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165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建立科学的参照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与学程式的思考关键词:参照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实效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多,以课程理念的变化为切入点,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教与学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新方法或新程式,其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与学程式被各个学科所广泛使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这种方法或程式进行一些理性思考,以使其在以后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正确把握“自主学习”与

2、“合作探究”的关系“自主学习”所反映的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品质,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认识。美国学者 B.J.齐莫曼( B.J.Zimmerman )提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并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美国密执安大学的 P.R.宾特里奇 (P.R.Pintrich) 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较为类似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

3、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感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的作用。”“合作探究”相对于自主学习而言,强调的是学习主体间的相互启发、合作,是一个主体与他人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是一个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人们希望出现的理想状态是:学习者在自身学习内趋力的支配下,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新任务确立解决途径并尝试解决新问题;当问题解决受阻时,能通过伙伴合作的方式获得启发,校正自己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帮助同伴成长。因此,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是基础,主体间的合作探究是催化剂,两

4、者地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学习主体间的相互促进和共赢。二、建立科学的参照系,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实施(一)科学地预设问题。合作探究作为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实现相互启发和共同成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有其特定的条件。忽视这些条件,合作探究往往演变成教师硬性安排、学生索然无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要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就首先要从进行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上做文章,其次才是考虑合作探究的具体组织形式。从必要性来看,合作探究要能吸引学生,激发其探究的兴趣,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所选出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如下条件:学生独立学习会产生困难;对问题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或错误;难以全面理解问题等。这

5、些问题的准确把握需要借助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特点、选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可以准确地找出一堂课中有无这种问题,从而确定有无合作探究的必要。这些问题往往集中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上。从现实性来看,设定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能解决的,符合学生实际、有必要的物质和时间条件、问题本身有相对准确的答案。要避免在一堂课中出现问题本身存在很大争议,学生难于得出答案,或者时间不足,草草收场的情况。从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包括固定分组或随机生成等多种形式。固定分组往往方便任务分解、课上交流,如模拟选举过程。随机生成则没有提前的分组,而是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巧妙引

6、领,或是学生问题生成,出现探究的契机,教师及时捕捉展开的。这往往是一堂课中最生动、最美丽的时刻,是师生共同参与度高、思维积极、信息交流量陡增的时刻。在难点问题的突破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精心设计情境,润物细无声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化难为易,漂亮突围。无论怎样设计合作探究环节,始终应牢记的是: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实效性和现实性,离开这三个方面的合作探究就出现了喧宾夺主,就应该选用其他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始终要有正确的课标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合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学生及教师

7、的多层次成长。(二)建立科学的参照系。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基本技能,为日后步入成人社会承担起个人生活责任做准备的重任。因此,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重点,要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实效性高低的判定,既要看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还应该看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持续获得多少帮助。由于学生个体及教师特质的差异性,也由于教学效果评价自身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很难有统一的、可以完全定量分析的体系。但我们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探索不会终止。本文提供一种评价的参照体系

8、,希望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师生的原有水平教学资源的投入取得的教学实效说明:在这个图示中,对教学实效的评价有一个合理的起点师生的原有水平,它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参照基础,只有考虑到师生特别是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对变化的分析才可能是客观的、令人信服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资源的投入、耗费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产生过程的统一,占用的教学资源是多方面的,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多方面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程度分析。教学资源的投入与教学实效的产生不会永远成正向变化,到某个关节点后,会出现效果不再提高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我们教师的最大关注点,也是教学设

9、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原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增量,并通过有效的教学预设和实施,使这种增量连续的发挥作用。要努力的寻找教学效果的提升出现停滞或下滑的节点,分析其原因,并有效回避。总之,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永远的话题,也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永远研究的课题。找准“师生原有基础”特别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原有基础作为评价的起点、建立“教学资源耗费”与“取得的教学实效” 相关联的科学的参照系,才能使我们的注意力关注于学生的不断高质量的成长,才能使教学过程逐步走向科学、经济、高效,这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才是高效的教学和学习行为,避免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