、P激素水平,还与肌瘤组织中E、P、EGF受体及其它细胞因子有关7-8。本研究中A组大剂量短疗程应用,肌瘤缩小有效率 45%,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2.5126.23)%,但用药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小剂量长疗程应用,临床肌瘤缩小有效率85%,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1.7714.)%,用药前后肌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两用药组之间比较肌瘤体积缩小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不同剂量及在不同时间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剂量短时间应用米非司酮并不能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

13、而小剂量长时间应用可以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说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不仅仅是影响PR水平,还可能影响其它细胞因子对肌瘤的作用,这种影响时限意义大于剂量意义。米非司酮是P受体拮抗剂,但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根据体内E、P激素状态的不同以及米非司酮剂量而呈现不同的作用。当体内E、P同时存在时表现为P 的拮抗作用9-,体内仅有E而缺乏P时表现为弱P激动剂作用13,实验表明大剂量米非司酮表现出E拮抗剂作用14,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分泌,而小剂量时引起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15,这可以解释本实验中服用大剂量米非司酮后患者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细胞 形成14,这可以认为是本研究中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个体差异较大的原因。3.3 米非司酮对体内性激素的影响本研究两试验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服药前后无 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 服药组FSH均呈下降趋势,说明米非司酮系通过影响 下丘脑 垂体轴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致使FSH、LH 比例失调,从而影响卵巢排卵,引起闭经,而米非司酮 对下丘脑 垂体的抑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