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639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危险控制技术》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安全决策第三节 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第四节 安全措施第五节 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第五章系统危险控制技术,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2.掌握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控制技术和 安全措施。3.熟悉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第一节 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一、危险控制的目的1.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是指降低千人负伤率和死亡率以及按产品产量(或利税)计算的死亡率。2.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每次事故的经济损失,二、危险控制技术危险控制技术有宏观控制技术和微观控制技术。宏观控制技术是以整个系统作为控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采

2、用的手段主要有:法制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微观控制技术是以具体危险源为对象,以系统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对危险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随着对象的不同,措施也不同。,三、危险控制的原则1.闭环控制原则系统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决策,并控制输入。,2.动态控制原则系统是运动、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只有正确、适时地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3.分级控制原则系统中的子系统、分系统,其规模、范围互不相同,危险的性质、特点亦不相同。因此必须分级控制,各子系统可以自己调整和实现控制。,分级控制系统示意图,4.多层次控制原则,多层次控制一般包括6个层次:根本的预防性控制

3、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维护性能的看着经常性控制紧急性控制(参见P167表51),第二节 安全决策,决策:是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包括广义的决策和狭义的决策。广义的决策包括决策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狭义的决策包括决策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2.决策的分类: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和随机性原理分为确定性决 策和非确定性决策。1)确定性决策:是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收益小);只

4、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存在着决策者可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方案;不同的决策方案在确定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2)非确定性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性决策;它又分为两类:风险决策:当决策问题自然状态的概率能确定,即在概率上做决策,但要冒一定的风险;完全不确定性决策:如果自然状态的概率不能确定,即没有任何有关每一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信息。风险决策通常具备以下五个条件: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存在着无法控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方案;不同的决策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

5、以计算;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可以估算出来。,1.安全决策依据的主要原则 目标性原则:一切决策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出发点,有了目标就有了决策的基点,决策后行动就有了依据。信息准全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并经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可行性原则:任何决策都是要付诸实施的,因此决策方案应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决策不但要充分考虑到人力,时间、设备、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条件,还要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选择性原则:确定的目标,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而达到,但不同的途径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不同的。通

6、过比较选优,在众多的可行方案上,选择最佳方案。系统性原则:科学决策要求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动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从最坏处考虑,往最好处争取。要考虑决策后客观因素的变动,可能出现趵风险,实施时遇到的困难。,一、安全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2.决策过程 决策是人们为实现某个(些)准则而制定、分析、评价、选择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活动;也是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提出问题:了解待解决的决策问题;明确目标:构造模型:分析、综合、评价:系统分析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判断、评价和选择满意方案所需的信息资料;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联合成一个整体。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

7、、构成和运作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形成满足约束条件的可供优选的备选方案。实施:最后根据分析综合评价的结果,再引入决策者的倾向性信息和酌情选定的决策规划,排列各备选方案的顺序,由决策者选择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开始,了解待解决的决策问题,方案集,X,方案,x,明确目标,、,标明准则,、,辨识原理,构造模型并估计参数,属性值,f,1,(,x,),f,n,(,x,),决策环境和自,然状态,决定,价值判断,实施或重新评价,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分析,、,评价,构造模型,实施,3.决策要素决策要素有:决策单元和决策者、准则体系、决策结构和环境、决策规划等。1)决策单元和决策者决策单元包括决策者及共同完成决策

8、分析研究的决策分析者、以及用以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决策者是指对所研究问题有权利、有能力做出最终判断与选择的个人或集体。其主要责任是提出问题、规定总任务和总需求、确定价值判断和决策规划、提供倾向性意见、选择最终方案并付诸实施。2)准则(标准)体系对一个有待决策的问题,必须首先定义它的准则。准则常具有层次结构,包含有目标和属性。可分为总准则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方案。设定准则体系是为了评价、选择备用方案。,3)决策结构和环境它属于决策的客观态势(情况)。为阐明决策态势,必须尽量清楚地识别决策问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边界,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需要标明决策问题的输入类型和数量、决策变量(备选方案)集

