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2543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关键词: 文化翻译;文化“传真”;文化“传真”的度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2、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is discussed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research on culture. This includes an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and deep structure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act between culture

3、 and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laws pertaining to their interaction. Facsimile of culture refers to the basic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one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meaning, form and styl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be precisely expressed in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In additi

4、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facsimile of culture could be achieved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culture; facsimile of culture 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1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

5、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有时即便对某成语典故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但在翻译中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处理,也有可能达不到“传真”的效果。比如“a

6、dog in the manger”常被直译为“狗占马槽”,但用在下面的两例中似乎就不合适了。 例一:Let me have the skates. You dont know how to skate. Dont be a dog in the manger. 译文:把冰鞋给我,你不会滑冰,不要狗占马槽。(此句中划线部分应该译成“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为妥。) 例二: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 You wont let him discuss you affairs, and you are annoyed when he talks about

7、his own. 译文:你狗占马槽!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此句中划线部分应译为“你不干还不让别干!”才达意。) 由上可见,“文化翻译”的的确确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做翻译,而文化“传真”是做好文化翻译的关键。 2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 文化“传真”不仅仅指忠实原语,而且是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最佳的翻译方法。至于什么是它的“度”还没有固定的定规可循,所以如何准确地把握它的尺度还有待译者经过长期的磨砺和探索。笔者拟就双语转换的“度”这个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2.1a 探究词语的历史、社会背景意义及文化内涵,准确把握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既

8、要考虑历史、社会背景,又要注重那些有同有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2.1a 摆脱性忌讳和性压抑的民族心理制约 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的异同,有时也使原文难以予以忠实传译。比如在法国,男女间一旦可以亲吻嘴唇,那就几乎等于可以同床共枕了。所以为了照顾民族习惯,怕有伤使用译文语言国度的风化,法国人在翻译英国小说时,将英国式父女亲嘴改为法国式父女拥抱。显然这是有异于原意的改写,不能达到“传真”效果。 2.1b 把握原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神兼备的比喻在描绘人或物外观的同时,也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的精

9、神实质。它寓神似于形似之中,使形似的比喻更具有实感。例如:He (Prebel) looked at the clock. The big second band was sweeping down like a guillotine. (Pat Frank) 此例中,秒针与铡刀在外在相似点在于其下落迅速,内在相似点在于两物时间和铡刀同样无情,正在逝去,而他(Preble) 应下决心的时刻却在一秒一秒地逼近。又如:Beauty is but flower, which wrinkles will devour。外观上,“beauty”和“flower”两者都很美,但最终都会被吞噬,本质上两者具

10、有mortality(必死性)这一特点。 2.1c 找准直译、意译、注释三者的“契合点”,体现原语的文化风貌 例如: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a Frenchman. a. 法国人的性格混合有老虎和猿的成分。 b. 法国人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c. 虎恶狐狡,兼而有之,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 以上的译文C是直译和意译融为一体的最佳体现。 直译有时能保持原文的生动形象,补充或丰富汉语词汇,使译文新鲜有力,该译法在政治用语上尤为多见,如:Lame duck跛鸭(即将卸任而未重新当选的官员);Dark

11、 horse黑马(原来不为人知,意外取胜的候选人或选手);a stick-and-carrot policy大棒加胡萝卜政策,等等。这种直译法首先应该考虑在汉语能够接受的前提下进行。 2.1d 留神带有异域感情色彩词语的翻译 不同的民族对一些具有文化义的动、植物词以及季节词的属性和特征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故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并出现了许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隐喻现象,使英汉语中的某些词语产生了褒贬、好恶、悲欢等浓郁的感情色彩。 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连在一起。秋风一起,凉意顿生,便有“逢秋悲寂寞”,生出许多“幽怨悲愁”的情愫,如:蒋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欧阳修的“夜

