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400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1期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陈喜乐 周 济作为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重要内容的怀疑问题,己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把科学怀疑作为思维形式,考察它的主要特征、实践基础和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作些初步探索,恳请批评指正一、怀疑在科学创造思维中的重要性怀疑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思维形式。它在人类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都有精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捆结着的思想,也象缚住了的人,难再前进。所以我们应将疑难预为估量,因为欲作拼究而不先提出疑难,正象要想旅行而不知向何处去的人一样”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3

2、7页。但丁在神曲中说:“我们的知识不能有饱足的时候,象萌芽一样,在一个真理的脚下,又生了一个疑问。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自然一步步把我们推向绝顶”。培根也曾说过:“每一个研究自然的人都应当把这一条当作规则,即凡是他以一种特别满意的心情去抓住不放的东西,都应当加以怀疑”培根:新工具,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20页。笛卡尔则把怀疑提到方法论的高度,他认为真正科学的出发点,是方法论的怀疑。狄德罗也认为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狄德罗哲学著作选集,第17页。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也曾说过:“一般说来,哲学应当从困惑开始,困惑是与哲学俱来的,人应当怀疑一切,人应当扬弃一切假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3、第61-62页。他把一切都当作概念的产物是错误的,但他认为哲学应从怀疑开始,却不无道理。我国古代许多学者也都崇尚“学贵善疑”的治学精神。宋代哲学家张载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明代陈献章也曾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都说明我们的先辈已经认识到怀疑精神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家又从科学创造的角度,阐述和高度评价了怀疑。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直推崇和坚持科学的怀疑。他曾说:从十二岁起,“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离开过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2

4、页。在他看来,许多所谓常识的东西,其实不过是幼年时代被前人灌输在心中的一堆成见,这堆成见是需要重新审核的。爱因斯坦正是本着这种怀疑态度,对统治物理学二百多年的牛顿力学体系中的概念,一一进行怀疑和审核,“终于醒悟到时间是可疑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490页。,由此他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从而创立了相对论,导致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科学革命。爱因斯坦不仅自己坚持怀疑态度,而且对别人能持怀疑态度也大加赞赏。马赫的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一书,对牛顿力学体系的冲击,给爱因斯坦很大启发。在爱因斯坦看来,“马赫的真正伟大,就在于他的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和独立性”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10页。尽管马赫在

5、哲学上所持的主观唯心主义路线是错误的,但他在对牛顿经典物理学所持的怀疑态度则应给以肯定。我国一些科学家也都推崇科学的怀疑。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切身经验指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吓倒”李四光:中国地势变迁小史。科学家对怀疑作如此高度的评价并不过分。追溯科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科学史上几乎每一次科学革命都同怀疑紧密联系着。例如,哥白尼对托勒密体系的烦琐性及其与实测不符,提出了科学怀疑,促使他创立了新的宇宙体系。他曾说:“我对传统数学在研究各个天体运动中的可疑之处思索了很长时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第4页。,从这个可疑之处入手,经过三十年的认真观测和刻苦

6、钻研,终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完成了天文学的第一次革命。非欧几何一开始就是从怀疑欧几里得几何学第五公设的普遍性而提出来的。哈维怀疑盖仑关于血液在血管中来回流动的说法,推动了不同类型的动物解剖实验,了解到心脏的真实运动,终于发现了血液循环。卢瑟福对旧的原子论产生怀疑,而把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作为研究课题,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终于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西方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也曾说过:“科学家甚至对他们最好的理论也是十分怀疑的。牛顿的理论是科学至今己经产生的最有力的理论,而牛顿他自己从不相信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超距的。所以对信仰的信

7、仰程度并不使信仰成为知识。其实,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至对最受珍爱的理论都持某种怀疑。盲目信奉某种理论不是智力上的美德而是努力上的罪过”拉卡托斯:科学与伪科学,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年第1期。由上可见,怀疑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中的重要性,是中外古今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公认的。作为思维形式的怀疑,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既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又是科学思维继续发展的必要环节。它是从旧思想、旧理论到新思想、新理论的一种思维工具。它一直起着打开人们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谈自己的科学精神的自白中,把“怀疑一切”作为他“最喜爱的箴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

