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33539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6.1 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演示实验钠、镁分别与水的反应,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既有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又有外界条件。,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内因,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二、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它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反应的时间;另一个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减小,生成物浓度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而增大。,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2、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某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c,t,试根据以上计算式推出v 的单位是什么?,mol/(Ls);mol/(Lmin);mol/(Lh),在容积为2L的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2气体和B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2C(g),反应前,容器中A2为0.1mol,经2s后测得A2为0.06mol,求A2在这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那么,B2和C在这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何计算?,V(B2)=V(A2)=0.01mol/(Ls),V(C)=2V(A2)=0.02mol/(Ls),从上例可以看出,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

3、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化学方程式中某些物质的系数不同,表示它们的浓度变化值不同,则分别用这些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就不同;,化学方程式中某些物质的系数相同,表示它们的浓度变化值相同,则分别用这些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就相同。,结论:对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系数比。,需指出: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时,尽管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这个化学反应的快慢是一定的。,例题:反应4NH3+5O2 4NO+6H2O 在5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用NO来表示为多少?若用O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速率是

4、多少?,v(NO)=0.002mol/(Ls),v(O2)=0.0025mol/(Ls),注意:1、在同一反应体系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可以不同的,但是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来做标准。,2、用同一反应体系中不同物质表示同一速率时,其数值比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3、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不断变化。因此某一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实际是指这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练习一:反应 A+3B=2C+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1)v(A)=0.3mol/(Ls)(2)v(B)=

5、0.6mol/(Ls)(3)v(C)=0.4mol/(Ls)(4)v(D)=0.45mol/(Ls)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1)(4)(2)=(3),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时,不仅要看反应速率数值本身的大小,还要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来说明。,练习二:在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前2s与后4s比较,反应速率 较快,其原因可能。,0.25

6、mol/(Ls),0.25mol/(Ls),前2s,前2s时段盐酸浓度比后4s时段大,练习三: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 和B 都是4mol,在前10s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2、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L的真空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3mol氢气,3min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0.9倍,在此时间内用氢气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为。,3.2mol,0.1mol/(Lmin),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气体压强,其他因素,固体颗粒大小,

7、固体颗粒越细,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气体的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溶剂、扩散速度等,在分别盛有块状大理石和粉状大理石的试管中,同时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粉状大理石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得多。,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离子)之间发生碰撞。但是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有具备一定能量的分子(离子)相互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

8、数/反应物分子数)100%,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的增多,反应速率也必然增大。,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的速率。,注意:a、此规律只适用于气体或溶液的反应,对于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若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改变,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改变也符合上述规律。,c

9、、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并不是一概如此,若随着浓度的改变,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应速率的含义也不同了。,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对气体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因而可以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注意:a、压强影响,只适用于讨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然并不一定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b、压强影响反应速率,必须伴随有压强改变时体积的改变现象。否则,压强的变化并没有作用到反应的体系上。即压强变则体积变,实际是浓度的变化。若容

10、器的体积不变,因为各气体的浓度没有变,则速率不变。如在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1)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分子的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数量,反应速率增大。(2)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也会相应的加快。前者是主要原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注意:a、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适用。,b、反应若是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吸热反应比放热反应增加的程度要大;降低温度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减

11、小,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比放热反应减小的程度要大。,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规律: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正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负催化剂:能够减慢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如不特意说明,则指正催化剂。,注意:a、凡是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b、同一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中毒:催化剂的活性因接触少量的杂质而明显下降甚至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叫催化剂中毒。

12、,5、其他如光照、反应物固体的颗粒大小、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练习1:对于在溶液间进行的反应,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温度 B、浓度 C、压强 D、催化剂,练习2:下列条件的变化,是因为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而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致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增大浓度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C,D,练习3:设NO+CO2 CO+NO2(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减少,v2增大

13、 D、v1增大,v2减小,A,练习4:KClO3和NaHSO3间的反应生成Cl-和SO42-离子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反应速率随c(H+)的增加而加快,试说明(1)为什么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增大?(2)反应后期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反应速率,时间,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化学反应能够发生,有的化学反应不能发生;有的反应进行得很快,有的反应却进行得很慢.那么,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能趋于完成,也就是说反应物是否能全部转变成生成物呢?,一、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1、什么是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4、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化学反应能够发生,有的化学反应不能发生;有的反应进行得很快,有的反应却进行得很慢.那么,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能趋于完成,也就是说反应物是否能全部转变成生成物呢?,一、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什么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平衡的特征:,实验一:探索溶

