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书(免疫治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1643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书(免疫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书(免疫治疗).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企业自主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企业名称 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类别 自主研发 企业法人(签名) 项目负责人 陈俊峯 电话 051085996831 项目联系人 姚静 电话 051085996831 项目起止时间 2011 年 09 月 至 2015 年 02 月填报日期 2012年11月06日一、立项依据1.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指从自体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激活和扩增后输入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或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该技术能制备出两大类不同特点的细胞:第一类细胞为能在患者体内激发抗肿瘤活性的

2、细胞,如DC疫苗;第二类细胞为具有内在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如CIK细胞、DC-CIK细胞等。1.1. DC细胞治疗技术DC(Dendritic Cell,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它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T和B细胞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者。自201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alph M. Steinman发现DC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以来,全球范围的DC肿瘤疫苗研究持续进行了数十年,一系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目前全球的DC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美,从1996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

3、心Hsu等在Nature Medicine上报道了全球首项DC肿瘤疫苗临床试验以来,开展的临床研究项数大体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尤其以2003年后最为明显。所开展的临床研究在大多数常见肿瘤上均有些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大肠癌、肾癌、肺癌、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血液系统肿瘤。从临床研究的分期来看,目前的临床研究绝大部分处于期和期,处于期的临床研究有8项,其中四项已经完成。其中尤以Dendreon公司的工作最为引人瞩目,其关于晚期前列腺癌的研究结果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Sipuleucel-T组死亡风险相对下降22%(危险比0.78;95%

4、置信区间0.61到0.98;P=0.03),这种减少表现为中位生存期提高了4.1个月(Sipuleucel-T组 25.8个月,安慰剂组 21.7个月)。Sipuleucel-T组和安慰剂组36个月的生存概率分别为31.7%和23.0%。也正是基于这项期临床研究的研究结果,该产品于2010年4月29日通过FDA的上市批准,成为全球获得FDA批准的首支治疗用途的肿瘤疫苗。在这之前,在韩国和巴西已有DC疫苗被批准上市,其商品名分别为CreaVaxRCC(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和Hybricell(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在我国,由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院士和上海海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针对大肠癌的

5、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疫苗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树突状细胞项目(批号:2002SL0016),它是“863”项目成果的产业化项目,“863”十五重大专项课题,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02136518.0)。自2003年11月到2004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施并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APD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没有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并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4年10月经SFDA批准正式进入期临床研究阶段,期研究结果显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目前正在进行

6、期临床研究。目前国际上至少有12家公司(如Dendreon、CreaGene、Genoa Biotecnologia、ImmunoCellular Therapeutics、Northwest Biotherapeutics等)正在开发DC疫苗,Sipuleucel-T的成功上市势必会促进这些公司的临床研究,可以预见今后DC肿瘤疫苗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1.2. CIK细胞治疗技术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最早是199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chmidt

7、Wolf 等首次报道,他们发现在多种细胞因子(INF-、CD3单抗、IL-1 和IL-2)的作用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以被定向诱导并大量增殖成为肿瘤杀伤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 和CD56 两种膜蛋白分子,因此具有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的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早在1996年国内已有CIK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发表,目前国内已有超过百家的医疗单位开展了该项治疗技术的相关临床应用与研究。根据国际国内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进展状况,2009年5月1日卫生部颁发执行的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应用办法将“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列为三

8、类医疗技术。目前全球CIK细胞的临床研究集中于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和骨髓瘤)、肾细胞癌、肺癌以及肝癌等。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8年发起的自体CIK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已处于期。另外,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郝希山院士研制的CIK细胞制品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S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治疗实体瘤的类新药(批号:2005L01023)。基于Pubmed的检索结果显示,其中11项CIK细胞的临床研究,接受治疗的患者总数为426人,其中男性313人,女性113人。其中有10项临床试验中采用了自体CIK细胞,输注的CIK细胞的总数范围为21.9107至5.21010,每次回输的CIK细胞的剂量

9、范围为7.2106至2.11010,患者回输的最高次数为40次。在384例患者中,有24例显示完全缓解,27例显示部分缓解,40例显示轻微缓解,总反应率为23.7%(91/384),161例患者疾病稳定,129例疾病进展。CIK细胞治疗的毒副作用较轻微,有意思的是,接受CIK细胞治疗的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会降低。与不接受CIK细胞治疗组相比,接受CIK细胞治疗组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显著增加。分析结果表明:CIK细胞巩固性治疗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无进展生存率。CIK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新方法,已经与常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其它细胞或分子治疗得到广泛配合,在多种肿瘤的治

