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751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曲桂芝作者单位: 吉林油田总医院, 吉林松原138003【主题词】输液疗法副作用; 静脉炎预防和控制; 静脉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59.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6647 (2009) 3528636202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也会造成静脉穿刺障碍, 甚者影响药物的正常输入,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做好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借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宝贵的研究成果和护理实践, 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静脉炎的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1发病机制1. 1输入非生理pH 值液体血浆正常p

2、H 值约为7. 357. 45, 过酸或过碱的药物, 均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易发生静脉炎。1. 2输入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为25mm Hg, 组织液压为10 mm Hg。输入高渗液体时, 血浆渗透压增高, 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进而损伤局部血小板, 引起凝集, 形成血栓, 并释放出前列腺素E1、E2, 静脉壁通透性增强, 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 同时释放组织胺, 使静脉收缩、变硬1 。2发病原因(1) 浓度过高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管内, 超过其缓冲应激的能力, 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 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 引

3、发静脉炎。(2) 机械性刺激: 同一静脉周围反复穿刺输液(超过3 次) , 穿刺方法和穿刺点选择不当, 或硅胶管、塑料管在血管内留置过久, 均可造成静脉损伤。(3) 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 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4) 微粒因素: 指玻璃屑、橡皮屑、金属及各种结晶物质。(5) 环境因素: 冷的季节易发生。可能与低温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有关。(6) 肢体因素: 下肢因血流相对缓慢, 易引起静脉炎。等同条件下, 下肢比上肢静脉炎发病率高。(7) 个体差异:同一药物、同一部位、同一操作护理条件下, 静脉炎发生率各不相同。3预防和护理3. 1合理选择血管认真观察血管条件,

4、严格判定静脉炎和血管损伤征象, 根据应用的药物种类、时间, 对选择的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 次数进行全面的计划、评估。原则是由远端到近端。避免选用靠近关节(如内踝、外踝、手腕、指、趾关节)、骨隆突、静脉活瓣处、硬化、肿胀、感染、分布呈条索状的静脉。下肢静脉不作为常规穿刺的血管选择。输入高渗溶液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特别是在急救时, 应选择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大血管。如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不宜采用直径小于3. 0 mm的血管。因小血管壁薄, 致密度低, 容易造成药液外渗, 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糖尿病患者不采用下肢远端浅静脉2 。3. 2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严格无菌操作, 熟练掌握操作规

5、程。加强基本功训练,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操作时, 动作轻、柔、快、准, 避免反复回针。每条血管的同一位置最多穿刺不得超过3 次。长期输液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一般每1 2 d 交换一次穿刺部位, 上下肢交替, 使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提前30m in 热敷局部血管, 或用50% 硫酸镁或2% 山莨菪碱湿热敷, 必要时, 用0. 25% 奴夫卡因局部封闭, 减少血管痉挛肿胀, 使血管充盈。进针的角度、力度和深度要适宜, 对表浅脆性较大的血管, 进针的角度应为15 20, 力度要轻些。管壁厚、硬、易滚动者, 进针角度往往以超过40为宜, 这样可使针尖锐利部分充分接触血管壁, 使滚动的血管不易滑脱

6、, 力度要重一些。拔针时,采用先迅速拔出针头, 立即按压穿刺点的方法, 顺血管走行拔出。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 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减轻痛感。3. 3掌握好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药物浓度适宜, 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而药物浓度越高, 发生静脉炎的机会越多, 有时候一次注射就可以引起。输入高渗溶液时应给予加热至室温相同。除特殊治疗需要外, 滴注速度要均匀缓慢。因速度过快, 刺激血管, 易引起静脉炎。3. 4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穿刺时先以不含药物的液体引路注射, 待确定静脉通路可靠后, 开始滴注药液。用药后再滴注生理盐水10 20 m l 后再拔针, 以减少

7、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皮肤的刺激。如输液过程中加药, 应在加药后加快液体滴速,对保护静脉更有宜。化疗间歇阶段, 应在通常穿刺部位热敷、按摩、理疗, 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损伤血管的修复。3. 5输液时观察输液过程中要随时巡视, 及时发现输液有无不畅不通, 沿静脉走行有无条索状血管变粗、硬结现象, 穿刺点周围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特别注意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 因皮肤松弛, 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 不易发现, 有增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稍有不慎, 后果严重。要严密观察, 做到早发现, 早对症处理。3. 6严防各种微粒进入静脉安瓿开封时, 先用砂轮锯痕, 用消毒棉签擦后再掰开

8、。抽取药液时, 注射器要套上针头再抽药,以减少微粒。在穿刺橡皮塞注药时, 要避开同一穿破部位, 以免造成橡胶碎屑进入药液中。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多留尾液, 以减少微粒的输入。综上所述,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首先是做好预防, 注重消除及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生时间越短、症状越轻、处理越早, 效果越好。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保护好患者的每一条血管, 为临床治疗、急救提供保证。【参考文献】 1 吴勤, 王鹏巨. 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预防J . 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 (2) : 41.2 王桂英. 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护理观察 J .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 (5) : 370.收稿日期: 2009202214; 修回日期: 2009207216责任编辑: 牛松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