15、解平衡,思考:大NaCl晶体会溶解吗?大NaCl晶体的质量有何变 化?大NaCl晶体的形状呢?,会溶解,质量不变,形状会改变,是动态平衡(动),V溶解=V结晶,即V正=V逆(等),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定),发生在一定条件(温度一定)下的可逆反应里,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变),中学阶段平衡的分类:,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 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溶解达到最大限度!一种动态平衡!,那么,可逆反应的情况又怎样呢?,V=1L的密闭容器,800,101.3kPa CO+H2O CO2+H2,始 0.1 0.1 0 0(mol/L)0.5min 0.08 0.08 0.02 0.02 1min 0.06

16、 0.06 0.04 0.04 2min 0.05 0.05 0.05 0.05 4min 0.05 0.05 0.05 0.05,开始时c(CO)、c(H2O)最大,c(CO2)、c(H2)=0,随着反应的进行,c(CO)、c(H2O)逐渐减小,c(CO2)、c(H2)逐渐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再变化。,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相等,时间,速率,这时,同一瞬间正反应生成CO2和H2 的分子数等于逆反应消耗的CO2和H2的分子数。,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四种物

17、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重要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强调三点,前提条件:可逆反应,实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有关化学平衡的历史,翻开20世纪的史书,你会发现一个响亮的名字-弗里茨哈伯,德国天才化学家,因对化学平衡的突出贡献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哈伯在1906年使用锇作催化剂在200.3个大气压,600的高温下,使N2和H2反应获得了8%的NH3,震动了整个欧洲化学界;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新发明

18、一样,最先应用的是军事、是战争,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如战后有些著名的军事家指出那样,如果德国没有哈伯、没有发现化学平衡,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因为哈伯一方面给德国提供了粮食(合成氨发明以前,农作物所需的氨肥主要来自粪便、花生饼、豆饼等),另一方面给德国提供了军火(生产硝铵和黄色炸药),弗里茨哈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即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工程师的设想,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有些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长所造成的,于是在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如图),以增加

19、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可是后来发现用这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CO的含量并没有减少,你知道为什么吗?,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用Ct图象描述化学平衡:,C-t图象:如图: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V-t图象:如图已知X和Y反应生成Z,反应式如下:用Y物质的V正、V逆和时间t 画出反应开始至平衡的大致图象?,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用 vt 图象描述化学平衡:,达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2)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 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 新的条件下建

20、立新的平衡。,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容器内N2、H2、NH3三者浓度相等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比恰为1:3:2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耗0.5molN2t min内,生成1molN2同时消耗3molH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某时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6molNH键,容器内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内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将2mol SO2 和1mol 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测得平衡时SO3=1m

21、ol/L。画出整个过程的v-t图和c-t图,V正,V逆,一、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正=v逆),条件改变,原化学平衡被破坏(v正 v逆),一定时间后,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示:(达平衡后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原因: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使得v正v逆,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速率大于原平衡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

22、(逆),平衡正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原因: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导致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不一致,从而使平衡发生移动。,【讨论】下列各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t1时刻达平衡后,于t2时刻改变某种物质的浓度,再于t3时刻达到新平衡。试判断t2时刻是如何改变物质的浓度的及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讨论】,现有反应 已知1mol CO和2mol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7molCO2

2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2molH2O改为4molH2O,达到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量可能是()A.0.65mol B.0.83mol C.1.0mol D.1.4mol,B,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推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原因:增大压强,体积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参加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多,其速率增加得更多。,图示:(反应 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先决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正方向移动。,减

24、小压强,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减小压强,V(正)V(逆),平衡正方向移动。,当 m+n p+q时:,当 m+n p+q时:,讨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时应注意:,1、对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因压强对其速率无影响,故此类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2、对于非纯气相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移动方向只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相对大小有关。如可逆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应向右移动。,3、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如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2A(g)B(g)3C(g),思考,1、现有平衡体系下列情况下,平衡如