9、以及测量它的标度类型、决策变量(方案)和属性间以及属性与准则间的关系。4)决策规则在做出最终选择的过程中,要按照多准则问题方案的全部属性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而依序择优。这种促使方案完全序列化的规则便称为决策规则。一般分为两类:最优规则和满意规则。只有在单准则决策问题中,方案集才是完全有序的,才能选择最优方案;而在多准则决策问题中,方案集不是完全有序的,准则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性、不可公度性(各准则的量纲不同),各准则的最优方案一般是不存在的,只能在满意规则下寻求满意方案。,4.安全决策在进行安全决策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问题的特点,确定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1)确定目标安全决策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即需要解

10、决的问题。从大安全观出发,安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生产安全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和改善劳动条件;生活安全可分解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安全;也可以分解为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舒适与健康;生存安全可以分解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也可为生态环境安全、灾害、交通安全以及突发事件。决策目标应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对于技术问题,应有风险率、严重度、一定可靠度下的安全系数、事故率、时间域和空间域等具体量化指标,对于难于量化的定性指标,尽可能加以具体说明。,2)确定决策方案在目标确定之后,决策人员应根据科学的决策理论,对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详细的技术设计

11、、预测分析、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3)潜在问题或后果分析决策者对每个备选决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安全问题,考虑其决策方案后果,应特别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人身安全方面:有无生命危险、有无造成工伤的危险、有无职业病和后遗症的危险。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是否会造成人的道德、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娱乐方式、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是否会加重人的疲劳、带来精神紧张、影响个人导致不安全感或舒服感的产生;人的行为方面:能否造成人的活动规律、生活方式、生活时间的变化等。4)实施与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

12、达到预期效果。,二、安全决策方法,决策方法分为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和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目前采用的决策方法有:评分法、决策树法、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经济技术评价法等,本节重点介绍前两种决策方法,即评分法和决策树法,1.评分法,评分法就是根据预先规定的评分标准对各方案所能达到的指标进行定量计算比较,从而达到对各个方案排序的目的。(1)评分标准。一般按5分制评分:优、良、中、差、最差。(2)评分方法。评分方法多数是采用专家打分法,即以专家根据评价目标对各个决策方案评分,然后取其平均值或除去最大,最小值后的平均值作为分值。,1.评分法,(3)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一

13、般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4)加权系数。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必须给每个评价指标一个加权系数。(5)计算总分。计算总分也有多种方法,见表5-3,可根据其适用范围选用,总分或有效值高者为首选方案。,2.决策树法该法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演绎的、有序的概率图解法。决策使用的符号主要有三种:表示决策点,从它引出分支叫方案分支,反映客观状态存在的多少。表示状态点,从此结点开始按自然状态的不同而分出一些细枝(概 率枝),在概率枝上有时标上自然状态名称和概率的数值 表示结果点,旁边的数值表示该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决策步骤 1)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按绘图层次

14、列表;2)画决策树图。用上述符号标志,根据已知条件,从左向右逐步展开画出决策树,并标 出相应数值。树状图使待决策的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概率值和损益值等都能在图上清晰地显示出来;3)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值,并标在图上各状态点的上方或下方。4)方案选择。比较各方案期望值的大小,保留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终决策方案,对复杂问题,决策树有若干层次,决策点有许多个,称多级决策,此时应逐层逐级比较期望值,直至选出最后决策方案,决策点,决策树示意图,方案分支,方案节点,概率分支,结果节点,某单位检查消防工作时,发现储存一般物品库房与危险品库房位置相距过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

15、。若另建危险品库房需40万元,如不重建,可用增加消防设备来降低危险性,需投资2万元,如听其自然,当发生大,中、小型火灾时,造成的损失分别为5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如增添设备,使扑救能力加强,可以降低火灾损失,则损失分别降为5万元,2万元和0.5万元。从历年火灾统计数量看,发生大、中、小型火灾的概率分别为0.1,0.3,0.6,问该单位如何用较少资金取得良好的防火效果?试用决策树方法来选择。解:1.列决策树表,3.计算各方案期望值增设备“3”点:不增设备“4”点:,4.进行决策选择方案根据计算出的期望值,看出不采取任何措施,发生火灾后损失大。所以第一层次决策应先采取增加消防器材装备。由于重新

