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l40oGuangxiMedicalJournal,Sep.2002,Vo1.24,No.9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广西苍梧县人民医院(543100)杨燕华输液反应不容忽视,轻者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重者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为了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法,避免和减少输液反应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近年来护理同行们对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对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综述如下.1输液反应的表现输液反应表现为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常见的全身反应为发热反应,也称热原及热原样反应,其次为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细菌污染反应等引
2、.2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造成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药物因素:(1)药物的贮存,保管不当导致药液的变质或污染;液体中加入的药品热原不合格,则产生热原反应.(2)用药不合理:高渗,低渗液体的组合不合理及多种药物配伍盯.近年来,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多,若在液体中加入的药物愈多,发生热原反应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因各种药物的致热物质迭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患者的致热阀值而发生热原反应.2.2输液器因素:原装液体经检测热原反应为阴性,流经输液器后采样检测其热原阳性率92%.有实验表明,一次性输液器中存在硅胶屑,粘合剂和其他一些不溶性微粒J.2.3微粒因素:我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每毫升静
3、脉用注射液中直径10,mn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p.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过程中带人体内不被机体代谢的微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引起肺肉芽肿和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1)玻璃微粒:解颖等进行实验表明【】,砂轮切割后掰开安瓿,平均玻璃微粒为8550个,如用乙醇棉擦拭后掰开,玻璃微粒为6600个;用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吸药液可把微粒全部吸入到注射器内;砂轮切割后用镊子敲开,平均玻璃微粒有10600个,如切割后用手掰开,平均微粒为l8个,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0.01).(2)胶塞微粒:加药过程中针头穿刺胶塞所形成的微粒不容忽视.刘字
4、英等研究表明u引,8#,12#,16#针头穿刺胶塞主要形成的是10p.m的微粒,穿刺次数越多,针头型号越大,形成的微粒数越多,甚至有肉眼可见的颗粒,小号针头穿刺次数多,也可以形成粒径大的微粒.(3)输液器本身也存在微粒幢.(4)药物的不适当配伍也可产生一定的微粒.2.4操作因素:配药时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规程,尤其是过早打开输液瓶或安瓿,使药液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导致药液及无菌区域被污染;在输液加药过程中,一副空针多次使用,在反复抽吸时针栓,针头受污染.2.5环境空气因素:护士在未安装净化装置的治疗室内进行配液,可使室内的细菌,粉尘微粒污染输液.病房空气中的大量尘埃,细菌等可随输液时
5、的进气管道污染输液.有报道,输注合格的500ml液体,以506o滴,分速度,在输液一半后细菌检出率为71.7%,鲎法热原阳性率为66.7%sJ.说明环境空气对临床输液的污染不可忽视.2.6其它因素:(1)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大,可造成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剂量过大,当超过致热剂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3.(2)输液反应与患者年龄体质有关.有调查表明L6】,输液反应中老年患者占54.55%,其中多数患肺部感染,也有报道,输液反应中6o岁以上者占77.8%.3输液反应的预防3.1保证药品质量,减少联合用药:经常检查液体包装标签,是否超过保存期,液体有无沉淀,混浊,杂质等.按有关
6、文件规定,对输注液体的使用期限不超3个月.坚决执行药品法规定,杜绝三无药品,为保证药液的安全性,接药时认真检查瓶体及液体n.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避免用同一针筒抽取不同药物进行加药.,液体中加药品种,加药量尽量减少,以不超过一种为宜【】,以减少和防止由于药物相互作用造成的输液反应.广西医学2072年9月第24卷第9期3.2保证输液器的质量:要保证输液器的无菌无热原,冲冼的环境操作规程及其消毒贮存都应有严格的要求.科内不要成批进货存放,定人定时检查有效期,密闭性并定期更换u.另外,每批输液器使用前要进行热原等监测,合格者才能提供临床使用.3.3减少微粒污染,防止微粒进入人体:(1)为减少玻璃微粒的
7、污染,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要用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吸安瓿药液,砂轮切割后的安瓿用乙醇棉擦拭后再掰开,更不要用镊子敲开安瓿【6J.有实验证明,切割安瓿1/3周较切割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璃微粒污染为少(P<0.O1),因此,也提倡仅切割安瓿1/3周,再用乙醇棉擦拭后掰开.(2)为减少胶塞微粒,配药时应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引,在保证临床需要的前提下.选用配药针头时型号小一些好,避免反复使用加药注射器针头,最好不用16撑或更大型号的针头配药引.有报道,张氏对密闭输液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针头的尖端做成封闭圆锥形,在针头旁侧开方形针孔,可一定程度地避免刺穿胶塞时带入微粒,
8、但缺乏对比证实到,建议同行们进一步探讨.(3)为减少输液器的微粒污染,输液时可先将最初经管液弃去3050ml【9,因输液器具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30ml药液中u.另外,应避免输液管内壁的磨擦,尽量减少钳夹次数,以减少胶管内壁微粒的脱落.(4)为减少药物微粒污染,在临床输液中,应严格配伍禁忌,选择合适的溶剂,充分稀释摇匀后加入纠.(5)安装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目前,我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地滤过lOtma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留效果最为优异,它与其余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O1).但除英国和澳大利亚外,目前其他国家均未对粒径lO/an以下微粒做
9、出限量规定u,可见用输液终端滤器来解决微粒污染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最近有报道,采用尾端有一微小滤器的输液器,其孑L径<10.45/an,可除掉微粒及大部分细菌和霉菌,滤器孑L为0.22tma,可除掉所有细菌和霉菌.但可能使输液速度减慢,并且不能输入一定的抗生素,血液,混悬液或乳剂.因此,要保证终端滤器既能除掉微粒,又能确保滤速,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3.4防止操作污染: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提高素质修养,杜绝操作不慎而造成的污染.在输液操作中,每个环节均严格按照规程执行H,防止药液及140l无菌区域被污染;避免加药空针反复多次配液.防止人为污染制.3.5改善环境条件,净化空气:病房应
