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900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英语教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时代英语教师中文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在西方社会已有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近数年来,我国也急起直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时,教师会面临一些学理及实际上的问题,必须事先廓清,也即是教师必须明了自己在教学 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的地位和教学的其它要素息息相关:计算机、教材及学生,而尤以计算机有直接互动关 系。本文从历史演进的观点,分析计算机可当作一个导师、一种工具或一种媒介。英语教师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可以完全或大部份被取代;他可成为被咨询者、主导者、指导者。在因特网日渐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重心后,英语教师若欲胜任教学,必须具备何等层级的计算机知识,本文最后也略

2、加探讨,意图收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前言 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行之多年,但是早年,在我国由于计算机设备缺乏,相关教学软件教材不敷使用,以及师资训练不足等因素,国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较迟,缺乏全盘规划(Chou,1986; Huang, 1984),若有佳作,大都是大学研究实验。近数年,教育主政当局极力鼓励民间开发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 注一,出版计算机辅助教学光盘及软件,供各级学校使用,唯种类数量不多,而且多数中学计算机教室正在架设,其成效仍有待评估。一九九五年开始以来,国际网络风行全球,并且在台湾生根立足,告示国人因特网时代的来临。从此计算机辅助教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教育

3、工作者也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Chou, 1995; Yu, 1996) 。二、教师与计算机 的互动关系 教育部为了因应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教学需求,已经着手规划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的设备,师资的训练和培育,以及教材的编制。譬如说,学校班级数超过四十者,便需设置一间计算机教室,而所有教师均需具备使用计算机 的能力,不具此能力者有被处分的可能 (参阅李, 1997 )。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何种计算机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编辑教学材料?至今我们尚未看到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也未见教育行政当局的具体要求。英语教师一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推其原因不外有二:一为、若欲确定教师的计算

4、机能力,必须对计算机和英语科教学有相当了解,而具有此能力者并不多。其二是,未来计算机在教学中要扮演什么角色仍然令人争议。计算机是要当作一种教学媒介使用,或能暂时取代教师,或在某种情况下完全取代教师的工作?我们必须厘清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三、计算机是工具或是替代老师? 关于这个论题,在欧美早先已有不少争论 Levy, 1997; Nyns, 1988; Dunkel, 1991; Davidson and Tomic, 1994)。 这些不同的论点大都是在网络兴起以前,信息及教材的传输仍然举步维艰时的省思。如今网络普及,信息如囊中取物,随手可得

5、,以往专家学者的见解虽未必全盘失效,亦仍有值得我们重新评估之处。 历来,有一派学者主张计算机可以担任 导师,代师(tutor, surrogate teacher)的角色 (Levy, 1997; Kearsley, 1987) 。其意为计算机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跟它进行学习的活动。第二个特性是,这类教学活动是在传统的教学场所教室 以外的地方,如家庭、图书室或计算机室,由学生自 行接近使用。在无人监督之下,计算机暂时取代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而非永远的取代,因为这只是教师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份。不过,在类似以教学光盘自学某种语文的情境下,计算机即可能完全替代教师。但是,至已偏离了学校教育的范畴

6、了。因此 Dunkel (1991)排斥以计算机 永远替代教师的这种角色。 计算机 导师的学理 根据 其来有自。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鼻祖史金纳Skinner, 1954. 史金纳在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rt of teaching 这篇论文中首先倡议,在教室的教学中运用科技的必要性。他认为 械及电子用品能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些设备能对学习者的反应作出精确而立即的增强,让它们照着教师预订的速度达到学习的效果。 史金纳认为机器 用品的工作和教师的工作是各自独立、互不侵犯 。他不曾提到教师利用机器帮助教学之事,他反而相信人逊于物。当时尚

7、无计算机 ,不过以他所说的话 the contingencies (the teacher) provides are far from optimal 及 as a reinforcing mechanism, the teacher is out of date 推论,计算机 应该是最佳 的教学 机,其重要性远超过 教师。 史金纳的语言学习理论已经随着 行为主义 学说的式微 而被 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对一九五零、六零以及七零年代初期却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也仍 然能找到一些他留下来的见解。譬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应该脱离教室 ,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才能产生实际效果。不过,这并非