8、9页。,充分肯定了怀疑的这种重要作用。二、科学怀疑思维的主要特征怀疑一词出自希腊文,含有审查、检查、掂量、权衡、不能达到任何确实的意思。我国古代易乾之言中说:“惑之者,疑之也”。把疑与惑联系起来。可见,怀疑可以定义为困惑、不确定、不相信和猜测。黑格尔对怀疑作过这样的规定,认为怀疑的意思是寻求、研究。“怀疑是安宁的反面”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19页。,“是一种反复游移于二者或多者之间的状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20页。他还说:“怀疑只是不确定,乃是一种与确认相对立的思想,一种举棋不定,一种悬而未决”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10页。黑格尔的这种规定比较辩证,但由于他的

9、唯心主义立场,因而不可能正确理解怀疑的实质。我们认为,怀疑是一种从反而进行思考、探索、研求的理性思维活动,是具有否定性、试探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的思维形式。第一,否定性。科学怀疑否认最终的绝对真理,否认认识的绝对僵化状态,否认任何对教条的迷信和对权威的盲目祟拜。它从否定的方面对已有的命题、结论、理论体系进行批判的审查,从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或对问题“反过来”加以思考和研究。因此,科学怀疑具有强烈的否定性。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没有结束真理,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纠正、丰富和发展。一切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受当时生产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因而在反映自然界的规律时,就不可能没有时间上和适用

10、范围上的局限,不可能不包含某些尚未发现的虚假的和错误的东西。任何科学的“普适性”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认识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关于物理实在的观念,“永远不会是完全最后定论的,始终要遭到质问和怀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384页。爱因斯坦正是在怀疑经典物理理论的普遍基础时,否定了传统的绝对性同时性概念,并在新建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基础上创立了相对论。可见,否定性是怀疑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怀疑思维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它同哲学上的怀疑论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怀疑和怀疑论的区别。他指出怀疑的否定是“要从一切确定的和有限的东西中进行证明,指出它们的

11、不稳定来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07页。他所谈的怀疑否定是具有辩证的性质的,而怀疑论所讲的否定是一种“偶然的”、“低级的”、“理智的”(即形而上学之意)的否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第81页。,因为“怀疑论不知道这个否定同时也就是肯定,也就是一个本身有定的内容”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08页。列宁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观点,指出怀疑论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是一种简单的不加分析的否定,是把澡盆里的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的否定。辩证法所说的怀疑则是有根据的有分析的科学怀疑,是既有否定又有肯定的怀疑。怀疑的结果是否定的,但否定本身已包含着肯定的因素,不仅包含着重新肯定过去理论的可能,

12、又带有抛弃或修正旧有成见的趋向。正因为科学怀疑思维中具有这种积极否定的因素,所以怀疑能在科学认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的认识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或惰性,只有经常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才能开阔思路,打开眼界,不断地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和片面性。第二,试探性。科学怀疑是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其目的在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人们的思维处于怀疑阶段时,往往表现出不满于现存的结论和理论模式,思想处于十分活跃的开放状态,包含着多向发展的可能性,常常在两种或多种可能性中摸索、游移、选择、比较。因此,科学怀疑具有多途径的、多可能的试探性。人们所认识的对象是无比广阔和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这一无限的客观世界是可知的,但又

13、是不可穷尽的。人类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起初并没有达到当今的知识水平。现在人们也远远没有了解客观世界的全部奥秘。当人们在使用青铜器的时候,没有想到还有铝合金,在信奉天圆地方的观念时,也不知道还有河外星系。随着实践范围的扩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认识已达到二百亿光年的天体,然而天外有天,还有更远的天体有待于人们去探索,人们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认识了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然而基本粒子并不基本,还有更深的层次需要人们去挖掘,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是否存在,正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非以纯粹的形式出现,也不会一

