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编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ppt.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编 审美领域第四章 自然美,黄山,美学原理,第四章 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五、自然美的意蕴,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四、自然美的特征,奇险美:惊心动魄的感觉,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电闪雷鸣壮丽美:胸怀开阔的感觉,如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幽静美:宁静幽雅的感觉,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星稀秀丽美:清丽秀美的感觉,如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青水秀,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自然美的形态,奇 险 美,泰山全景,惊涛骇浪,千年古银杏,壮 丽 美,幽 静 美:幽谷溪流、清潭印月
2、、空山鸟鸣、月明星稀,秀 丽 美: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青水秀,1、客观性我们用“自然”这个总括的专门名词来表明自发性、直接的生活、感性、可感觉的对象风景、植物、动物。2、形式感所谓形式感,即大自然之基本外形惟一作用于人的精神、感觉的能力。3、变易性自然物无不受着一定的自然规律与人类实践的支配,无论是内部的生长因素还是外界条件的变异,都有可能引起社会化的自然美的审美特征性的变化。,自然美的特性,一、自然美的性质,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譬如说,形状、色彩、体积;还譬如,对称、和谐,还有典型性等等。在50年代美学大讨论里,主张“美是客观的”那些
3、学者在自然美的问题上就持这种观点。,2、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50年代讨论里,主张“美是主观的”学者就持这种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一、自然美的性质,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50年代讨论里,持这种看法的就是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李泽厚,后来发展成为实践美学。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说人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改造了自然界,自然界包括人自身。这样自然界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在这个“人化的自然”中看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就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就产生了美感,所以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4、”。,一、自然美的性质,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50年代讨论里,持这种观点的是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朱光潜。朱先生认为如果把自然美理解为客观自然物本身存在的美,那么自然美是不存在的。他在文艺心理学这本书中说,“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向,就已经是艺术品。”与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观点相同。,黑格尔主张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他把自然美对人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因而人喜欢活动比较敏捷的动物,而讨厌懒散的、迟钝的爬行动物。第二,自然界许多对象构成风景,显示出一种愉快的、动人的、
5、外在的和谐,引人入胜。第三,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了一种特性。譬如,寂静的月夜,有月亮的晚上,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流淌着,一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的气象,还有星空的肃穆而庄严的气象等等。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一、自然美的性质,叶朗的观点就是“美在意象”。在自然美的问题上,叶朗赞同刚才讲的第四种观点,认为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美与社会美、艺术美是一样的。这是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所不同的是,自然美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见诸,社会美是在社会生活的人和事上面见诸,而艺术美是在艺术品上面见诸。
6、总之,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显现的审美意象。,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一)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近20年在英、美美学家中流行一种“肯定美学”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美学家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如哈格若夫说,“自然是美的,而且不具备任何负面的审美价值。”“自然总是美的,自然从来都不丑,自然中的丑是不可能的。”这就所谓“自然全美”的观点。,叶朗认为,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一个外
7、物包括自然风景和社会的风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是由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的。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说,“几百年来,阿尔卑斯山只是一个可怖的对象,到十八世纪末才为人们所赞叹。再晚些时候,又揭开了原野和海的美;也许可以一般地说,随着文化的进步,特别是有了城市文化,对于文明风光的美的评价就降低了。而过去完全不被重视的荒野的自然美却慢慢进入人们的意识中。”荒野的风景对17世纪的人是不美的,这个是跟当时他们社会生活连在一起的,而对19世纪的人就变得美了,原因就在于19世纪的人和荒野的风景能够沟通、能够契合、物我同一,产生审美意象。,“肯定美学”的“自然全美”的观点,最根本的问题是把自然物的美看成是自
8、然物本身的超历史的属性,从而否定了审美活动(美与美感),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一)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但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史说明审美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不能否定的。人和自然物能否沟通和契合,能否“勃然而兴”,能否生成审美意象,这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多种因素,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的情境。因而自然中的东西不可能全美。,(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有等级的分别,这是大家都承认的。没有人会主张所有的艺术品有同等的价值,譬如说,没有人会主张达芬奇的作品跟他自己的作品是同样价值,也没有人会主张红楼梦跟他自己写
9、的小说是同等的价值,但是持“肯定美学”的美学家认为在自然美的领域不能有这种等级的区分,自然美不能有等级的区分。,持“肯定美学”学者的这种看法,其理论的实质就是要把文化价值的内涵完全从审美活动中排除出去。他们要求人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用所谓的纯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把自然纯粹的看作自然,而不是文化世界中的价值的象征。,叶朗认为:审美活动(美和美感)是包含有价值内涵的,无论是自然美还是是艺术美,完全排除审美的价值内涵是不可能的。因为美不是自然物的客观的物理的属性,美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契合而形成的意象世界,必然要受到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的情境的影响,必然包含有审美的价值内涵,完全脱离
10、社会,完全脱离文化世界,完全排除价值内涵的所谓纯审美的眼光,或者所谓解审美化的自然,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二)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这种理论也不符合我们的审美经验,人们通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说明了山水是有等级之分的。这种审美价值高低的区分不仅和自然风景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和人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有关。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自然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不能脱离人的审美意识,就像古人所说的“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观点一
