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388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体会在学校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中,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习读本中收录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包括领导期望、公报决定、作风建设、专家解读等,读后很有启发,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怎样做好“实践科学发展观”这篇文章?想来想去,我还是从微观层面去思考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吧,我想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是也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了自己的一些贡献呢?要想做好本职工作,我想自己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暂时利益而放弃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要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真心当做学

2、习的主体,并千方百计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提出的内涵发展四步曲,我想到了以下几点:一、面向全体。我有时想,班内的每一名学生,在我班里可能只是1/53,但他在他的家庭里边却是100/100,怎样像家长一样看待他们呢?新的数学课程特别注意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特点就是要面向百分之百的适龄儿童。新数学课程的内客是按照“基础、有用、能学”的精神确定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是强调“有用”,“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就是重视“基础”,此外还要“能学”,就是通过学生努力而能学会的。面对这样的数学课程,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能学会、学好。当然,关键还在于教育。这与我们学校

3、所要求的“一个都不能少”、“你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是相吻合的,所以,作为我,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包括新转来的小埠东学校的同学,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很差,转来的16名同学在分班考试中有14名同学数学成绩不及格,但毕竟他们已是我班的一员,我有责任管好他们,教育好他们。二、尊重差异。班内的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时我也想,学生不可能学习都很好,如果那样的话,每个学生都是大学生了,还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我不就是因为学生的不会才存在的吗?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由于每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

4、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需要尊重、信任、关爱,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不是搞“填平补齐一刀切”,而是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就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数学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每人按自己的兴趣可用自己的思路去算,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计算合理、正确就可以,可能对于我们认为优化的方法,有些反应快的孩子能立码学会,也可能接受程度慢的孩子暂时学不会,这种个别“开窍”晚的儿童,我们当老师的是不是可以有个等待,给他更多逐步训练的机会,相信他们是

5、能有所成功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三、主动参与。一节课的知识,是老师灌给学生,还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会,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专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可见“参与”是个复合的概念,既有显性的行为参与,又有隐性的心理投入。行为参与是很容易被观察到的,如认真听讲和做作业,积极发言和讨论等;心理投入则不容易被察觉,它包括情感的投入和认知的方式。在课堂上同样具有努力学习行为的学生,有的对数学学习很有兴趣,并且不断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有的则不然,对数学学习是被迫的,带着

6、焦虑、畏惧甚至厌恶的消极情绪。有了这些理念的指引,我想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平台,我们一直都在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我想这里的有效就是课堂的效率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问题。那么,怎样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总是的主体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两点:一是勇敢地退下去。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好的确不易,为什么?我们从心底里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动领导地位,怕退下去以后,没在机会展示自己高素质的风采。同时我们不放心学生,瞻前顾后,怕学生们学不会、学不深、学不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掌握,心里没底。二是适时地站出来。我们要适时地站出来,一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错乱而又不能自知时。二是学生的知识需要系统建构时。三是知识需要拓广时,我们都要站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这里需要把握退与进的“度”,这是很难的,有时,要想把握好,这需要教师多年的实践、砺练与沉淀,形成经验智慧。总之,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讨论”给我提供了一次反思自我、改进教学、提升素养的契机,我想,只要我们多反思,多改进,多提升,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