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59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的教学。中西两种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给文化交流构成了障碍,给英语教学造成了困难。为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顺利地进行交流,英语教学中应重视中西文化差异问题。习语是民族文化特征的结晶。习语翻译绝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是透过语言的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根据其语义理据或逻辑理据来推断其含义。关键词:语言;文化;英汉对比;习语翻译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手段。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种文化的特征总是表现在它

2、的语言上,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特征。习语较其它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习语是民间文学的语言宝库,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生动、精粹的语言,既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能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征。英汉两种语言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都有着丰富的习语。在内容上习语所选用的素材和民族历史背景、物质条件、风俗习惯息息相通;在形式上习语的表现手段、结构方式也都浸透着民族语言特征;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习语较之其他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一、文化差异对习语内涵的影响由于英汉民族的发展道路、生存环境各不相同,气候产物相异,进而影响各自的生存方式,而不同的生存方式产生了英汉民族不同的

3、文化个性。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英汉民族在比喻事物时其联想就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习语,无论在语言形式上或在表达方式上都各有特色。中国是农业大国,以农耕为重要生产方式,因而牛是汉民族十分熟悉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蓄,而英国的以游牧式的畜牧业农业生产特点,使得马又成为英国人十分熟悉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蓄,因此汉语中表示人体格健壮有“体壮如牛”, 而英语中表示相同喻意的习语则为“as strong as a horse”; 汉语中用“多如牛毛”形容事物众多,而英语中则说 “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因为英国气候潮湿,黑莓是随处可

4、见。汉语形容富庶之地有习语“鱼米之乡”,英语则说“land flowing milk and honey”。 不同的生存方式必然会有不同的物质文化,同时也衍生出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智慧发展的方向乃至心理、性格上的种种不同,所有这些都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文化个性特征来。在此仅以英汉语言中赋予动物形象个性特征为例。在英语中,狮子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威武的象征,反映这一文化内涵的习语有“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donkey

5、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而在汉文化中,虎则是百兽之王,是勇猛、威武的象征,所以英语中“lion”在比喻勇猛、威武时应译成“虎”。汉语中常说“胆小如鼠”,英汉中却说as timid as a hare。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兔子是胆小鬼的代名词。而在中国,“兔”代表机敏,迅速或奸诈狡猾。故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狡兔三窟”。汉语中常形容人“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是“厄运”的凶兆。故民间有“夜猫子进宅,厄运将至”之说。而在英语中,猫头鹰(owl)却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所以英语中有习语 a wise old owl(聪明能干的人); as wise as

6、 an owl(非常聪明)。尽管英汉两个民族的生存环境、物质条件各有所不同,但必定是生活在同一个大自然环境中,并且经历了大体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共同的社会经历和对大自然的共同感受使两个民族产生了文化和语言的相融性和相通性(包惠南,2001)。这就使不同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对共同的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做出同样的描述和评判。英汉语言中很多喻体与喻义相同的习语充分地反映出了两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的这种相融性和相通性。例如:狐狸“fox“在英汉两个民族心目中都是生性狡猾、奸诈的动物。英语中有习语:Deal with a fox, think of his tricks.(与恶人交往,小心提防);The f

7、ox changes his skin but not his habit.(狐狸善变,本性难移)。下述习语体现了英汉民族崇尚真善美、心灵美, 忌痛恶习的道德伦理观念的共同之处。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以德报德);Virtue is its reward.(为善最乐);Murder will out.(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英语习语中有反映出英汉民族中部分人金钱第一, 唯利是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习语。如:“Money makes the mare to go.” “All things are obedient to money.”“Everyb

8、ody for himself,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Mind other man, but most yourself.” 这些习语相当于汉语中的习语 “有钱能使出鬼推磨”, “金钱万能”,“人不为己, 天株地灭”,“个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家瓦上霜”。汉语中“中稻谷的吃米糠, 编凉席的睡光床” 等习语,形象地形容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终年辛劳,而连自己的劳动果实都享受不到的悲惨生活境遇,而英语则有习语“Shoe makers wife goes barefoot.” “The tailors wife is the worst clad.” 由于英汉文化

9、两种文化上的重合与相异,使两个民族产生了语言上的相融性、相通性与差异性,进而使得英汉习语在喻体、设喻形式和语义等方面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二英汉习语喻体、设喻形式及语义的对比。英汉习语在喻体、设喻形式和语义等方面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英汉习语。这类习语可分为三种:1喻体和语义上都完全对应。例如: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2喻体有差异,语义基本对应。例如: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挂羊头卖狗肉3语义基