16、另建库房投资费用太高需40万元,还是以暂不新建为好。因此最后选定的决策方案应是暂不新建库房,但需增加消防器材装备,以减少一旦发生火灾时的损失,这样选定方案整体效益最佳,2.并画决策树图,(4)决策树分析的优点。1)决策树能显示出决策过程,形象具体,便于发现问题。2)决策树能把风险决策的各个环节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决策过程中的思考,易于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3)决策树法既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第三节 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一、固有危险源固有危险源是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它包括物质因素和部分环境因素。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化学、电气、

17、机械、辐射和其他5大类,1.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成品、半成品和辅助材料中所含的化学危险物质。它包括4种:(1)火灾爆炸危险源(2)工业毒害源(3)大气污染源(4)水质污染源,2.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指那些引起人员触电、电气火灾、电击和雷击的不安全因素。包括:(1)漏、触电危险(2)着火危险(3)电击、雷击危险(4)静电危害,3.机械(含土木)危险源,(1)重物伤害的危险(2)速度和加速度造成伤害的危险(3)冲击、震动危险(4)旋转和凸轮机构动作伤人的危险(5)切割和刺伤危险(6)高处坠落的危险(7)倒塌、下沉的危险,4.辐射危险源,(1)放射源(2)红外射线

18、源(3)紫外射线源(4)无线电辐射源,包括射频源和微波源,5.其他危险源,(1)噪声源(2)强光源(3)高压气体(4)高温源(5)湿度(6)生物危害,二、控制方法,1、消除危险。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控制)危险。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电压、熔断器、安全屏护,设置报警装置等,3.防护危险(1)设备防护。包括固定防护、自动防护、连锁防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遥控防护。(2)人体防护4.隔离防护 在

19、无法消除、减弱和预防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包括:(1)禁止入内(2)固定距离(3)安全距离。例如安全罩、安全距离、隔离操作室、事故发生时的自救措施等。,5.保留危险 保留危险仅在预计到可能会发生危险,而又没有很好的防护方法的情况下采用。这时,必须做到使其损失最小。因此,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和比较,要尽可能地估计各种意外因素,再作出决定。6.转移危险 对于难于消除和控制的危害,在进行各种比较、分析之后,选取转移危险的方法。,第四节 安全措施,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取决于组成元件的

20、可靠性,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必须加强对元件的质量控制和维修检查。1)使元件的结构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选用可靠性高的元件代替可靠性低的元件。2)合理规定元件的使用周期,严格检查维修,定期更换或重新生产。,(2)增加备用系统(3)利用平行冗余系统(4)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5)加强预防性维修根据设备磨损理论、磨损曲线和故障浴盆曲线,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更换。,冗余:采用多个部件或多个通道来实现同一功能以 达到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冗余分为 并联冗余;备用冗余;表决冗余;串连冗余。,并联冗余:是在基本系统上加上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冗余单元,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1、。,例如:假设单个冗余元件的可靠性0.81,两个冗余元件的可靠性为0.9639。,备用冗余备用冗余由一个连续工作的主单元、若干个代用的单元和一个开关组成。备用冗余要求设置专用的转换设备或电路来启动冗余单元并断开已发生故障的主单元。,表决冗余原理:利用表决器对系统单元大多数输出的状态进行比较或分析,以决定各单元的输出状态。表决冗余由奇数单元构成,以避免出现未确定结果的可能性。,串联冗余 串联冗余由多个单元串联组成,只有当所有单元都工作时,系统才有输出。例如:装有有毒物质的容器阀门。,设备磨损与故障规律 设备有形磨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也称磨合磨损阶段)原因:表面碳化层,不耐磨

22、 第二阶段是正常磨损阶段 原因:马氏体,硬度高,耐磨 第三阶段是剧烈磨损阶段 原因:珠光体加铁素体,硬度低,不耐磨,设备故障变化初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磨损故障期,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危险因素的感度是指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难易程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系统的抗灾能力是指当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和外界事物干扰时,自动抵抗而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或者指系统中出现某危险事件时,系统自动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其方法主要有:(1)对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3)提高生

