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387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9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贷款业务监管法规框架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解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业务监管的法规框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它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出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目的是总结、借鉴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管理的成熟做法,系统规范固贷、流贷、个贷和项目融资业务流程。“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出台是对目前贷款监管规章的系统性修订与完善,具有强制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规模加速扩张,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已逐步落地。我国经济仍处于市场化的转型时期

2、,信贷管理难度较大,问题较多: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贷后管理中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的持续监控意愿不强,监控能力和手段有限,过去“实贷实存”现象在我国贷款业务活动中普遍存在,借款人往往会因为相对自由的用款环境而将贷款挪作他用,银行业金融机构难以对约定的贷款用途实施全面的风险监控,增加了贷款人的信用风险,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市。形成不良贷款,并对我国银行体系产生负面影响。虚假交易骗贷案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佳,市场交易制度和交易行为约束不够规范,往往诱发虚假交易,甚至无交易划转套取银行贷款的案件频频发生。信贷资金安全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背景银行贷款业务管理所存在

3、的问题,背景立法滞后,目前贷款业务方面的监管法规,除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贷款业务基本规则以外,贷款类监管规章比较缺乏,基本上以规范性文件为主。贷款通则已经不适应目前贷款市场的需要,亟待修订,并上升到行政法规的法律层级。需尽快形成完善的贷款风险监管的法规体系。,目的-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当前信用环境状况需要强化科学的贷款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对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的一次革命性改造和规范。“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从技术角度,通过设计贷款支付环节,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以及明确法律责任,共同维护贷款市场的信用环境。

4、“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是通过加强贷款支付的管理,强化贷款用途管理,堵塞了一些贷款环节的漏洞,增加挪用贷款的操作成本,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基本原则贷款业务全程管理,基本原则贷用一致,基本原则实贷实付,基本原则贷放分控,基本原则贷后管理,基本原则罚则约束,科学评估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要准确了解贷款用途、借款人情况、未来现金流等要素,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等;事先在合同或者协议中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约定贷款发放条件、支付方式、接受监督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确保借款人的支付符合借

5、款合同中约定用途;贷后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监测贷款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在借款人不按约定方式、用途使用贷款时,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必要时采取更严格的发放和支付条件,或停止贷款发放和支付。,基本内容-强化贷款用途监管,从贷款管理的实践来看,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使用都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是根据合约条件及受益人原则实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确保贷款按照约定的用途和进度精细使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提出了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分为由“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类,并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委托申请,将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借款人自主支

6、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贯彻“实贷实付”的原则,在实行贷款受托支付管理中要杜绝实贷实存的情况继续存在。,基本内容突出贷款支付管理,要求贷款人内部应将贷款各环节进行分解,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建立问责机制。这10个主要环节包括:产品设计、贷款调查、审查(风险评价)、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收回及不良贷款处置等。,基本内容环节分解,全流程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四十六条、四十八条有关审慎监管的规定,对贷款管理各环节的

7、责任、违法违规贷款发放、不按规定流程审批贷款、未按“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等行为、情形明确设定了处罚类别。从目前国际贷款管理实践看,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各国监管当局鲜有对贷款合同或者协议进行监督管理,而是由银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并将贷款全流程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控制要点写进合同示范文本中,供银行业金融机构参考使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借款合同的一些必备条款,作了有针对性的列举规定。,基本内容强化风险责任控制,加强合同管理,章节安排按流程编排,结构相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没有抬高借款人获得贷款的门槛,也不改变授信条件,因此不会对银行贷款之审批产生影响,但会实质性

8、影响企业能否获得贷款及如何对外支付。“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提出的“实贷实付”贷款支付管理理念,在之前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中已有尝试,如个贷中甚至已成为全行业的习惯做法。“实贷实付”是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支付理念,它可以有效节约借款人的利息支出,减少贷款人的贷款挪用风险,但前提是借款人的资金需求能及时得到贷款人的响应和满足。,对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之评估,在目前规模控制仍是银行贷款业务监管的主要手段时,“实贷实付”实际上已超前企业融资之现状,给企业银行融资增加了额外的环节,增加了企业银行融资的难度,也给传统“以贷促存”的银行经营模式带来挑战。“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时,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等,由银行进行测算,此类测算属数据模型测算,有时并不符合企业之实际经营需求。当“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与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并存时,就会产生先进监管理念与目前行政手段监管之现实的矛盾,其影响尚待进一步评估。,对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之评估,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