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作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473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发展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格发展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格发展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格发展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格发展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格发展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发展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业:第四讲作业:1、谈谈情绪能力及其培养 2、举例说明自我防御机制第五讲作业:1、举例说明自我对象关系及其作用第六讲作业:1、分析学习退缩的原因 2、成就动机培养的主要原则谈谈情绪能力及其培养情绪具有身心双重特点,是重要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密不可分。对人格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情绪能力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完成的阶段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情绪能力的方式:一是通过日常谈话交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情绪,培养儿童理解别人的情绪,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反应和帮助;三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情绪,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合场合的反应

2、;四是可以通过成人的情绪调节示范来给儿童以强化性的学习。举例说明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是自我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会采取很多象征性的方式、变换的方式、替代的方式等让自己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既保护了自己,又为社会所接受。自我防御机制可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使我们的焦虑心理得到调节,但如果防御机制用得过多,会造成我们的需求得到虚假的满足,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即将痛苦或危险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使不被觉知。 经压抑之后的观念和情感多被储藏于无意识当中,一般很难进行随意的回忆,但其却会在一

3、定情景下以其它伪装的形式释放出来。如对痛苦时间或创伤性体验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一种。神经症也是压抑所制,比如说旧社会的女性,由于包办的婚姻使她得不到家庭的幸福,得不到爱的需要的满足,封建的观念和意识又使她羞耻于这些本能需求的念头,有这种念头以后她往往会自责,这与她童年所受的教育是不相符合,她会觉得自己的这些需求是卑鄙的,所以,她就会把自己的这种需要压在无意识当中,很容易使自己出现神经症,但是她自己并不知道她有这样的一种需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经症状,这就是因为压抑的缘故。投射将自己无意识的想法和冲动归为他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典型的投射现象。所以亲和的人看所有人都比较亲

4、和,而如果说某个学生平时对他人有一定的攻击性,看人都带有敌意,那是因为他想到别人对他都是带有敌意的,所以他会用防范的形式来对付人。投射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也是跟一个人以往的经历是有关的。反向作用其对立面来掩藏某种需要。比如说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关注往往却以拒绝的方式来表达,而需要让别人不注意到自己时偏偏表现为此地无银三百两。反映的是有些人不会用恰当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要,往往起到反面的作用。认同(自居)攀附于他人提高价值感,籍他人的光彩荣耀自己,常常是虚幻的表达。一般表现在将他人的长处归为己有,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除焦虑以达到适应。常见的形式如高官显贵的子女长以父辈之尊

5、为己尊,以此抬高身价,避免尴尬场面,或者个体在面临困难时以某著名英雄为楷模,以此激励自己,或者对某些上级制度或社会规范予以肯定并执行等。自居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多,他会模仿他佩服的大人,到了少年时期他会追星,会模仿他所欣赏的明星的穿着打扮、谈吐方式等,那是因为少年儿童的自尊感觉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成熟的状态,所以他会通过依附于他所认为有价值的人来提高自尊感、价值感。但到了成人还出现这种状态的话就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比如说一个成年人经常说我跟某某老总很熟之类的往往是表现为他的价值感不强,以这种手段来满足他的自尊、缓解他的焦虑。合理化(文饰)将事件的威胁性移除后进入意识。包括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试

6、图证明一个人的行为是合理的、公正的,以证明自我和他人的价值感。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拒绝(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抵消以象征性的举止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移置(替代)满足对象的转移。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起情绪的目标转移到较少危险的另一目标,以减轻心理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来自本我的愤怒发泄与超我的道德约束产生矛盾,于是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这时情绪释放的客体发生改变,但其冲动的性质与目的并未改变。置换可能是在意识状