10、建立专门的配药室,要求空气尽量净化,配药时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艾翔认为u,100级净化工作台是解决空气污染,改变局部环境和空气洁净度的主要设备.近有倪红梅报道,采用静脉肌注净化配液工作台,可解决输液配液环节中的空气净化问题,避免了污染空气进入无菌瓶内u,值得推广应用.为减少由输液进气管道导致的污染,任秋云等研制的输液自净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输液进气口空气过滤装置.它可较好地截留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微粒,武振萍等u设计了输液用空气洁净器,经临床与实验室净化效果考察显示,它对空气中的微粒与微生物有很好的清洗截留作用.最近有周峥报道的静脉输液无菌配置中心:万级洁净间加有效的层流工作柜,使洁净间的水平层流
11、台空气滤除率高达99.9799.99%,微粒大小被限制在0.3btm以下u引.3.6输液过程中应按要求调整滴速,加强巡视.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尤其是对老年人,危重及患有心肺疾病者,应作为重点观察预防对象,以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4结语以上综述了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希望能够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止措施,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以避免或减少病人的痛苦.相信经过同行们的不断研究,封闭圆锥形针头将有可能应用于临床,输液终端滤器的质量将更优异,在输液反应的预防研究方面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参考文献l梁雅珍,张崇芳,张威,等.3例输液反应的意外和教训,实用护理杂志1996;12(6):2782吕式瑗,主编,护理学
12、基础.第1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l990:1693吴韬.输液反应的概念,实用护理杂志1986;2(11):l4张志萍,试论输液反应的临床因素,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6):3505秦新华,丁伟.浅谈输液反应及其预防,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136许小玲.浅谈输液反应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1994;9(8):437孙丽娜,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若干问题,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5108扬蓓,王静.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619侯庆源,赵秀兰.输液微粒与临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3;9(4):4510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
13、.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ll解颖,李佳斌,苏若萍.安瓿药物抽吸中的误操作与玻璃微粒污染的关系.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3612杨希芳,李素云.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313刘宇英,何曙云,林格,等.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形成GuangxiMedicalJournal,Sep.2002,Vo1.24,No.9微粒情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5814胡林峰.10万人次静脉输液无严重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剖析.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0715朱雪琴,崔志洁.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
14、0;15(3):23516倪红梅,赵佛容,刘治清,等.静脉肌注净化配液工作台的临床使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9017武振萍.谈输液环境的空气净化.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0818周峥.静脉输液无菌配置的操作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35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530021)黄燕林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是病人赖以生存的新”器官”.因此,减少血管通路并发症,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1血管通路的类型1.1临时性血管通路:适用于急
15、性药物中毒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紧急透析或内瘘成熟前透析所建立的血管通路J.暂时性的血管通路有穿刺时不易固定,易感染及患者活动受限等缺点J,故不作为长期透析时的血管通路.(1)直接动静脉穿刺法:本方法的缺点是,不能留置,易损伤病人血管,因此不能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股静脉插管:1961年Shaldon首先通过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H.此法简便易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满足了血液灌流治疗需要.对于某些多器官衰竭危重患者,儿童,体位不合作者,宜采用股静脉置管,但置留时间相对较短,易感染,且活动受限.(3)锁骨下静脉置管:引用锁骨下静脉插管方法有置留时间长,不易感染的优点,但要求穿
16、刺者技术熟炼,熟练其局部解剖位置,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也因人而异.对于肥胖,颈部粗短,暴露部位不清楚的患者,体位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国内多采用置双导管建立暂时血管通道.(4)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颈内静脉置管,既有锁骨下置留导管的优点,而且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少.由于颈内静脉血流量较大,血栓发生率低,血管狭窄亦较少发生,个别可发生上腔静脉破裂出血8.1.2长期性血管通道:(1)动一静脉外瘘:动一静脉外瘘1960年由Quinton和Scribner首先创用,主要用于需长期透析或临时透析的患者.外瘘除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形成血栓,感染及大出血的危险,目前应用较少.(2
17、)动一静脉内瘘:自1966年Berscia和Cimono建立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动静脉内瘘以来,动静脉内瘘已经成为最为安全,应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此种血管通路一次形成后通常可维持45年的血液透析.缺点是术后需68周内瘘成熟后方可使用.(3)血管移植:当不能利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建立动一静脉内瘘时,可选用自身,异体及人造血管搭桥造瘘,据统计移植血管的长期(3年)开放通畅率仅3.O%左右,大大低于动一静脉内瘘(70%)的通畅率”.,故除非自身血管无法利用时,血管移植不作为首选.2血管通畅的护理进展2.1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护理:(1)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2)操作者情绪稳急,熟悉动脉的解剖位置,摸清方向,边进边回抽,见搏动回血后,沿着动脉走向平行推进少许,牢靠固定.(3)如果一次穿刺失败,应选另一处,不宜在一处反复穿刺,以免损伤组织或不成功.必须在这一部位穿刺者,可局部用罂粟碱,促进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u.(4)对血流量不足者,先调整患者手或针柄位置,必要时回抽重穿刺.(5)渗血时可用棉签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