8、意谓着 无教师监督的计算机教学 就无价值,它只是提供给我们多一种选择罢了。 受到史金纳学习理论的影响,欧美的教育界后来兴起了一种编序式教学运动 (programmed instruction movement).其后才有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应运而生 (Schoen and Hunt, 1977:72; Osguthorpe and Zhou, 1989:9). 这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若称作计算机教学,更为允当。因为在此教学中,计算机 当起教 授的工作,而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和 练习。正如 Wyatt (1984)所说的: In the i

9、nstructional role, the computer program presents material and conducts practice activities as an authority figure. It teaches students in a highly pre-planned fashion, and they have only to follow the direction and work at producing the anticipated language forms and responses.(Wyatt, 1984:7).换言之,在这

10、种学习环境之下,学生以计算机为师,跟着计算机练习、作出计算机预期的反应。在强烈的动机引导下,虽然无教师的监督,他仍然积极地学习。不过他只是一名随着音乐起舞者,无法挣脱已设定的局限,化被动为主动。 近十多年来衍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L, ICAI 及 ITS 等,在 教学内涵及方法上已有变革。计算机教师的角色除了教授、练习外,也包括了比较繁复的活动,诸如:实境模拟(simulations)及游戏学习,其目的是为了使 计算机教材更能适应个别需要,增加弹性及更有互动性 (Lippert, 1989:11)。 学生也因此更具有自主性和掌控力 (Healey and Johnson, 1995)。

11、有别于计算机教师的另一种观点是,把计算机视为一种教学工具,一件用来辅助教学的利器。这两个迥然不同的见解是很容易区分的 。Taylor (1980)说,计算机视为是工具或是代师在于它是否具有评量的功能。工具无法对学习者作任何评量,但是代师却能。经过精心设计的软件对学习者输入的信息能立即检验查对,然后发出对错或其它指令,陈列在学习者面前。他再进一步回应。计算机作为工具便缺少了这种能力或无此必要。 计算机视为是替代教师 的教学主体 对教师乃是一种威胁,把计算机看作是辅助工具似乎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也普遍被人应用。计算机视为是工具目的不是要取代教师的宝座,而是要提供一种比其它视听教具器材更有效、更便捷的

12、学习方法或工具,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计算机与教师是相辅相成的。若无教师的主导和规划,光有计算机亦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沟通式的计算机 辅助教学 。 在沟通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计算机既然是工具,它所重视的不是内涵,而是形式。在语言教学中,计算机工具不一定提供语言教材给学习者,它仅仅赋于学习者一种辅助力,让他能使用、了解语言,学习语言而已。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文书处理机或文字处理软件、文法及拼字检查软件,以及桌上出版软件放在计算机中时,计算机就变成一件利器了。以文书处理来说,学习者用它来练习写作就好像他们用纸笔写文章一般。他们只要知道如何去操作计算机,有如他们必须懂得用纸笔一

13、样,至于计算机的构造、文字处理软件的程序他们都不必知道。 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工具,不论以教师或学生当作中心,我们关心的是人的活动,以及计算机如何帮助人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先明白:学生要学的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适用的教学软件。二者之间是有密切的关系的,至于计算机软件是如何制作的问题则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的事,教师不必过问。 教师必须关心与了解的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的计算机 用在教学的科目是否能达到利器的效果,亦即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是比用其它的教学法更具实效。计算机用来辅助教学写作、听力、会话、阅读、研究等是否具有同样效果,学生年龄、学习策略和计算机教学又有什

14、摸么关联这些问题是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时不能不考虑的 。 除了上述二种模式外,另有一种说法是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刺激 (Taylor and Perez, 1989 :63)。 Taylor 等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不在于让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借此刺激学生参与讨论写作、从事批判性的思考。在美国由专家制作的一些教学软件,譬如SimCity, Sleuth 及Where in the World is San Diego 便是 为了配合这种教育理念出版的 (Healey and Johnson, 1995)注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计算机是教学工具或能替代老师,或只是一种刺激?当然,这种区分