14、下子充分暴露无遗,而是被一些表面的、次要的、偶然的现象甚至假象所掩盖。这就使人们的认识难以一下捕获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游移,排除已有理论和个别理论的偏见,才能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而科学怀疑正是要人们排除已知东西中的障碍,开拓新的未知领域。新领域的开拓,“不是存在于怀疑之先,而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且与怀疑一道形成”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1卷,第164页。而这一形成过程,标志着科学认识的进步和发展。怀疑就是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功效很大。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提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

15、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第66页。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会上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大大开拓了数学这个古老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吸引着许多数学家为之献身,为之奋斗,对西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具有试探性的科学怀疑能在排除认识障碍,开辟新的领域和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第三,不确定性。科学怀疑思维常常表现为既不安于此,又不安于彼,处于举棋不定,悬而难决的矛盾状态。怀疑思维形式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模态判断与模态推理,其结构

16、特征可用符号简要表述如下,怀疑思维在认识中的判断结构:E(DD)读作可能是,读作又是,D读作非D。怀疑思维形式在认识中的推理结构:读作推理。在认识中,怀疑思维形式的结构无论是判断还是推理,都是不确定的,都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思维形式,是对某些现有命题、观念、结论、学说等表示不确定罗秀球:怀疑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载求索1983年,第2期。因此,科学怀疑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人的认识遵循着辩证法的规律,经历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一定认识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即使经过实践检验得到肯定的知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也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促使人们再去怀疑、存疑、释疑、解惑。科学怀疑正是认识过

17、程中肯定与否定的中介环节,是科学发展中新旧理论交替的中间阶段。它对已有的结论、理论和方法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游移于肯定与否定之间,充分表现了它的不确定性。然而,科学怀疑的这种不确定性同怀疑论截然不同。怀疑论根本怀疑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鼓吹对现实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正象列宁所批判的:“无动于衷是怀疑论者的理想”列宁:哲学笔记,第332页。在怀疑论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可以承认这一个,那么就同样可以承认相反的那一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137页。因此,人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任何事物,也不可能对任何事物作出任何判断。怀疑论把怀疑当作目的和归宿,从怀疑人们的认识能力

18、到放弃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最后陷入了不可知论。科学怀疑则不同。科学怀疑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生疑、发问的目的是为了求知,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求索,使问题得到解决。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事实提出对已有理论或结论的怀疑,要求重新进行检验和审查,目的在于“指明它们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所依据的条件,指明它们是怎样从经验所给予的东西中一产生出来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85页。科学怀疑不是把认识停留在怀疑阶段,放弃判断,而是以此为起点,经由模态判断、模态推理等不确定阶段达到对事物的确定性认识。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普适性的怀疑,既不否定牛顿力学定律在宏观低速运动中的正确性,也不肯定牛顿力学定律

19、在微观高速运动中的正确性,而是游移于对牛顿力学定律的普适性的肯定与否定之间。爱因斯坦由此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最后达到了确定性的认识,创造了相对论,并阐明了牛顿力学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可见,从认识的全过程来看,人们的认识总要经过不确定性这样的怀疑阶段,而达到确定性的认识。狄慈根指出:“想要理解认识的问题,就必须避免把眼光放在个别的意见、思想、知识或认识上,而应从整体上来看认识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认识由谬误到正确所经历的由可疑到确切的过程”狄慈根哲学选集,第377页。认识的辩证法正是表现为这种由有疑到无疑、由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过渡。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三、科学怀疑离不

20、开实践作为思维形式的怀疑,具有思维的普遍性质,即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受实践检验,随实践而发展。第一、实践是科学怀疑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怀疑既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环,它也一定根植于实践之中。尽管怀疑是人脑里的问号,但却不是离开实践的胡思乱想,不是随心所欲的猜疑,更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臆测,而是有其一定的事实根据和实践基础的。只有建立在实践与事实基础上的怀疑,才是科学的怀疑,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程度上暴露出某些认识的局限、破绽和不足,暴露出同一理论体系本身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暴露出理论和实际对不上号,以及这一理论和它一理论

