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156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实施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疟疾防治实施方案疟疾防治实施方案 篇一: 上集镇201X年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上集镇201X年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201X2020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淅川县疾控中心201X年疟疾防治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201X年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力度,降低流行程度和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虐意识,落实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时发现疟疾病人,规范治虐工作。 二、目标指标 1、到201X年无本地无感染疟疾病例;2017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2020年前通过消除疟疾国家认证。 3、按照

2、疟疾项目工作规划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三、技术措施 我真的疟疾防治采取以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为重点,巩固抗虐成果,增强全民防虐意识,从控制疟疾向消除疟疾迈进。 四、方法 (一)传染源控制 1、发热病人血检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三热病人),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血检对象重点是来自于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村卫生所(室),应向上级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送检。 血检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应达到70%以上。年血检率大于本地居住人口的100%,乡镇覆盖率100%,村覆盖率100%。 2、疫情报告 各医疗机

3、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对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和卫生部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要求,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严防疟疾传播流行。 3、病例治疗 依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确诊的和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者,均应进行规范治疗,对疑似疟疾病例应进行假定性治疗,治疗率应达到100%。 治疗药物及方法: 间日疟,三日疟应给予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1)氯喹: 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

4、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 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 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 2.5 mg, 连服8天。 恶性疟及重症疟疾的治疗, (1)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剂(科泰复): 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 、24小时 、32小时各 2片。 (2)蒿甲醚: 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l,首剂给药后46小时,再给予80mg肌注。 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药物及方法: 对来自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人员的假定性治

5、疗,氯喹总量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 ,间隔68小时;在有恶性疟流行地区,可用磷酸哌喹600mg 顿服。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给予规范治疗。 4、休止期根治 对上一年的间日疟病人,在疟疾传播休止期,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根治,根治率达到90%以上。方法: 口服伯氨喹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每次2 2.5mg,连服8天。对病人家属和四邻居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休止期服药。 (二)疫点处理 对510月发生的疟疾、输入性疟疾,应根据情况进行疫点处理。 1、媒介防制措施 以患者居住地为中心,周围500米内的居民住房都应进行喷洒灭蚊和蚊帐浸泡。喷洒和浸泡方法防治。 2、保护易感人群 对疫

6、点范围内的居民,应根据情况服用预防药。服用方法: 每次服氯喹300mg, 每710天服1次,连服23次。 3、追踪观察 对疫点内的居民,凡出现类似疟疾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检查疟原虫。定期对疫点居民进行一次访视,观察有无继发病例,一般观察一年,对疫点内出现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必要时再进行一次灭蚊和预防服药。 (三)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 1、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镇发生的疟疾病例有输入性恶性疟,因此,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 4.26全国疟疾防治宣传日”宣传活动,重点对外出疟区的流动人口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传媒,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自我防护和主动参与预防控

7、制工作意识。 2、预防服药 对我镇进入过国内、外疟疾高传播地区的回乡人员,应 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到疟疾流行区经常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露宿者等高危人群,在传播季节亦应进行预防服药。 预防服药方法: 氯喹,每次服300mg, 每710天服1次,但连续服药的时间不宜超过3-4个月。 (四)疟疾防治技能培训 我镇的疟疾防治技能培训,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对乡(镇),村医务人员的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突发疫情处理 我镇已连续14年疟疾的爆发流行,如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根据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

8、动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按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上集镇卫生院 201X年3月23日 篇二: 预防疟疾工作方案 预防疟疾工作方案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早就把疟疾作为危害严重的疾病开展了积极防治。由于近年来疟疾传播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结合“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我校对照要求,认真落实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的辐射力,增强学生、家长对疟疾的防范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切实提高我校卫生教育水平。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对在校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有效预防和治疗疟疾的意识和能力,争取达到零感染。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开

9、展,确保全校师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96%。 三、具体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预防疟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飞龙任组长,杜海红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我校的预防疟疾教育工作。 2、组织师资培训 (1)开展预防疟疾教育工作的培训工作,对所有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2)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授课: 我校的预防疟疾教育工作的授课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由他们 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预防疟疾教育工作。 3、组织疟疾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以预防疟疾为主题的班会,此项工作由各班主任具体负责落实。 4、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以班为单

10、位,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疟疾防治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力求实效,如印发致家长信、用广播站、网络多媒体、橱窗、板报等一切媒介,扩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势宣传效应,活动中杜绝务虚的花哨做法,切实将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5、进行教育效果调研 此项工作具体由杜海红负责落实,印制疟疾知识调查问卷,深入学生中,进行教育的调查问卷,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 淮北市童台学校 预防疟疾工作方案 淮北市童台学校 篇三: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 附件: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强对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促进201X-201X年全

11、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疟区分层与防治策略 根据疟疾流行状况,将我国疟区划分为三类,即高传播地区(一类)、疫情不稳定地区(二类)和疫情基本控制地区(三类);各类地区以乡(镇)为单位,依据发病率分别划分为两层或三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高传播地区(以下均称一类) 包括云南的边境地区、海南的中南部山区。此类地区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主要传播媒介为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宜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人群防护和环境改造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地区,宜采取以传染源控制和媒介防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以乡(镇)为单位,按发病率分为三层: 1.

