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33039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经脉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十二经脉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十二经脉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十二经脉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十二经脉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经脉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经脉课件.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络系统总论,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名“十二正经”。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上肢外

2、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经络腧穴各论,手太阴肺经,本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行线起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寸口,上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腕后)分出,沿掌背侧走

3、向食指桡侧端。,手太阴肺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三至五点(寅时)。此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系,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如气喘,肺气肿患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保养之道可在此时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在清晨醒来,尚未开口时服用最佳。,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其分支从缺盆上走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手阳明大肠经卯时旺(5点到7点)。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

4、、玉米、扁豆、豌豆等。大肠与肺相表里,传导化物通腹气。,手少阴心经,本经起于心中,联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旁,进入掌中,止于小指桡侧端。,手少阴心经午时旺(11-13时)手少阴心经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穴,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绕行肩胛部,前行入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呲、耳、分支从面颊抵鼻,至于目内眦。,手太阳小肠经未时旺(13-15时)临床表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臑似折,

5、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手厥阴心包经,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联络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出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中间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止于无名指末端。,手厥阴心包经戊时旺(19-21时)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亥时

6、旺。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三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足太阴脾经巳时旺(9-11时)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承浆(任脉)

7、,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足阳明胃经辰时旺(7-9时),足厥阴肝经,本经起于足大趾外侧,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1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肝,络胆,

8、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其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经气由此处与手太阴肺经相接。,足厥阴肝经丑时旺(1-3时),主治病证: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如中风,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腹痛腹胀,呕吐吞酸,胁痛黄疸等,本经起于目外眦,上至头角,再向下到耳后(风池),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枕部,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

9、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其分支从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中,经气由此处与足厥阴肝经相接,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子时旺(23-1时),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口苦太息,胸胁疼痛,目眩,疟疾头痛,颞痛,目外眵痛,缺盆部肿痛等。,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经舟骨粗隆下,内踝后侧,上沿小腿内侧后缘 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其直行主干从肾分出 上行,穿过肝和膈肌 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其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

10、,经气于此处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足少阴肾经酉时旺,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膝酸软,失眠健忘,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净等。,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至额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头顶部百会穴。直行主干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至后项部左右分开向下。一支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向下贯臀,止腘窝。另一支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

11、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经气于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足太阳膀胱经申时旺(15-17时),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腧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头痛项强,感冒咳嗽发热,心痛心悸,失眠健忘,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等,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35,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