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隐喻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隐喻翻译.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隐喻翻译王 璐(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 要:传统的隐喻研究局限在修辞学领域,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隐喻已经不仅仅简单地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和认识周围世界,并反映了人脑反映世界的方式。隐喻翻译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喻体,如何体现喻意。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圣经翻译中,也可以有效地指导隐喻的翻译。“功能对等”包含3方面内容,分别为“对等”、“自然”和“最贴切”。文章在“功能对等”这3方面内容的指导下总结出处理喻体的3种方法,即保留喻体,改变喻体和舍弃喻体,以保
2、证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最大程度地一致。关键词:隐喻;翻译;功能对等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2X (2011) 03-0101-04对于隐喻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隐喻研究只是局限于修辞学领域,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一种修饰性的附加成分,这种修辞格是将要说明的事物比喻成另一种具有鲜明相似性的事物。认知观隐喻研究全面开始的标志是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此书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隐喻的本质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观点,认为隐喻不仅是一
3、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们理解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莱考夫等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13“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15 无论隐喻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或是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段或是看作一种认知方式,从结构上看,隐喻由本体、喻体和喻底3部分组成。虽然隐喻是将本体与喻体合二为一,但是隐喻(喻体)的本质仍然在辐射本体。2所以,在翻译时,原则仍旧是“立足喻体,把握喻底”。即隐喻翻译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喻体和如何体
4、现喻底。尽管喻底已经隐去,但是在译文中也应适度出现喻底,至少它所表达的语义涵义不能缺失。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奈达第一次提出“动态对等”这一概念。5年后奈达对“动态对等”做出明确定义。在一本名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书中,他提出在“动态对等”的翻译过程中,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理解和领会的方式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理解和反应的方式相同。至此“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最终确立。“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注重的是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319根据奈达的定
5、义,动态对等翻译并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或者“活译”,因为动态对等翻译严格要求译文在不同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满地再现原文意旨;然而“自由翻译”或“活译”没有此种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读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319因此一种定义动态对等的方式是把它定义为“原语信息的最接近的自然对等”。41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3方面的内容: (1)对等”是针对原语信息来说的,意指译文中的信息应最大限度地与原语中的信息相对等; (2)“自然”是针对译入语来说的; (3)“最接近”是以高度的相似性为基础将上述两点相综合。由于术语“dynamic”(动态)通常被一些人误认为仅仅指某种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因此如果译文具
6、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它一定是动态对等的范例。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并进一步强调“功能”的概念,奈达随后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不再采用“动态对等”这一说法,而以“功能对等”取而代之,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两个术语并无本质的差异,只是奈达在不同时期对其观点的不同称呼而已。二、隐喻翻译中处理喻体的方法为了实现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翻译理念,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本文将从3个角度来探讨隐喻翻译中如何处理喻体。在这3方面的阐述中真实地运用和体现“功能对等”的3个基本要素内容,即“对等”、“自然”和“最接近”。(一
7、)保留喻体:在译文中重现原隐喻中的形象喻体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对等”,即译文中的信息应最大限度地与原语中的信息对等,因此当原语与译入语在某一隐喻意义方面的冲突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在隐喻翻译中应尽量保留并重现原隐喻的喻体。这种方法的益处在于能够保留原喻体的形象特征和文化特色,并且可以使原语文化自然地进入到译入语文化中,并被译入语国家的人们所接受,进而丰富译入语的表达能力。虽然有时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原文隐喻中的喻体,但是久而久之,原隐喻中的信息进入译入语,并成为译入语的一部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to break the record打破纪录, cold war冷战等
8、。不仅许多外来语进入汉语,许多汉语表达法也进入了英语,比如:丢脸lose face,削足适履cut the feetto fit the shoes等等。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时常惊讶地发现两种语言在许多隐喻的表达方法方面惊人地相似。在这些隐喻表达中,不仅隐喻的喻体、喻底相同,甚至连起源也相同。如:Marriage, with peace, is this world s paradise; with strife, this life s purgatory和睦的婚姻,是这个世界的乐园;对抗的婚姻,是这个人生的炼狱。但是这种翻译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错误。比如一些原隐喻中的喻体在译入语当中刚好
9、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与原隐喻的喻体在内涵意义上截然不同或者不相关,这种情况下不能为了追求“对等”而把喻体直接从原语翻译到译入语中去,否则会出现失误。比如: 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不是“有其他的鱼要煎”而是“还有别的事要做”; to have a bee in one s bonnet不是“帽子里有一只蜜蜂”,而是“头脑中总是不断地想着一件事”等等。在译文中重现原隐喻的喻体这一方法是隐喻翻译时的首选方法,但是有时在译文中仅仅重现原喻体是不够的。因为有时隐喻的字面翻译不能够体现隐喻的内涵意义。当隐喻译文的字面信息不能或不完全能体现隐喻的喻底和内涵意义时