12、一类一层 发病率1; 2.一类二层 发病率1/万1; 3.一类三层 发病率1/万。 (二)疫情不稳定地区(以下均称二类) 包括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此类地区仅有间日疟流行,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地区,宜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地区,宜采取传 染源控制和媒介防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以乡(镇)为单位,按发病率分为两层: 1.二类一层 发病率1/万; 2.二类二层 发病率1/万。 (三)疫情基本控制地区(以下均称三类) 除上述两类地区外的其它地区。此类地区经过多年的防治,疟疾流行已得到控制。宜采取传染源监测和人群健

13、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以乡(镇)为单位,按有无当地感染的病例分为两层: 1.三类一层 有当地感染病例; 2.三类二层 无当地感染病例。 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待确定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和发病率后,参照上述疟区分类和分层,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技术措施 (一)传染源控制 1.病例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医和个体医生)均应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见附录1),发现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并登记、上报。 (1)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开展疟疾实验室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病人均应开展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见附录2)。 以乡(镇)为单位,各类地区的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

14、要求: 一类一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和疑似感冒病人(称“四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5以上,血检覆盖率达 到90以上;一类二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称“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3%以上,血检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一类三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1以上,血检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二类一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3以上;二类二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1%以上; 三类一层地区镜检对象为“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到0.3以上;三类二层镜检对象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的病人,年血检率达到0

15、.1以上; (2) 病例侦查 : 一类一层、二层和二类一层地区,在疟疾传播季节应对发病较高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开展主动病例侦查,每月一次。 2.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3.病例治疗 (1)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治疗: 对依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的疟疾病例均应按照 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见附录3)进行规范治疗。 (2) 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 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对疑似

16、疟疾病例进行假定性治疗,并对治疗有效的疑似病例按疟疾病例给予规范治疗;三类地区可对疑似病例直接按疟疾病例给予规范治疗。 4.休止期根治 (1) 各类地区均应在每年传播季节前,对一年内有间日疟病史者采用伯氨喹 8 天疗法进行休止期根治。 (2) 在一类一层和二类一层地区发生暴发的乡(镇)或行政村,可视情况对 l 年内有疟史患者的家属、四邻居民、上个传播季节的露宿、夜间室外作业者等重点人群或全民进行休止期服药(伯氨喹8天)。 (3) 在严重流行和暴发流行地区,如有较多的漏治和治疗不规范病例,可采用氯喹、伯氨喹 8 天疗法进行疟史患者根治、重点人群和全民服药。 (二)媒介控制 1.化学防制 可采取杀

17、虫剂浸泡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措施杀灭媒介按蚊。 (1)杀虫剂浸泡蚊帐: 在以嗜人按蚊或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一类、二类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发病率大于1时,在发病较高且普遍使用蚊帐的村庄,每年于传播季节前,开展一次杀虫剂浸泡蚊帐,蚊帐浸泡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使用长效蚊帐;在二类地区控制暴发流行时,也可以村为单位实施杀虫剂浸泡蚊帐;在各类地区,对上山、野外作业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地人员使用的蚊帐均应进行杀虫剂浸泡(见附录4)。 (2)室内滞留喷洒: 在以嗜人按蚊或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一类、二类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发病率大于1时,可实施DDT(二二三)或持效菊酯类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每年于传播季

18、节前喷洒12次,可间隔3个月;在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出现暴发疫情时,也可实施DDT(二二三)或持效性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在一类地区流动人口集聚地应实施室内滞留喷洒(见附录5)。 3.环境治理 根据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地环境特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清理洼地积水、疏 通沟渠等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幼虫孳生;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生物制剂在孳生地杀灭幼虫。在二类区应宣传、引导群众在改、建房屋时增设后窗,以改善室内通风条件,减少炎热季节的室外露宿。 (三)个人防护 1.防止蚊虫叮咬 在一类地区野外作业或露宿的人员,应使用驱避剂和/或使