15、有其时代背景,也跟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并非绝对的。譬如,用以训练某种语言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也可以用来作为会话教材的刺激物,而学生以文字处理软件写成的短文也可当作激励讨论的素材。同理,有一些练习为主的软件,可以拿来作为分组讨论对话的工具,学生再比较各人的答案。在文书处理的工具中,教师甚至可以讨论软件设计的优劣及待改善之处。这样下来,计算机工具替代老师和刺激三者的界线就被打破。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要选用什么软件的问题,而且也是教师及学生要如何使用软件的问题。 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沟通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似乎有凌驾其它模式之势,欧美国家在七零八零年代初期是沟通式计算机辅助教学鼎盛时

16、期。但是后来很多学者认为,沟通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名实相符。譬如,计算机的使用缺乏一贯性,语言能力之教学各自独立,学生只习得支离破碎的东西 (Kenning and Kenning, 1990)。其实这也是八零年代后期语言教学者对当时语言结构及语言能力区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 的不满所产 生的自然反。因此有一些教育家开始探求一种能统合四种语言能力的教学观,譬如,任务或计划为基(task- or project-based) 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专家也要研发出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能统合各种能力的教学模式。就在此时,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科技突飞猛进,尤其是电子信息传

17、输计术的突破,因特网的兴起,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面貌,计算机是一种教学的媒介,也给我们指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四、计算机是一种教学的媒介 计算机作为传输信息媒介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的概念始于一九六零年代,简称为 CmC,在欧洲又称 telematic。借着电话线,计算机能 在片刻之间,将信息从一地传送到远处。近五年来国际因特网突飞猛进、使用者暴增,计算机的媒介功能无疑的将对语言教学发生无比深远的影响(War- schauer, 1996)。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计算机的媒介有多大的功能。首先,计算机媒介传输的内涵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声

18、音视像图形的;黑白或彩色的。传输的方式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即收接和传送双方同在一条在线对谈,也可以是非同时的-即接受方在不同时间取得、阅览信息。至于传输的形式包括早期出现的电子布告板(BBS),电子传送 (Telnet),档案传输 (FTP),和电子邮件 (Electronic Mail, E-Mail),以及 异军突起的空中视讯会议 (vedioconferenc ing ),国际因特网 ( World Wide Web, 简称 WWW) 和 网络电话(Internet Phone). 传输的人际关系也有重大的改变:它不仅可以作一对一的对谈,也可让一个人同时传送讯息给众多的人,或让成群的小团体

19、一起在空中进行讨论。其中又以国际因特网 和电子邮件 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具有无限的潜力,对英语教育将会带来重大的改变。 因为电子邮件问世已有多年,用在语言教学方面方法明确,效果显著。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实验研究的事例及研究报告有不少Wang, 1993; Tella, 1992。Warschauer (1995) 对如何运用 电子邮件 在语言教学上更有精譬的见解。这些研究大都认为,利用电子邮件作为语言教学媒介,从事阅读写作教学具有实质的功效,学生习得的不止于教室英语,而且是活生生的用语。 比电子邮件更进一层的是计算机科技的运用是国际因特网 (Internet)中的全球信息网 (World W

20、ide Web) 。透过网络,电子信息从一个网络服务器传输出去,到达令一个服务器,使用人只要透过网页浏灠器 (web browser)诸如 Netscape Navigator 和 Internet Explorer 就可以看到经过精 心设计的网页信息,加以储存起来,使用人也可填写数据,回答问题,实时响应,形成一种双向沟通。运用在教学上,因特网具有比一般教学更多的特点:1)它是一座浩大无比的信息宝库,能提供多媒体材料。举凡文字、声音、视像、图形信息,静态或动态的都有;2)能提供真实的生活教材。譬如报纸、杂志、电影短片、漫画、广播实况或录音都可任人需要或兴趣随时截取使用;3)更难得的是使用人可以

