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俗 第二章 中国民俗概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民俗 第二章 中国民俗概况.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民族民俗,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民俗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民俗的起源和变化发展,民族民俗与旅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内容。要求学习者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形成与发展,熟悉民俗的基本特征,掌握影响民俗形成的因素,了解民俗旅游的概念,熟悉旅游对民族民俗的影响,掌握民俗旅游的重要性以及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二章 中国民俗概况,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民俗的变异性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民俗。这种论断对吗?,问题导入,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是民间的风
2、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民俗学”一词,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是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创,他将撒克逊语“flo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了一个新词,并于19世纪传入中国。,民俗的概念,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概念,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心理、行为和语言的一种基本力量。,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社会性和群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和流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不是个体的,而是
3、群体的意愿和生活习惯,离开了群体的任何个人的行为方式、爱好习惯都不属于民俗。例如白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理 解,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社会性和群体性,尽管同属华夏文明,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总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民俗,这就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礼记中“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说明了什么?右侧的图片说明了什么?,思 考,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民族性和地域性,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传承性和传播性,民俗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从而形成多元民俗文化相互间的碰撞、吸收、融合和发展。民俗正是在这种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传播的结
4、合中得到发展的。,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传承性和传播性,类型性是指民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类似的性质。模式性是指人们共同遵循的约定俗称的标准形式或行为方式。信天游和闽南民歌之间的差别?当我们观察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活动的时候,并不能直接就把他们当作民俗,因为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个别的、一次性的。只有当人们观察到它们的重复呈现,确认它们体现出某种模式之后,才能确认它们为民俗。,思 考,理 解,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类型性和模式性,整合性就是民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和传播不断得以调节,从而形成一定性质的模式。变异性是指民俗现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内容和
5、形式上的变化。如在过年的习俗中,门上最早用桃木避邪,后发展为用门神桃符。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很多,当然,我们绝不可以把变异性理解为任何人都能以个人意志强行改变民俗。变异性是移风易俗最有用的特征。,思 考,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整合性和变异性,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整合性和变异性,如何在保护当地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利用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使本民族或当地的民俗推陈出新?,想一想,“民俗习惯常常是一个民族一种。”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其中不少民族还有多个支系,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包括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于是世界上便出现数以千计的民族语言、民间
6、歌谣、地方风物、服饰民居,连待人接物、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存在着上千种方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民俗现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 解,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丰富性和多样性,民俗文化是具有上述六大基本特征的特殊的民间文化。尤其是“民”和“习”这两个字,将它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区别开来。所以,通俗地说,民俗就是民间习俗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创造和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社会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它在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普及与深入的程度上,是更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
7、文化规范。如在中国,一个不祭拜祖先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社会功能规范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实用功能,从总体上说,任何一种民俗现象的流行总是与人们争取生存、谋求兴旺发达的意愿联系在一起的,它广泛地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事春社活动中,江南各地多有“鞭春牛”活动,以鞭打泥塑的春牛来激发人们春耕的热情。如世界各国的船民在出海时多要举行祭祀海神的仪式,人们认为通过这种仪式可得到海神的保佑,并因此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社会功能实用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教育功能,是指民俗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习俗易人,贤君难免”。如一些民族和地方
8、在分家时,要划出一份财产供养父母,这样来培养人们尊老美德。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能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凝聚功能,是指民俗具有使社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如陕西省临汾市农民表演“威风锣鼓”会使你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热血沸腾,并在心头油然升起民族自豪感与时代责任感。,社会功能凝聚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娱乐功能,就是指民俗具有使民众的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如苗族婚礼中的唱“酒歌”习俗,浙江金华地区求雨时的“接龙”活动等。,社会功能娱乐功能,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的心
9、理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作用。如民俗工艺与民间造物等都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社会功能审美功能,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是应民族的社会心理和生存需要而产生的,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异的,所以民俗自形成后虽然会发展、演变,但不会消亡。这种论断对吗?,问题导入,中国民俗的起源,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一是源于劳动;二是源于自然地理环境;三是源于生活习惯;四是源于宗教;五是源于文化选择;六十源于商品交换民俗的起源不是单一的。中国民俗源于社会众成员不断重复的不自觉行为,因其满足
10、了社会群体的某些基本需要,从而逐渐走向规范化,被人们广为接收与传承,从而极具稳定性和遗传性。,理 解,中国民俗的起源,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影响因素,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东淡、西浓、南甜、北咸等不同的口味嗜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以稻米为主食,西北的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唐人多不食鲤鱼,极少见鲤鱼菜谱;回族、维吾尔族只吃牛羊肉不吃猪肉等食俗是在那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想一想,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出现与陶器的发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饮食习俗的基本结构。到原始社会末