19、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2.个人预防服药 无免疫力的人群进入疟区时,应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物,特别是出国到高疟区人员,更应注意加强个人预防。采用的抗疟药物及方案同集体预防服药,或选用其它具有抑制性治疗作用的药物。连续服药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年,离开有间日疟流行的疟区时应给予伯氨喹8天治疗(见附录3)。 疟疾流行区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住宿者等高危人群,在传播季节亦应进行预防服药,并加强个体防护。 (四)群体防护 进入一类一层地区的的矿山、大型建筑工地等人群,开展集体预防服药,服药方法见附件3。 (五)暴发疫情处理 1.暴发疫情标准 以行政村为单位月发病数是上年同期的2倍或以上,且一类地区的发病率

20、达到3%或以上、二类、三类地区达到1%或以上为暴发疫情。连续5年或以上无当地感染病例的县,发生输入继发病例也为暴发疫情。 2.暴发疫情调查 发生暴发疫情时,应尽快核实疫情,通过现患率、带虫率、疟史率等调查掌握流行程度、流行范围和主要虫种;通过按蚊种群与密度篇四: 消除疟疾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二、传染源监测与控制 病原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免疫学检测: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基因检测: 疟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阳性。篇五: 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1 关于印发太湖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201X-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

21、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将太湖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 太湖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 太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一0年十二月二日 抄送: 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委宣传部。 附件: 太湖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X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X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

22、疟疾的目标。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徽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结合我县疟疾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制定太湖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性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我县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20世纪70年代,疟疾年发病人数一度达到总人口的 4.02%,以间日疟为主。经多年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我县间日疟呈散发状态,发病率均在万分之一以下,但每年都有新发病例。为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全面实施安徽省消除疟

23、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阶段目标 按照安徽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规定,我县为疟疾防控二类县,具体阶段目标如下: 1.至201X年以县为单位疟疾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2.至201X年以县为单位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 3.至201X年以县为单位通过考核评估,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三、工作指标。 (一)阶段指标 到201X年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1)

2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 (2)县级综合医院和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3)村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综合医院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100%;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90%。 (2)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疟疾传

25、播季节 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75%。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以县为单位疫点处置率达到7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全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70%。 6健康教育。 全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到201X年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

26、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100%以上。 (2)县级综合医院和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100%以上。 (3)村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2. 病人疟原虫血检。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综合医院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保持100%;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100%。 (2)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4)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

27、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保持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保持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保持100%。 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全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90%。 6健康教育。 全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到2020年实现以下指标: 1消除考核认证。 完成消除疟疾考核认证。 2疑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医疗机构均具备疟原虫血片镜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

28、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片镜检。 (二)指标分解 按安徽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X-2020年)实施方案规定我县属于二类县,按其要求我县年度工作指标分解见附件2。其中各项指标完成率不少于表中的数值。 四、策略和措施 为了尽快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重点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置,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技能培训 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检验科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对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疟疾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对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进行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

29、生进行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 2.病例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条(RDT)辅助检测。RDT检测阳性者,须采集并保留血片备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医院、县中医院配备疟原虫血片镜检所需器材,要求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片镜检,且至少有两名具备发热病人血片镜检能力的人员。 乡镇卫生院配备疟原虫血片镜检所需器材,要求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片镜检,且至少有一名具备发热病人血片镜检能力的人员。 结合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进程,在村卫生室开展厚血膜涂制和血片送检,或进行RDT检测,实现对所有疟疾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3.病例治疗 各级各

30、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有效者完成全程治疗。村医负责对疟疾病例的全程督导服药。 4.疫情报告与病例核实 加强病例的个案调查和病例感染地的联合调查。 各疟疾病例的首诊医生应当对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在病例发现后的24小时内实现网络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在病例网报后的3日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血片复核。对上年度发病率小于1/10万的县报告的病例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发生的病例中确认为输入性病例者,若输入地为本省,通知输入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

31、现疟疾病例的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实行报病奖励。 5.疫点处置 在全县所有疫点根据媒介的特性的疟原虫虫种按需开展疫点处置,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RDT检测,同时根据情况进行室内滞留喷洒和/或人群预防服药,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6.休止期人群服药 在疟疾传播休止期,按照近三年疟疾病例和自然村内水体分布划定服药范围,进行划片休止期人群服药。 (二)加强媒介防制 在疟疾传播季节,对全县所有疫点根据媒介的特性和疟原虫虫种按需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等措施;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鼓励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三)加强健康教育

32、 1开展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宣传部门要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的积极性。 2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要与卫生部门联合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在群众中普及疟疾防治知识,开展疟疾防控的健康教育活动。 (四)流动人口疟疾防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提供诊治服务,并向户籍所在地提供疫情信息。 (五)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有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人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和质量控制。 2主动病例侦查: 按照国家相关方案,搜索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 五、政策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政府领导, 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建立相应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2.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消除疟疾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消除疟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负责综合协调工作。 3.依照法律法规,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