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纲:,一、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1.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2.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3.居住区的组成及规模 4.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二、居住区绿地的功能及设计理念 1.居住区绿地的概念 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三、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2.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五、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案例分析)1.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布局 2.居住区公建和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布局 3.居住区道路绿化 4.宅间宅旁绿地和庭院绿地绿化六、道路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1.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2、,建筑密度 居住密度 平均层数 人口密度 住宅居住面积密度 住宅套数密度 建筑高度 建筑红线 居住面积标准 千人指标,居住区规划 城市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居住街坊 容积率 住宅容积率 日照间距 建筑面积,2.居住区规划的内容,选择、确定用地的范围 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 拟定住宅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和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及分布布置方式 拟定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绿地、户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及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3.居住区的组成及规模,(1)居住区的组成 居住建筑用地(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
3、及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及体育场地,(2)居住区的规模衡量居住区的规模由人口和用地两种标志,一般以人口规模作标志。影响因素: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经营经济性影响 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自然条件的影响 城市大小的影响 住宅层数的影响,4.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3.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二、居住区绿地的功能及设计理念,1.居住区绿地的概念,一般指居住小区或居住区范围内,住宅建筑、公建设施和道路
4、用地以外布置绿化、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的用地。直接为居民服务的绿地 形成住宅建筑之间的通风采光和景观视觉空间 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 形成特色居住区景观,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环境基础 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休息游憩设施、交往场所 非常时期,疏散人流和隐蔽避难的作用,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规划设计中,从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文化、效益等方面着手,以新颖多样的居住区建筑形式和布局、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和优美的园林景观来创造人、住宅与
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协调共生的居住区。园林设计师参与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先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进行绿地布局。注重对居住区绿地质量的提高,三、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面积:1hr以上 设施:丰富的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功能要求的设施 服务半径:80-100m,居住小区公园 面积:4000m2左右 设施:健身活动设施和社交活动场地 服务半径:400-500m,组团绿地 面积:1000-2000m2 设施: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所 服务半径:100m左右,(2)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 俱乐部、影剧院、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3)道路绿地 居住
6、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4)宅旁绿地和居住区庭院绿地 居住建筑周围的绿地。,2.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m2),居住区总人口(人),=,居住区人均非公共绿地面积(m2/人),居住区公共绿地总面积(m2)公共绿地面积(m2),居住区总人口(人),=,绿地率(%),居住区内绿地面积,居住区总用地面积,=,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以服务居民为目标(2)充分利用居住区中保留的有利的自然生态因素(3)根据绿地中市政设施布局和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绿化设计,五、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案例分析,1.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布局,居住区公园居住
7、小区公园居住区组团绿地,案例分析,居住小区景观设计,2.居住区公建和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布局,3.宅间宅旁绿地和庭院绿地绿化,六、道路的规划布置,道路基本知识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道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停车设施,(2)城市道路绿地布置形式,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1.道路基本知识(1)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
8、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2)道路红线与建筑线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线是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3)道路功能(a)通行清除垃圾、粪便、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b)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之间货运车辆通行;(c)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d)道路的走向和线型地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e)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2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a)居住区
9、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b)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c)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d)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
10、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e)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f)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12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g)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h)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i)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七、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环通式,混合式,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