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ppt图文.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4436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ppt图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诫子书》ppt图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诫子书》ppt图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诫子书》ppt图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诫子书》ppt图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ppt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ppt图文.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2、襟 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代表作:,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

3、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背景简介,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补充注释:诫:警告,劝诫。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广

4、:扩展。成学:成就励精:振奋年与时驰:年华意与日去:意志;岁月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互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通译全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通译全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

5、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通译全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诫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问题研究,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

6、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问题研究,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问题研究,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6

7、、文本作者抓住一个“”字,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淡泊 立志 惜时,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静,围绕学习,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1、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8、,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4、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1)要淡泊宁静(2)要有志(3)要惜时 6、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7、道出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 8、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9、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才悲叹浪费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志当存高远的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语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