11、:自然美高于艺术美,朱光潜先生多次引用过19世纪英国学者罗斯金的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一半美。”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观点二: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最有名的就是黑格尔,他在美学中说,我们可以肯定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涉及心灵的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
12、高于自然美?,观点三: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称作美。,这是朱光潜在50年代美学讨论中一再强调的。用郑板桥的说法,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它们都又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的理论的理由是艺术美是心灵产生的,其实自然美也是心灵产生的。宗白华先生说过:“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美学散步,总之,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自然美和艺术美一样,都是意象世界,都是人的创造,都真实地显现人的生活世界,就这一点说,自然美和艺术
13、美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三、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自然美的发现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在西方,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魏晋时期。,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19世纪瑞士文化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这种欣赏自然美的能力通常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现的结果,而它的起源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因为在他表现在诗歌和绘画中并因此使人意识到以前可能早就有这种模糊的感觉存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他认为“准确无误的证明自然对于人类精神有深刻影响的还是开始于但丁。他不仅用一些有力的诗句唤醒我们对于清晨的新鲜空气和远洋上颤动着的光辉,或者暴风雨袭击下的森林的壮观有所感受,而且他可
14、能只是为了远眺景色而攀登高峰自古以来,他或许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但是“充分而明确的表明自然对于一个能感受的人的重要意义的是佩脱拉克。”佩脱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第一个人文主义着。,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自然美的发现不是孤立的,它是和那个时期对于人的发现是联系在一起的。,三、自然美的发现,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朱光潜说“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魏晋时期。
15、,宗白华认为,中国魏晋时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的时代,是精神上大解放时代,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自然美的发现。佐证在刘向的世说新语里。,三、自然美的发现,小结: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的欣赏,自然美的生命,离不开人的胸襟,离不开人的心灵,离不开人的精神,最终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山川映入人的胸襟,虚灵化而又情致化,情与景合,境与神会,从而呈现一个包含新的生命的意象世界,这就是自然美。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同一种自然物(如日月星辰
16、、花鸟鱼虫),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围中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不同。因此,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所谓体现纯然必然性的意蕴是根本不存在的。,五、自然美的意蕴,梅花,兰花,竹,菊花,在中国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人们对梅兰竹菊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它们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是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自然美的意蕴。,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17、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生态美学从现有的论著来看,好像并没有成熟。因为很多学者所谈的生态美学都是强调要平等地对待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这个在实质上还是生态伦理学,叶朗认为要建立一种生态美学,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一种强
18、烈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建立生态美学的一个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美学是生的哲学。,“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易传。所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我们讲儒家讲的“仁”,生就是“仁”,生就是“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一封家书,很充分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意识。“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仁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蚖(yun)蜈蚣,豺狼虎
19、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清郑板桥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生态的哲学的观念。不仅包含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的观念,而且也包含了生态美学的观念。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这种生态意识,生态美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很鲜明的体现。,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文学作品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且和人产生爱情。,葛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叶朗认为,蒲松龄他创造的这个意象世界充满
20、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些意象世界就是“生态美”。因此,所谓“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就到这里吧,休息一下,肯定美学即是一种主张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的观念。(1)肯定美学是随着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关注,在20世纪英美学界的反股价趋势下产生的。(2)肯定美学的主要观点表述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命题,一是自然中所有东西具有全面的肯定价值;二是自然物所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不可分级的。(3)肯定美学要求我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以纯审美的眼光接连自然,将自然纯粹的看作自然。(4)肯定美学含有保护自然的要求。代表人物卡尔松(next),肯定美学,肯定美学,“肯定美学”的代表人物是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1943-)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环境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美学与环境:自然、艺术与建筑欣赏(2000)、自然与景观:环境美学导论(2009)、功能之美(2009,与格林帕森斯合著)。此外还与其他学者合作编辑了环境美学:阐释性论文(1982)、自然环境美学(2004)、人类环境美学(2007)和自然、美学与环境保护:从美到责任(2008)等。,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