10、疗中展示了应用前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联合CIK和其它治疗手段。可望提高治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最终达到治愈肿瘤或长期带瘤生存的目标。2项目开发的目的、意义:2.1. 肿瘤发病现状据WHO统计,2008年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约1270万,死亡760万,现患病例2500万。预计2020年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肿瘤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我国肿瘤发病及死亡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20年间,肿瘤死亡率上升29.42%。2008年肿瘤新发病人数约220万,死亡160万。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正大步向前发展,但肿瘤的

11、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到相应控制,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4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杀手。2.2. 癌症治疗现状手术、放疗与化疗三大常规疗法为肿瘤患者所作的巨大努力仍不能解决全球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的严峻挑战。手术是肿瘤治疗的首项选择,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但多适用于早期确诊的肿瘤患者且手术仅能切除医生肉眼所见的肿瘤组织,对早期转移播散的肿瘤细胞或医生肉眼不能及的微小肿瘤组织则无能为力,而肿瘤的复发与

12、转移正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放疗、化疗作为肿瘤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法,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累及到正常组织和正常细胞,且不同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差异,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严重的毒副作用等均限制了这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见,上述现行的医疗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患者的生命,并不能从根本上扼制肿瘤细胞的复发与播散。有效地清除常规治疗后残存或术前业已播散的肿瘤细胞, 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命乃至治愈的关键环节,开发新型肿瘤治疗技术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2.3. 肿瘤治疗第四种模式生物治疗人体免疫系统最根本的功能是识别、区分异(抗原)已,防御外来侵略肿瘤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表达区别于机体正

13、常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AA),因此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这些异已抗原,激活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不断地清除机体内恶变的细胞,保证机体的正常功能。然而,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应用多种手段对抗并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因此,若给予外源性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则能激发、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清除体内的异已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免疫治疗避开了放、化疗的严重毒副作用,能有效地清除术后微小残留病变与转移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期,提供一种全新、特异、有效的辅助治

14、疗手段。在2000年美国“国际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的总结报告中这样写到:“生物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21世纪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专家预测:以常规治疗结合生物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将成为21世纪人类征服癌症的主要工具。3. 本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3.1. 本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本项目着眼于国外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采用自体肿瘤干细胞作为靶抗原,利用热休克凋亡的方法增加抗原的抗原性,采用人体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DC作为热休克凋亡抗原的承载体,增加疫苗的免疫原性,制备出一种高效、特异的抗肿瘤DC疫苗,以及建立一套CIK高效扩增及杀伤体系,并拟建立各

15、种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方法及临床应用规范。3.2. 本项目达到的市场前景免疫细胞治疗不仅能激发、增强肿瘤患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清除体内肿瘤细胞,且在患者体内诱发免疫记忆,从而获得长期的抗瘤效应,因而拥有当今其它任何抗肿瘤药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避开了放、化疗等肿瘤非特异性治疗手段所带来的严重毒副作用,并增强放化疗敏感性,为术后残余或转移肿瘤细胞的清除,防止肿瘤复发提供一种全新、特异、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本项目将有效地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肿瘤免疫基础研究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展开,推动无锡地区乃至全省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推动产、学、研联合体的建立,提升地区创新药物开发能力与水平,提升

16、参预国际竞争的能力与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改善众多肿瘤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生命质量,最大程度地延长其生命,给肿瘤患者带来一线生机。江苏省作为癌症发病大省,癌症发病率久高不下,据统计,目前,江苏省的癌症发病率已占到了全国癌症发病率的12%,以全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20万计算,江苏省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达到了36万人,癌症患者总人数约70万。根据江苏省免疫治疗收费项目编号:30008024,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输注治疗(含药物加无血清培养基、体外细胞培养;包括树突状细胞治疗(DC):2750.00元/次苏价费(2005)390号;诊疗项目号:310800024-a,抗原制备:2000.00元/