10、,或当原喻体对于译文读者来说不太熟悉或不易理解时,则需要在重现原喻体的同时在译文中加一定的补充。这个补充可以是隐喻的喻底,也可以是注释或解释。这种重现原喻体并加补充的方法不仅符合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对等”的要求,并且使译文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译文,从而尽量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达到一致。如:班门弄斧To show off one 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二)改变喻体:用译入语中与原喻体隐喻意义相同的对等语去翻译原喻体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二个方面内容是“自然”,这是
11、针对于译入语来说的。“动态对等”实现的前提是找到原文的“最接近的自然对等”,力图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动态对等”是以译入语读者为导向的,这包括以译入语为导向和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也就是说奈达认为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习惯并且适应译入语文化。隐喻是以类比联想为心理基础的推导模式,要求交流双方对同一具体事物能联想起同样的物质特征和感情体验,这恰恰就是隐喻翻译的焦点和困难所在。由于人们相同的体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通常会把某种抽象的特征同某一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因此两种语言中便产生了隐喻这一用法。但是有时人们也会由于历史、地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
12、响,表现出思维上的差异即具有同一特征的不是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却具有不同特征。这种情况下,如果译文中仍旧重现原喻体的话,原喻体在译入语语境中就可能使译文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从而产生有悖于原来推导过程中得出的特征。为了实现“功能对等”中“自然”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在译入语中寻找一个与原喻体表现相同特征的事物,以便译文中的喻体符合译入语习惯和文化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唤起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同样的的心理体验(即起到相同喻体的作用)。这时用与原喻体表现相同特征的词语去翻译原喻体就成为必须。5隐喻中的喻体通常承载浓厚的民族背景和特征。有时不同文化下的人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表达同一件事物或同一个意
13、思,在隐喻中体现为:采用不同的喻体去表达相同的意思。一种半对应隐喻(semi-corresponding metaphors)刚好阐明了这个现象。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在半对应隐喻中,英语中的某些隐喻和汉语中的某些隐喻表达相同的意思,却使用了不同的喻体。例如: 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牙齿, to cry wine and sell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等。在此类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如仍旧重现原文喻体会使译文读者不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原文的隐喻意义,因此必须适当地改变喻体,否则就会造成误译。如:There were no more butterflies in my s
14、tomach when I opened up an abdomen or a chest.6 But the die was cast, he could not go back.若上述两个例子分别被译成:“当我切开病人的腹部或胸腔时,我的胃里不再有蝴蝶了”和“骰子已经掷了,他回不来了”,那么译文与真正的句意可谓失之千里了。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译入语中寻找与原喻体内涵意义相同的对等语,并用这个对等语去替换原隐喻中的喻体,也就是改变原隐喻的喻体形象。因此上述两个句子应该分别被译为:当我切开病人的腹部或胸腔时,我不再感到忐忑不安了;但事已决定,不容反悔。(三)舍弃喻体:在译文中舍弃原隐喻喻体,直接译
15、出喻底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三个方面内容是“最接近”,它是指以高度的相似性为基础将“对等”和“自然”相综合。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有距离和差异。由于人类的文化、语言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诸如生态环境、社会习俗、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诸多障碍,这多方面的差异必然在语言中有所反映,比如文化的缺项造成语言词汇的缺项。747在翻译过程中,若在译入语中不能重现原喻体,此外也无法找到与原喻体在隐喻意义和内涵意义上相对应的对等语,只能舍弃原隐喻中的喻体形象,只要在译文中重现原隐喻的喻底含义就足够了。这样做既可以在译文中“对等”地传递原隐喻的喻底含义,使得译文中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与原语中的信息“
16、对等”,又可以使译文“自然”地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从而以“最接近”的方式重现原语信息,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就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隐喻互译来讲,舍弃原喻体形象这一翻译方法使用的较少,因为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点远远大于差异点。在隐喻翻译实践中,在上述翻译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这一方法。如He stood a chinaman s chance of winning the election.此句中“chinaman s chance”若译成“中国人的机会”会令人很费解。从字面上理解与本意大相径庭。此隐喻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17、。白人淘金过后剩余的残渣才能轮到当地华人,所以华人发财的机会微乎其微,甚至没有。若用舍弃原喻体的方法来翻译此句译文应为“他几乎没有机会赢得选举”(笔者译)。She attracted him at first sight and he made e-laborate plans to court her, but he doesn t even get to the first base.“the first base”是个棒球术语,汉语为“第一垒”;“didn t even get to the first base”的意思是“过早失败”或“在一开始就失败”。中国人对“thefirst ba
18、se”这个说法并不熟悉,因为棒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并不流行。因此对于这个短语的翻译只能采取舍弃喻体形象的方法。此句可翻译为“他一眼就看上了她,于是就盘算着怎样去追求她,结果第一招就不灵”。三、结语以上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探讨了隐喻翻译的3种基本方法,即: (一)保留喻体; (二)改变喻体; (三)舍弃喻体。但是在翻译实践中能用到的翻译方法有4种,分别为: (一)在译文中重现喻体; (二)在译文中重现喻体并加补充; (三)用译入语中原喻体的对等语去翻译原喻体; (四)舍弃原喻体直接译出喻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选择翻译方法主要取决于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多大。如果两种语言的文
19、化十分相似,在两种语言之间有许多在隐喻意义和内涵意义上相同并对应的用法,遵循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一方面内容“对等”,此类情况下选用第一种译法的机会比较多;当这种相同和对应不太完全时,应采用第二种译法;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些许差异,这种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词义冲突和词汇缺失上。8针对词义冲突即原语与译入语的对应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二方面内容“自然”,此类情况下可采取第三种译法;针对词汇缺失即原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入语中找不到与之对等的词汇,遵循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第三方面内容“最贴切”,此类
