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1551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新城疫的免疫(精)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十多年来,对鸡新城疫的免疫防制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研究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经验,使防制水平不断提高,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ND已经控制。但是,在我国由于许多饲养者还没有正确地把握抗体变化规律和各种疫苗的特点,未能制定出最合理的免疫程序,造成免疫常常失败,ND仍在不断流行。特别是近几年,由于NDV毒力增强和基因型的变化,非典型新城疫普遍存在,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对此,我们参阅了近几年鸡新城疫在免疫防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并总结了我们多年来的防治经验和研究结果,对ND的免疫防制提出如下看法:一、如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1母源抗体及其变化规律当人们掌握用HI(血凝抑制)试验监测抗体效价后,发现新生的

2、雏鸡一出壳就带有抗体。此抗体是由种母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该抗体可经卵黄传递给雏鸡,使雏鸡生来就带有这种抗体,称为母源抗体。据监测结果可知,母源抗体在雏鸡3日龄时滴度达到最高峰,并从此开始以半衰期3.5天的速度下降,在若干天以后降至为零。母源抗体对初生雏鸡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是因为母源抗体能够中和给雏鸡接种的疫苗毒。经实验证明,雏鸡使用疫苗的毒力与它突破母源抗体干挠的能力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当雏鸡的母源抗体高时,NDV中的强毒、中毒和弱毒疫苗都会被中和;当母源抗体滴度处于中等时,只有NDV弱毒疫苗会被完全中和;当母源抗体滴度很低时,NDV中的强毒、中毒和弱毒

3、都不会被完全中和。因而,疫苗是否起良好的免疫作用既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也与疫苗的毒力有关。现在多数种鸡场都使用了ND油苗,种母鸡体内的ND抗体一般都达到1:1280以上,所生产的雏鸡本身所带的母源抗体很高,现在有些鸡场仍然采用在7日龄作首免的办法就不适用了,因为7日龄正是母源抗体高的时期,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2免疫临界值的应用为了解决在什么时间、用什么疫苗免疫雏鸡才能达到最佳保护效果的问题,学者们经多次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即:若用II系、IV系苗免疫雏鸡,当母源抗体效价降到1:64时免疫最好。我们把HI抗体1:64称为II系、IV系苗的免疫临界值,也是免疫的最佳时机。免疫临界值到

4、达的早晚是与种母鸡接种疫苗的毒力和种类有关。据我们观察,若种母鸡只用NDV II系活毒疫苗接种,降到免疫临界值的时间大约是在雏鸡7日龄左右,若种母鸡只用IV系苗接种,免疫临界值在10日龄左右,若种母鸡用的是油乳剂灭活苗加IV系活毒苗,免疫临界值大约是在14日龄左右。但由于目前NDV毒力增强,为保证鸡群不发病,如果本地区正在流行ND时,我们建议把使用IV系苗作首次免疫的临界值适当提高一个滴度,即1:128,并且要增加1倍的疫苗剂量。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经监测,用I系苗的免疫临界值也应当是1:12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鸡场都应当作新城疫的HI母源抗体监测。3如何解决活毒疫苗免疫后各阶段

5、出现低抗体期的问题经过对抗体变化状态的监测,我们发现如果只用活毒疫苗(I系、II系和IV系),鸡群就会出现抗体高低起伏不定的现象,在每次免疫后都有一个5-7天的低抗体不保护期,并呈现以下规律:首免后第二天母源抗体立即下降,如果用的是IV系苗,到第7天免疫抗体才能测到,在第10天抗体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日下降,20天后就降至免疫临界值以下。首免的保护期只有20-25天。二免(首免后25日)后第7天抗体上升到最高值,并可维持45-50天在临界值以上。三免如用IV系苗抗体可维持60-70天;如用I系苗可维持90天。如果外界野毒毒力很强,实际保护期还要短些。为了解决免疫后出现低抗体期的问题,兽医界的学者

6、们研制出了油乳剂灭活苗,这种疫苗具有释放抗原缓慢而持久的特点。如果与活毒疫苗联合使用,就可以产生既高又持久的抗体。不再出现免疫以后的低抗体不保护期。4解决母源抗体不整齐的问题根据对母源抗体长期监测,我们又发现,雏鸡群中各只鸡的母源抗体是不均匀的,即有的雏鸡母源抗体高而有的雏鸡母源抗体低。鸡群在3日龄时约有15-30%的雏鸡母源抗体低于免疫临界值。这部分低母源抗体的雏鸡易受到NDV的早期感染,并且会成为鸡群中的长期潜伏带毒者,当全群母源抗体下降后,鸡群就会暴发新城疫。因此母源抗体不齐成为防制ND的一个棘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1日龄预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如克隆-30苗),到14日龄再免一

