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重大灾难性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创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重大灾难性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创伤.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发生重大灾难性应激事件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创伤呢?一般说来,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严重者会发生两种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SD)在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本障碍常可伴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脸面朝红、呼吸急促等。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出现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心因性木僵。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恢复正常,或进入意识朦胧状态。 ASD,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
2、激源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 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 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一周内可缓解,预后良好。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多年。多数是由于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消除,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感受阈值、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PTSD不仅发生于幸存者和死伤者亲属,也包括参与救援的相关人员。因为他们在参与救援的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非常疲惫,而面对灾难场面对于他们本身而言
3、也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尤其是在不断看到死亡,如果参与者及其亲属以前有类似的经历,则精神刺激更大。换句话讲,精神因素是否致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病人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如慢性躯体疾病、月经期、产褥期、过度疲劳等,后者又与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如所受教育、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本病。 PTSD临床主要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有: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情感
4、麻木,兴趣减少,行为退缩,持续回避容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偶尔可见急性惊恐发作或攻击行为,这是由突然唤起的创伤性回忆或刺激,发挥扳机作用促发的;常伴发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失眠、焦虑和抑郁,自杀观念也较常见。PTSD病程有波动,多数病人可恢复,少数病人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少数病人可有人格改变或有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目前的研究显示,PTSD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主要是精神刺激导致自主神经、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紊乱所致。在创伤后早期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恢复机体上述系统的内稳态,对于防止
5、PTS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的干预措施有哪些呢?作为亲属或者朋友,当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时,我们也可以做以下一些干预:1、对于灾区的人们来说,首要问题是安全感的大幅降低。他们在地震期间和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很关心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同时会担心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亲人、亲戚等,会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一系列行为。其中,有些人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处理的关键是鼓励其宣泄,让他尽量哭出来或说出来;同时,采取接受性和包容性语言,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边安慰一边引导。2、如果亲人受伤或去世,幸存者往往无法面对突如
6、其来的噩耗,有些人会出现精神崩溃,其表现是惊恐万状、哭闹不止、行为盲目冲动、伤人或自杀。处理精神崩溃的方法是先使其安静下来,然后鼓励其宣泄,引导他们转移关注点;例如,“如何去帮助受伤的亲人更为重要”,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3、在灾后,在解决安全和基本的生活问题后,最好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适当地心理干预,必要的时候用药治疗,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这些问题一定不要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这是不利于心灵康复的。作为专业的心理医生,则可以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纠正情绪失衡状态。理论上
7、讲,PTSD的危机干预可以预防疾病发生、缓解精神和躯体症状、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在干预的过程中,干预者与被干预者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以利于早期疏泄干预尤为重要。心理干预对防治应激相关障碍有一定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1) 帮助被干预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这对防治应激相关障碍很重要。2)在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可以给予被干预者支持性或疏导性心理辅导。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疏泄或释放,而不是压抑这种情绪,这样能使情绪稳定下来,对缓解症状有很大帮助。此时不宜采用让被干预者回忆创伤事件的认知疗法或暴露疗法,这些方法可能会使他们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再次体验创伤性经历,有加重病情的可能性
8、。3) 帮助被干预者认识有关的应激源,正视和面对现实,让他们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生活就是和自然做斗争,就是和各种预料不到的境遇做斗争。鼓励他们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处理各种事物,适应各种环境。4) 如果被干预者表现为恐惧,可采用暴露疗法,它常作为系统脱敏疗法的一部分。但此方法对以前精神状况良好、无明显的创伤性经历、无严重的抑郁或物质滥用病史、有严重的闯入性回忆的人有明显疗效。5) 鼓励被干预者锻炼自己的意志,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应付或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6) 采用道家处世养生法,改变价值观念,减缓应激。道家处世养生法,主要有4条原则:“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
9、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7)进行家庭治疗,社会环境治疗,使被干预者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尽快康复。积极的社会支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一般认为创伤事件发生后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受害者都有较佳的预后,得不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则反之。因此对受害者来说,从家庭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工作者的早期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到政府全面推动灾后重建措施,这些都能成为有力的社会支持,同时要考虑受害者的实际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受害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增强社会支持的力度,降低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8) 此外,还可让他们之间建立“互助组”,
10、增加对彼此的关注,建立团队间安全感和信任感,改变无助感和被动状态,增强自信心。9) 对于患者而言,认知行为治疗和眼动脱敏与再现(EMDR)暴露治疗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但必须是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操作。10) 另外,多年的研究显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 ,对于缓解消防队员、警察、急诊医疗工作人员和其他处于危机事件(即创伤事件)的人员的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常需要药物治疗,以便尽快减轻症状,为心理治疗打好基础。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最近有文献提示,中医药、安定复合氯胺酮以及麻醉科一些特有的技术对创伤者早期干预对于恢复人体的自主神经
11、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的内稳态有非常独特的疗效,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客观因素所限,目前对于重大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干预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各阶层对早期的心理干预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在实际干预的实施中又缺乏接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工作者,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有时干预措施不当、干预不力反而会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阈值,增加其发生率。因此,现在需要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医学界尤其是心理学家集中力量,在借鉴国外的现有模式基础上,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和我们独特的中医药,结合受害者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而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预模式。这个任务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