21、将自己的文字、声音、视像、图形 作品 登在网页上,与同学朋友和千千万万不相识的网友共享。因特网打破了时空的籓篱和信息长短的限制,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语言教育采取一种崭新的观点 (Warschauer, 1996) 。 因特网 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媒介,尤其是对英语外语教学(ESL,EFL)方面,运用十分广泛,其潜能无限。因特网的网站不仅是一所藏书丰富的数据库,而且更是教师创造真正交互式学习环境的最佳媒介(Godwin-Jones, 1998)。除了作为教材外,它还可作为英语听说、阅读、写作及会话的教室,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的论坛,和测验语文能力的考场。有的甚至可以在网页上显示出教师的容貌

22、及授课实况,让处于远距离的学生听课时如见其人,而有临场感。因特网的图书馆功能也使学生不出门就能在家里搜寻写报告、做作业所须的数据,不论是一个生字的解释,一幅名画的历史,一本百科全书或是几篇杂志上的论文。更妙的是这些数据除了浏览外,还可原封不动的印出来或储存在自己的档案目录里。教师除了把学生的作品和作业刊登在网页外,更可以利用编辑器编写教材和试题,供学生到网页上取用,减少纸笔的消耗。 计算机媒介和因特网的便捷性使教学得以无远弗届,它的廉价使学生以极少的代价便能享受到求知的乐趣,它的兼容并蓄使统合四种语言能力的教学观不再是梦想 (Pennington, 1996) 。但是,由于能显示彩色图形的因特

23、网历史不过五六年,把这个新媒体运用在英语教育上仍是处于草创实验阶段,各取所需,各行其道,尚无一个所谓最佳 的方法或策略可寻 。不过,将此科技用在各种语言之听、说、读、写及文化认识各方面的教学尝试,已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研究论文及报告也不断在期刊和网络电子版上面发表讨论(Brown, 1997; Osuna & Meskill, 1998; Lin, 1997; Singhal, 1997; Warschauer and Whittaker, 1997),这种现象在十年前是没有人能预期、也没有人敢想象的。 因特网的普及将逐渐改变英语教学观。随着新的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问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成中将

24、获得更大的主导权和自主力,这将改变学生的角色,教材的内涵,也影响到教师的角色及教学的方法。在此情况下,英语教师何去何从?这是颇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英语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了计算机之后,教师的角色则必须重新界定。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教师采取的模式将决定他跟计算机 、 教材及学生的关系,也就是他将扮演的角色。他可以是旁观者、协助者、主导者、或参与者。对计算机及软件他可以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或有深入了解。他可以是使用者、评鉴者及编著者。其间的差异不仅是在程度的深浅,更是表现在有无及类别上面,故我们不能不深究。 如果采用第一种模式,把计

25、算机视为英语教学中的导师,学生只要跟着一套编辑完善、符合学习目的的软件教材 ( 譬如英语学习光盘 多媒体教材) 自行学习即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授方面使不上力,最多只能充当咨询的角色,如果有需要的话,或者他对教学软件尚有了解的话。这类学习通常属于个别学习,是在教室以外的场所 家庭或计算机中心进行的。 在学习者年龄较长、内在动机强烈、多媒体软件教材充分的环境下,无师自通是可能的。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是不能缺少的;只有参与程度之别,而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教师能做很多计算机做不到的事,譬如:深度的口头练习、改正错误、 面对面的接触 、兴趣的提高等。在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计算机就变成了

26、一项工具或媒介了。借用 Ahmad (1985:45)的 模型图,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三要素:学习者、语言、计算机的关系可以用图一 和图 二显示两种不同的情况: 图一、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三要素:学习者、计算机 、语言 图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三要素:学习者、计算机 、教师 (Farrington, 1986:199)在图一,教师可以不存在或其地位不彰显;但是在图二,教师就变成教学核心了。他是学生 通常是小班学生, 与计算机工具之间的桥梁。在后者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仍有很大的不同 。他可以在学生做计算机练习时在旁协助,(譬如文书处理),也可以全盘规划设计一项教学活动,按步究班地执行 。 传

