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概况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4527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概况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概况ppt.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国地理概况,2,3,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河流湖泊中国的气候山脉中国的人口资源,本课知识点,4,中国自然地理,5,国家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面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6,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N多),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多),7,请你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8,1陆上邻国(15)2隔海相望国家(6)3岛屿:台湾岛(最大)海南岛、崇明岛4半岛:辽东、山东、雷州5海峡:台湾、琼州6.四大海

2、洋: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9,1,2,3,4,5,6,7,8,9,10,11,12,13,14,15,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0,11,辽阔的国土,面积广大: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470万平方千米领土四端(注意经纬度)陆疆与邻国(14个国家)濒临的”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海)海峡、岛屿、半岛海岸线长度:1.8万千米陆地线长度:2.28万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12,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

3、、省会城市),中国的行政区划,13,14,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15,16,新疆,陕西,吉林,甘肃,湖北,浙江,广西,西藏,北京,17,辽宁,青海,四川,湖南,18,黑龙江,宁夏,重庆,江西,19,广东,海南,内蒙,台湾,20,云南,山西,河北,山东,21,中国各省简称,22,第一大岛:台湾岛,23,第二大岛:海南岛,24,25,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复杂多样,26,27,中国山脉分布图,28,29,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中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中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 洞庭湖太

4、湖 洪泽湖,30,世界最高珠穆朗玛峰,31,天山 雪莲,30005000米,32,长白山:天池,33,大兴安岭,34,四大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35,高原之舟:牦牛,36,37,内蒙古高原,38,黄土高原,39,云贵高原,40,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41,42,中国河流分布图,43,44,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45,中国第一长河:长江 世界第三,6300km 流入东海,46,中国第二长河:黄河5456km 流入渤海,47,中国第三长河:黑龙江河,48,中国第四大河:珠江流入南海,49,中国气候特

5、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复杂多样,50,1降水,(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51,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52,53,中国人文地理,54,世 界第一 13亿,55,中国的人口:1、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快,给社会、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促进城市发展,也给城市就业、交通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负担 人口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2、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56,57,1、我国400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2、民族分布:

6、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地区。,58,中国-自然资源,59,中国资源分布图,60,61,62,中国国宝:熊猫,63,(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美、印、俄、中,64,(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水资源特点,(2)水能资源特点,(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

7、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65,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表现:,原因:,解决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少;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全球气候变化

8、导致近年来降水有所减少;,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多;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66,“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67,(三)生物资源,1、森林资源,(1)特点: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三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2)主要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

9、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68,69,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四)土地资源,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加强管理、开源节流、建设和保护,问题,措施,(1)特点,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

10、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70,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西电东送,71,轮南,上海,西气东输,72,(3)我国的能源

11、跨地区调配工程,西 电 东 送,西 气 东 输,北 煤 南 运,73,北煤南运,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则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中,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在京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发电用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然满足不了需求。,74,大秦线,朔黄线,焦作兖州日照,75,地理意义,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76,中国资源,土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

12、干旱、半干旱比重大;分布不平衡。中国耕地约12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耕地的7%。森林资源:175万平方公里,四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林“林海”)、西南林区(种类最多)、南方林区(最大经济林)、防护林 中国最大的草原:内蒙古草原(占全国1/4)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77,中国-农业和工业,78,79,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80,81,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型”工业基地,82,83,(1)以5个纬度的距离,记忆6条纬线上分布的地形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