7、态下发生,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在心理治疗中,其既是移情的基础,也是反移情的基础。升华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的行为。将受挫的性欲望以社会文化认可的非性活动来满足。这种机制可以把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性欲与攻击性冲动的能量来源力比多(libido)转向更高级,社会所接纳和赞许的目标或渠道。 这是一种最具有积极和建设性意义的防御机制,也是对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进行平衡的正向体现。自我防御机制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还可分为成熟性防御&不成熟防御,积极防御&消极等,个人认为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和作用:虚幻性(甚至具有欺骗性)、歪曲性、无意识、保护与平衡作用。这些机制作为自我一种调和的实现,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8、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过多或者不正确的使用将可能产生更多的负性影响,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举例说明自我对象关系及其作用:自我对象是被赋予情感的客体,一般是“重要他人”、“有意义他人”,自我对象关系作用能够逐步内化形成个体自我调节机能。自我对象分别在强化和分化两方面起作用。个体在成长当中建立的亲密的扶助他成长的对象关系,一般在幼年是与抚养者之间的关系,抚养者就是成长者的自我对象。自我对象对扶助者的作用公逐渐内化,并能变成个体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这种变化就是内化的过程。根据变化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镜像型自我对象,第二种是理想型自我对象,第三种是密友型对象。三种自我对象关系主要在两方面帮助个

9、体调节自我,一个是强化作用,一个是分化作用。科赫特认为,自恋是由于缺少了某种自我对象所造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的、正常的成长,这些自我对象的关系或者说这些依赖关系是人形成独立的自我调节能力所必须的。1、镜像性自我对象:其作用就是产生一个我很好的感觉。在强化和分化两方面表现。强化的表现是分享反应。就像是照镜子,看到一个形象,如当一个幼儿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等时,大人会很自然地开心地笑,就像是一个镜像,这种镜像反应具有分享反应的作用,肯定和强化个体的成功感。除了镜像,还有回声,即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时,马上会听到所依赖的对象的高兴的笑声和称赞声,这些都是分享的反应,这种强化作用慢慢会内化变成个体

10、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最初是依靠别人来强化自己的,久而久之会变成自己强化的一种能力。这在小学低年级孩子身上还是可以看到这种依靠别人来强化自己的现象,如小学生做对一条题目时,会告诉老师他做出来了,回来也会告诉父母他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妈妈爸爸也会产生一个分享反应。有些成人也是希望通过密切关系的人与自己分享,成熟的个体即使没有他人的分享也会依靠自我强化而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从而继续努力地追求。所以说自我强化是一个人投入成功的努力的动力。分化就是个体在心理上与别人区分开来,自已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来管束自己。当个体产生挫折,会产生焦虑,此时镜像自我性对象会持抱,安抚他,个体在这种安抚下会平静下来,

11、慢慢地个体也会在没有镜像性自我对象安抚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安抚,自我平息焦虑情绪。另外,当个体出现不恰当行为时,镜像性自我对象会给以制止或阻止,慢慢的个体也会因此产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一般人在自然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种镜像性自我对象关系,并内化为自我强化、自我抚慰和自我约束能力。而镜像性自我对象缺失者不会自我强化、需要被关注被赞美,不能平息焦虑,不能自控。如一些特殊孩子没有这种亲密关系,会缺少这种分享和阻止的关系,所以自身很难形成这种内在的调节能力,所以一个问题儿童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平时很少受到呼应性的反应,所以当他有一定成功时,他也不会高兴,而且也不会进一步投入成功的追求,他害怕努力后得不到成

12、功,所以会躲避,反映了他前面的成功没有任何强化的作用,使他没有形成内在的强化作用和调节能力。2、理想性自我对象:其作用就是产生一个你很好,我是你的一部分的感觉。其强化作用是通过把自己的价值感依附在自我对象身上,把自我对象的价值变成自己的价值体验,慢慢的个体的自我价值也得到提高。分化作用主要是生活导航,能够有现实的努力目标。个体通过理想性自我对象的处世立身方式来获得引导,有了这种亲密关系的理想性自我对象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的影响和引导,个体就会形成比较现实的理想追求和努力目标。所以说,理想性自我对象起到的强化作用是自我价值得到提高,分化作用是获得引导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努力目标。一方面是价值感的