21、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情况都使人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游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出现了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才是引起怀疑的推动力”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237页。可见,科学怀疑是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理论与事实相互矛盾的结果。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中,正是采取了这种科学的怀疑态度。马克思“和他所有的前辈直接相反。在他们已经看到一个解决的地方,他只看到一个问题”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21页。因此,“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

22、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列宁选集,第4卷,第347页。可见,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怀疑具有科学性,只有这样的怀疑才能在认识发展和科学发现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科学怀疑赖以产生的实践,应当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和怀疑产生者个人的实践。人类社会实践决定了怀疑的产生带有时代的特点;个人的实践决定了由此怀疑引出的科学发现总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任何一种科学怀疑总是带有时代的共性和个人的个性。爱因斯坦所以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首先是实践的要求。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是物理学新旧理论交替的时代。正当人们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之时,物理学的晴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即迈克尔逊莫雷的以太实验和光谱线能量的实际分

23、布,这同经典物理理论所要求的连续分布大相径庭。此外,放射性的发现,电子的发现等等,也都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他的科学怀疑的。由于爱因斯坦在其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培育了勇于怀疑,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善于把唯物主义与怀疑思维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怀疑思想带有其特有的个性特征。第二,科学怀疑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怀疑本身是否正确,还必须依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怀疑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另一重要条件。怀疑的科学价值主要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所有已知的事实。实践已经证明,不符事实的怀疑是不具有科学性的。爱因斯坦曾肯定地说:“所观察到的事实无疑地也还是最高的裁决者”爱因斯坦

24、文集第一卷,第262页。在实践中新发现的准确可靠的事实,是检验怀疑是否正确的根据。通过实践的检验,怀疑如能与客观规律相符合,就能增强它的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怀疑,只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只是科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仅仅提供实现科学创造的可能性,并投有结束认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发现了通向“幽处”的道路,并不等于达到了探深索幽的目的。怀疑产生以后,还有待于发展,有待于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解决种种疑问,以达到确定的认识。有作为的科学家之所以常操胜券,其秘诀就在于既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怀疑,又善于通过实践不断地探索,使怀疑得到正确的解决。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所

25、谓“一”之谜。对于这个谜,许多人宁肯把本来是同一种粒子的介子设想为两种不同的粒子,也不肯去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性。而李政道与杨振宁在大量实验事实的面前,敢于对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性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尽管他们提出的怀疑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的,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停留在怀疑阶段,也没有把根据这一怀疑作出的假说当作科学的定论,而是强调要进行实验的检验。他们说:“现有的实验确实以很高的精确度显示出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可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却至今不过是一个没有得到实验证据支持的推论而已。为了明确地肯定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必须

26、作一个实验来判断弱相互作用在左手系统和右手系统中是否有所区别”李政道、杨振宁: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载科学通报1957年第6期。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巧妙实验,证实了李、杨对宇称守恒定律普适性的怀疑是正确的。不久,其他科学家也都通过相应的实验确证了这一科学怀疑的正确性,使李、杨提出的关于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的假说成为科学理论。由此可见,怀疑的科学性不仅取决于事实根据和实践基础,而且取决于实践的检验,离开了这些根本条件,怀疑就会陷入怀疑论。四、科学怀疑的心理机制怀疑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现象。科学怀疑之所以能在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发展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固定不变的、惰性的思维格式

27、,而在“大脑一信息一环境”这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中调节和开拓思维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使思维处于最佳的心理组合状态。人的思维本来是“大脑一信息一环境”系统中的复杂心理活动,但由于传统的、习惯的思维构架,形成了思维的惯性或惰性,限制着人们思维的自由,使思想和心理都处于狭隘的、孤立的封闭系统,以既定的常规模式去硬套待知的新鲜事物,或者将新的信息强行纳入固有的常轨。在这种孤立的封闭系统中,即使获得新的信息,也只能按常态输入大脑,并在大脑中按不变的思维通道运行,使系统越来越趋于无序。这就使心理形式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调节,思维朝熵增方向发展。这时思维凝固化了,认识也就停滞不前了。在动态的“大脑信息环境”开放系统