11、期,弓箭、车、船等工具已经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旱地农业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作农业区,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为主的渔猎、游牧区并形成了相应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民俗体系。,知识链接,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汉末以前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末以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绝大多数至今仍沿用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此时已初步定型。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巫术,如算命、看相、风水等术数,至宋时得到广为传播。辽、金、元三代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逐渐被汉族同化,开始遵行汉族风俗。岁时节日以及相
12、关的民俗活动、各种民间娱乐游戏、民间信仰等在明、清时期基本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知识链接,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因为旅游有利于民俗资料的采集和保存、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一定会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这么说对吗?,问题导入,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民俗旅游,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就是人们以探求和体验异族异域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民俗旅游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
13、和独特性。民俗旅游具有神秘性、审美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容性、多样性、乡土性、参与性等特征。,理 解,民俗旅游的概念,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娱乐型,购物型,民俗旅游的类型,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是国外了解中国各地的窗口,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迈向世界的通道。同时民俗旅游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各地的经济建设步伐,如95中国民俗风情游。民俗旅游已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并称中国旅游的三大支柱。,民俗旅游的重要性,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资源是那些凡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风土人情的统称
14、,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吸引力基础:,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山西旅游以人文旅游为主,主要旅游景观以大院民居、寺庙宫观、古城镇、古村等居多,目前的民俗旅游活动主要是参观静态的旅游资源。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山西将打造出一个三晋民俗主题文化园,着重展现三晋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展多项民俗演出。如:舞狮、旱船、背棍、伞头秧歌、威风锣鼓、哑老背妻、渔瓮戏海蚌、跑竹马、倒悬花鼓、小车舞等极具山西地方特色且观赏性、娱乐性很强的节目演出;另外还可开展挠羊赛、推小车等竞技活动,让游客充分参与。,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知识链接,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如云南大理的三月街、云南石林的火把
15、节、贵州的蜡染艺术节、哈尔滨的冰雪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以及民族服饰、礼仪和民间竞技活动等。,如北京景泰蓝厂、天津杨柳青百年画社、上海玉石雕刻厂、苏州刺绣研究所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应解决的问题,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以特定的旅游战略思想为指导,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某种或多种方式,对散存在民间的各种形态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建设,使其转化为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的诸种行为的简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第三节
16、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俗园,如泰国帕塔亚的民俗村、韩国的济州岛、我国的西双版纳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俗园等,将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俗村镇。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族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但较多的情况是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成为观光类产品的一种点缀或填充,单独可与山水风光并列的民族文化类产品
17、较少。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丽江。大研古城反映的是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民俗生态,围绕着它所展示的还有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玉龙雪山,即使把丽江定位为观光类产品,其内涵也是无处不洋溢着民族文化的内容。,知识链接,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练一练,一、名词解释民俗民俗旅游二、填空1、从中国民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可分为、和近现代三个阶段。2、海外华人尽管身居国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在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反映出民俗的 性。3、针对中国的国庆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开发旅游资源时应当遵循:,轻仿制;追求个性,;以游客为中心,重在参与;与
18、相结合;与 相结合原则。4、凡对 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 统称被称为民俗旅游资源。它属于 旅游资源的范畴。,三、判断题1、礼记、曲礼中说的:“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民族性的最好写照。()2、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生活,汉族流行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3、民俗的“新”、“奇”、“乐”、“美”四性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基础。()4、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练一练,练一练,四、多项选择题1、民俗旅游的类型有:A、消遣观
19、光型 B、考察型 C、娱乐型 D、体验型2、中国旅游的“三大支柱”是:A、自然风光旅游 B、生态旅游 C、历史文化旅游 D、民俗旅游3、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有:A、中秋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4、民俗的社会功能包括:A、审美功能 B、教育功能 C、凝聚功能 D、补偿功能五、简答题1、举例说明民俗的基本特征2、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六、案例分析1、2000年11月,黔县西递、宏村因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县不仅将发展生态型与文化型旅游相结合,还以建设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作为重点,把
20、培育旅游景点和生态建设、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目前已建立“西递村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宏村塔川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等五个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塑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放大“世界遗产”和“世外桃源”两大品牌效应,从“徽文化旅游首选目的地”和“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的建设入手,充分挖掘、利用古民居等丰富的文化资源。2004年全县旅游人数达180.02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580.8万元,旅游总收入5.95亿元。在这个成功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案例中,体现了那些开发原则?,练一练,六、案例分析2、云南怒江是我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州境内既有怒江大峡谷和澜沧江大峡谷等自然风光,又保存了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但它没有飞机场,距离昆明市600多公里,核心景区丙中洛距昆明市900公里,公共汽车单程需要12-20小时,而神秘的独龙江流域每年只有一半时间勉强通车;旅游接待规模小、档次也较低,2004年五一黄金周,贡山县仅接待旅游者8000余人、600多辆汽车,便已感到远远超过了其可能的承受力。对于这种民族文化资源,我们该如何开发?,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