27、统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有了计算机及多媒体教材之后,重心将转移到学生,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活动,控制学习的进程,教师机集教授、监督、咨询、考核各种不同的角色于一身,其轻重比例端视软件教材的性质与学习目标而定。过去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研究, 譬如 Nyns, Roland R. (1988). 利用计算机教授阅读能力;Johnston (1996)以计算机教学生学习英文字汇;Nishinoh (1994) 教学生从计算机数据库搜取材料,写报告,并且共同研读计算机屏幕上的作品,增加学习乐趣。教师和全班学生在计算机之前产生互动,兼顾计算机辅助教材和一般教材,学习目标自然容易达成。 把计

28、算机 视为一种媒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时,教师又应当如何周旋于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呢?时至今日,拜计算机科技之赐,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扩大了,途径增多了。在这种学习大环境之下,为了促进教学的效果,Warschauer 和Whittaker (1997:32) 主张教师要不再以自我作中心,要给学生表述自主的权力,教师应学会做一名辅导者(guide by the side)而非高不可攀的老夫子(sage on the stage)。既然这样,那教师能做什么?这要看教学的计划而定。譬如,他可以协调小组的学习计划,随时提醒监督学生不要偏离语言学习的范筹,及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策略。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包涵了

29、他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角色而又超乎其上。事实上,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媒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提高。英语教师具有语言的便利,他的知识要更丰富、该做的也更多。除了继续当教授、监督者、咨询者、考核者的角色外,他还要是一名网络使用者、评鉴家及网页作者或编辑,甚至做一位计算机程序师。六、英语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四个层次计算机既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三要素之一,教师对计算机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殆无疑问。问题在于,教师对计算机必须具备多少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胜任愉快?在多媒体计算机教材日益普及,而现代形式的因特网未问世以前的时后,Hertz (1987:183)倡言,语言教师对计算机的知识可以分四种层

30、级。今日这种分法虽然因为因特网的问世而更形复杂,但是原则上它仍然有可取之处。根据 Hertz 的说法,教师的计算机知识的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是:第一级:教师 兼计算机使用者第二级:计算机 教材编写者第三级:计算机 编辑软件使用者第四级:计算机 程序设计师在第一级的程度,教师必须具备使用个人计算机的能力,通晓计算机操作系统,会使用基本的运用软件,譬如文书处理 ord;他还要会评估语言教学软件,以便选用适合的教材。第二级的程度,教师就必须会编写计算机教材内容,但尚不须会计算机程序语言。到了第三级,教师必须通晓几种编辑教材的计算机软件,自己编写教材给学生用。最高的第四级,要求教师学会计算机程序设

31、计语言,至少能用计算机程序编写教材。除了第一级最基本的要求以外,其它三级,教师都要做编写教材的工作,其难易深浅是渐进的。不过对这种分法,我认为有重新调整的必要。因为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深浅出入很大,有些教学活动只要具备一点基本操作技能 (working knowledge) 即可,值此因特网时代,英语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似可从四级改为五级。更精确的说,他们应具备以下的能力注三:第一级:教师 会使用计算机硬件及一般工作软件注四。第二级:教师 会使用网络软件。第三级:教师 会使用计算机教学编辑软件。第四级:教师会使用网络编辑软件设计简单的网页。第五级:教师通晓网络语言。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计算机辅

32、助教学中,教师的计算机知识必须达到第一级的要求是无庸置疑的,这里所指的工作软件是上述的文书处理之的软件及教学光盘片 (CD RAM)。当我们进入因特网时代的时候,教师要更进一层,他会使用的应用软件还得包括一种网络浏览器,网景(Netscape) 的领航者( Navigator)或 Communicator , 或微软Microsoft 的探险家 (Internet Explorer)。他应学会在网络上搜寻数据,整理数据,还会使用一种电子邮件软件编写文件、收发信件文稿,如此,他才能以网络作媒介和学生沟通。其它如档案电子传输 (FTP)、远程登入 (Telnet)、电子布告版(BBS)及讨论群 (

