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2866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外语教学一定要结合文化教学来进行,要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的教育和融入是一个系统过程。外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过程,本文论述了在小学English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它们都是小学English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的存储与传播,交际是一种语言能力及其同种或异种文化的交流;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

2、教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从文化教育内容和手段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言 文化 缺陷 措施 手段 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一、文化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

3、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新课程标准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用

4、语言做具体的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出(表达)”这就是说,“为交际”应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新课程标准又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为此,日常教学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语言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拓宽视野,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随机

5、应变,有理有度,恰如其分 二、目前小学英语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实践交际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小学生在听到赞扬他英语说得好时,可能会产生下面对话: - 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 Why? Dont you think so? -

6、No, I dont.比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还有在书写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地址从大到小,如:台州市黄

7、岩区东城小学;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如:Dongcheng Primary School Huangyan Taizhou。英美人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写信时,学生还有一个屡纠不改的错误,就是在写信结束时随手写下写信的日期。这些均是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 Hi! How are you ?”但在英语中,“Have you have eaten 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

8、r lunch?”时, 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决不会回答“Yes./No”。种种诸如此类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言笑话值得我们深思,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民族间文化存在着深刻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1. 语言交际,包括词汇,习语,语法,语篇;2. 非语言交际,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姿势,体距,副语言;3. 交际习俗与礼仪,包括打招呼

9、,称赞,称谓,访友与做客,送礼;4. 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5. 价值观念,包括个人与集体,人与外部世界,思维方式,知识与价值。从教学实际出发,可分为:1. 知识文化。指经济,政治,史地,文艺,科学技术,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民族体育和当代社会情况。2. 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准则;社会知识;价值观念;思维特征词汇的文化内涵。3. 英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进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差异较大的词语。4. 体现一定的文化内容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等。5. 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四、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手段和措施文化教育

10、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1创设语言文化氛围,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不仅要有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且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大英语教育,是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大英语教育的环境,包括:开放的英语活动室,让学生有地方可学、可说,可用语言;充满异国文化的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如英语角等,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

11、接受文化熏陶;经常开展课本剧,童话剧等英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强化文化意识。英语教育小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向学生传授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背景知识。如Christrmas一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 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目,但只了解这一点知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圣诞节”,教师应对学生作更进一步的文化背景介绍。首先,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之说。Jesus Chris

12、t为了拯救人类被以色列人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难。大多数西方人是基督徒,他们信奉Jesus Christ,视他为救世主。每逢星期日要去教堂做礼拜,读圣经,听牧师讲道,向上帝忏悔,祈祷。每到12月24日晚,他们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庆典活动以纪念Jesus Christ神圣的诞生。这个节日之隆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教师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可以向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Christmas tree(圣诞树)、Christmas Card(圣诞卡)、Santa Claus(圣诞老人)及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等相关词语,同时把Silent Night(平安

13、夜)这首歌教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其它一些节目,如Easter(复活节,纪念耶酥的复活),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中自然导入西方文化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2、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当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也相当重要。我积极为学生组织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语言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1建立学生英语图书角。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孩

14、子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英语书或图片等。建立学生英语图书角,可以使这些资源共享,另外可以促进孩子之间交流书本、交流内容、交流心得。2英语学习园地。利用班上的黑板报进行文化宣传,有读者面广,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可以编写一些国外小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填字游戏,既有趣又可增加词汇量。从英语读物中找一些英语谜语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学习园地版面应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可以一个月复新一次。3校园英语广播。可以利用广播把英语国家的文娱,体育活动介绍给学生。如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等。让学生收集

15、有关这些比赛的资料,通过广播进行介绍。4开展以节目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西方文化。我们经常;P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贺卡互相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 Night ,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5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6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16、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除了积极开展以上语言活动外,我还组织小小英语故事会;编英语小报;向学生推荐规定教材以外的一些优秀教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读。把各项活动推向纵深。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手段让学生了解文化、感受文化、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能力。五、导入文化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还特别要以下几个问题:(1)导入的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小学生爱玩的游戏和运动项目,社交活动(主要是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重要的传统节日等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

17、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2)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经济体制、就业、妇女地位等抽象概念和复杂的文化项目一是超出其知识水平,二也超出其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使是关于风土人情、人际往来、休闲娱乐等内容的文化知识也要尽量加以简化,让学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即可。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的畏惧心理。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融入是一个系统过程,牵涉到教材编写,

18、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 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操练。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提高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努力做到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参考文献】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3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年第期4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7月第1 版5陈申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6吴有富:外语与文化研究。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