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776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数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目标预设: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探索新知1 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揭示概念(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3认

2、识倍数与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 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2)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3)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4)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4 找倍数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1) 判断。

3、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2) 找7的倍数。二、 看书质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三、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 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五、 作业课本第3页第3题。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分一分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的倍数。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目标预设:1让学

4、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 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 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二、探索新知15的倍数的特征(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2)观察、思考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合作交流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

5、一要求。(3) 验证(4)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22的倍数(1)独立学习(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3)验证3揭示奇数和偶数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 猜数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2或5的倍数还是奇数、偶数。2 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3 用0、5、8组成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四、全课小结六、 作业课本相关练习。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

6、6、8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2、观察

7、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活动四:练一练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36 17 54 71 45 48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

8、法。(1 )是3的倍数。(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活动五:实践活动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找因数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师:下面

9、,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生1:3种。生2:4种。生3:6种。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生5:竖着摆12个。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生3:26=12 和62=

10、12的因数一样。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生:3种。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生:112=12 26=12 34=12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生1:有1、12 、2、6、3、4。师:12共有几个因数?生:6个。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生:1、2、3、4、6、12。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 。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活动二:勇于尝试师:同学

11、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师:9的因数有哪些?生1:9的因数有1、3、9。师:15的因数有哪些?生2:15的因数有1、3、5、15。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生3:1和3。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1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生:没有了。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生:一共10

13、种排法。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班内交流: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师:谁能利用找因数

14、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 ,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四)总结与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

15、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找质数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新课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

16、误。)汇报:板书可能的情况: 1 9 9 3 31 24 2 12 3 8 24 4 6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板书: 1 11 11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师: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板书:29、7、13、17。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板书:29、7、13、17的约数。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

17、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约数)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师:请你仔细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汇报可能的情况: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的个数分类师根据移动112这些数分类。1 2 4 12 3 6 5 8 7 9 11 10逐一分析每一类约数有什么特点?如果有无数个数按照这种分法要分多少类啊?能不能再概括分一分?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8、12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质数 合数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师: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课件上的数: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出示课件)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汇报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

19、么办?为什么?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生: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约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二)游戏活动1、猜电话号码要求:(1)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2)认真做好记录。活动开始:( 1)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2)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3)10以内最小的质数。 (4)10以内最大的质数。( 5)10以内最小的合数。( 6)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10以内最大的偶数。( 8)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

20、数。回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2、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先示范,后小组说说)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三)小结与质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四)动脑筋出教室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板书设计:质数 合数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

21、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

2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

23、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汇报成果: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深化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24、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

25、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3、游戏。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参加?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不想参加呢?为什么?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说。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