33、User net/News Group) 等也应包括在内。这都跟教材编辑无关。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要求随着他所采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而变化。教师如果认定计算机工具的模式,他必须会使用一些现成的阅读、语法、字汇编辑软件编写教材。譬如, Super Cloze 软件可以让教师选取适合学生程度的材料 (Warschauer, 1996),随着软件上的指示,一步一步填入既定的格式中,就完成了一份克漏字练习题第三级。他不必懂得计算机语言,他的工作仅是选择、编辑教材,也就是做改编整合,去芜存菁。编好的计算机教材可以放在教室用,也可让学生自学用 (Levy, 1997)。目前这类编辑软件已有不少 (如 PL

34、ATO, HyperCard, Word Attack, Authority Multimedia Tool Book, 见 Levy, 1997: 91-95),但适合英语外语教学的较少,教师常要加以修改才能使用如 Wang (1995) 等人的英文写作教学。至于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譬如八十年代最常用的 BASIC,设计程序编辑英语教材只是最高的理想,在因特网问世以前,这是颇受争议的事。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学,因为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未尽符合教学需要,他有时必须整编教材。但是如果需要重新学习一种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却是十分艰难而废时的事。因此,以往教师兼学程序设计的说法受到很多批评 (Philip

35、s, 1983:6; Self, 1985)。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教师比不上专业设计员,他们设计的教材品质差,因为他们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内存不足,能量不够。教师若要设计程序,容易分心而忽略教学法,似有本末倒置之嫌 (Legenhausen and Wolff, 1987:170). Clarke (1989:29)甚至反对教师学习 BASIC 这种高阶计算机语言;他说教师不如把时间花在软件教材的设计上,而把软件设计的工作交给计算机专业人员。这种观点十分正确。高阶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废日旷时,教师的时间有限,除了极少数对计算机具备高度的兴趣者自愿学习外,我们大概不能期望很多教师去尝试。不过,因特网时

36、代的来临,计算机硬件功能疾速提高,个人计算机普及后,情况又大不相同了。因特网传输的信息在网页上以文字、图形或声音的形式显现出来。而网页基本上是用一种超文字标示语言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写成的 注五,它使用的代码均为英文,易懂易学。英语教师习得一些概念后,以他人的网页为模板,很快就可以编排出一个网页,在网络上出版。用它来编写测验练习题,放在网站上供学生练习,也是很容易的事 (Lai, 1998)。其实,不懂 HTML不是障碍。目前在市面上或网站里已有一些帮助教师编写网页的软件或规格,譬如微软公司最新的的WORD文书处理,能将一般文件自动转换为 HTML

37、代码的格式,可直接登上网站;又如功能多、比较复杂的 FrontPage软件,不懂HTML 的人照样可使用,制作一个精美的网页;网络中无数的网页制作表格 Homepage Creation Form (如Kotisivut (1997)的 Homepage Creation Form 及 WebSapwner (1997)的Generic Webpage Creation),初学者只要按部究班填入文字及相关数据,就能把一页页的网页建置完成,不如外行人想象的那么难。如果要自己写 HTML指令代码,只需基本的二三十个就以足够编排出一个网页了。因此,前述的反对意见遂无法成立,教师可以很快学会制作简单的

38、教学网页。当然,若要学会编排含有动态、带有语音的网页,需要再学会CGI注六, Java, javascript 等界面和计算机语言,就不是大部份英语教师所能及的了。若此,教师具备编排网页的基本常识,能利用自编的网页做为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生交流的论坛,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已达到第四级的程度了。而最高的境界是能通晓静止及动态图片的绘制,会使用HTML CGI, 和 javascript等界面和计算机语言,编制互动性的网页,成为网站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要达到哪种程度,应该和他的教学研究性质有关,知识当然越多越有用,但是我们无法要求人人都成为程序设计师,也无此必要。不过我们倒是需

39、要确定一个最低的要求,如此教师才能胜任教学,克尽职责。七、结语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在英语教学上,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历来教学界对计算机所占的地位有几种不同的认知:计算机可以视为是一个导师,学生直接跟它自学;它也可当做是一件辅助教学的工具,一种利器。还有人把计算机看作一种刺激学习的东西,晚近的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沟通的媒介。不过这种分野并非绝对的,也不是永久的。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计算机所占的地位。在计算机是导师的模式下,教师可以被取代或无足轻重;如果计算机是工具,教师能做的事有很多,它是教授、监督者、咨询者、考核者,一切要看教师给学生多少的自主性而定。以计算机为沟通教学的媒介,