17、次苏价费(2006)36号。DC治疗每疗程4次(每次含树突状细胞治疗2750.00元抗原制备2000.00元),每次收费4750.00元。总计19000.00元。公司项目将首先在江苏省内开展,开展之初,按省内千分之一的患者每年接受本项目所涉及的DC治疗2个疗程计算,项目每年的直接经济收益可达到2600多万元。二、开发内容和目标1. 项目主要研发内容、预期目标及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肿瘤常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与化疗)有机结合,发挥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特色优势,特异地清除残留微小病灶(或细胞),防治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为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与生命周期的延长,建立以下技术标准与临床治疗规范:(1) 自体

18、免疫细胞(DC、CIK、DC-CIK)体外诱导培养技术;(2) 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3) 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制备技术;(4) 肿瘤抗原负载技术;(5) 自体免疫细胞质量监控标准;(6) 个性化的自体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方案;(7)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体系;2主要技术创新之处:2.1. 采用自体肿瘤干细胞制备抗原: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稀少的癌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潜能,虽然数量少,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众多性质与干细胞相似,所以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具有多种耐药

19、分子而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肿瘤往往在常规肿瘤治疗方法消灭大部分普通肿瘤细胞后一段时间复发,本研究我们从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取肿瘤干细胞并制备自体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体内杀伤性T细胞杀灭肿瘤干细胞,从根源上彻底消灭肿瘤。2.2. 热休克法处理肿瘤细胞,增加抗原免疫反应性:热休克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肿瘤细胞内多种HSPs(HSP70、HSP60、HSP90、GP96)的蛋白水平,其简捷性、高效性、及保持目的蛋白天然活性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且HSPs是众所周知的天然免疫佐剂;2.3. 完整凋亡肿瘤细胞作为抗原,扩大了抗原谱:可激活针对肿瘤细胞表达的多个肿瘤抗原的T细

20、胞克隆(CD8+T与CD4+ T),防止因使用单个或几种肿瘤抗原负载DC所造成的免疫缺失,从而降低了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会;2.4. 高效抗原负载体系:DC表达多种HSPs受体,用富含HSPs的凋亡肿瘤细胞或HSP70-多肽复合作为肿瘤抗原负载DCs,可通过 HSPs受体介导的抗原内吞机制提高DCs摄取肿瘤抗原的效率。2.5. 个体化设计,针对性治疗:不同个体的肿瘤生物学特性与肿瘤抗原表达谱可能存在显著差别。利用患者自体独特的肿瘤抗原库(Antigen Repertoire)作为源抗原,降低了因肿瘤抗原表达个体差异性导致的治疗效果差异;2.6. 无MHC限制性,患者均能受益:多肽抗原免疫治

21、疗多受患者MHC表型的限制,我们采用患者自身肿瘤组织作为抗原,所有肿瘤患者均可受益;3. 达到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3.1. 主要技术指标(1)建立高效自体免疫细胞(DC、CIK、DC-CIK)体外诱导培养技术;(2)建立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3)建立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制备技术;(4)建立肿瘤抗原负载技术;(5)制定自体免疫细胞质量监控标准;(6)制定个性化的自体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方案;(7)制定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体系;3.2. 预计经济指标:项目等临床试验结束,正式实施后3年内,预计经济收益可达2600万元/年。三、研究开发试验方法及采用技术(工艺)路线1.免疫细胞培

22、养(DC/CIK/DC-CIK)2肿瘤干细胞抗原制备常规治疗(术后留取组织)确诊的肿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疗效观察: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细胞免疫学检查; 回输治疗: 静脉回输 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符合入选标准)回输反应处理四、研究开发工作组织和分工情况1. 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计划书制定;负责实验设备、物资的准备;负责免疫细胞治疗开发的所有技术性工作;负责实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总结与保存;负责论文的书写,成果申报与专利申请等工作。2. 合作医院负责病例的选择、知情同意书签定、样本准备(肿瘤组织、血液)、免疫注射、副反应处理、疗效评估等工作;参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五、现有开发

23、条件和工作基础1承担单位开展本项目的优势(人才、设施条件):1.1. 公司基本情况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干细胞技术和创新药物研究为核心的研究型企业,目标是打造“干细胞技术服务、研究、保存、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一体化的世界级生物产业中心”。公司于2010年4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目前拥有员工200多人,科技研发和服务人员45人,高级职称8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研发人员70以上。公司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已经获得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另有十余项专利正在申报中。公司拥有国内外一流的技术团队和资源优势。公司联合中国、欧盟、美国三方共7个大型研究机构,17个世界领先的干细胞研究

