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0483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儒家的人本主义与企业管理的核心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学最显著的、最基本的特征。现代的人本管理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际关系学派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管理的人本思想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东方,儒学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对国家的管理从神本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国家管理理论。儒学在它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形成了儒学文化圈。儒学传到日本以后,结合日本民族自身固有的文化特质,发展了儒学,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j型管理理论,这个理论也有着鲜明的人本特征。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当代管理发展的主要倾向,认真研究东方的儒家的人本管理,吸收其有价值的

2、东西,建设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式人本管理,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孔子对人的发现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管理学说,几乎都强调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哲学是我国先哲孔子最先发现,他是我国历史上首倡思想解放的思想家,他从殷商以来的天命神学中解放了“人”,从而发现了“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的仁学。这比西欧在文艺复兴时才发现“人”要早一千多年,这不能不说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人本主义的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成果,孔子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因此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殷商时代,天命神学占统治地位,人世间的一切都受“天命”、上帝、帝的支配,殷王的一切军国大事,诸如农业生产、战争、筑城、迁都

3、、官员的任免,都要用卜问的方式请示祖先神和上帝,如“帝唯癸其雨”;“今二月帝不令其雨”;“帝令雨足年?帝令寸弗足年?”;“贞:王封邑,帝若(诺)”等等。总之,殷人最相信“上帝”和鬼神,一切受天命的摆布。因而,在殷人的思想中“人”是没有人的地位的,“人”仅是神的附庸。到了周代,对“天命”和上帝的绝对权威产生了怀疑,认识到了“天命靡常”,“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因此,“不可不敬德”(尚书?周书)。即认识到了要想维护其统治,巩固其统治地位,不能只靠天命,只靠上帝,还要“敬德”“保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因此,必须要明德慎罚,要“

4、裕民”,要“保民”。周人不只是见到天命和上帝,而且也见到了“人”。孔子在此基础上,一反传统,把意识观念引向到轻天命而重人事的轨道上,把天主要看成是四时变化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否定了天的绝对权威性,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强调重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把人置于宇宙中心和社会主体的地位,重视人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发现了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孔子的民本主义哲学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不仅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它强大的生命力,将会在人类文明中发挥它更大作用。 二、 人为天地的中心儒家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礼记?礼运篇说:“人者,天地之心也”。肯定地说,人在宇宙中处于中心的位

5、置。周易的大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三种物质材料构成的,即天、地、人,称之为“三才”,并且,均共同遵循阴阳对待的规律。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人是整个宇宙的构成部份,处于宇宙的中心,是宇宙的观察者和体悟者,人的利益又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周易?说卦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经的经卦代表人的是第二爻,别卦代表人的是三四两爻,在这种宇宙模式图中,均处在中央的位置。卦是把人为中心的宇宙模式形象化了,知道了卦的构成,人为中心的宇宙观就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在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更详细地阐述了人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它说:“唯

6、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完全认识到和实践自己的本性;能尽自己的本性,就能认识人有共有的本性;能认识到人的本性,就能认识到万物有本性;能认识到万物的本性,就能帮助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发育;能帮助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发育,就“可以与天地参”了。参者,叁也。即是三,也就是说,人与天、地并列为三,与天地同尊,并处于天地中心的地位。既然,人是宇宙的中心,那么人就是价值的尺度。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价值的主体是人,离开了人来讲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价值是主体人的需求、欲求、审美和利益。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意思是我们要重视人的生活,要重视人的现实生活,不要把我们注意力放在鬼神世

7、界中去。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和欲求,如孔子说:追求富与贵是人的最大欲望,贫与贱是人极为厌恶的而又极力回避的。富贵与贫贱是两种对立的东西,任何人都乐于追求富贵,也是每个人最大愿望。孟子说:“可欲之谓善”,善是每个人在内心和行动中所要追求愿望。在人的欲望中,最基本的是生存的欲望是“利”。杨倞(jing)在荀子注中说:“利,谓悦爱之也”,意思是说凡人所得到的东西而感到喜悦的就是利。儒家认为“利便于用”,但是要“见得思义”、“见利思义”,“益于人曰利”,要有益于人才是利,要自利利他,利民利人。儒家认为,只有这样的“利”才是“善”,才是“美”。所以孔子反复强调,富与贵是人所追求的欲望,但若违背了仁义之道而得到,是不应该要的。何休在公羊传注中说:“美大,多得利之辞也”。儒家强调利益的追求与道德自律的统一。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特点是义理和象数的统一。其义理和象数都有很大包容性。它有预测的功能,其价值判断是以人为标准的。如泰卦的卦辞说:“小往大来,吉,亨”。泰卦是坤上乾下,上为外,下为内;坤为阴,为小;乾为阳,为大。在外为往,在内为来。所以称为小往大来。阴上阳下,阴气重浊而下沉,阳气轻扬面上升,上下交感而亨。事业由小而大,由衰而盛,故吉。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