7、次IV系苗,这时雏鸡的ND抗体就比较均匀,雏鸡阶段爆发ND的可能性就很少了。5应用局部免疫理论,加强免疫效果免疫学理论指出,除了全身性的免疫之外,还应重视局部免疫系统的作用。如果能够很好的发挥局部免疫作用,就能使感染的NDV在局部(如呼吸道)被控制或消灭。我们知道,常用免疫接种途径有点眼、注射、喷雾和饮水。台湾学者谢快乐等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免疫途径。他们将鸡新城疫II系疫苗用不同的途径免疫2日龄的SPF雏鸡,在免疫后的十几天中,检测这些雏鸡体内各组织中病毒存在的最长天数;检测的方法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实验得出结论,点眼是免疫接种的最佳途径,因为用这种方法,各器管中

8、疫苗毒存活的时间最长,产生的局部免疫作用最强。喷雾法次之,饮水法最差,注射法只产生抗体,不产生局部组织免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推荐免疫方法时,首选点眼法,其次选用气雾法。只有对多次免疫过的成年鸡才用饮水法或注射法。二、新型疫苗的研制1常用疫苗介绍新城疫的常用疫苗有:I系苗(印度株)、II系苗(B1株)、系苗(F株)、IV系苗(lasota株)。I系苗是一种具有中等毒力的活毒疫苗,它产生免疫效果快、免疫期长,但毒力偏强,有较大的应激反应。对4周龄以下的雏鸡和产蛋高峰期的母鸡不能应用。II系、系、IV都是弱毒苗。II系苗毒力最弱,免疫效果差;IV系苗较好,但会造成鸡群出现霉形体病,有轻微的呼吸道炎症

9、反应。系苗因效果差而不再推广。活毒疫苗还有V4苗、R系苗和NDW苗等。NDW苗是台湾派斯德公司研制出来的新弱毒苗,它适宜大颗粒液体喷雾,在雏鸡1日龄时往雏鸡箱中用普通喷雾器喷NDW苗,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V4型苗的耐热性好,适用于没有冷藏条件的偏远地区。R系苗是毒力小于I系苗而大于IV系苗的中等毒力活毒疫苗,目前因生产上的原因尚未能得到广泛应用。2单克隆苗为解决IV系疫苗免疫反应过大的不足,现已研制出单克隆疫苗。此种疫苗是用从IV系苗中克隆出的一个免疫原性强又应激反应小的毒株制成,如克隆0苗、44苗、N80苗等等。这些疫苗现已在我国广泛应用。但是单克隆苗的抗原性单一,免疫效果较差,是其不

10、足之处。3组合克隆苗为解决单克隆苗的抗原性单一的问题,一些疫苗生产公司又从II系和IV系苗中分别克隆出多个抗原性好,应激性小的毒株,把它们组合成新的组合克隆苗。这种疫苗抗原性好,保护力强,又减少了免疫应激性反应,是目前最理想的活毒疫苗。4强毒灭活苗近几年来,ND野毒的毒力不断增强,只使用普通的弱毒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足以克服新出现的ND超强毒感染。因此,兽医界提出了用自然界强毒制成灭活的油乳剂苗进行免疫的新概念。用这种强毒灭活苗,所产生的抗体效价高。5双价灭活苗一些研究单位把IV系毒株和野外分离到的超强毒株分别培养、灭活制成双价油乳剂苗,这种疫苗抗原性更广,免疫效果更好。6双向灭活苗某些研究单位

11、对原来的油乳剂灭活苗又作了改进,他们把油乳剂苗的外层又包上一层活毒疫苗。使这种疫苗起到活毒苗和灭活疫苗两种苗的作用。经我们试用发现,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很高,而且维持时间长。7其它基因型苗2000年,我国学者王永坤等提出我国目前NDV流行的是基因型毒,而以往制苗是用基因型毒。他们认为基因型苗不足以预防基因型NDV引发的传染。他们分离出基因型毒株,灭活后制成了新的基因型疫苗。此外曹殿军博士又根据NDV的F基因编码区的不同,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认为基因型病毒是九十年代以来是我国引起鸡新城疫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既有老的基因型的威胁,又有新的基因型()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和基因

12、型潜伏。在各基因型之间有交叉保护能力,我国频发ND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型的问题,而是野毒毒力增强的问题。对以上这些观点国内学者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三、实用免疫要点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要做好鸡新城疫的免疫,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在雏鸡1日龄时要作一次免疫,最好使用克隆0疫苗或NDW苗。5日龄时用半个剂量油乳剂苗注射。2在第14日龄作第二次免疫,可以用IV系苗。有条件时鸡群作母源抗体监测,当抗体平均值下降到1:64或1:128时,再作免疫。3免疫尽量使用点眼法或喷雾法,少用饮水法或注射法。4上笼时应当把灭活苗和活毒苗同日接种。5成年鸡开产后要每两个月免疫一次活毒疫苗。6在灭活苗中可以选用双价灭活苗或双向灭活苗。7不要一成不变的使用厂家提供的免疫程序,要根据本地、本厂的疫情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当疫情发生变化时,免疫程序要及时作调整,以适应于疫病流行特点,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