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传染病(精).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34920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传染病(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奶牛传染病(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奶牛传染病(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奶牛传染病(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奶牛传染病(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传染病(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传染病(精).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奶牛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主要关注点,防疫检疫(口蹄疫、结核、布病)流产相关(IBR、BVD、布病、新孢子虫、李氏杆菌等)腹泻(副结核),口蹄疫,背景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发病牛指示器,猪放大器,羊贮存器传染性极强: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潜伏期24天,最长达1周,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口蹄疫,7个血清型: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2,3型我国流行的型与亚型:O,A和亚洲型 O型的主要亚型:泛亚系,耿马毒,猪毒谱系 各型间疫苗无交叉保护率 O型各亚型间交叉保护率低 我国O型口蹄疫疫苗主要是泛亚系,口蹄疫,面临问题周边国家疫情不断(牛、

2、羊、猪)国内血清型不断增加,亚型变异每年三个血清型疫苗免疫(两苗六次)月月检免、天天抽奶,口蹄疫,存在认识误区35年大流行一次(每年都有发生)免疫频率问题(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免疫牛群问题(覆盖所有应免疫牛),口蹄疫,我们可以做什么防疫!(疫苗质量、初免牛、过敏牛)抗体监测(采样全面覆盖)液相阻断ELISA法:牛O型、亚洲I型、A型血清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抗体效价以1:128的滴度为标准效价1:128,99%以上保护(合格率!)病愈动物带毒(牛2427个月、猪23个月、羊7个月),口蹄疫,现有情况下免疫程序三月龄以上犊牛全部进行免疫;三月龄首次免疫犊牛,28天后加强免疫一次;免疫过的犊牛进入

3、育成牛阶段,应加强免疫一次;国外引进育成牛、青年牛,由于属于初次免疫,应进行首免和28天后的加强免疫;免疫过的奶牛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考虑到现有O-亚I连苗和A型苗的质量问题,两种疫苗应间隔15天进行免疫,以降低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待疫苗质量提高后再修订免疫程序。,口蹄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的避免(间隔免疫15天)不良反应的应对(过敏、补免),口蹄疫,突发性问题应对非结构蛋白病毒分型检测,结核,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病原: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对人与动物致病的主要是前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副结

4、核分枝杆菌,影响牛结核检疫,结核,人结核疫情 感染率:30-40%;新发病例:800-900万人(1/4 秒)死亡病例:200万人(1/17秒)80%的结核病人在发展中国家10%的人结核是由牛结核引起;一部分牛结核由人结核引起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已清除牛结核病,结核,牛结核疫情近几年死灰复燃(人结核:中国第二,印度第一,年发病人数130万、年死亡病人15万;牛结核:最高场内阳性率达到60.3%)检疫:PPD 皮内注射(2000单位/0.1ml)判定方法4mm;24mm;2mm以下 复检:1个月后提高检疫准确率的方法 规范操作(注射准确、电子数显游标卡尺)

5、减少干扰(牛结核菌素与禽结核菌素平行检测、副结核)ELISA(-干扰素)确认,结核,皮厚与注射深度控制针头长约6.5mm,针尖开口长约2mm针头全部进入皮肤时,针尖在皮内4.596mm处,针尖开口的上端约在皮内3.182mm处(45进针)小犊牛皮肤100%薄于3.2mm;青老年牛皮肤薄于3.2mm的占40.8;青老年牛皮肤厚在3.2-4.6mm的为56.6%;只有很少的牛可准确注射于皮内。,结核,尾根的问题后备牛“结核结节样肺炎”问题 真菌霉菌性肺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流产,奶牛流产是指奶牛妊娠第42260d之间发生胎儿丢失的现象;也有将妊娠第42210d之间的定义为流产,而第210 2

6、60d称为早产。,引起奶牛流产的部分传染性因素,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可引起睾丸炎。在动物中以牛、猪、山羊、绵羊和犬最为易感,野牛、麋鹿、马也可感染。引起奶牛流产的通常为牛种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少数由羊种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引起,偶尔由猪种布氏杆菌引起。,布氏杆菌病,几点问题后备牛感染少头胎牛流产多检疫方法比较不同疫苗评价,传染性鼻气管炎,牛1型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 virus1,BHV-1)引起以鼻气管炎、眼结膜炎、流产、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低,合并或继发感

7、染19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血清抗体阳性牛检出。,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国内流行情况严重(大部分牛场存在问题)进口牛问题(血清阳性率10%)终生带毒(神经节),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特点三叉神经节、荐神经节潜伏感染感染牛场一般只出现一个主病型感染牛,一般呈隐性,不定期排毒,在应激时复发隐性经过的种公牛可通过精液排毒,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 病毒分离 鼻腔、眼、生殖道分泌物拭子用于病毒分离;尸检时,需收集呼吸道粘膜、部分扁桃体、肺和支气管淋巴结;流产病例,需收集胎儿、肝、肺、脾、肾和胎盘子叶。牛肺或牛肾或MDBK细胞系。BHV-1分离株可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作进

