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3761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30.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企业内部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3,规范修订的背景,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

2、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于2011年12月1日实施,5,2011版规范目录中新增章节,3 构配件3.4 可调托撑3.5 悬挑脚手架用型钢5 设计计算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5.4 满堂支撑架计算 5.5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5.6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6 构造要求6.8 满堂脚手架6.9 满堂支撑架 6.10 型钢悬挑脚手架,6,公告中关于强制性条文的修订,JGJ130-2001中强制性条文共计20条JGJ130-2011中强制性条文共计16条,7,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3.4.3

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6.2.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9.0.13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 向扫地杆;2 连墙件。,8,6.3.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9,6.3.5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

4、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6.6.5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10,6.6.3 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6.6.3)。,图6.6.3 高度24m以下剪刀撑布置,11,7.4.2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7.4.5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8.1.4 扣

5、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12,9.0.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注意:虽然旧 9.0.1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此项要求取消,但是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第2.0.4条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8.0.1条均要求架子工定期体检。,13,9.0.4 钢管上严禁打孔。9.0.5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

6、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9.0.7 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14,2009年3月24日,位于江苏镇江闹市区一幢6层楼脚手架突然坍塌,造成正在拆楼改造的工人1死3伤。事故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人将拆下的废弃物堆积在脚手架上,堆积物过于沉重,加上砸墙时造成脚手架晃动,导致脚手架被压趴。,15,9.0.14 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旧规范 7.1.5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16,

7、总 则,旧规范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新规范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17,总 则,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8,总 则,旧

8、规范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新规范1.0.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9,修订的主要内容,钢管规格:取消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48.33.6。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改为0.36mm。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20,修订的主要内容,双管立杆脚手架由于经济性不好,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

9、取消。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增加了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构造和计算内容。,21,补充了与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相关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构造要求、荷载取值、设计计算等。规范中将此类支架体系划分为满堂脚手架(顶部荷载通过纵、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和满堂支撑架(顶部荷载通过立杆顶端的可调顶撑传至立杆)二种体系。,修订的主要内容,22,强调连墙件的重要性,对连墙件的计算写得更明确;(计算部分)新规范 5.2 单、双排脚手架计算包含替代了旧规范中的5.2纵横向水平杆计算、5.3立杆计算、5.4连墙件计算,新规范5.2.12条中增加了连墙件强度和稳定的计算公式。,修订的

10、主要内容,23,24,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修订的主要内容,25,表4.3.1 荷载效应组合,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修改为0.9。(原来是0.85),满堂支撑架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荷载组合与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26,根据现场施工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弱化了敞开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表6.1.1),修订的主要内容,27,常用密目式安全

11、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28,其它修改的内容,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原规范中为不应大于25kg。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由原来的0.5mm改为0.18mm。旧规范 3.2.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新规范 3.2.1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29,其它修改的内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察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原规范中是应,考虑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

12、设置),30,其它修改的内容,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200的木垫板。(原来还可采用槽钢,现取消)。,31,其它修改的内容,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原来是120150mm)。冲压钢脚手板的检查中增加应有防滑措施。木脚手板质量的规定中增加不得使用扭曲变形、劈裂、腐朽的脚手板。,32,其它修改的内容,4.2.1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4 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0

13、.01kN/。4.2.7 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不宜小于0.8。6.4.1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33,其它修改的内容,7.3.5 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应随立杆按步搭设,并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7.3.8 脚手架连墙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墙件的安装应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安装;7.4.4 架体拆除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34,其它修改的内容,7.3.6 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 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6)

14、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7)独立或附墙砖柱,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8)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M2.5的砖墙。,35,其它修改的内容,8.1.6 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5.1条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3.5.1 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36,其它修改的内容,8.1.7 可调托撑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规定;2 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5.1.

15、7条(40KN)的规定;3 可调托撑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毫米,变形不应大于1;4 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37,3.4 可调托撑3.4.1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GB/T 5796.2、GB/T 5796.3的规定。3.4.2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3.4.3 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6.9.6 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38,其它修改

16、的内容,8.2.1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3 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应进行检查与验收(原规范是1013m)。,39,其它修改的内容,9 安全管理中除强条外增加内容:9.0.6 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9.0.9 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9.0.11 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安全网双层兜底。施工层以下每隔10米应用安全网封闭。,40,其它修改的内容,9 安全管理中除强条外增加内容:9.0.12 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

17、架体外围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应与架体绑扎牢固。9.0.15 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41,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42,型钢悬挑脚手架构造,43,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作为附加保险措施,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悬挑钢梁前端应采用吊拉卸荷,吊拉卸荷的吊拉构件有刚性的,也有柔性的,如果使用

18、钢丝绳,其直径不应小于14,使用预埋吊环其直径不宜小于20(或计算确定),预埋吊环应使用HPB235级钢筋制作。钢丝绳卡不得少于3个。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44,1木楔楔紧,图6.10.5-3 悬挑钢梁楼面构造,图6.10.5-2 悬挑钢梁穿墙构造,45,构造要求: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直径不宜小于16。U型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梁板固定,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19、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46,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100mm10mm(宽厚);当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时,角钢的规格不应小于63mm63mm6mm。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定位点可采用竖直焊接长0.2m、直径25mm-30mm的钢筋或短管等方式。,47,48,在建筑结构角部,钢梁宜扇形布置。锚固悬挑梁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实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如果楼板的厚度小于1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

20、在结构梁上,不得设置在外伸阳台上或悬挑板上,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49,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 的强度计算公式:,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公式:,式中: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拉力设计值;Al U型钢筋拉环的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mm2),一个U型钢筋拉环或一对螺栓按两个截面计算;fl 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fl=50N/mm2。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公式,50,满堂脚手架和

21、满堂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加强型满堂支撑架,51,满堂脚手架 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的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满堂支撑架 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传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52,满堂支撑架可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二种。满堂脚手架的支撑布置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加强型满堂支撑架,53,当架体沿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5m8m,设

22、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且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8m时,定义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当连续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5m,连续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时,定义为加强型满堂支撑架。,54,当架体高度不超过8m且施工荷载不大时,扫地杆布置层可不设水平剪刀撑。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施工层不得超过一层。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满堂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3。,55,当满堂脚手架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

23、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超过本规范附录C所给限值(2或2.5)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内部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顶撑顶面的立杆段长度a不应超过0.5m。,56,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尺寸和相应的最大搭设高度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尺寸和相应的最大搭设高度。,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注:1,最少跨数应符合本 规范附录c表c-1 规 定 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取0.35 kN/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0.35kN/m24,立杆间距不小于 1.2m1.2m,施工荷载 标准值不小于3kN/m2 时,立杆上应增设防滑 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 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 平杆连接的扣件,57,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