24、科学团队共同组建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干细胞领域研发联盟之一,其中包括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苏格兰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大干细胞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四川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奥地利科学院、美国UCSF等,目标打造中国最大的干细胞研发和产业化基地。这一顶级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基地占地250亩,一期建设11万平米,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规模超过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上海、广州、泰州、湖州干细胞基地的总和,主要从事干细胞的提取、研究、重大疾病干细胞的鉴定、诊断、治疗和新药开发。同时公司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生物、医学、制药行业内享有盛誉的专家、院士组成的资深科学顾问委员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出

25、谋划策,共同打造航母级的医药产业集团。企业负责人许晓椿博士,具有十几年的医药企业管理经验,现任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访问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度江苏省双创人才,2010“中国百佳归国创业新锐”。 许晓椿博士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医学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后又获美国艾默里大学(Emory Univ.)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EMBA。许晓椿在高科技领域从业近十年,医药行业经验丰富,国际性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突出,2000-2004年担任美国辉瑞制药集团资深科学家和项目经理,2004-2008年期间分别担任

26、二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研发总监职务。许晓椿博士发表过40余篇学术论文、会议摘要、综述和教材,20多次在国际大型生物医学会议上应邀发言,并6次在国际上获得医学研究奖。担任辉瑞制药及上市医药集团研发总监期间,成功的参与或主导一系列“重磅级”产品开发,其参与开发的新药产品 Celebrex 2004年的全球年销售额就达到33亿美元;另一个新药产品 Bextra 2004年的年销售额超过13亿美元。除此之外,许晓椿博士参与和主管高科技项目,项目转让价值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本项目负责人,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陈俊峯,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在国外长期从事AABB干细胞库的管理和认证工作,拥有实际的AABB标准

27、建库和AABB现场认证经验,也是美国AABB协会的亚洲区巡视员。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国际AABB标准实际认证经验的专业人士。2011年获得FACT内审员资质。加入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任香港CryoLife公司首席技术官和干细胞库主任。该公司在陈博士的领导下顺利通过国际AABB认证,成为亚洲第一家通过AABB认证的干细胞库。公司引进陈俊峯博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及首席技术执行长官,主要负责国际标准干细胞库建设、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干细胞药物筛选和临床基因检测研究等工作,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的,世界领先的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集群。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级

28、和省级重大项目。公司负责人许晓椿博士和项目负责人陈俊峯博士于2009年和2011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创业创新“双创”人才。2011年初,公司顺利完成B轮融资,成为无锡融资最多的530企业。目前项目正在国内多个省市全面展开,并于多家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北大未名、武汉光谷园区、中信银行等知名科研、投融资机构。未来,我们旨在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国际一流的产业集团博雅干细胞产业集团。涵盖干细胞技术、新药研发、基因检测/诊断试剂、转基因动物、医疗管理、生物制造,感知医疗和投资管理八个业务领域,建成医疗医药和干细胞事业两大产业平台,形成一条完整的生命科学的产业链。公司注册资金10000万元,2012年

29、目标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并成立了专门的投融资部门,自有资金、销售收入再投入和风投融资的介入充分保障了项目的经费需求。1.2. 国际化、专业化的科研管理团队许晓椿PhD/MBA (Washington, USA),集团董事长,先后任全球最大制药企业美国辉瑞项目经理,2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研发总监,北大方正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诣书MSc/MBA (NDSU, USA),集团总裁,北大光华EMBA 70班,曾担任世界十大制药企业之一的雅培集团(Abbott)注册临床统计师,并有过多家Fortune500公司营运和管理职务经历。吴波杰MBA,副总裁,兼博雅投资总裁,北大汇丰PE 17班,曾任武警总

30、部下属安华公司总经理、总后勤部中国北方总公司柬埔寨分公司总经理,中科招商基金副总裁。肖瑞平MD/PhD (Maryland, USA), 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NIH高级研究员,国际心脏学会(ISHR)理事。陈俊峯PhD (Cambridge, UK),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美国AABB协会巡视员,美国FACT协会亚洲区督查员。马得胜MBA (Lincoln, UK),副总裁,曾任世界10大保险集团之一的意大利忠利保险集团(Assicurazioni Generali)助理总裁。赵鸿莲MSc