10、本相同,设喻形式不同。例如:diamond cut diamond 棋逢对手 to teach a fish to swim 班门弄斧(二) 貌似同义但不同义的习语。英汉语言中有很多含义不相同的习语,由于其喻体或设喻方式相同而易使人望文生义,当作同义习语进行互译。这类习语可分为两类: 1貌似同义但不完全同义的习语。如“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常被译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裳”或“人靠衣裳马靠鞍”。汉语习语“佛要金装,人要衣裳”和“人靠衣裳马靠鞍”都是强调打扮的重要意义,即:“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使人显得漂亮、精神”,强调外在美,是褒义;而英语习语“Fine fea

11、thers make fine birds.”含有讥讽的语意,即:“好衣裳只能打扮出个好的外表来”,强调内在美,是贬义。 故不完全同义。再如“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常被译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组习语不完全相同。该英语习语除有“得不偿失”的喻意外,还附带表示律师借打官司之际收取钱财的意思。该汉语习语不含有这一层意思。 2貌似同义但完全不同义的习语。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常被误译为“亡羊补牢”。孰不知“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12、 horse is stolen”是说采取措施太晚,没用了,强调的是“迟了”,应译作:“贼走关门”或“雨后送伞”。汉语中“亡羊补牢”原出自战国策出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强调的是“未迟”,可见这两个习语貌似同义实不同义。再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常被译作“失之毫厘,聊以(差之)千里”。其实这一习语的正真含义是“大错小错都是错”或“死里逃生总是生”。二者之间的含义可谓“聊以(差之)千里”。 (三) 单从字面无法领会其真实英语的含义。英语中有很多习语具有较深的喻意,须根据其语义理据或逻辑理据来推断其引申义,才能理解,翻译成恰当的汉语。例如:like Tr

13、ojan 像特洛伊一样;比喻英勇顽强the fifth column 第五舰队;比喻间谍green-eyed monster 绿眼妖魔;比喻嫉妒not to get to the first base 未能跑到第一垒;比喻出师不利英汉习语在喻体、设喻形式和语义等方面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使得英语习语这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造成了习语的误解、误译。三-英汉习语的翻译。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谭载喜,1999)。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14、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形象的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特征。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也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习语翻译绝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是透过语言的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陈定安,2000),根据其语义理据或逻辑理据来推断其引申义,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对于喻体和语义上都完全对应的习语,我们只要找到互相对应的习语直译。如: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口苦 。但是英汉语言中语体与寓意完全重合的习语是很有限

15、的。更多的是喻体、设喻形式和语义等方面不一致的习语。对于这类习语,尤其是那些貌似同义但不同义的习语,一定要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切勿望文生义,造成误解误译。例如:a walking skeleton 骨痩如材 ( 行尸走肉 ) eat ones words 承认自己说错了话 ( 食言)pull ones leg 愚弄某人 ( 拉后腿) lie down on the job 磨洋工 ( 躺倒不干)有些习语在另一种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习语,就会出文化空缺,因而无法实现语言同文化意象的同步传递。此时就需要借用文化移植。 如在汉语中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生产。英语中与之含

16、义相同的习语是“spring up like mushroom”。 英国不出产竹子,甚至英语中的Bamboo (竹) 一词也是外来语,所以英国人没有可能也用竹笋作习语的比喻形象。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千恩万谢);如: 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汉语中双数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而英语民族则往往是单数吉利,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one”。不了解英语中的数字文化内涵,很难把握这两条英语习语的确切含义。文化英汉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习语,需要借用文化移植进行翻译的习语很多。Fish i

17、n the air. (在空中捕鱼)水中揽月 A burned child dreads the fire. (烧伤的孩子害怕火)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 (饿狗会吃肮布丁。) 饥不择食。as timid as a rabbit (像兔子一样胆怯)胆小如鼠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唱卖的是酒,出售的是醋) 挂羊头卖狗肉。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人多智广)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以上几条谚语,第一种译法引进英国人习惯的物象及其

18、所含有的寓意,使我们领略到不同表达形式的文化韵味,但并不是地道的汉语习语;第二种译法采用地道的汉语习语,易于理解。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速发展的英语其自身习语的形象比喻日趋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掌握好英语,翻译好英语中的形象比喻就成了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翻译之难在于文化不通。不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就无法真正掌握一种语言(蒋磊,2000),这就需要我们再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学习和研究英语民族的文化,并进行英汉民族文化的对比,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共性与个性及其对两种语言的影响。这样才能翻译好习语中的形象比喻,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习语的信息。 综上所述,习语

19、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习语的认识只是表面的,那么我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阻止我们进步的障碍。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广泛,其分类也较多。英汉习语体现了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注意避免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尽量兼顾形义相应,采用恰当的方式来翻译。掌握英语习语的翻译能使我们在知识层面上对英语习语以及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参考书目:1王军锋; 从概念隐喻研究英汉习语及其翻译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年11期2张翩; 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33期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P,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P,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5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P,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6蒋磊,英语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陈志立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N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