28、中,思维的能动性总是力图摆脱常规,改变着思维的方向,使之从既有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自由遐想的天地。当大脑沿着传统的、习惯的程序所要求的轨道运行感到寸步难行时,好奇的心理、探索的勇气,将激发大脑沿着新的路子重新思考,沿着由好奇和自由遥想所产生的各种可能的方向进行,同时还不断接收来自外界环境的新信息,从中获取新的心理元素,并反馈到大脑中去,在大脑信息意识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进行内在心理形式的调节和组合。通过复杂心理形式的反馈调节,就会冲破或避开常态思维所造成的障碍和惰性,尽可能地开拓思维的通路。这时的思维特征是发散式的,即处于求异状态,表现得思路开阔,并带有明显的试探性。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所选

29、择的外部和内部的全部心理信息的再交换,心理元素的再组合,整个思维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这些都使问题在大脑中“翩然而至”,使怀疑合规律地产生。实际上,怀疑的发生过程,就是认识经由“好奇”而“观察”,因“求知”而“探索”,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怀疑的心理机制既包括社会的动态心理系统,也包括创造者个体的心理素质,首先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永不满足的求解欲。好奇心和求解欲是人们探索自然之迷的热情和无拘无束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解欲的人,往往思维非常活跃和开阔,头脑中的“为什么”特别多,对于许多人认为是当然的事倩,却要提出问题,指出其未必如此,非要找出一个“所以然”来才罢休。而缺乏好奇心与求解欲

30、者尽管学问再多,但因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书呆子”而已!科学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少见的好奇心和求解欲。他们的思维新颖而独特,能超越传统的、固定不变的“常规模式”,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中,独具慧眼,想别人之所未想,见别人之所未见,发别人之所未发,在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而那些对大自然的奇妙现象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人,真理常常会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爱因斯坦曾说自已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颗好奇心促使他打破常规,认识到光速不变,光速与参考系的运动是没有关系系的。可见,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永不满足的求解欲是产生怀疑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其

31、次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这种勇气和意志,是人们自觉支配自己行动以实现探索自然之谜并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具有这种勇气和意志的人,往往目的很明确,态度很坚决,对任何有碍于达到目的的绊脚石坚决加以排除,敢于想别人所不敢想,发别人所不敢发,做别人所不敢做,敢于步入无人敢问津的险境,敢于打开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表现出不达目的,决不甘休的大无畏的精神状态。科学史上大凡敢于对传统的看法和理论提出怀疑的,都具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他们常常因偏离、突破和触犯传统与权威,被说成是“狂妄”的“离经叛道”的“疯人”,受到保守势力的嘲讽和打击,甚至还惨遭残酷的迫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

32、足够的勇气和意志,就不敢对传统和权威提出怀疑,更不敢稍越窗池一步,因而也就不会对科学做出什么贡献。只有那些敢于为探索真理而献身的志士仁人,敢于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条件下光荣孤立的人,才能勇于提出科学怀疑,敲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科学上有所创造。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每一新见解都与当时踞于统治地位的权威学说相冲突,但他没有被权威所吓倒,而是鼓起足够的勇气,为冲破迷信,捍卫真理而奋斗,终于取得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可见,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是产生科学怀疑的一个重要心理素质。综上可见,科学怀疑作为人类思维的形式,具有否定性、试探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实践检验的怀疑,在科学发

33、现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科学发现的先导,是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科学怀疑发生的心理机制,要求怀疑者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必须具备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解欲,以及坚韧不跋的勇气和意志。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

34、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

35、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

36、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

37、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

38、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

39、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