31、 Pharm,副总裁,北京博雅总裁,药学、金融学硕士,曾任北大方正集团医药研究院助理总经理,汉典集团副总裁。王谋MBA,副总裁,曾任财智杂志市场总监,中国江苏企业家论坛副秘书长,无锡市青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华美源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无锡归国人员创业商会秘书长等职。1.3. 强大的科学顾问团队Martin A. WassermanPhD,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前任副总裁,30多年制药业经验,曾任职于辉瑞、格兰素、施贵宝、 罗氏等一系列全球知名制药企业。饶子和院士,南开大学校长(2006-2011),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

32、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执行理事。许智宏院士,北京大学校长(1999-2008),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联合国UNESCO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饶毅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学Elsa Swanson终身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吴瑛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Charles Mix终身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长江特聘讲座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客座教授。薛勇彪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所长,著名的遗传发育学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生命科学重大项目审核小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

33、得者。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Sir Ian WilmutPhD ,“克隆羊之父”, 苏格兰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苏格兰皇家学会院士。1.4. 企业人员概况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员工总数2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员工177人,占员工比例的84.3%。其中研发人员36人,占全体员工的17.1%;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40人,占员工比例的19.0%。所有实验室技术人员均是生物医药类专业熟练操作研发人员并且经过GMP相关的严格培训与考核。1.5. 设施条件公司已经完成2000平米万级净化级别的GMP实验室建设(包括细胞培养实

34、验室、细胞冻存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和基本实验设备投入,主要设备包括流式细胞仪、AXP系统、BioArchive系统、程序降温仪、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血液分析仪、PCR、高效液相、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大型设备50套。2已有的工作基础,如预试及小试成果等。2.1. 已建立体外DC、CIK、DC-CIK大规模培养体系本项目技术团队已建立CD14+与CD34+DC的体外诱导与无血清培养体系,成功地诱导了多个的不同DCs亚群;建立了CIK液相诱导及包被诱导工艺。2.2. 已建立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采用特有的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了一种可从人肿瘤组织中有效富集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体外细胞培养

35、技术,并通过流式分选法获得肿瘤干细胞,用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的细胞为肿瘤干细胞。2.3. 建立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制备技术试验证实热休克能快速、大幅度提高各种热休克蛋白的表达,通过不同温度及时间处理最终确定热休克最佳温度及最佳时间。2.4. 已建立肿瘤抗原负载体系通过不同数量的热休克调亡肿瘤抗原与一定数量DC共育后致敏T细胞的能力,CTL杀伤能力等指标确定热休克调亡抗原的用量,优化热休克调亡抗原与DCs的比例、共育时间、培养基体系等参数,Cr51试验和体外肿瘤生长抑制试验表明热休克凋亡肿瘤干细胞抗原负载DC体外致敏的CD8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肿瘤杀伤能力。2.5.

36、已完成生物安全性评价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在最大给药容量和最大给药浓度条件下,动物未表现出明显毒性症状。在局部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中:在兔皮下注射刺激性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细胞无明显的刺激性,可供临床安全使用;豚鼠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注射剂无明显致敏性;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为阴性。在裸鼠成瘤试验中:软琼脂克隆试验表明免疫细胞无成瘤性。实验名称动物种属实验结果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未死亡、未见明显异常2.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未死亡、未见明显异常3.皮下注射刺激性试验新西兰兔无明显刺激4.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阴性5.大鼠同种被动过敏试验大鼠阴性6.体内致瘤试验裸鼠2月内无肿瘤形

37、成六、计划进度(包括总的研究期限、年度计划进度)时间主要工作内容2011年 09月至2012年02月1、确定项目建设任务、内容和建设目标;成立项目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2、完成前期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2012年 02月至2014年08月1、完成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2、完善各项标准操作规范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3、申请发明专利1项。2012年 08月至2014年08月1、完成临床前测试,成立临床试验小组;2、完成病例的临床研究,并整理临床数据;2014年 08月至2015年02月1、项目进行成果鉴定;2、完成项目的产业化

38、转化,开拓省内市场。七、经费概算项目预计总经费 600 万元。研究开发经费预算报告一、预算说明(预算编制依据,主要开支科目的说明)项目预算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和项目计划书中涉及的实验内容编制,包括人员费用,研发费用,仪器购置费用(以年限折旧计算),研发成果转化等费用。二、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支出预算科 目预算数2012201320141、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3540402、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材料、燃料、动力、样机购置、工装开发、检验等)12060603、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1515154、新产品(工艺)设计费2020305、装备调试费5556、软件、专利权