12、静风竹敲秋韵,万叶千起皆是恨”等名句。而英语的autumn却正好相反,它不仅没有“愁滋味”,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系在一起,如“秋语、秋蛩”等;“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在翻译中对这些色彩词语得仔细斟酌,不留意便会出现“文化失真”现象。 2.2 不要给“洋人”穿上“长袍马褂”,原汁原味地体现文化“传真” 鲁迅先生在谈翻译时特别强调要注意异国情调,也就是所谓的洋气。此处“洋气”是指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不要使英语说法带上特有的中国色彩。 2.2a 字面翻译有时优于意译 例如:as gentle as a lamb(像羊一样温和),as gay as a lark(像云雀一样欢跃),a

13、s proud as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as ugly as a toad,(像癞蛤蟆一样丑陋),as hard as flint(像燧石一样坚硬),as like as two peas(像两颗豆一样相像)。这样处理既传达了形象,又为译文增添了异国风情。 当然刻意追求“洋味”和“形象”有时也适得其反。 例如:With determination, with luck, and with the help from lots of good people, I was able to rise from the ashes. 译文:凭着我的决心,我的运气,还有许多善良人们的帮助

14、,我终于得以东山再起。(此译文中舍去了凤凰焚身的形象。倘若一味强调原文的“形象”和“洋味”,直译为“我终于人灰烬中获得新生。”那就使人不知所云了。) 2.2b 避免把汉语鲜明的民族或地方色彩强加到译文中去 例如:英语成语(a region)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来自圣经,牛奶和蜂蜜是西方人熟悉的食品,这一成语如译成汉语的“鱼米之乡”,虽然意思相近,但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了。故还是译成“物产富饶之地”比较合适。又如:When Greek meet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此谚语源自古希腊城市对马其顿国王腓及亚历山大的顽强抵

15、抗,以后常用来说明两个勇士或两支勇敢的军队发生战斗时,打斗激烈的场面。有人把它译成“张飞遇张飞,杀得满天飞”。此句中张飞是我国的历史人物,在英国并无其人,故不宜在译文中出现。此句译为“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更彼具“原味”些。 2.3 恰当使用汉语中的习语和规范语,以最佳的方式展视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原语文字与文化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锤炼过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译语不仅要保持前面所说的“原味”,而且必要时还要具有“本土味”,即采用规范的汉语和被中国人接受的习惯表达方式,否则同样也达不到“传真”效果。 2.3a 具有本土味的表达法 例如:The m

16、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family. 如果把该谚语译成“那人是全家的黑羊”便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究意是何含义。该译文有两处错误:一是喻体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不明确;二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没指出,若把划线部分更换成“害群之马”,喻意就一目了然了。 还有些成语要转换喻体才能被汉语接受,比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like a hen 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蚂蚁),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his spots(狗改不了吃屎)等等。 2.3b 尽量使用规范的汉语,注意译语中的“神韵” 比如Studies s

17、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培根的Of Studies一文的第一句话)译成“读书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愉快的感觉,可以增添光彩及增长才干”,其意思虽然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无大异,但与原文相比,神韵味道尽失,而且还破坏了原文表层结构的三项式排比特点。 汉语的四字结构把各种语言要素和表现手段凝为一体,结构严整,蕴涵丰富,如能在译文中恰当使用,将会收到难得的修辞效果。 例如:I suppose he will be awfully proud, and that shall be treated most contem

18、ptuously. Still I must bear my hard lot as well as I can 译文:我猜他准是傲气凌人,不把我放在眼里,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逆来顺受了(名利场)。(在该句中“凌人”是原意的引申,“逆来顺受”和bear my hard lot基本上同义,如译成“忍受我苦难的命运”则大为逊色。) 综上所述,要准确地把握好翻译中文化“传真”的度,就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从宏观上,译者要了解文化的蕴含、翻译的基本理论及技巧,在微观上要仔细观察以上“三要素”的差异并且加以对比和分析,从而找出“文化失真”产生的原因。总之,只有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使译文“神、形”并茂,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真”的实现,才能真正地做好文化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