8、一步亚型鉴定。血清学诊断 检测抗体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病毒中和试验及ELISA,奶中的抗体检测亦可采用ELISA。,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流产型,2007年1月IBR:1700头的牛场,成乳牛大约800头。部分澳牛,发病从澳牛开始。06年8月12月,流产、早产牛152头,头胎牛和经产牛大约各占50%。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试验血清阳性率100%。,犊牛肺炎,2007年12月2008年3月确诊的IBR:山东、河北等地牛场,澳牛为背景。发病从犊牛开始,断奶前后均有高发。发病率40%。主要表现为犊牛肺炎、关节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支持疗法均使用过,约3050%的发病犊牛停药后即死亡。剖检肺脏大

9、量化脓灶,与胸腔粘连,可分离到巴氏杆菌。耐过牛虚弱,6月龄后逐渐好转。血清阳性率5080%。确诊为IBR,并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关节炎、肺炎,2009年10月IBR:北京某牛场,10月初新生犊牛(1020日龄)表现关节肿大,兽医反映剖检牛关节液清凉,基本正常。该场曾发生过犊牛肺炎。共检测血清样本40头,其中IBR抗体阳性牛19头,阳性率47.5%。确诊为以犊牛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IBR。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1月1日开始出现犊牛肺炎症状,先后死亡,剖检肺脏与胸腔、膈肌粘连。建议疫苗免疫。,传染性鼻气管炎,糖蛋白11种结构糖蛋白gB、gC、gD、gE四个主要功能糖蛋白gB对病毒复制是必须的;gE对病

10、毒的感染保护不重要;普通灭活疫苗 VS 灭活标记疫苗,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及评价方法ELISA 急性病例及潜伏感染(gB、gE均可)gE糖蛋白检测试剂盒 混合奶样检测(发病率低的牛场监测)血清中和试验 急性病例及潜伏感染 免疫效果评价(抗体滴度)PCR 病毒分型、免疫牛场疫情监测,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BVD/MD。腹泻、流产、持续感染80%以上的腹泻牛血清BVD抗体阳性国内流行严重进口牛问题,受孕,出生,器官系统的发育,免疫系统的发育,早期胚胎损失,遗传缺陷犊牛,正常或小,弱犊牛-抗体阳性-病毒阴性,*-抗体阳性或阴性-病毒阳性或阴性,持续感染牛犊牛-抗体阴性-病毒阳性,犊牛感染后结果取决于子

11、宫内感染时间的不同,通常免疫力强的牛只亚临床表现为期2周病毒血症和低水平发散病毒偶发性的主要呼吸道感染偶发性的主要消化道感染发热繁殖失败免疫抑制,急性感染,通常由于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急性感染不能清除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典型发育不良容易遭受继发性感染腹泻,呼吸道病,内寄生感染等等大多数2年内死亡或被淘汰持续释放大量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性腹泻,检测抗体检测(抗体,用于牛场风险评估)抗原检测(病毒,用于BVDV清除计划),新孢子虫病,概况由犬新孢子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造成孕畜流产、死胎以及新生犊牛的运动神经系统疾病1984年首次发现,1989年首次报道与奶牛流产有关。现已呈世界性分布,是造成奶

12、牛流产最主要的寄生虫因素之一奶牛感染率10%40%,甚至更高,新孢子虫病,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终末宿主为犬、土狼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范围较广。感染母牛可以经垂直传播将本病传给各妊娠阶段的胎儿,引起胎儿脑组织和心脏的损伤。流产发生于妊娠3个月之后,多见于56月龄。暴发牛群在几周至数月内流产剧增。表现流产、产弱胎、死胎或产下先天性运动神经系统损伤犊牛。慢性感染母牛可产生免疫,再次感染时流产几率5%。,新孢子虫病,犬新孢子虫病引起的犊牛运动神经症状,仅见于四月龄以下犊牛,主要包括:共济失调、膝跳反射减弱;也可能出现凸眼症;前肢或后肢可能弯曲或过度伸展等。流产胎儿主要病变是各种组织的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

13、,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肝脏的病变为主。胎儿易发生自溶和木乃伊化,胎盘子叶出现局灶性病变。病变常因胎儿自溶而被掩盖。,新孢子虫病,现状45%的流产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目前为数不多的无药可治的寄生虫病犬为主要传染源水平传播有争议,副结核,病原及流行特点牛副结核病又称Johne 氏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pt)感染反刍兽引起的慢性、衰弱性肠炎(肠壁粘膜、肠系淋巴结及粪便中)3型菌株:牛型(主要)、羊型、色素型粪口传播、垂直传播、乳腺排菌4月龄以下犊牛易感、潜伏期长2岁以上(成年)牛发病感染率高(1050%)发病率低(12%),副结核,四个感染阶段无临床症状,粪便培养阴性的感染牛无临床症状,粪便培

14、养阳性的感染牛出现腹泻、体重下降等明显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加重,出现昏睡、消瘦、及严重的腹泻,副结核,2007年 副结核病分布图,副结核,2008年 副结核病分布图,副结核,2009年 副结核病分布图,副结核,2010年 副结核病分布图,副结核,临床表现顽固性腹泻,间歇性或持续性,粪便水样,含气泡和大量粘液下颌水肿(低蛋白血症)消瘦(片牛),副结核临床表现,副结核临床表现,小肠粘膜脑回样水肿,副结核,诊断PPD:副结核菌素皮内接种试验病原学诊断:粪便萋尼氏染色,分离培养,PCR(粪、乳、血)血清学诊断:ELISA(乳样,血样),补体结合试验,副结核,控制计划检测标记(奶样ELISA+PCR)源头控制(初乳),新奇也有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