23、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4)优化人机环境。(5)根据工作性质进行人员选配。5.加强监督检查,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措施,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的措施1)限制能量:即将能量尽量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使得在发生事故后,所造成的危害最小。例如:家电中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限制汽车行驶速度等。2)分散风险:是把大的事故损失化为小的事故损失。,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防止能量逸散就是设法把有毒、有害、有危险的能量源储存在有限允许的范围内,而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安全。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使能量释放速度减慢的装置称为能量缓冲装置。例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气囊等。,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24、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防止发生人身伤害;如个体防护2)一旦发生人身伤害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采用遥控操作、提高机械化程度、使用整体或局部的人身个体防护都是避免人身伤害的措施。,三、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4.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5.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人为失误控制,1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1)操作失败、不正确的操作;2)指挥失误、不正确的管理;3)习惯性动作、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4)粗心大意、漫不经心;5)厌烦和懒散、消极怠惰;6)胡闹、嬉笑打闹;7)酗酒或吸毒;8)疲劳、紧张;9)疾病、生理缺

25、陷;10)错误地使用保护用品和防护装置,以及人机配合失误。,2造成以上失误的原因1)人的生理原因;2)人的素质原因;3)机械设备的原因;4)工作环境的原因;5)管理的原因;6)教育的原因。,3人的安全化:要实现人的安全化,要做好以下几点:1)录用人员时,认真检查身体,并要定期复查,动态控制;2)新工人上岗前或变更工种,要进行应知、应会和安全操作知识的训练和教育;3)特殊工种要进行特殊的教育;4)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5)在所有的作业培训中,增加安全内容;6)要增强工作责任心、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4管理安全化:为消除人为失误创造条件。1)认真改善设备的安全性;2)

26、改善工艺设计的安全性;3)制定操作的标准和规程,并进行教育;4)制定维护保养的标准和规程;5)定期进行工业厂房内的环境测定和卫生评价;6)定期组织有成效的安全检查;7)进行班组长和安全骨干的培养。,5操作安全化 1)作业分析:把全面作业分成基本作业,从质量、安全和效益三个方面找出问题所在,重点是确保安全。2)动作分析:把基本作业分解为基本动作,观察记录分析;3)进行动作改善;应遵循的原则 数量原则、长度原则、方向原则、疲劳原则,6防止误操作的方法1)利用形状2)利用颜色3)利用光线4)利用声音5)利用温度6)利用压力7)利用机械装置。,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27、、加工、搬运、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分析与评价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预测系统 主要是对系统中发生的各重大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如事故发生的次数、种类、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等,并根据这些数据对系统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预测,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和各类事故的专家预测系统等。重大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系统 主要是根据有关资料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人机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重点。,城市安全经济效益分析系统 分析安全投入的理论体系与内涵;分析影响安全投入的因素,如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对安全投入效益进行评价;对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优化

28、分析。(2)城市重大危险源多级监控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系统结构模式,集数据、模型、方法三位于一体的信息库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对城市中的各种伤亡事故信息加以整理、储存、处理、加工、传输和显示的管理系统。,(3)建立城市重大工业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的政策分析:明确规定各级各政府、安全监察部门、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人及其组织的职责研究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实现重大危险源登记制度;建立安全监察控制体系;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制定危险厂房选址和土地使用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重大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各级工会应充

29、分行使群众监督权力,进行社会监督,新闻界要对重大事故进行客观报道增加安全科研投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3.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定级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是根据危险源的三要素来进行的。首先识别出危险源单元,根据储存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和临界量以及事故灾害形式进行识别和确认。若化学危险品的品种多而数量少,可根据其加权平均数进行识别和确认。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式:式中 每一种危险品的实际量;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因素,4.重大危险源单元定级重大危险源定级方法是用半数致死半径的长度R0.5来进行。重大危险源按半数致死半径长度分级为:一级重大危险源R0.5

