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3599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4课,一.基于“幻想”的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与马克思构想 材料一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1.根据材料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结合教材,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思考它如何体现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特征:1、公有制 条件:生产力高度发达 2、计划经济 3、按劳分配,体现: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体现了公有制,取消商品贸易体现实行计划经济 不劳动不得食体现按劳分配,一.基于“幻想”的探索,(二)、前所未有的危机

2、 材料一“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根据材料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引发怎样危机?,1、经济上: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2、政治上: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内容,政策,固定粮食税

3、,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私人企业,实行自由贸易,二、“思路较好”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合作探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材料一 列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二、“思路较好”的探索(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实践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

4、巩固。,理论上:找到一条使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逐渐僵化”的探索,(一)回归幻想,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利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1.据材料,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经济体制有怎样的特点.,特点:实行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以重工业为中心,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充满阶级斗争。,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为什么说斯大林体制是回归幻想?,原因:斯大

5、林体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追求公有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三.“逐渐僵化”的探索,(二)确立模式,工业化宣传画,农业集体化宣传画,结合图片说明,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过程: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到30年代中期确立起来,三.“逐渐僵化”的探索,(三)功过是非,材料一“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是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凭借武力占据了世界制高点。材料二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

6、德军。材料三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斯大林体制的积极影响。,集中全国力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三.“逐渐僵化”的探索,(三)功过是非,材料四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一个令人深思的笑话 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

7、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有什么用啊?”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材料五 一个嗟叹的结局 1991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逐渐僵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历史观后镜震撼西方,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

8、是发展中的事业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危机。全球通史,美国罗斯福新政,历史的观后镜照搬一时,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后,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国家战前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战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运动对于推进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历史的观后镜知古鉴今,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意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

9、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历史的留言板你说我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有何启示?,1楼: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完成民主化与工业化。而斯大林模式是一条片面追求工业化的道路,它割裂了社会正常发展进程,与工业化同步的,既没有农业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更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相反是高度的集权化。斯

10、大林模式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集权的过程。国家越来越强,社会越来越弱。,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基于“幻想”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较好的探索,新经济政策,“逐渐僵化”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课堂小结:,探 索 中 形 成,基础过关,1.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B,基础过关,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A,基础过关,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B,预祝各位同学:期中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