39、、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摊销费2217、现场试验费102020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1010109、与研发活动直接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资料、翻译费等)10101010、其它000合计227182191总计600三、主要(大中型)仪器设备清单名称单价(元)数量总价(元)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大容量冷冻水平离心机600001台60000年限平均法10年倒置显微镜450001台45000年限平均法10年CO2培养箱(水套)400002台80000年限平均法10年液氮罐 75L(储存)200001个20000年限平均法10年生物安全柜300002台60000年限平均法10年电动移液枪40002套80

40、00年限平均法10年单道移液器75003套(15支)22500年限平均法10年涡旋振荡器30001台3000年限平均法10年冷冻高速离心机(小型)100001台10000年限平均法10年恒温水浴锅20001台2000年限平均法10年电子天平40001台4000年限平均法10年生化培养箱50001台(70L)5000年限平均法10年4冰箱35001台3500年限平均法10年保温瓶(取标本)2001个200年限平均法10年烘箱一体机20001台(150L)2000年限平均法10年细胞流式仪12000001台1200000年限平均法10年全自动酶标仪270001台27000年限平均法10年超纯水系统

41、180001套18000年限平均法10年超低温冰箱(85)90001台(286L)9000年限平均法10年高压灭菌锅75001台7500年限平均法10年研发机构或项目组编制、运作情况报告和专业人员名单一、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名称及情况本项目由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注册资本10000万元,是以干细胞研究和创新药物为核心的研究型企业。公司旨在建立国内首家完全符合国际AABB标准的干细胞库,目前已经建立了2000平米的GMP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的20000平米的综合干细胞库2013年底将完工。公司率先在国内引进了全自动干细胞分离和保存系统,并在全球干细

42、胞库中首家自主研发并使用了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和溯源系统,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专业设备20余套,2011年产业化至今,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公司负责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的筹建和运营,联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北京大学等7家国际一流机构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INCOSC),该中心占地250亩,规划面积11万平米,面积超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泰州、湖州等干细胞中心的总和,是目前亚洲在建规模最大的干细胞研发和产业化中心。在临床治疗领域,旗下的博雅再生医学有限公司(BoyaMed)专注于肿瘤以及一系列疾病的细胞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公司以体细胞生物治疗技术为产业切入点,致力于

43、细胞治疗方案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医疗器械经营及肿瘤检测试剂盒的开发,目标是通过更多更好的细胞治疗技术,为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项目内容包含四个方面:(1)建成国际一流的、也是中国最大的肿瘤组织样本库;(2)利用公司特有的全自动组织处理器及分离保存技术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肿瘤干细胞;(3)采用公司成熟的国家重大专项“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大规模扩增,从而制备高蛋白浓度的特异性抗原;(4)联合多家医院建立国内最大的细胞治疗中心,运用公司特有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DC、CIK、DC-CIK等)应用于临床。二、研发项目组组成情况本项目由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

44、官陈俊峯博士负责,项目组成员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或研发项目组运作情况本项目核心技术来源于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下属的干细胞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由北京大学、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Dolly诞生地)等7家国际一流干细胞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拥有5项发明专利授权;并拥有建立国际AABB标准的一系列非专利核心技术。已完成主要研发和产业化前期工作:公司已经完成2000平米万级净化级别的GMP实验室建设和基本实验设备投入。已建立体外DC、CIK、DC-CIK大规模培养体系、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热休克凋亡肿瘤

45、细胞抗原制备及负载体系、已完成生物安全性评价试验。四、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姓名单位性别年龄专业职务(职称)本项目中承担工作陈俊峯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男33细胞学首席技术官项目管理、技术指导姚静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女30生物工程技术副总监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杨传庆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男28生物技术实验室主管实验室管理、细胞培养张辉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男25生物技术技术员实验室操作、细胞培养张星星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男24生物技术技术员实验室操作、细胞培养郑爱玲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女25生物技术技术员实验室操作、细胞培养朱晓青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女25生物技术质检员质量检测陈峰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男42临床医学医学总监疾病诊断、方案制定李宁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女48临床护理护师采血、疫苗回输 企业盖章 年 月 日所在区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