40、电子邮件和因特网成为主要管道,教师除了继续扮演前述的角色外,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学习计划,担任辅导员的角色。而教师除了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软件的使用者外,他还须配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知道如何编写软件教材。在因特网的时代,教师汲取新知,学会网页的制作是最高的理想。注释: 注一:广义的教材包括各类教学材料、计算机软件、教学软件 (courseware)、 教学光盘、成套软件、计算机程序及学习环境等, 这又可区分为实质教材 (content materials) 和过程教材 (process materials)二种。前者是信息及材料的来源,后者是“学习者使用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指引或架构

41、 ”(Breen et al. 1979:5 见Levy 1997:11)。 在本文中,教材有时指的是广义的教材,有时指的是实质教材,尤其是计算机教材。注二:关于美国主要大学用来辅助英文习作及文书处理的软件教材,使用的硬设备情形,黄 (1995:65-67) 有详尽的调查表。只是这些教材常须修改才能适用我国学生(如王等 (1996)之实验教学 )。注三: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中学计算机教师与英语文教师的计算机知识需求。计算机 教师是信息教育的专业人员,必修的科目教育部有详尽的规画;但英语教师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修课程则未见说明(教育部 1997)。注四:刘(1998)认为一般初学计算机者必须学会

42、:操作系统 如窗口95,中英输 入法、文书处理的软件、压缩软件、传真、浏览器及翻译软件。注五:超文字标示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是一套英文的指 令,用来编写网站上网页的超文字内容。超文字内容包括文字、语音、图 片、动画、超链接、影片等。普通文本文件加上超文字指令代码及能编成 网页,登上网站供人浏览。注六:CGI (Communicate Gateway Interface) 通讯网关界面是位于因特网服务器与外界之间沟通方法的界面。有了CGI 界面后,因特网服务器可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或处理使用者之与网站间 的双向信息交流。由于CGI之运用,网页才有互

43、动性,它比Java 及 Java Script 程序语言更早被用在因特网上。参考书目Ahmad, K., Corbett, G., Rodgers,M., and Sussex. R., (1985). Computers,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reen, M. P. and Waters, A. (1979). Communicative Materials Design: Some Basic Principles, RELC Journal, 10/

44、2:1-13.Brown, James Dean. (1997) Computers in language testing: Present research and some future direction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1/1, July 1997, pp. 44 - 59.Bush, Michael D. & Terry, Robert M., (eds.) (1997).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Chou, C. T.

45、(周中天) (1986). 计算机运用在外语教学上之限制与发展方向,第三届英语文 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鹤。Chou, C. T. (周中天 ) (1995). 迎接英语教学的新境界 网络时代的来临。英语教学 ,第二十卷第二期,10, 1995.Chun, D. M., & Brandl, K. K. (1992). Beyond form-based drill and practice: Meaning-enhanced CALL on the Macintosh. Foreign Language Annuls, 25/3, pp. 255 - 267.Clarke, D. F.(1

46、989). Designing considerations in writing CALL softwar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xtended materials, in Cameron, K. C. (1989) (Ed.)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 Structures and Principles, Oxford: Intellect Books.Davidson, C., and Tomic, A. (1994). Removing computer phobia from th

47、e writing classroom, ELT Journal, 48/3: July 1994, pp. 205-213.Dunkel, P. (ed.) (1991).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sting: Research Issues and Practice. Newbury House.Farrington, B. (1986). Triangular mode, working: The Litre Project in the field, in Higgins, J. (1986). Computer-Assist

48、ed Language Learning: Special Issue of System, 14/2.Godwin-Jones, B. (1998). Dynamic Web Page Creation,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1/2, Jan., 1998, pp. 7-13.Healey, D. and Johnson, N. (1995).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ALL, In D. Healey and Johnson, N. (Eds.) 1995 TESL CALL interest section software list (pp. ii-vii) Alexandria, VA: TESOL Public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