20、情况下可采用第四种译法。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在传达语义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化特色并灵活处理。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非对应或不完全对应,任何翻译方法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语义或形象或二者兼有的损失,必须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补偿手段。参考文献:1Lakoff,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刘晓梅.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科技翻译的影响J.中国科技翻译,2004 (2): 51.3马彦华.汉法翻译中的隐喻J.法语学习, 2008 (1).4刘利华.常规关系意
21、识与英语隐喻翻译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9 (4): 47.5杜志峰.功能派翻译理论与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84-86.6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9.7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第二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47.8 美奈 达.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1.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Metaphor from Perspective of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Eq
22、uivalenc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Abstract: Metaphor used to be confined to the rhetorical area by the conventional metaphor study, in which metaphor was only regarded a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As the research on metaphor goes deeper and
23、wider, metaphor was not only considered as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rather a way that helps human being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surrounding world, in addition, it can show how human brain reacts to the world. The key to how to translate metaphors lies in how to deal with vehicle and how to reve
24、al ground. Although Nida s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equivalence”used to be broadly used in Bible translation,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hinks this theory can be a useful guide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Functional equivalence”includes three aspects, respectively being“equivalent”,“natural”an
25、d“the closes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passages reveals three basic ways to deal with vehicle, namely detaining it, changing it and omitting it. These translation methods will try to allow readers inthe target language to react to the translation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t
26、he reade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react to the original passage.Key words: metaphor; translati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尊敬的赞助商:*于200X年X月X日举办一个全校性的综合型运动会,历时一周。期间包括三个部分:开幕式文艺演出、运动会和闭幕式颁发奖项(两天)。我们校学生会外联部是此类校园活动指定宣传策划单位,对商家赞助大学生活动的可行性,特别是赞助我校运动会活动的可行性有较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为贵公司作此赞助可行性报告。一、行性分析1、本次运动会得到了学院团委和学校相关部
27、门的大力支持,规模大、参与者多,能吸引更多师生及其家属来观看,深受同学欢迎,并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引起全校性的轰动。2、在校大学生达XXXX余人,人流量大达到运动会每天入场观看人次为XXXX左右。人口密集,而且本校的消费能力较高,为贵公司宣传的成效更明显。3、本次活动得到师生关注,贵公司的产品也将得到大力的宣传。二、宣传方式1、横幅:为期一周的大横幅宣传,在学校内悬挂横幅,(横幅内容为运动会的内容和公司的相关宣传-赞助商名称)活动前三天粘贴在运动场等人流量最多的位置。悬挂时间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性。2、我们将在运动会的宣传海报中点明贵公司为赞助单位。(前期宣传)3、立式广告牌。在运动会期
28、间作为独立的宣传方式在学校内进行宣传。(由贵公司提供)4、在运动会举行期间,向裁判员和保安志愿者分发有赞助商标志的帽子,加大宣传力度。5校广播站为期七天做有关贵公司的广播宣传6运动会期间(一周)由贵公司在运动会赛区附近进行一定规模的产品销售活动7运动会前后在校学生会网页上宣传并且发放传单。8宣传棋方阵。在运动会期间在会场主干道,主席台等显眼位置放置彩旗进行宣传。9气球方阵。在运动会期间在一些重要位置利用氢气球悬挂宣传。10调查问卷:活动结束后,帮贵公司进行一次校园市场调查(调查问卷由公司准备并提供)11、在运动会期间在校内设立咨询台三、宣传效应:希望本次活动的吸引性能帮贵公司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关
29、注,互惠互利1.海报和宣传单会注明本次活动由*公司赞助举办。传单背面有公司简介(由公司提供)2.本次活动还可以帮贵公司在学校内派发传单4.优秀运动员的奖品由公司提供.5.横幅有标明赞助商备注:赞助费达2000元的,商家可参与颁奖四、活动经费预算场地租用费 500元宣传展板 300元后勤、志愿者服务队、礼仪队 400元保安工作人员、秩序维护员, 0.00元宣传人员 200元设备:运动会所用器材使用费。 600元宣传材料管理及维护费用 0.00元预计赞助费用总计: 2000元五、赞助活动意义增加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扩大公司在各高校影响,通过全面的宣传,提高公司产品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赞助相关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我们真心的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贵公司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贵公司不仅在校内,而且在社会上的最大的利益的实现。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为贵公司提供更大支持。活动地点:XX体育场涉外事宜:校团委(具体由校团委学生会负责)赞助单位:希望贵公司能慎重考虑我们的建议,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所有在校内的宣传活动由我们负责,公司可以派人监督.希望能和贵公司通力合作,共同搞好这次运动会,期望贵公司尽快回复.期待您的加入!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