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630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l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l 2、通过滚、推、搭、转、摸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l 3、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在直观感知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今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也来做回小小设计师。提出问题可是这些东西,放得太凌乱了,我们得先给整理一下。说说方法。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概念名称。激活旧知新知展示探究感知球、圆能滚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特点。分类认识,通过看、摸、说完整感

2、知。联系生活,游戏巩固(看谁摸得准)。尝试应用分小组做模型。汇报介绍搭的是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图形,数量是几个?整合提高 可爱的机器狗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课题一: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滚、推、搭、转、摸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3、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在直观感知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具准备:1、学生分组,带好实物 2. 各种形状的物体。 3. 课件(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牙膏盒、馓子、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四、教学设计说明: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现实生活中

4、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关于这些立体图形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感知其特征,形成初步的几何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应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常见的生活物品引入,由浅入深设计多层次的动手操作环节,由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分、看、摸、滚等一系列操作感知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

5、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充份调动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欣赏一幅作品,你看它漂亮吗?(点击PPT1出示一只可爱的机器狗,如书本第36页第2题)师: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想)师:今天我们就利用大家带来的这些物品也来做回小小设计师,做个玩具模型。(二) 激活旧知,展开认知序列:1、整理分类,揭示概念。师:可是这些东西,放得太凌乱了,我们得先给整理一下。(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

6、: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形成表象,逐一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点击PPT2逐一显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图形及名称)师:这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都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2、直观体验,感知特点。师:为了使搭起来的玩具模型平稳一些,在摆放这些立体图形时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把有平平的面的物体放下面,不要把会滚动的放在底下,要放得小心。)(1)小组活动:摸一摸,看一看,把会滚动的物品找出

7、来。(2)汇报交流生:球会滚动,圆柱横着放也会滚动。(点击PPT3演示球和圆柱的滚动)师:为什么。圆柱竖着放就不会滚动?生:因为圆柱竖着放,那个面是平的。师:哦,那个平平的面我们叫它“平面”,圆柱里有几个平面?正方体、长方体不会滚吗?他们又有几个平面呢?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点击PPT4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2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3再次完整认知师:你们刚才在观察时,还看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还有什么特点吗?请大家听仔细,别人说过的你不用再说了。生: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棱边,有尖尖的角。生: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是正方形的。生:有

8、的长方体也不是长长的,但是比正方体长。它也有正方形的面。(师举起一个实物,请小朋友观察)生:有的圆柱短有的圆柱长,有的粗有的细,但是都是上下一样大的。(师举起一支粉笔,请学生辨析,发现一头大一头小,所以不是圆柱)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请学生快速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4联系生活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学生联系生活回答)5游戏巩固师:看来大家已经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变成好朋友了,说起来头头是道,很熟悉了是不是?下面我们来做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

9、准。(教师先演示一组,参照做一做第2题)(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三)小组合作、整合应用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来做模型,现在小组里商量好搭什么,怎么分工:谁搭谁拿谁汇报。然后用3分钟时间完成作品。看看哪组小朋友最能干。(1)小组活动(2)汇报介绍(搭的是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图形,数量是几个?)(四)总结与作业师:今天大家用哪些立体图形做了建筑模型?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大家表现都很棒。下面请小朋友独立完成作业本P14。六、教学反思:1、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真正介入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本堂课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当回小小设计建筑师,为中心任务。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10、出发,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分类,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组织观察交流,认识他们的特点。对这些立体图形有足够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中心任务,并在汇报与欣赏中进行对知识重难点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学生的观察比较,倾听沟通的能力,小组合作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与培养,整节课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2、正确分解问题序列,让学生多角度展示新知。 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亲身体验做基础,本节课把教学任务分成了几个认知序列,循序渐进:1、整理分类,揭示概念2、直观体验,感知特点。以如何使建筑物平稳为话题,引出“滚动”“平面”等关键词,展开第二次的操作感知。然后进行观察交流“这些立体图形

11、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在交流中完善认知的建构。3、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完成模型的搭建。在汇报实物作品、欣赏课件的图形作品时采用数用了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实物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的感知。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分、滚、看、摸、说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抽象到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3、关注学生合作能力、倾听能力的培养首先,一上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对教师在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上提出挑战。课堂一开始,就进入小组合作分类,虽然学生还未学过分来,但是可以在这里涉及为后继的分类学习做铺垫。一旦组织不好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课前学具的准备要统一要充分。其次,一年级新生还没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为本堂课使用了较多学具,采用实践体验的学习方法,这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只管自己动,不去聆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同学发言,在本节课中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