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31510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判断全解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V=1L的密闭容器,800,101KP,CO+H2O CO2+H2,始 0.1 0.1 0 0(mol/L)0.5min 0.08 0.08 0.02 0.021min 0.06 0.06 0.04 0.042min 0.05 0.05 0.05 0.054min 0.05 0.05 0.05 0.05,催化剂,高温,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2(g)+N2(g)2NH3(g),3.2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特点:,2、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共存,1、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化学平衡状态,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

2、,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特征逆: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等:V(正)=V(逆)0动:动态平衡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 再变化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难点突破,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同时分解2molHI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H2同时反应了amol I2D.H2、I2、HI的浓度不再变化E.H2、I2、HI的分子数之比为1:1:2F.1个HH键断裂的同

3、时,有2个HI键形成G.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1个II键形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突破,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H.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I.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J.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K.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L.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突破,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H3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3molH2同时分解2molNH3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H2同

4、时反应了3amolN2D.H2浓度不再变化E.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F.3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G.3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1个NN键形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突破,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2(g)+N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H.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I.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J.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K.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L.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突破,例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2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H

5、.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I.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J.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K.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小结论:n 0:如果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则达平衡;n=0:如果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则不一定平衡。,变量不变达平衡,A(g)+3B(g)2C(g),A(g)+B(g)2C(g),密度 压强 平均M 总n 各物质c 各物%,A(g)+B(g)3C(g),A(s)+2B(g)2 C(g),A(s)+3B(g)2 C(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1.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

6、g)+O2(g)2NO2(g);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A,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C,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3H2=2NH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B单位时间,消耗a mol

7、 N2的同时消耗3a mol H2C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D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C、D,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g)+B(g)=C(g)+D(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CA、B、C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C,5.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形成B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C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

8、olNH键形成D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A、D,6.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C,7.在2NO2(红棕色)=N2O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Ac(N2O4)=c(NO2)的状态BN2O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C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D,8、可逆反应 H2(气)+I2(气)=2H

9、I(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再改变,B,D,9、在一定的温度下,固定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C、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F、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G、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A,G,C,F,B,D,E,不对,不对,不对,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

10、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A、A(气)B(气)=C(气)B、A(气)2B(气)=3C(气)C、A(气)B(气)=C(气)D(气)D、以上都达到平衡,A,11.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D,12、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

11、n mol NO 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B.C.D.,A,1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气)+Q(气)=R(气)+S(气),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1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

12、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B,C,15、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一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I键断裂;百分组成(HI)=(I2);反应速率v(H2)=v(I2)=v(HI)/2时;c(HI):c(H2):c(I2)=2:1:1 时;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1: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课题2:如何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1、充分燃烧:粉碎、与空气充分接触、空气适当过量2、充分利用能量:材料隔热、余热循环1、涂保护层,防止原电池的形成2、改变结构,改变性质,降低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