25、何移动?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加入氩气;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加入氩气。,2、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后达如下衡: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原因:升向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增加得更多。,图示:(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先决条件:可逆反应有反应热,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逆反应为吸热反应。,2.结 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 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

26、放热的方向移动。,当 Q 0 时:,升高温度,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降低温度,V(正)V(逆),平衡正方向移动。,当 Q 0 时:,升高温度,V(正)V(逆),平衡正方向移动。,降低温度,V(正)V(逆),平衡逆方向移动。,一定条件下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四次改变条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对v正、v逆的影响如图所示。则改变的这四个条件依次为:,练习,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降低,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

27、降低,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SO2(g)+O2(g)2SO3(g),1、可逆反应 达平衡时,测得SO2、O2、SO3三者的浓度依次为a、b、c(mol/L),现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再加入amolSO2、bmolO2、cmolSO3,问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2、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无沉淀产生,若先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水,再通入CO2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请运用勒夏特列原理简要解释上述现象?,思考,6.3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还有一些上一节的内容,生活中的化学平衡,含氟牙膏和防止龋齿中的化学平衡,羟基磷矿石,氟磷灰石

28、,有较强抗酸性,生活中的化学平衡,人体血液中的化学平衡,正常人体血液的pH为7.40.05,有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平衡向生成H2CO3的方向移动,有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平衡向生成HCO3-的方向移动,过多的HCO3-由肾脏调节吸收,同时肺部呼吸变浅减少CO2的排出,保持血液pH稳定。,生活中的化学平衡,酒精测定仪中的化学平衡,橙红色,绿色,橙红色,黄色,小结: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中,由于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变化,从而导致旧的化学平衡的破坏、新的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旧化学平衡,V(正)=V(逆),组分含量保持恒定,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图

29、象,V(逆),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图象,当 m+n p+q时:,当 m+n p+q 时:,思考: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有无影响?,推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当 Q 0 时:,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图象,当 Q 0 时:,思考:结合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你认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无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平衡无影响。,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

30、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典型例析:,P2 P 1,T2 T 1,m+n p,0 Q,例题2.在某一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 C(g)+Q 符合下列图象(I)所表示的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II)的正确说法是(),A.P3 P4,Y轴表示 A 的转化率,B.P3 P4,Y轴表示 B的百分含量,C.P3 P4,Y轴表示 混合气体密度,D.P3 P4,Y轴表示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A D,合成氨条件的选择,一、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的选择,选择适宜条件的依据、思路和方法:,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方程式):N2+3H2 2NH3(放热反应),这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

31、反应。,请思考这个反应的特点?,工业上合成氨,主要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思考:,都可以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速度要快,原料的利用率要高,单位时间的产量要高。另外还要考虑生产中的消耗能源,原料,设备条件等因素。,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请思考:要增大平衡体系中氨的含量、增大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下面请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实际生产中对压强、温度、浓度等条件的选择。,1、压强怎么选?,分析:合成氨反应是体积缩小的气体反应,增大压强既

32、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所以理论上压强越大越好。,但是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高、压缩H2和N2所需要的动力大,因此压强也不宜过高。,综合以上两点,实际生产中压强一般选择在20MPa-50MPa之间。,2、温度怎么选择?,因为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反应,所以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可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温度也不宜太低。,3、用不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否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实际生产中选用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铁触媒),它在500时活性较高。,催化剂要在一定温度下效果最好。,4、浓度怎么定?

33、H2和N2的比例怎么定?,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以用保持一定的氮、氢浓度,减少氨气的浓度的方法,提高合成氨的效率和产量。,实际生产中的处理方法:及时将气态氨冷却液化而分离出去;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使其保持一定的浓度。,例:在合成氨工业中,为增加氨气的日产量,在实现此目的的过程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A)不断将氨分离出来(B)使用催化剂(C)采用500的高温(D)采用20-50MPa的压强,合成氨工业简介:1、合成氨工业的流程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 液氨,N2 H2,原料气的制取,N2:液化空气,蒸发分离出氮气,H2:用水和燃料在高温下制取。如:,C+H2O(g)CO+H2CO+H2O(g)CO2+H2,思考:1mol C能制取多少氢气?,氨的合成:,(1)主要设备:合成塔,(2)反应原理:N2+3H2 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设想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参考:生物中植物对氮的需求;生物固氮的原理和条件;理想的人工固氮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