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096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英两种语言词汇对比摘要: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方面的对比,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证明两种语言在词汇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从而也反映出两个国家在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差别。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differ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vocabulary by a lot of data .I prove that they has so many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It also reflects that two countries of China and A

2、merican have much difference in history and culture.关键词:中英文对比;词汇Keywords:differ of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引言: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时才可运用这些特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即选词)。因两种语言在词汇现象、词语搭配、词序上不同;句法上,在句子结构、句序、句子内容上也不同。正文一篇译文的水平怎样?那就要看译者的

3、汉语、英语基础怎样啦?光会英语但母语(汉语)水平低也不成。特别是专业翻译,在译文时对英语词义、句意都不知其在说什么?那必然出来的译文让人看不懂,选词、句意出错,译出的词句是外语的直白。 如:The Work of Running Water. 直白译出是:流水的工作。 专业人的译出是:流水的作用 。一.词汇现象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

4、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二词分类英汉词汇均分两大类:实词和虚词。英语实词分六类;汉语分七类,比英语多个量词。虚词,英、汉语都分四类;汉语没冠词,英语没助词。实词:英语实词:本身表示实在意思,在句子中可单独构成一定成,其可细分为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汉语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其又可细分 七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代词,又细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副词,又细分为: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虚词:英语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构成句子成分,只能起联系或辅助 等作用。其可细分为:介词、连词、冠词、感叹

5、词。汉语虚词: 没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用来表 示语法意义。如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的语气等。其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助词,又细分为: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时态助词(如着、 了、过)、语气助词(如吗、呢、吧)。三词的结构英语词的构成:由词根、词干、词缀构成。其含义如下: 词根:词中最更本的不能加以 分析的部分。词干:是加后缀之前词根的变 形。如modify,mod,是词根;-fy是后缀。有时,词根不变形,词根和词干是吻合的。如shortly(不久)这里short既是词根又是词干。词缀:加在词根的前头或末尾 籍以改变词根含义的部分叫词缀。如:connect(连接)di

6、sconnect(拆开),则dis是前缀构成了新词。又如:dark(黑暗的)(形容词)加后缀ly,则darkly(暗中)(为副词)。汉词的构成:由词素构成。词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 的结合体。即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的构词单位。所谓“最小”是指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中是一个整体,不能再拆成更小的单位。如工人,是一个词,它的词素应是工和人。工这个词素还能拆吗?无论从语音和语义上还能拆吗?显然再不可拆啦!所以它们二者都是词素。四.词汇上的差异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

7、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

8、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有代表性。

9、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10、。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1)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汉语中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2)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

11、点有联系。如:idealism在英语中有两个意义,一是作为哲学术语,意思是“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褒贬之意;而汉语中的“唯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另一个意义是“理想主义”,可表示肯定或否定,或兼而有之;而汉语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含有脱离实际的意思,含有贬义。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贬义。而汉语中“政治家”一词则往往含有褒义,指从事与政治工作方面有关的人。3)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

12、fee” 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在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是,英语重客体,重形式上的逻辑关系;汉语重关系,重意合,重主体。英语重客观事实;汉语重人际关系。英语重精确汉语重含蓄。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语言文化特征上都代表了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的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地域文化等广泛庞杂、内涵多彩丰富的方面。而对英语和汉语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并且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