13、提升,一方面是形成独立的现实目标的追求。每一个父母都可以给儿童以价值依附的作用,提供现实的理想性自我对象的作用,最终形成孩子自己的价值感,并使他形成独立的对现实理想的追求。而缺失者难以把握现实的理想。3、密友性自我对象:主要是在伙伴交往过程当中形成的自我对象关系。帮助个体找到归属感,对相似性需要的追求和相互满足,使得个体找到建立在我们基础上的自我对象,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动力。伙伴关系是成长的动力学,一是向伙伴学习,为成为伙伴欢迎的人而努力,二是缺失感到孤僻,三是伙伴关系转变能够帮助问题学生转变。分析学习退缩的原因成就动机培养的主要原则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驱力,成就动机是动机的一个

14、重要形式。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动机作为在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在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体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就,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作为动机的一种,是针对“成就”而提出的,它又称为求成动机,是指导个人对于自己的认为重要的工作,努力去做并尽量做好的心理倾向。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因,行为是实现动机的活动和基础工。因此,成就动机对于成就,就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

15、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自从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以来,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有: 1.麦克里兰的广泛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4.霍纳的女性“避免成功”概念及成就动机的性差研究。阿特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麦克里兰的学生和助手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他遵循托尔曼与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1957年提出了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

16、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以及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 趋向成功的趋力(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PsIs Ms是指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Ps是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受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 避免失败的趋力(Taf)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f=MfPfIf Maf指回避失败动机强度; Pf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及对竞争估计

17、的影响;IF指失败的诱因价值。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力:即TTs+Ta。 阿特金森于1964年又提出,人们对于任务的逃避倾向还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诱因(如金钱、荣誉等)来加以克服,他将这些因素称为非成就导向因素(Te),于是,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TTsTafTE。 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成就动机的模型。在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上,成就动机比较高的学生(MsMf)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所以他们选择成功的把握程度为50的学校,竭尽全力去取得好成绩。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学生(MfMs)害怕失败和产生失望,他们或是选择轻易就会考取的学校,或

18、是选择根本考不上的学校。选择考不上的学校的原因在于自我防卫,因为这样的学校即使考不上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 具体实验研究被试:80名大学生 实验过程:把8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PS=1/20);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名将会得到奖励(PS=1/4);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名者可以得到奖励(PS=1/2);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名者都能得到奖励(PS=3/4)。 实验结果,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 实验结论:成就动机的水平并非越高越好,最佳的成功概率是二分之一左右。 贡献:1、阿特金森的理论

19、是第一个重要的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提出了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的,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 2、阿特金森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关于人类行为的数学模型,以更为精确和深入地对人的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3、不仅强调了成就动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客观因素(如任务难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不足:1、更多地看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人的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的政治和变化、经济

20、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实际上,人的期望、诱因价值都要通过人对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认知作用才能影响人的动机。 2、没有把动机和整个人格特征的关系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3、理论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由于做为假设的前提未被实验证实,其数学模型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未来展望: 1、 已有的研究有:性别差异、年龄、社会文化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研究, 把当前动机和未来成功联系起来。莱纳:未来定向当前的成功被看作是未来成功的手段,与未来成功联系在一起时,成功的动机强度将会大为提高。 例子:学生为某门课程准备一次考试,而这门课程又是以后课程的前导。比如心理统计学和测量学;心理学史和人格心理学。 2、最应

21、该做的事应用方面,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检验和完善理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应该推广对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来培养和提高。训练不仅提高了成就动机的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多研究证明,对成就动机进行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它的直接效果表现为受过训练的学生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它的间接效果是能够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这一效果在原来成就动机低而学习又差的学生身上更为明显。在学校里,一方面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如可以通过改变课题的难度使课题对学生的意义(即诱因值)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成就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