30、200m;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0.5200m;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0.5100m;四级重大危险源R0.550m。半数致死半径R0.5根据爆炸、燃烧、中毒时主要对人体致害因素形成50%死亡的概率所覆盖区域的半径来确定。,5.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评估 重大危险源单元事故后果分析。重大危险源单元区域地理系统分析。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行动。,第五节 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一、灾难性事故1.灾难性事故的定义灾难性事故是指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故。2.灾难性事故的分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灾难性事故最常见

31、的是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1.基本任务:总目标: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后果(人,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确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特点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突发性;应急行动的复杂性;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MIC)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32、,67万人受到残余毒气的影响。,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 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准确建立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有效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等,对特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紧急状态法等等。,应急预案法律体系,标准化应

33、急救援体系(4X4),法律基础,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保障系统,重大事故标准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2.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当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时,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所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不管其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均应当配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应急救援培训,具备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器材

34、和设备的使用并持证上岗。,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配备的所有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维修和保养,按要求及时废弃和更新,保证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正常运转。3.生产安全事故的抢救生产安全事故的抢救要坚持及时、得当、有效的原则。因生产安全事故属突发事件,安全生产法要求在事故发生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的抢救工作,为事故抢救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同时,明确了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在事故抢救中的职责。,三 灾难性事故的应急处理根据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的结果和实际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故,预先采取应急对策,以便在紧急事态时能够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按

35、照应急对策进行应急救援。1)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在紧急事态出现时力争将其排除或限定在局部区域;尽量减轻事故对人员带来危险和危害,力争将财产损失减低到最小;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力使其不受干扰或干扰最小。,2)制定应急计划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事故类别、影响范围分别制定应急计划,不同事故类别的应急计划应具有统一性;应急计划应有法律法规保障;应急计划应定期进行演习,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定期检查和评审,以便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应急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应急计划应符合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实际情况,要科学实用。,3)应急计划的内容(1)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2)确定企业及所在地区的自然

36、、人文情况;(3)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预测与分析;,(4)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灾难性事故的应急计划,包括:事故情况;紧急事态控制和出动规模;报警与联络;明确各级应急疏散指挥方式、手段、指挥人员位置、上级派往现场指挥机构的人员名单;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救援指挥部)明确应急疏散和救援行动中所需的各项设备、器材及物资的要求,储存品种、数量及供应渠道;灾难性事故应急专家队伍;重大事故应急专业队伍 警戒区域和交通管制;应急计划中需给出对可能发生的次生事故的处理及防护办法,事 故后恢复正常生产与生活秩序的措施。(5)演习,4灾难性事故的应急管理1)经常对职工开展化学事故预防、自救和互救的宣传教育;2)各救

37、援队伍必须经常进行业务教育,定期训练,定期演习;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主要议事日程;3)做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救援技术水准和救援装备的配备,提高队伍的实战水平。4)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械应处于备用状态;5)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及危险物质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计划。6)每年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对救援组织进行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7)建立健全各项应急救援制度;,建立并实施昼夜值班制度;气体防护站实行24h值班制,并配备足够的人员;救护车内配备足够呼吸器、防毒衣、防爆电筒、通讯装备、担架、医疗器械和药品。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

38、作落实情况及器具的保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伍负责人会议。,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划分三级: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事故应急

39、救援体系响应机制,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重大事故的现场情况往往十分复杂,且汇集了各方应急力量与大量的资源,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和管理成为重大事故应急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应急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是:,现场指挥系统(ICS)组织结构,多人向事故指挥员汇报;应急响应的组织结构各异,机构间缺乏协调机制,且术语不同;缺乏可靠的事故有关信息和决策机制,应急救援的整体目标不清或不明;通讯不兼容或不畅;授权不清或机构对自身现场的任务、目标不清。,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叙述了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人为失误控制、安全目标管理、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在“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一节中重点阐述危险控制的闭环原则、动态原则、分级原则、多层次原则。在“安全决策”一节中主要介绍安全决策的过程和决策要素。在“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一节中介绍了固有危险源的定义、分类及其控制方法。在“安全措施”一节中介绍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事故严重度、加强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措施。在“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一节中介绍了灾难性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应急计划的编制,应急救援体系和组织灾难性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